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 小歷史

2021-02-13 十五言

我們所熟知的神聖羅馬帝國,竟是個名不副實的稱呼,究竟怎麼回事呢?這事和日耳曼人脫不了干係.



日耳曼入侵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建立之初,日耳曼蠻族就被其富饒的土地物產吸引,試圖向帝國遷徙和定居,羅馬人總能將入侵的日耳曼人趕出邊境,或者將其收編加入帝國軍隊,或者與之結為同盟。

公元四世紀晚期,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西羅馬帝國日漸衰竭,無力抵擋潮水般湧入的日耳曼人。更糟糕的是,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匈人擠壓日耳曼部落的生存地帶,結果日耳曼人加速入侵羅馬帝國。410年,西哥特軍隊佔領羅馬城,連續三天燒殺搶掠。羅馬城的陷落對帝國的士氣和信心是致命一擊,羅馬氣數已盡,最後幾十年僅是苟延殘喘。

古羅馬城

日耳曼部落建立起的「繼承國」

當時的幾個強大日耳曼部落包括東、西哥特人、法蘭克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等,已經遍布羅馬帝國各地。五世紀初,汪達爾人就侵入西班牙地區,但在更強大的西哥特人打擊下,渡海遷往北非。汪達爾人的王國以海盜為主業,騷擾義大利沿海地區,破壞了帝國的地中海商業網絡,羅馬更脆弱不堪。

與汪達爾人進入西班牙差不多同一時期,盎格魯和撒克遜人渡海來到已被羅馬帝國放棄的英格蘭,他們逐漸將當地的布列吞人驅趕到邊境地區,並將其餘本土人同化融合,五世紀中期以後,七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建立起來。

451年,匈人大軍在領袖阿提拉率領下入侵義大利,一路摧城拔寨、大肆劫掠,但在進攻羅馬城之前撤軍而去。兩年後,阿提拉死去,匈人部落瓦解,融入歐洲其他部落中。躲過一劫的羅馬,卻於455年被汪達爾人攻陷。汪達爾人比匈人和西哥特人還要暴虐,劫掠持續了兩周,羅馬城遭到嚴重破壞,汪達爾人的英文vandal意為野蠻人、摧殘文化的人。

將汪達爾人趕出西班牙的西哥特人於公元418年建立起西哥特王國,他們保留了較多的羅馬行政制度。西哥特人說哥特語(屬日耳曼語族),但伊比利亞半島本土人說拉丁語土語。西哥特王國後期改信正宗的基督教,西哥特人和羅馬貴族階層逐漸融合。

五世紀晚期,克洛維率領法蘭克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後,法蘭克人很快就皈依了基督教,並且通過與羅馬-高盧貴族通婚來鞏固統治。這樣法蘭克人語言表達上開始拉丁化,並漸漸發展出法語。

克洛維(456-511年)

五世紀大部分時間,羅馬皇帝都淪為蠻族將領的傀儡,476年奧多亞克不再需要這個擺設,遂廢掉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帝國壽終正寢。奧多亞克不敢稱帝,欲效忠東羅馬皇帝,但東羅馬帝國向東哥特人搬兵,東哥特人殺掉奧多亞克,建立起東哥特王國。

上述諸日耳曼部落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若干蠻族王國。這些國家或多或少地繼承了羅馬的語言(拉丁語)、文化和制度,因此被稱為繼承國。

日耳曼人徵服日耳曼人

如前所述,日耳曼人湧入羅馬帝國的大遷徙時期,不同來源的部落就大打出手了,他們或者加入羅馬軍隊,抵擋外族入侵,或者彼此內鬥爭權奪利。進入中世紀早期的黑暗時代,日耳曼人雖已定居,並開始與當地人融合,日耳曼國家或部落間的徵服討伐從未停止。

日耳曼人成為了羅馬皇帝

義大利東哥特王國在和北非汪達爾王國的統治並不長久,就逐漸被東羅馬帝國徵服。可是又一個日耳曼部落倫巴第人從西邊冒出來,他們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東羅馬人趕出義大利大部分地區,真正的羅馬人——東羅馬帝國的希臘人——在義大利沒有多大生存空間。

克洛維統治期間鞏固了高盧地區,擊敗西哥特王國,並使另一隻日耳曼部落建立的勃艮第王國臣服。但由於死後將王國在兒子間分割的傳統,令法蘭克王國漸趨碎片化,王室力量衰竭。公元751年,長期擔任宮廷宰相的加洛林家族取代了墨洛溫王室,加洛林王朝開始。

加洛林第二代國王查理曼東徵西討,統一了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地區。查理曼的徵服其實是對日耳曼諸部落已建立國家(倫巴第王國、勃艮第王國等)的再徵服。公元800年,查理曼被教皇加封為」羅馬人的皇帝「。滅掉了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三百多年後又成了羅馬皇帝,歐洲歷史的黑色幽默從此開始。

查理曼(742-814年)

查理曼開端的神聖羅馬帝國(以下簡稱神羅)在其死後,同樣遵循墨洛溫王朝傳統,國家在兒子間分割,神聖羅馬帝國被一分為三。西部成了西法蘭克王國(法國的前身),東部則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早期稱東法蘭克王國)。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人沒什麼關係,統治者來自日耳曼人;神羅也不是帝國,因為德意志境內諸侯割據,義大利北部獨立性極強,帝權名不符實;更不神聖,歷史上神羅皇帝多次被教皇處以破門律(將教徒逐出教會),甚至被趕下臺。

查理曼建立的帝國(深綠色)

「日耳曼人徵服日耳曼人」的歷史結束了嗎?早著呢!

維京人入侵歐洲

公元八世紀末期,大約與查理曼徵服歐洲同時,維京人開始大肆劫掠歐洲大陸沿海以及英國、愛爾蘭和冰島等地,甚至遠至俄羅斯內陸地區。 斯堪地那維亞和日德蘭半島等地的維京人本來是日耳曼人的北部分支,他們劫掠乃至長期入侵的主要地區就是日耳曼人諸部落建立的國家——英格蘭、西法蘭克和東法蘭克王國。

維京人的大規模入侵一度危及到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生存。在阿爾弗雷德大帝領導下,盎格魯-撒克遜人絕地反擊,保住了英國的韋賽克斯王朝,但英國被侵略的命運沒有結束。

阿爾弗雷德大帝(849-899年)

入侵法國的維京人建立起諾曼第公國,文化、語言和制度上被法國人同化,但維京人或者說日耳曼人血液裡的冒險與好戰基因未有絲毫減弱。1066年諾曼第公爵威廉在黑斯廷斯戰役擊敗韋賽克斯軍隊,此後建立起諾曼王朝。英國從羅馬帝國晚期開始,就不斷被日耳曼人入侵,先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然後是北歐的日耳曼-維京人,最後是法國化了諾曼人。不過英國人的民族認同主要是盎格魯-撒克遜。日耳曼人三次大規模的入侵對英語的形成極其重要。英語語法結構受到西日耳曼語支和北日耳曼語支的影響,吸收了大量拉丁語族的拉丁語和法語詞彙。

維京海盜

被查理曼擊敗的日耳曼-倫巴第人也難逃厄運。英國滿足不了諾曼人的胃口,諾曼第公國土地資源有限的小貴族紛紛去義大利南部淘金。從十一世紀早期做僱傭兵開始,諾曼人實力逐漸增強。歷經一百多年的討伐,諾曼人終於反客為主,徵服了當地倫巴第貴族,打跑了拜佔庭希臘人和撒拉遜人,兩次大敗皇帝,兩次俘虜教皇,最後建立起囊括南部義大利和西西里島的西西里王國。

諾曼人在南義大利建國後,日耳曼人反覆徵服與蹂躪歐洲的歷史基本結束,直到德國統一。日耳曼人建立的諸王國經過長期發展演變,成為歐洲現代民族國家。

理工宅男出身,做過網頁設計,當過投行民工,寫過影評劇評,到頭來發現歷史才是最愛!喜歡文章的,也可以關注作者個人公眾號冷熱軍事史(ID:militaryhistory)哦~
作者往期文章推薦英語單詞怎麼那麼多?聊聊英語真實的「悲慘史」 | 小歷史
北宋真的打仗不行麼?軍力其實不輸漢唐! | 小歷史
冷兵器時代,兵種與武器誰更重要 | 推敲迷


「閱讀原文」,有作者更多文章

關於十五言

原創寫作者的聚集地,讓知識更有文藝範兒。我們愛美好、怪異或獨特的東西,愛推敲細節,歷史,道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我們歡迎一切擁有同樣愛好的人,用文字記錄下思想的印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伏爾泰要說神聖羅馬帝國是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很自然的想到了伏爾泰最著名的那句話「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在他們看來,「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就是神聖羅馬帝國歷史的全部。更加糟糕的是,有些人甚至連伏爾泰的原文都沒看過,就不假思索地將這句話奉為圭臬。甚至以此為依據,將神聖羅馬帝國貶低得一文不值。這種簡單粗暴的讀史態度,是非常不可取的。
  •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篇你狗子不講武器,而是和大家聊一下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之所以今天寫這個,是因為我之前老說德二帝國,德三帝國,也就是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而有小夥伴老會問到我那麼作為德一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怎麼來的,所以...這篇和大家捋捋它到底算哪根蔥。
  • 神聖羅馬帝國又稱日耳曼帝國
    隨後在公元962年,奧託一世上位時,他的版圖內很多都是原先羅馬帝國的疆土,就像古希臘時那樣,那個時候的帝國遠遠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憑武力徵服的疆域,很多原先都是其他國家,雖然他是日耳曼人,可是統治的國民很多都是羅馬帝國後裔,叫這個名字也就沒那麼奇怪了。但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名字可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也有一個演化過程。
  • 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
    1453年,拜佔廷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所攻陷。1460年,東羅馬帝國在摩裡亞的領土也被奧斯曼帝國佔領。1461年,奧斯曼帝國滅亡了由拜佔庭帝國皇室在帝國崩潰後又建立的特拉布松帝國。至此,東羅馬帝國永遠退出歷史舞臺。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實際上沒有直接且合法的血緣關係。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無羅馬」的德意志封建聯合為什麼起名為「神聖羅馬帝國」?
    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評價「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客觀地講,伏爾泰的評價確實過激,最多只能表現神聖羅馬帝國末年的狀態,而不能用來形容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不過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無羅馬」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本質上就是個德意志封建領主聯合體。
  • 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有什麼關聯?原來第三帝國也與之有關
    羅馬時代分為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兩個時期。羅馬共和國晚期,凱撒成為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擁有者,他試圖把共和國轉變為帝國。雖然他遇刺身亡,但他指定孫子屋大維為繼承人。屋大維通過與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清理元老院異端,又通過戰爭和政治手腕,變共和國為帝國,史稱「羅馬帝國」,這一年是公元前27年。
  • 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有什麼關聯?原來第三帝國也與之有關!
    東羅馬帝國在歷史上持續時間較長,是著名的「千年帝國」,直到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這一千年帝國才被終結。教皇為了爭取查理曼永久的軍事保障,為查理加冕,稱「羅馬人的皇帝」,查理成為西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從此「查理國王」變成了「查理曼」(「曼」就是大帝的意思)。查理加冕標誌著西歐文明不再是屬於東羅馬帝國的附庸。從此,這個查理曼帝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濫觴。
  • ...歐洲_歷史|捷克_歷史|天主教|神聖羅馬帝國|日耳曼人|揚·胡斯
    而捷克恰好處於這兩部分之間,又是日耳曼人與斯拉夫人的交界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更方便對兩個日耳曼主體部分的統治。▲捷克位於德意志、奧地利、斯拉夫三者交界處儘管捷克是帝國境內唯一的以斯拉夫人為主的國家,東法蘭克王國及繼任的神聖羅馬帝國,仍然非常重視對捷克地區的統治,布拉格一度成為帝國的首都,以及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 布賴斯《神聖羅馬帝國》:800年查理曼加冕「羅馬人的皇帝」
    我們也不能設想查理的否認僅僅意在緩和東羅馬君主們被冒犯了的驕心,因為對於他們,查理沒有什麼可畏懼的,而且如果他們知道帝位不是他自己尋求的,他們更可能不承認他的尊號。然而也難以設想整個事件是意外的。這個事件本身的性質所提供的論據更有分量了。教皇,不論他對人民同情的信心如何,在以前許多會議沒有向他保證國王的思想感情之前,絕不敢冒昧採取這樣重大的步驟,顯然為該行動準備的集會也不可能保守秘密。然而對查理自己的聲明既不能避而不談,也不能說它是虛偽的掩飾。
  • 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國是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遺址 這下子小夥伴們的世界歷史知識全凌亂了,羅馬帝國的遺址為什麼在德國?神聖羅馬帝國又是哪個國? 別說小夥伴們,即使我自詡「德國通」,經常也會對很多歷史遺蹟屬於「羅馬帝國」還是「神聖羅馬帝國」傻傻分不清。更何況中間還夾著「法蘭克王國」「法蘭克帝國」,還有這個王朝、那個王朝。真是越說越亂。 ——能不能三言兩語,說得清楚些? 好吧!
  • 《歷史研究》重建「神聖的羅馬帝國」:中古早期歐洲的政治發展道路
    同理,當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和西塞羅都使用「sacra respublica」這個詞彙的時候,其含義也非常不同:西塞羅指的是「神聖的羅馬共和國」,而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指的是「神聖羅馬帝國」。 羅馬人稱呼羅馬帝國的詞彙主要是更具有歷史淵源的詞彙「respublica」,而「imperium」的使用頻率相對較少,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中古早期。
  • 神聖羅馬帝國通史——一個千年帝國的興衰史
    962年,奧託一世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東法蘭克王國由此成為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973年,奧託一世去世,其兒子奧託二世即位。983年,奧託二世去世,其兒子奧託三世即位。1002年,奧託三世去世,其堂兄亨利二世即位。
  • 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說起西方古代史,就不得不提到兩個名字:"希臘"和"羅馬",這兩個名字代表了西方的古典時期。不過,相比於只在西方古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希臘,羅馬這個名字在歷史的長河裡就源遠流長了。在西方歷史上,一共有好幾個以羅馬冠名的的帝國,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三個分別以羅馬這一名號為自己命名的帝國,來看看他們之間存在什麼樣的聯繫和區別。
  • 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一說起羅馬帝國很多人瞬間就想起羅馬鼎盛時期的那張地圖,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的文明地帶,現在的法國,半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土耳其,義大利,敘利亞,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瑞士。鼎盛羅馬如此之多的國家共同組成了鼎盛時期的羅馬,我們一般說的羅馬帝國也就是這個羅馬而神聖羅馬帝國其實和羅馬帝國完全沒有關係,神聖羅馬帝國是德國的前身
  • 法國最大的神聖羅馬帝國就是德意志帝國
    而西方統治者,且不說維護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秩序(克倫威爾一旦選定傳教士就等於與英帝國決裂,已和法統絕緣),基本都不願意加入西教,這就已經決定了歐洲宗教勢力對待外來宗教的態度。中世紀海盜在大航海時代崛起,德國也從巔峰到衰落,要追溯到五世紀。
  • 同樣面對奧斯曼帝國,為何東羅馬被消滅,而神聖羅馬能成功
    歷史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曾被翻譯為奧特曼帝國。但同樣面對「奧特曼」,東羅馬帝國因君士坦丁堡陷落被其消滅,神聖羅馬帝國卻在維也納城下實現逆轉最終力挽狂瀾。有關於此的原因眾說紛紜,本文嘗試著提供一種新的思路,通過換一種角度重新梳理歷史來探究其背後的發展規律和內在原因,以供參考。
  • 古羅馬,東、西羅馬,神聖羅馬,第三羅馬,新羅馬,都是咋回事?
    在世界歷史上,羅馬國祚綿延很長,也出現古羅馬,東、西羅馬,神聖羅馬,第三羅馬,新羅馬等名詞。那麼,這些名詞都是咋回事? 那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將帝國版圖劃分為東西兩部分,由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統治。西羅馬帝國仍以羅馬城為都城,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又稱拜佔庭帝國。 羅馬帝國之所以分成兩部分,也是無奈之舉。公元2世紀初,羅馬已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極盛時期總面積達590萬平方千米。
  • 古羅馬、東羅馬、神聖羅馬傻傻分不清的我們,看這個可能就明白了
    在看資料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頭暈,一系列的詞彙魚貫而出,名字類似感覺互相關聯,實際上有很多都沒有關係,而名字不同的卻是繼承或者前因後果,如古羅馬、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拜佔庭帝國、奧斯曼帝國……簡直要炸了鍋。我特別想屢清,也給自己留個思緒記錄以備查看,就寫於此吧,如果有明白人看出了錯誤,歡迎指點拍磚。
  • 德意志的黑暗期,神聖羅馬帝國為什麼那麼弱
    最後在公元800年,日耳曼人的法蘭克王國國王,也就是查理曼被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整個歐洲開始算是穩定和有序下來。但好近不長,814年,查理曼大帝掛了。它的兒子路易又特別沒用,到843年,路易的三個兒子誰都不服誰,所以把整個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西法蘭克後來成了法國,中法蘭克後來成了義大利,而東法蘭克則是德國的前身,神聖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