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爭奪戰號角吹響
作者:申海晶
來源:健識局
全文3493字,閱讀需12分鍾
「一開始只是胳膊上一小塊地方有紅疹,慢慢的紅疹越來越多,逐漸變成斑塊……」付先生20歲剛出頭,聽醫生說他得的是牛皮癬(銀屑病),並且將與他長期並存,一下就懵了「感覺天都要塌下來」。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在中國患者人數約為650萬人。因無法根治,有不死癌症之稱。雖然不具有傳染性,但是可致疼痛、毀容,甚至殘疾,因為周圍人異樣的眼光,患者往往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有數據顯示,全球89%的銀屑病患者都有精神壓力。
圖源:視覺中國
新華網在今年5月報導了一位銀屑病患者自殺的事件,這名南京患者離世時只有30歲。
從全球範圍看,已經有高端的靶向藥物可以治療銀屑病。
研究發現,銀屑病不只是皮膚病,本質上是免疫系統疾病。研究者發現,一些細胞因子對該病的發生、加重、好轉有重要影響,相關生物製劑的開發也由此發軔。
但是,這種特效藥要能真正用在中國650萬銀屑病患者身上,卻需要趟過一條很不尋常的道路,恰是當下中國醫改新政的側寫。
遠在天邊的特效藥
2018年11月1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了第一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
這是國家藥監局成立以來,首次直接認可境外臨床研究數據。2015年,中國啟動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與國際接軌」成為改革最主要的方向。
幾款銀屑病特效的生物藥成為首批「臨床急需」的境外新藥,被列入名單。
國際上,2004年,TNF-α抑制劑依那西普獲批用於銀屑病治療,此後,同一靶點的英夫利西單抗、阿達木單抗也獲批了這一適應症。這一靶點也成為首個被證明對銀屑病有效的類別。
2009年,楊森的IL-12/23抑制劑烏司奴單抗(商品名:喜達諾)在美國上市;2014年、2016年諾華的IL-17A抑制劑司庫奇尤單抗(蘇金單抗)、禮來的依奇珠單抗分別獲批上市。這三款藥物成為全球對抗銀屑病的主流藥物。
就在「喜達諾」在美上市的同一年,這款藥物也在中國開展過三期臨床試驗,當時參與了試驗組的患者還記得,「肉眼可見的變化是,一個月症狀就緩解了」。
然而,受制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這款藥一直沒能進入中國市場。直到十年後的2018年,「喜達諾」才和蘇金單抗、依奇珠單抗一起,被列入了急需藥物名單。
藥監局明確提出,「尚未申報的品種,可隨時與藥審中心溝通交流」,急迫的心情和開放的姿態溢於言表。
得益於藥監局的快速通道政策,2019年2月21日,「喜達諾」拿到了藥品註冊批件。隨後,諾華的蘇金單抗、楊森的古塞奇尤單抗注射液、禮來的依奇珠單抗三款治療銀屑病的白介素類「急需藥物」獲批上市。業界稱2019年是中國的白介素元年。
然而,歷時十數年,過五關斬六將之後,依然有最後一道坎橫亙在國內患者面前。
望藥興嘆,等待國談
資料顯示,喜達諾2019年6月份上市,定價39950元/支,按照每三個月注射一次的量,月均費用在萬元以上。經降價、贈藥等活動,單支價格降到了1.5萬元,月均費用也在6000元左右。
諾華的蘇金單抗每年需要注射32支,單支價格4500元,即使加上各類,月均仍超過7000多元。這對於需要終身用藥的患者來說,堪比一線城市的房貸負擔,且至死方休。
2015年以來,國家藥監局批准了大批新藥好藥,但國內臨床用藥格局依然沒有太大變化,大部分患者沒能享受到新藥獲批的利好。
如何提高新藥、好藥的可及性?各方都在期待醫保出手。
第一次國家醫保價格談判至今,已經過去了5年。經過前期摸索和2018年國家醫保局正式掛牌成立,醫保談判的主導部門、品種、規模、頻次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談判成功藥品也從第一次的3個,穩步增長到了126個。
業內人最清楚,能經過談判進入醫保,沒有一個是容易的。
「砍價特別狠,超出預期。」
「滿頭大汗,扶牆著牆出來的。」
這是2017年6月16日,第二批國家醫保談判現場企業代表的感受。當時36個藥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價44%,最高降幅70%,大部分進口藥談判後的支付標準低於周邊國際市場價格。
國家醫保局掛牌之後,醫保談判的細則更加明確了。評價體系中增加了藥品的臨床價值,藥物經濟學等因素。最重要的變化是,作為談判主導方,國家醫保局整合了藥品採購權、支付權、定價權後,已經化身「超級買方」,掌握了話語權。
2019年底,一句「4太多了,再降4分,4塊3毛6」的談判話術,令國家醫保局的「靈魂砍價」出圈,走紅全網。最終,97個藥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價60.7%,無規模還是降幅雙雙刷新紀錄。新增進口產品基本都給出了全球最低價。
從監測結果看,談判藥品實際報銷比例也超過了60%。
把更多新藥通過價格談判納入醫保,已經成為各界的呼聲。但此前,醫保局選擇談判品種的過程是個「黑箱」,外界無從得知「選藥」的詳細過程。
2020,萬象更新
據業界消息,2020年醫保價格談判將在12月14日到16日之間舉行,這一次,矢志探索不停歇的國家醫保局再次創新規則:談判品種由專家遴選改為企業申報。
品種「黑箱」打破了,企業有了為自己爭取命運的選擇。
新規指出,7類藥品符合條件,可以參與競爭。
主要變化是,國談範圍已不局限於高價藥、專利藥,創新藥的範圍也擴大到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7日前獲批的產品。這意味著,很多臨床價值高、性價比高的藥品都有機會參與議價,獲批較晚的產品也不必再多等一年。
前述在2019年集中獲批的銀屑病特效藥,就是因為截止時間問題,錯過了2019年的國談。同樣坎坷的還有吉利德的抗愛滋新藥「比克恩丙諾片」等。
國家醫保局開門迎客,正如此前藥監局打開審評大門:讓更多新藥、好藥惠及中國患者,主管部門的初心都是一樣的。
今年8月30日,符合條件的企業紛紛完成網上資料申報,國家醫保局審核後,得出「通過」、「不通過」、「補充資料」三種結果。公示結果顯示,751個藥品通過了初審。治療銀屑病的4款生物藥都在其中。
從研發成功到交與中國患者手上,銀屑病特效藥此前十數年已走過了漫漫長路。通過初審,卻只是剛到天竺,要取得真經還有數度考驗,一切仍是未知數。
降價,必由之路
初審名單公布後,國家醫保局組織專家進行了多輪審評。有藥物經濟學專家透露:建立名單、新增調入、直接調出、可以調出、限定支付等都是評審要點,此外,還有基金測算、藥物經濟學評價等一系列準備,才會開展談判、確定醫保支付標準等工作。
11月11日,國家醫保局確定了最終參與國談的品種名單。健識局從業內獲悉,目前預談判已經完成。12月14日,國家醫保局將正式啟動2020年度的醫保價格談判工作。
按照2019年國談議價的流程,企業和醫保專家將以「雙盲」抽籤模式,以確定當天的談判房間,進入房間後,專家打開密封信封,裡面是該場談判的品種、當前價格、醫保預期價。
談判開始。
企業有兩次機會報價,如果兩次都超過預期價的15%,直接出局。
對銀屑病生物藥這種競品較多的藥物,醫保部門設立了競價機制。在2019年的國談中,3款C肝藥物經過競價機制,最終平均降幅在85%以上。
2019年,「藥王」修美樂(阿達木單抗)在醫保談判中降到1290元/支,其生物類似藥的價格更是低至1150元/支。業界分析,這一價位將是此類藥物價格的上限。
由於修美樂也被獲批了銀屑病適應症,結合上述藥物的國談經歷,業內預計,本次4款銀屑病生物藥的降價幅度只會再創新高。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銀屑病用藥市場規模達到90億美元以上,2023年將超過100億美元,依奇珠單抗和司庫奇尤單抗作為新一代藥物,增速尤其快。
而在中國,銀屑病生物藥的使用率只有1%到2%,西南證券研報顯示,其規模只有30億元左右。醫保加持之下,銀屑病臨床治療有望進入生物藥階段,市場規模也將迅速擴大。
以羅氏的赫賽汀(曲妥珠單抗)為例,進入醫保後的第一個季度,銷售量就增加了164.1%。到2019年,曲妥珠單抗已經成為重點省市公立醫院抗體藥物市場的領軍者。本土自主研發的西達本胺2017年4月份進醫保,當年第二季度銷售額就增長了700%。
阿達木單抗等TNF-α抑制劑此前已經納入醫保,可以預見,本次國談,三家白介素類藥物生產企業在本次價格談判中絕不會輕易放手,競爭將異常激烈。
也就是說,2021年1月1日開始,中國銀屑病患者有很大概率不必對著天價新藥絕望了。
新藥審評加速已在進行,國家醫保談判也每年都會開展。全球的新藥、好藥都有望像銀屑病特效藥一樣,加速進入中國市場、低價納入醫保,惠及千千萬萬中國患者。
· END ·
編:夏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