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個抗腫瘤藥納入醫保目錄!從炸藥包到生物飛彈,解密靶向藥!

2020-12-14 藥葫蘆娃

「4.4元的話,4太多,中國人覺得難聽,再降4分錢,4.36,行不行?」

11月28日,一段國家醫保局專家與藥企代表談判的視頻在網上流傳並引發熱議,被媒體稱作「靈魂砍價」。

通過談判,最終有70個新藥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其中包括22個抗腫瘤藥物。

新增抗腫瘤藥物名單:

續約成功的抗腫瘤藥物名單:

小夥伴們可能會發現,上述藥品名單中,有不少稱作「xx單抗」「xx替尼」的藥品,它們有什麼共性嗎?

是滴~它們都屬於一類藥物——靶向藥。

今天藥娃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神奇的靶向藥!

靶向藥vs化療藥,它們到底一樣嗎?

手術、放療、藥物治療是目前治療腫瘤的三大常用手段,其中,手術和局部放療都屬於局部治療,它們通過定點清除原發病灶達到治療目的。

但不少小夥伴都看過類似的新聞:經過治療,體內已檢測不到腫瘤病灶存在的患者,一段時間後腫瘤再次復發。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一個癌細胞只有10微米,100萬個癌細胞才能組成一個1毫米大小的癌細胞團,10億個癌細胞才能組成1釐米大小的癌症腫塊。可想而知,就算切除了肉眼可見的腫瘤,那麼體內還可能存在數以億計的癌細胞。

那怎樣才能徹底清理掉體內的腫瘤細胞呢?這個時候就需要祭出藥物治療法了!藥物治療屬於全身治療,主要通過體內的血液循環將藥物成分輸送到全身各處。

傳統的藥物治療主要是指化療藥,是指用一些有殺滅細胞活性的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而這些化學藥物識別腫瘤細胞的方法是高速分裂生長的細胞,除了癌細胞,人體中其它高速生長的細胞(骨髓細胞、頭髮毛囊細胞等等)也會被化療藥物波及,有點「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意思。

與化療不同,當靶向藥物作用於腫瘤細胞時,它會通過特有的信號通路,精確到達「靶心」——即腫瘤組織發生基因突變後與正常機體的差異點,達到殺傷腫瘤細胞,同時不損傷或少損傷正常細胞的效果。

所以,如果說化療藥是敵我不分的「炸藥包」,那麼靶向藥就是明察秋毫的「生物飛彈」。

「單抗」vs「替尼」,這兩類靶向藥有什麼不同?

「xx單抗」「xx替尼」,它們都是靶向藥,那它們之間是如何區分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小夥伴們把握住兩點:作用方式、分子大小。根據以上兩點的不同,科學家們將靶向藥分為了「單抗」和「替尼」兩類。

其中,個頭較大的叫「單克隆抗體」,也就是我們常見的「xx單抗」。它們就像你體內的警察,發現腫瘤組織,特別是腫瘤細胞表面的壞分子(腫瘤細胞的增殖、轉移、耐藥都與這些壞分子有關),立馬出現,阻止它們為非作歹。這類藥物靶向性強、半衰期長,需要靜脈給藥,常見的有利妥昔單抗(美羅華)、曲妥珠單抗(赫賽汀)、西妥昔單抗(愛必妥)和貝伐珠單抗(安維汀)等。

另一類「小分子抑制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xx替尼」。它們好比維修工,發現癌細胞中的問題及時修補。這類藥易於合成,半衰期短,需要每天口服,常見的有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羅凱)、索拉非尼(多吉美)、伊馬替尼(格列衛)、舒尼替尼(索坦)等。

靶向藥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嗎?

1997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個靶向抗腫瘤藥物——利妥昔單抗,開啟了腫瘤治療新時代,此後20年,全球抗腫瘤藥物進入了個靶向藥的黃金時代。

1997 ~2017年,FDA共批准141個抗腫瘤藥物上市(不含輔助藥物),除了35個生物製品外,其餘的106個化學藥物中包括50個常規化療藥物和56個分子靶向藥物,2017年全球前10大抗腫瘤藥更是全部為靶向藥。

聽到這裡,小夥伴是不是覺得靶向藥就是所有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呢?且慢!

靶向藥物並不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取代傳統的癌症治療手段,並非所有癌症患者都適宜靶向藥物治療或需要接受靶向治療。使用靶向治療藥物前必須要檢測對應的基因,患者須具有明確的治療靶點,而且已經有針對該靶點的特異性藥物,方可進行靶向藥物治療。大部分分子靶向治療目前主要用於晚期癌症患者,但對於某些癌症靶向藥物可作為早期的一線治療藥物,例如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其一線治療藥物就是伊馬替尼等分子靶向藥物。對於部分惡性腫瘤患者,即使接受了根治性的外科手術,腫塊雖然消失了,但可能也需要分子靶向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以便消滅殘存的腫瘤細胞。當然,進行靶向藥物治療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患者可能在治療之初有明顯療效,但隨著時間的延長,患者會出現耐藥性,療效就會隨之降低。

藥娃溫馨提示:

針對腫瘤患者的治療,小夥伴們要把握以下幾點:

1. 腫瘤患者,尤其到達疾病的中晚期,僅僅依靠某1種手段,通常難以獲得最佳療效,需要進行綜合治療;

2. 腫瘤治療是個體化治療,適合別人的,不一定是適合自己;

3. 不論什麼疾病,一定要聽從專業醫生和藥師的建議,與他們攜手,這是面對頑疾最佳的解決方法!

本文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主任藥師劉敬弢供稿。

相關焦點

  • 腫瘤靶向藥為何進不了甲類藥目錄?原因很現實
    點擊查看 看破:腫瘤靶向藥為何進不了甲類藥目錄?因為現實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部分人大代表提出將腫瘤靶向藥納入國家醫保甲類藥目錄,並擴大靶向藥報銷涵蓋範圍的建議。
  • 24個高價分子靶向藥進入上海醫保目錄
    24個高價分子靶向藥進入上海醫保目錄 來源:上海市人社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1-09   今日/總瀏覽:3/7281
  • 有患者曾停藥「求死」 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意味什麼
    「靶向藥物」因《我不是藥神》被許多普通人所知。電影中,只要持續服用格列寧,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身體狀況就能顯著改善。周父的主治大夫、有20多年腫瘤治療經驗的醫生張文清把靶向藥物比作帶有目標識別能力的飛彈。腫瘤細胞表面有正常細胞沒有的特異性蛋白質,靶向藥據此來識別癌細胞,「定點殺滅。」
  • 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增速超50%
    佔據了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製劑有25個藥物總體市場的72.67%。吉非替尼同比增長75.56%吉非替尼是一種選擇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2005年2月,英國阿斯利康公司小分子靶向藥物原研藥吉非替尼已進入中國市場,商品名為易瑞沙。
  • 抗腫瘤藥物:靶向藥的黃金二十年
    全球抗腫瘤藥物獲批情況: 靶向藥的黃金20年1997至2017年,FDA共批准141個抗腫瘤藥物上市(不含輔助藥物),其中化學藥物106個,生物製品35個(包括2個ADC)。患者的持續用藥和抗腫瘤新藥的高昂價格將推動這個市場繼續保持高增長,據IMS預測到2020年,抗腫瘤藥物整體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美元。腫瘤治療方式的變化不僅反映在FDA審批目錄中,也反映在市場中。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近兩年具有創新意義的靶向抗腫瘤藥物均被納入了CDE「優先審批」名單,2015-2018第三季度僅替尼類藥物就有117個申報CDE生產或臨床(包括原研藥與仿製藥),未來幾年我國將有大量靶向藥物上市。表2 我國腫瘤靶向藥創新原研藥信息
  • 這些救命藥納入醫保!珠海剛剛執行!
    這些救命藥納入醫保!珠海剛剛執行!這些救命藥被納入了!日前,經市政府同意,市醫保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貫徹執行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9年版)有關問題的通知》。
  • 36種藥品納入醫保目錄:31種為西藥,最高降價70%
    36種藥品納入醫保目錄:31種為西藥,最高降價70% 本文圖均為 微信公眾號:央視財經 圖昨天上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了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結果
  • 又一國產抗癌藥獲批上市 系國內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
    12月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國內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它精準地靶向於VEGF,抑制血管生成,持續控制腫瘤。作為抗腫瘤血管生成的代表性藥物,貝伐珠單抗被廣泛應用於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如轉移性的結直腸癌、腦神經膠質瘤、腎癌、卵巢癌和宮頸癌等。貝伐珠單抗主要通過三大方式發揮抗腫瘤作用,即現有的血管系統退化、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抗血管通透性。由於其獨特的作用機制,貝伐珠單抗不僅聯合化療藥物提高療效,還可以與多種分子靶向藥物、生物免疫藥物聯合應用。
  • 又一國產靶向藥 齊魯製藥骨髓瘤靶向藥齊普樂上市
    原標題:又一國產靶向藥 齊魯製藥骨髓瘤靶向藥齊普樂上市由齊魯製藥有限公司歷時6年成功研製的國產骨髓瘤靶向治療一線特效藥物硼替佐米(齊普樂)於2018年6月2日正式在中國上市,這意味著抗腫瘤重磅藥物硼替佐米成功實現國產化,打破了國外醫藥巨頭在中國市場十多年的壟斷格局。
  • 乳腺癌靶向藥帕捷特定價有望「全球最低」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介紹,對於大多數乳腺癌患者來說,「復發」和「轉移」就是死亡的代名詞。以佔乳腺癌25%的HER2陽性為例,由於靶向藥物曲妥珠單抗的出現,3/4的HER2陽性乳腺癌早期患者生存期可以超過10年,但其中仍有25%會出現復發。
  • 吉因加與信達生物達成戰略合作 共推抗腫瘤藥Pemigatinib伴隨診斷...
    雙方將共同開發和商業化基於信達生物合作夥伴Incyte在美上市抗腫瘤藥物pemigatinib(信達生物研發代號:IBI375)在中國地區的CDx試劑,用於檢測膽管癌患者的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突變。信達生物新藥生物與轉化醫學部副總裁徐偉博士表示:「伴隨診斷作為精準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於預測患者針對特定藥物的治療反應至關重要。
  • ...這些藥降價了|EGFR|厄洛替尼|泰瑞沙|ALK|醫保|陽性|局部|-健康界
    2020年醫保談判塵埃落定!119種藥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價50.64%。此次談判,有50餘種抗腫瘤藥被納入醫保。此次醫保談判結果顯示,厄洛替尼納入醫保後,支付範圍為:限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 阿美替尼: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阿美替尼為國內研發的EGFR-TKI三代靶向藥,於2020年3月18日在國內獲批上市,是首個國產三代靶向藥。
  • 小分子靶向藥群雄逐鹿 正大天晴、恆瑞「殺入」TOP10
    2020年1月至今,中國已批准5個國產抗腫瘤靶向藥物。除了江蘇豪森藥業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和蘋果酸舒尼替尼膠囊外,小分子抗腫瘤靶向藥物還有蘇州特瑞藥業和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的注射用硼替佐米,齊魯製藥的醋酸阿比特龍片。國內藥企的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正逐漸向原研藥發起衝擊,市場持續洗牌。
  • 「國外同行都說想來中國買藥」 ——抗腫瘤「明星藥」的醫保降價之旅
    一邊是龐大的患者群體和沉重的經濟負擔,另一邊是昂貴的抗腫瘤藥物,正因此,每年的國家醫保目錄談判格外牽動人心。 2020年12月28日,最新一輪醫保目錄調整工作結果公布。此次,共有37種抗腫瘤藥物及免疫調節劑進入醫保。
  • 日本將最貴罕見藥納入醫保!我國也在努力,自費或可不再是負擔
    5月13日,日本將單價1106萬元的全球最貴罕見藥納入醫保,群眾紛紛叫好。但鮮為人知的是:其實我國早在2019年3月,就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實行減稅。目前在我國上市且有罕見病適應證的55種藥物中,有29種藥物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涉及18種罕見病,其中9種藥物享受國家醫保目錄甲類報銷,患者使用時無需自付費用。現在大家普遍覺得價格略高的,無非就是治療癌症所用的靶向藥,下面重點介紹。肺癌靶向藥物都有哪些?
  • 圖卡替尼,伊尼妥單抗……一文講全最新 HER2 陽性乳腺癌靶向藥
    國產曲妥珠單抗 是否上市:國產曲妥珠單抗於 2020 年 7 月和 8 月相繼獲得歐盟委員會及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為首個獲得中歐均批准的國產單抗生物類似藥。
  • 齊魯製藥安可達獲批上市 國內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
    人民網濟南12月9日電 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國內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這標誌著齊魯製藥歷時近10年科研攻關的重磅產品——重組抗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商品名:安可達)即將進入臨床使用,屆時將惠及眾多患者。 貝伐珠單抗由羅氏公司開發,2004年首次被美國FDA批准上市,目前已經成為歐美市場抗腫瘤治療的基礎用藥。
  • 國家醫保談判目錄部分談判才開始,傑華生物便「自宣」B肝藥樂復能...
    記者 | 謝欣編輯 | 許悅1備受關注的國家醫保談判目錄部分談判於11月11日進入首日談判。出人意料的是,雖然各參加談判藥企大都對談判內容三緘其口並等待著國家醫保局最終官宣,但卻有一家本土藥企傑華生物在當日宣布自己作為第一家談判企業與國家醫保局價格談判成功。
  • 2020國家醫保談判開啟 新冠治療藥、抗癌藥降幅會有多少
    據央視新聞12月14日報導,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今天在北京啟動,此次談判為期三天,涉及到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兒科等藥品品種。>暫行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且具備7個條件之一的藥品目錄外的藥品,可以納入擬新增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