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同行都說想來中國買藥」 ——抗腫瘤「明星藥」的醫保降價之旅

2021-01-09 騰訊網

天津腫瘤醫院的專家正在為患者診療。國內龐大的腫瘤患者群體和沉重的經濟負擔,讓國家醫保目錄談判格外牽動人心。(視覺中國/圖)

爸爸周末開專車攢錢、媽媽為5塊錢停車費爭執不休、奶奶說要賣房給孫子治病……這是2021年元旦爆款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裡的情節,男孩的腦部腫瘤讓整個家庭都蒙上了陰影。

現實中,為腫瘤所困的家庭數以百萬計。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

一邊是龐大的患者群體和沉重的經濟負擔,另一邊是昂貴的抗腫瘤藥物,正因此,每年的國家醫保目錄談判格外牽動人心。

2020年12月28日,最新一輪醫保目錄調整工作結果公布。此次,共有37種抗腫瘤藥物及免疫調節劑進入醫保。

「以價換量」進醫保

2020年初春,百濟神州大中華區首席商務官吳清漪就率領團隊,開始了醫保談判的前期準備工作。

彼時,這家本土創新藥企業在國內上市的首個自研產品、抗癌藥替雷利珠單抗(PD-1)剛剛上市不久,但企業已經開始考慮醫保支付的問題。「如果能進入醫保,將大大提高患者的支付水平和藥物可及性。」吳清漪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9個月的準備之後,2020年12月16日,吳清漪和同事們踏入了全國人大會議中心的醫保談判現場。之前的兩天,百濟神州4輛商務車的「陣容」一直等在現場門外,「是同事們在觀察形勢,向其他企業打聽談判情況」。

這是百濟神州第一次參加國家醫保談判。「所有信息對我們來說都非常寶貴。」吳清漪回憶,9個月的準備時間裡,百濟神州團隊搜集了各種信息和材料,還反覆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場景進行模擬演練。

對於企業而言,如果談判成功,那意味著一塊巨大的市場蛋糕在招手。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藥學部的一篇文獻指出,在南京地區34家醫院中,2016和2017年前兩輪國家談判涉及的15種抗腫瘤藥,銷售金額從2016年約1億元增至2018約2.4億元,增幅為145.78%。

除了追求市場和利潤外,同業競爭的壓力也一直如影子般緊緊跟隨著抗腫瘤藥賽道上的企業們。

抗腫瘤藥中,PD-1/PD-L1免疫抑制劑向來是患者和業界最關心的一類產品。腫瘤免疫治療也被稱為繼化療、靶向治療後,腫瘤治療中的「第三次革命」。因為受益人群廣、相對副作用小,且療效可能長期持續,這類藥物的降價格外牽動人心。

目前,中國共有8款PD-1/PD-L1上市,有7款參與了此次醫保談判。

對於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來說,PD-1是這些本土創新藥企業目前最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而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藥)超百億美元的銷售額,已經佔到跨國藥企默沙東近1/4的銷售收入。根據國信證券2019年6月發表的一份研報,國內PD-1的市場空間超過400億元。

2019年,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降價63.73%,成為當年唯一被納入醫保目錄的PD-1產品。「以價換量」的效果讓人眼紅——2020年上半年,信迪利單抗的銷售收入達9.21億元,僅第三季度就超過了6億元。

就在同一年,君實生物的PD-1特瑞普利單抗也參加了國家醫保談判,最終落選。在回應上交所問詢函時,君實生物給出的原因是,「降價進入醫保無益於當前已獲批適應症病患增量」和「同類藥品競爭壓力不強」。

但一年過後,君實生物接受了醫保談判的談判價格。「意料之中。」君實生物CEO李寧對南方周末記者指出,2020年,特瑞普利單抗只有黑色素瘤這一個適應症,對應的國內患者人數僅一兩千。到了2021年,樂觀估計產品會有3個適應症獲批,覆蓋人群會增加。這意味著整體成本的相對降低、回報增加。

(梁淑怡/圖)

談判現場「壓力很大」

2020年12月28日,央視一段「靈魂砍價」的視頻,披露了醫保談判中PD-1等產品的博弈情況。眼尖的網友發現,視頻中的企業談判代表正是君實董事長熊俊,君實生物的報價從最初的1123.08元開始,經過兩輪報價和兩輪磋商,最終報出了906.08元的價格。

「確確實實壓力還是很大。」君實生物政務與商務及市場準入部負責人陳巍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縱使做了很多準備,現場氛圍還是讓他感到緊張。

談判之前,君實生物針對產品目前的定位,通過建模分析出企業所能承受的底價。談判現場,企業的前兩輪報價若落在醫保局「信封價」115%的區間之內,就可以進入磋商環節,直到和醫保局的談判專家達成共識。

陳巍回憶,從進入房間到談判結束,30分鐘的時間「意料之外地快」,「很多同行都說他們談了很久,有的甚至超過1小時」。談判結果倒是在陳巍的意料之中,「經過我們和醫保方的測算,這個價格是雙方都認同的」。

坐在桌前的談判專家看似巧用話術,善用眼神和微笑,「逼」得藥企代表拼命摁計算器報價。但對於藥物經濟學組和醫保基金測算組的專家們而言,談判組手中的「信封價」是根據理論和實際一點一點計算出來的。

藥物經濟學組組長、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國恩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國家醫保局把一百多個入圍談判的藥物隨機分給37位藥物經濟學組專家後,每個專家通過藥物經濟學的標準進行測算,需考慮該藥物和競爭藥物在療效、副作用和綜合費用(包括單藥、輔助檢查和住院費用等)上的差異後,形成一個底價。

「我們在測算抗腫瘤藥物價格時,會留有更大的餘地和上下浮動的空間。」劉國恩認為,如果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藥物的投入產出比,抗腫瘤藥物和罕見病藥物很難進入醫保。

醫保基金測算組組長、北京市醫保中心鄭傑主任也表達了類似的立場。「對抗腫瘤藥物,我們給予了單獨的精細處理,一是考慮到患者需求非常迫切,二是考慮到價格非常昂貴。」

鄭傑透露,在制定底價時,該組12位專家會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去考量。廣度指該藥品在國內各省市的中標零售價格(受物流、倉儲等多種因素有浮動),以及在國際上的零售價和進口稅率、當前可替代藥物的價格等。深度指結合醫保基金近年支出的趨勢,計算談判藥品一旦進醫保後對基金的影響。

在正式談判前向醫保局遞交的材料中,包括企業的意向價格。「絕大多數企業是有社會責任感的,申報的價格大幅降低,基本和我們的測算相差不多。」鄭傑說。

價格「大跳水」

本輪醫保談判,恆瑞、百濟神州和君實生物的3款國產PD-1大獲全勝,加之2019年進入目錄的信達生物產品信迪利,目前醫保目錄中的4款PD-1均為國產。而默沙東、百時美施貴寶、阿斯利康、羅氏這四家跨國藥企的產品均鎩羽而歸。

南方周末記者聯繫了阿斯利康,希望了解談判詳情,對方婉拒了採訪。

由於保密協議等因素,這輪新進目錄的抗腫瘤藥品的降幅,大多處於秘而不宣的狀態。在國家醫保局新聞發布會現場,所有媒體都在迫切詢問抗腫瘤藥的降價情況,「三家PD-1肯定比信達低。」熊先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這3款降價幅度非常大,「基本上在80%左右」。

「沒有醫保局說的那麼多。」李寧用「適中」形容此次降幅,「在我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吳清漪同樣沒有透露PD-1的降幅,「醫保局專家的測算很嚴謹,最後我們能夠籤字,就表示認同這個價格,也希望未來能和患者、政府達到多方共贏。」

「據我所知,降到比信達低20%-50%左右。」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馬軍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談判後的PD-1已是「白菜價」,他國外的醫生同行都說想來中國買藥。

這意味著,醫保報銷之後,患者的年自付費用或僅為1萬-3萬元。

這在幾年前幾乎不可想像。抗腫瘤藥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剛上市時幾乎就是天價。「我病了三年,4萬塊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三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這句臺詞聽起來格外心酸,卻也是事實。

2018年6月和7月,百時美施貴寶的「O藥」和默沙東的「K藥」率先在中國獲批上市,贈藥政策前,年費用分別約為47.9萬和60.9萬元,是當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多倍。而這已經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了——K藥在美國的年治療費用高達114萬元。

2019年唯一談判成功的PD-1,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年費用由談判前的28萬元陡降至約9.6萬元,成為PD-1在中國市場的「第二塊天花板」。而此次談判結果,成為「第三塊天花板」。

「這也是必然的結局,如果三四個藥物在同適應症上競爭,往往價格都會降到很低,就像抗癌藥納米白蛋白紫杉醇一樣,從幾千塊降到幾百塊。」馬軍認為,降價對醫生和患者來說都是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此次默沙東K藥未進醫保,但醫保談判結果官宣的當天下午,企業就推出了最新贈藥計劃——從2021年1月1日起,患者只需自費4個療程,花費14萬元,就可以獲得K藥全程的援助用藥。以往,K藥在慈善援助後每年費用近30萬元。

不少腫瘤患者擔心,藥物進入醫保後企業是否會取消慈善贈藥,導致自付費用或將比進醫保前還要高。對此吳清漪解釋,「這一點請放心,我們會有相應的『橋接方案』來保障患者。」

能否成為平價藥?

國產PD-1的適應症之爭才剛剛開始。目前,國內仍有數十個PD-1在研,激烈的價格戰下,後來者或將面臨嚴酷的生存環境。

在吳清漪看來,進入醫保後,PD-1企業將要面臨更加激烈的比拼,不只是獲批更多適應症、驗證安全性和療效,對生產工藝、產能和整個商業化能力也是一場大考。

「PD-1始終是藥效為王,而不是價格為王。」李寧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藥物最根本目的還是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存質量。同一適應症下,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產品,優勢會更加明顯。

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少部分對價格相對不敏感、追求外企品質的患者,可能會堅持使用4家外企的產品,更多的患者或將選擇國產產品。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腫瘤患者將有更多的藥物選擇。「我們預測,3-5年後,PD-1會成為廣覆蓋的腫瘤免疫治療藥物。」李寧說。

當然,抗腫瘤藥的價格不可能無限降低。研發、生產等各方面的成本,以及維持繼續創新研發的利潤,就是他們的「地板價」。跨國藥企還需考慮全球價格體系的平衡,無法單為中國市場「開綠燈」。

馬軍很關注醫藥創新,「這次進醫保的PD-1都不是首創藥,我覺得首創藥在短期內不應降價,這樣才能鼓勵企業投入到首創藥的研發和生產中去。」

除此之外,企業還面臨抗腫瘤藥物流通「最後一公裡」的困難,比如藥品進醫院慢、在部分省市受到醫保控費的壓力。

新版醫保目錄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從進醫保到醫保方案落地,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希望配套政策可以更加完善。」吳清漪說。

南方周末記者 黃思卓

相關焦點

  • 「國外同行都說想來中國買藥」
    國內龐大的腫瘤患者群體和沉重的經濟負擔,讓國家醫保目錄談判格外牽動人心。 (視覺中國/圖)爸爸周末開專車攢錢、媽媽為5塊錢停車費爭執不休、奶奶說要賣房給孫子治病……這是2021年元旦爆款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裡的情節,男孩的腦部腫瘤讓整個家庭都蒙上了陰影。現實中,為腫瘤所困的家庭數以百萬計。
  • 「抗癌明星藥」降價風暴將襲!新一輪國家醫保談判倒計時,頭部玩家...
    去年PD-1抗體藥物的醫保談判桌上,僅有信達生物一家成功進入醫保目錄,也是目前中國市場上唯一一款可醫保報銷的PD-1產品。其信迪利單抗注射液(達伯舒)從7838元(10ml:100mg/瓶)降至2843元(10ml:100mg/瓶),降價幅度高達63.73%。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信達生物核心產品PD-1免疫抑制劑達伯舒6個月銷售額達9.209億元,同比增長177.7%。
  • 新版醫保目錄鼓勵創新藥,119種藥品平均降價一半
    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同時,還有29種藥品被調出目錄。最新一版醫保藥品目錄內共計2800種藥品,其中西藥1426種,中成藥1374種,中西藥比例基本持平。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在發布會後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基於醫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有限,沒有考慮將天價罕見病藥品納入醫保。三個新入目錄的國產PD-1價格都低於去年進入目錄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
  • 抗癌藥零關稅滿百天:多部門力促「救命藥」降價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8日電(冷昊陽)自今年5月1日起,中國實施抗癌藥等藥品「零關稅」已滿百日。三個多月來,多地多部門多措並舉,通過醫保準入談判、省級抗癌藥專項集中採購、加快境外新藥審批流程、納入醫保等舉措,力促民眾買得到、用得起「救命藥」。資料圖:市民在醫院買藥。
  • 一支特效藥的醫保之旅
    2015年以來,國家藥監局批准了大批新藥好藥,但國內臨床用藥格局依然沒有太大變化,大部分患者沒能享受到新藥獲批的利好。 如何提高新藥、好藥的可及性?各方都在期待醫保出手。 第一次國家醫保價格談判至今,已經過去了5年。
  • 復盤最強醫保談判:大福音「藥王」修美樂降價83%
    11月28日的發布會現場,諾華腫瘤(中國)市場準入部負責人鄧閱昕表示:「在與總部多輪深入溝通後,諾華對蘆可替尼在中國市場的策略作了實質性調整,在今年談判中給出了非常有誠意的全球最低價。」艾伯維的明星產品、免疫治療藥物修美樂從2012年開始,連續7年都是全球銷售額最高的藥品,2018年全球銷售額高達199.36億美元,業界素有「藥王」的稱號。
  • 有患者曾停藥「求死」 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意味什麼
    然而帶著完整的手續到了長沙,買藥也並不順利,多家醫院同樣表示沒進「泰瑞沙」。好不容易,周洋才在湖南全省最負盛名的湘雅醫院開到了藥。可到了2019年上半年,周洋再去,那裡的醫生也變得支支吾吾,「有時候有,有時候就說讓我再等等看。」周洋父親身體裡的癌細胞不會等,一旦沒有靶向藥的抑制,它們很快就會重新瘋狂生長。
  • 又一批降價藥惠及百姓
    這款抗癌藥就是醋酸阿比特龍片,原來在山東省掛網價格是12800元,降價後的價格為3828元,降幅達70.09%。這些降價的藥品正是第二批國家組織集中採購的中選藥品。從4月15日起,山東省落地執行中選結果,全省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和駐魯軍隊醫療機構全部參加,鼓勵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和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自願參加。
  • 「藥王」修美樂中國已降價 為進國家醫保鋪路
    財聯社(上海, 記者徐紅)訊,隨著國產阿達木單抗紛紛申報上市,艾伯維的原研產品修美樂(阿達木單抗注射液)似乎也開始坐不住了,終於傳來降價消息,為進入國家醫保鋪路。據健識局報導稱,目前,修美樂在江西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掛網價格已經由原先的約7800元/支調整為3160元,價格降幅近60%。
  • ...這些藥降價了|EGFR|厄洛替尼|泰瑞沙|ALK|醫保|陽性|局部|-健康界
    2020年醫保談判塵埃落定!119種藥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價50.64%。此次談判,有50餘種抗腫瘤藥被納入醫保。這些藥品有的被重新確定支付標準(降價的)、擴大適應症,有的剛被納入醫保。具體名單如下:
  • 近400家藥店可以微信「嘀」碼刷醫保 常熟市民買藥更輕鬆
    近年來,越來越多藥店支持醫保卡購藥,而微信醫保支付帶來的「掃碼購藥」,更是讓市民收穫了一部手機輕鬆購藥的便捷體驗:只需在微信添加社保卡,通過手機裡的二維碼,輕鬆「嘀」一下即可刷醫保結算。其中,常熟作為全國率先實現微信醫保支付市內藥店100%全覆蓋的城市,市民在微信上添加社保卡後,可在市內近400家藥店享受掃碼購藥帶來的便利。
  • 直擊醫保談判:再現「靈魂砍價」部分被砍超60% 抗癌明星藥國產PD-1...
    今年的國談現場依舊喜憂參半,「靈魂砍價」亦未缺席,而抗癌明星藥PD-1/L1的結果更是掀起股市風雨。根據往年經驗,最終結果將在近日公布。國產PD-1抗癌藥傳捷報最受業內關注的,莫過於哪幾家企業的PD-1/L1單抗腫瘤藥能夠納入醫保,據記者從16日談判現場獲得信息,國產PD-1單抗藥至少進入一款,其中,恆瑞醫藥(600276,SH)的卡瑞利珠單抗(商品名:艾瑞卡)以及百濟神州(06160.HK)的替雷利珠單抗(商品名:百澤安)大概率成功,艾瑞卡或降價約80%
  • 阿斯利康等多款降糖藥入圍醫保,罕見病藥或僅有兩款談判成功
    與往年談判結果「滿天飛」的情景不同,今年醫保談判,醫保局和參與談判企業都恪守保密規則,截至時代財經發稿,未有具體談判產品價格信息披露。根據E藥經理人報導,糖尿病用藥集中在12月14日首日談判中,參賽選手不乏「明星」藥企的重磅新品,包括輝瑞/默沙東的艾託格列淨、勃林格殷格翰/禮來合作研發的利格列汀二甲雙胍片、默沙東的西格列汀二甲雙胍片、諾和諾德的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注射液、禮來製藥的度拉糖肽以及國內企業上海仁會生物的貝那魯肽和豪森藥業聚已二醇洛塞那肽等。
  • 36種藥品納入醫保目錄:31種為西藥,最高降價70%
    36種藥品納入醫保目錄:31種為西藥,最高降價70% 本文圖均為 微信公眾號:央視財經 圖昨天上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了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結果
  • 愛滋病人跨境買藥
    免費抗病毒藥副作用累積,自費藥價格昂貴;部分患者境外購藥有人受騙在中國,每年新發現愛滋病感染者有8萬人,他們可以終身免費領取抗病毒藥物,但藥物副作用經年累積的折磨,以及自費藥昂貴的價格,使得他們開始了跨境買藥。如今,抗艾新藥也可經由國家藥監部門的「綠色通道」,加速進入中國。
  • 國家醫保局首度抗癌藥專項談判全解析:17種藥品攔腰降價進醫保 被...
    今年以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對抗癌藥降價提出要求,並且在6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要求對醫保目錄外的獨家抗癌藥抓緊推進醫保準入談判。「接棒」本輪藥品談判的國家醫保局加緊部署,於今年8月確定了納入本次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範圍的藥品品種。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首次專門針對抗癌藥的專項談判。
  • 今起浙江人可上支付寶領取醫保碼 未來看病買藥無需再帶醫保卡
    都市快報訊 由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籤發的醫保電子憑證,已經覆蓋超13億參保人。即日起,包括浙江在內的全國參保人均可上支付寶搜索「醫保碼「領取,未來看病、買藥無需再帶醫保卡,手機刷碼就可以進行醫保支付了。
  • 海外留學就醫難 親歷者支招:國內帶藥 國外醫保
    他說:「在澳大利亞,就醫體系分為3級,分別是診所、醫療中心和公立、私立醫院。每個人都需要聯繫一位全科醫生作為家庭醫生,由他來負責所有的就醫事情。家庭醫生可以治療一些普通的小病。如果需要去更高一層醫療機構診治,必須由家庭醫生來聯繫,如果沒有他的對接是無法去上一級醫療機構就診的。」所以,學子首先要了解國外的看病程序。
  • 激活醫保電子憑證,不帶醫保卡憑「碼」就能看病、買藥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醫保電子憑證由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生成,標準全國統一,跨區域互認,參保人員憑醫保電子憑證,可以在定點藥店掃碼購藥,在定點醫院掛號、就醫、取藥、住院等可實現掃碼結算,還可以辦理參保繳費、異地就醫線上備案等醫保業務,查詢參保狀態、結算報銷、帳戶餘額等信息,可以說是「一碼在手,醫保無憂」。
  • ...醫保談判誰是最大贏家?PD-1談判結果爆冷,進口C肝新藥平均降價...
    二是藥品費用顯著降低,通過發揮醫保部門「戰略購買者」作用,以量換價推動藥品大幅降價,多個全球知名的「貴族藥」開出了「平民價」,進口藥品基本都給出了全球最低價。保守估計,經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患者個人負擔水平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降至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