我們所熟知的神聖羅馬帝國,竟是個名不副實的稱呼,究竟怎麼回事呢?這事和日耳曼人脫不了干係.
日耳曼入侵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建立之初,日耳曼蠻族就被其富饒的土地物產吸引,試圖向帝國遷徙和定居,羅馬人總能將入侵的日耳曼人趕出邊境,或者將其收編加入帝國軍隊,或者與之結為同盟。
公元四世紀晚期,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西羅馬帝國日漸衰竭,無力抵擋潮水般湧入的日耳曼人。更糟糕的是,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匈人擠壓日耳曼部落的生存地帶,結果日耳曼人加速入侵羅馬帝國。410年,西哥特軍隊佔領羅馬城,連續三天燒殺搶掠。羅馬城的陷落對帝國的士氣和信心是致命一擊,羅馬氣數已盡,最後幾十年僅是苟延殘喘。
古羅馬城
日耳曼部落建立起的「繼承國」當時的幾個強大日耳曼部落包括東、西哥特人、法蘭克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等,已經遍布羅馬帝國各地。五世紀初,汪達爾人就侵入西班牙地區,但在更強大的西哥特人打擊下,渡海遷往北非。汪達爾人的王國以海盜為主業,騷擾義大利沿海地區,破壞了帝國的地中海商業網絡,羅馬更脆弱不堪。
與汪達爾人進入西班牙差不多同一時期,盎格魯和撒克遜人渡海來到已被羅馬帝國放棄的英格蘭,他們逐漸將當地的布列吞人驅趕到邊境地區,並將其餘本土人同化融合,五世紀中期以後,七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建立起來。
451年,匈人大軍在領袖阿提拉率領下入侵義大利,一路摧城拔寨、大肆劫掠,但在進攻羅馬城之前撤軍而去。兩年後,阿提拉死去,匈人部落瓦解,融入歐洲其他部落中。躲過一劫的羅馬,卻於455年被汪達爾人攻陷。汪達爾人比匈人和西哥特人還要暴虐,劫掠持續了兩周,羅馬城遭到嚴重破壞,汪達爾人的英文vandal意為野蠻人、摧殘文化的人。
將汪達爾人趕出西班牙的西哥特人於公元418年建立起西哥特王國,他們保留了較多的羅馬行政制度。西哥特人說哥特語(屬日耳曼語族),但伊比利亞半島本土人說拉丁語土語。西哥特王國後期改信正宗的基督教,西哥特人和羅馬貴族階層逐漸融合。
五世紀晚期,克洛維率領法蘭克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後,法蘭克人很快就皈依了基督教,並且通過與羅馬-高盧貴族通婚來鞏固統治。這樣法蘭克人語言表達上開始拉丁化,並漸漸發展出法語。
克洛維(456-511年)
五世紀大部分時間,羅馬皇帝都淪為蠻族將領的傀儡,476年奧多亞克不再需要這個擺設,遂廢掉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帝國壽終正寢。奧多亞克不敢稱帝,欲效忠東羅馬皇帝,但東羅馬帝國向東哥特人搬兵,東哥特人殺掉奧多亞克,建立起東哥特王國。
上述諸日耳曼部落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若干蠻族王國。這些國家或多或少地繼承了羅馬的語言(拉丁語)、文化和制度,因此被稱為繼承國。
日耳曼人徵服日耳曼人如前所述,日耳曼人湧入羅馬帝國的大遷徙時期,不同來源的部落就大打出手了,他們或者加入羅馬軍隊,抵擋外族入侵,或者彼此內鬥爭權奪利。進入中世紀早期的黑暗時代,日耳曼人雖已定居,並開始與當地人融合,日耳曼國家或部落間的徵服討伐從未停止。
日耳曼人成為了羅馬皇帝
義大利東哥特王國在和北非汪達爾王國的統治並不長久,就逐漸被東羅馬帝國徵服。可是又一個日耳曼部落倫巴第人從西邊冒出來,他們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東羅馬人趕出義大利大部分地區,真正的羅馬人——東羅馬帝國的希臘人——在義大利沒有多大生存空間。
克洛維統治期間鞏固了高盧地區,擊敗西哥特王國,並使另一隻日耳曼部落建立的勃艮第王國臣服。但由於死後將王國在兒子間分割的傳統,令法蘭克王國漸趨碎片化,王室力量衰竭。公元751年,長期擔任宮廷宰相的加洛林家族取代了墨洛溫王室,加洛林王朝開始。
加洛林第二代國王查理曼東徵西討,統一了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地區。查理曼的徵服其實是對日耳曼諸部落已建立國家(倫巴第王國、勃艮第王國等)的再徵服。公元800年,查理曼被教皇加封為」羅馬人的皇帝「。滅掉了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三百多年後又成了羅馬皇帝,歐洲歷史的黑色幽默從此開始。
查理曼(742-814年)
查理曼開端的神聖羅馬帝國(以下簡稱神羅)在其死後,同樣遵循墨洛溫王朝傳統,國家在兒子間分割,神聖羅馬帝國被一分為三。西部成了西法蘭克王國(法國的前身),東部則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早期稱東法蘭克王國)。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人沒什麼關係,統治者來自日耳曼人;神羅也不是帝國,因為德意志境內諸侯割據,義大利北部獨立性極強,帝權名不符實;更不神聖,歷史上神羅皇帝多次被教皇處以破門律(將教徒逐出教會),甚至被趕下臺。
查理曼建立的帝國(深綠色)
「日耳曼人徵服日耳曼人」的歷史結束了嗎?早著呢!
維京人入侵歐洲公元八世紀末期,大約與查理曼徵服歐洲同時,維京人開始大肆劫掠歐洲大陸沿海以及英國、愛爾蘭和冰島等地,甚至遠至俄羅斯內陸地區。 斯堪地那維亞和日德蘭半島等地的維京人本來是日耳曼人的北部分支,他們劫掠乃至長期入侵的主要地區就是日耳曼人諸部落建立的國家——英格蘭、西法蘭克和東法蘭克王國。
維京人的大規模入侵一度危及到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生存。在阿爾弗雷德大帝領導下,盎格魯-撒克遜人絕地反擊,保住了英國的韋賽克斯王朝,但英國被侵略的命運沒有結束。
阿爾弗雷德大帝(849-899年)
入侵法國的維京人建立起諾曼第公國,文化、語言和制度上被法國人同化,但維京人或者說日耳曼人血液裡的冒險與好戰基因未有絲毫減弱。1066年諾曼第公爵威廉在黑斯廷斯戰役擊敗韋賽克斯軍隊,此後建立起諾曼王朝。英國從羅馬帝國晚期開始,就不斷被日耳曼人入侵,先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然後是北歐的日耳曼-維京人,最後是法國化了諾曼人。不過英國人的民族認同主要是盎格魯-撒克遜。日耳曼人三次大規模的入侵對英語的形成極其重要。英語語法結構受到西日耳曼語支和北日耳曼語支的影響,吸收了大量拉丁語族的拉丁語和法語詞彙。
維京海盜
被查理曼擊敗的日耳曼-倫巴第人也難逃厄運。英國滿足不了諾曼人的胃口,諾曼第公國土地資源有限的小貴族紛紛去義大利南部淘金。從十一世紀早期做僱傭兵開始,諾曼人實力逐漸增強。歷經一百多年的討伐,諾曼人終於反客為主,徵服了當地倫巴第貴族,打跑了拜佔庭希臘人和撒拉遜人,兩次大敗皇帝,兩次俘虜教皇,最後建立起囊括南部義大利和西西里島的西西里王國。
諾曼人在南義大利建國後,日耳曼人反覆徵服與蹂躪歐洲的歷史基本結束,直到德國統一。日耳曼人建立的諸王國經過長期發展演變,成為歐洲現代民族國家。
理工宅男出身,做過網頁設計,當過投行民工,寫過影評劇評,到頭來發現歷史才是最愛!喜歡文章的,也可以關注作者個人公眾號冷熱軍事史(ID:militaryhistory)哦~戳「閱讀原文」,有作者更多文章
關於十五言
原創寫作者的聚集地,讓知識更有文藝範兒。我們愛美好、怪異或獨特的東西,愛推敲細節,歷史,道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我們歡迎一切擁有同樣愛好的人,用文字記錄下思想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