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騎樓老街何日復春」系列報導一:網友吐槽海口真的騎樓老街比不上假的
編者按: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是海口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累起來的文化精髓,它蘊含著中西結合的中國(南方)建築藝術文化、南洋文化、儒教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等諸多文化內涵。近日有網友在南海網陽光島社區發帖反映,騎樓老街在現實生活中人氣不足,處境尷尬,並稱「人氣還比不上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內的假騎樓南洋街」,這是為何?南海網今日起推出系列報導,集中關注改造與修繕後的海口騎樓老街的現狀、分析原因,並試圖尋找破解海口騎樓困局的對策。
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內的南洋街人氣足。(網友供圖)
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海口騎樓老街的遊人比平時有所增加,但依然不算熱鬧。(南海網記者孫令正攝)
感嘆:海口市真的騎樓老街比不上假的?
網友Cloudskyi在帖子中說,海口騎樓老街一直是當地獨具特色的一張旅遊文化名片,政府部門近年來也加大力氣重新修葺,修舊如舊的中山老街一改往日破敗的容顏,展露出風華正茂。。「老騎樓第一眼看上去整體感還不錯,然後一口氣走完以後發現並沒有讓人有記憶深刻的點。」網友Cloudskyi說。
去年,位於海口觀瀾湖度假區的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也打造了具有南洋風格建築的南洋街,並開門迎客。南洋街的建築風格與海口騎樓老街有些相似。「但從視覺衝擊力來看,海口騎樓老街比南洋街少了點新鮮感。」網友說,海口騎樓老街給人感覺就是一條老街,與其他城市大同小異的老街一樣。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在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購票的遊客排起了長隊,景區內演員帶來各種各樣精彩表演,飲食、特色旅遊產品的業態也相對豐富,吸引遊客駐足觀看欣賞。但作為國內現今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築區,「卻像是落寞的老人,提不起精神,人氣不足。」網友說,今年黃金周期間,對比海口騎樓老街和馮小剛電影公社內的南洋街的人流,「簡直天壤之別,現在的海口騎樓老街就像是被打入冷宮的正室,稀稀疏疏的遊客少的可憐;馮小剛電影公社的南洋街卻登堂入室的新寵,天天人山人海。」
「原來未改造翻新的海口騎樓老街舊中帶著古味,現在翻新過的騎樓老街像是雜技團裡訓練的老虎,失去了野性也失去了特色。」遊覽了海口騎樓老街,網友Cloudskyi感嘆,深夜裡的騎樓顯得有些孤寂,五彩的燈光雖然把它打造的光彩奪目,卻無法看清騎樓老街的本來面目。「翻新後,尋訪騎樓老街的遊客並沒有增多。」網友Cloudskyi說。 「騎樓老街第一眼看上去整體感還不錯,然後一口氣走完後發現並沒有讓人有記憶深刻的點,這便是傳說中的『到此一遊』。」所以,網友希望,老騎樓發展的空間還很大,「但讓人覺得少了些什麼,還需畫龍點睛之人把它的內涵韻味提取出來,讓大家真正讀懂老街文化。」
走訪:街區文化內涵及停車需求有待提升
在中山路上,來自北京的遊客、今年80歲高齡的王先生在妻子和孫子的陪伴下在騎樓下拍照。除此之外,他們還到一家專賣椰殼飾品、椰雕紀念品的店鋪轉了一圈。二十多分鐘以後,這一家老小在此便「遊玩結束」。王先生說,他對海洋及南洋文化非常感興趣,特別是海口的騎樓老街,「應該是國內目前保存較好的富有南洋風格的老街」。因此,多次來海南旅遊,「每次來,都要到這裡來看一下」。
對於中山路及此處多條老街,至今不少上了年紀了海南本地遊客及海口市民對此最有印象的是,這裡曾經是海口以及海南最熱鬧的五金及家電商品銷售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到前幾年,這裡每日熱鬧非凡,據介紹,當時包括中山路在內的的不少老街鋪面幾乎從事這一行當。特別是春節前後這一期間,這裡更是「生意異常火爆,連走路都困難」。
2月14日下午,來自樂東縣黃流鎮的邢先生攜帶妻子轉了一圈老街後,顯得有點「失望」: 「再也看不到往日熱鬧的場面,街面上略顯冷清」。邢先生多年前在老家開了一家五金店,當時幾乎每個星期都來這裡進貨,「記憶中每次來都很多人」。8年前,邢先生改行從此很少到這裡來,此次帶著妻子準備來找一下「當時的繁華」,可是「現實跟往日相差太遠,雖然也有遊人,但相對往日來說簡直是天淵之別」。這一天,家住海甸島的黎先生也帶著來自上海的客人在中山路遊玩。他說,如果不是客人要求,他「不想到這裡來,主要是沒什麼好玩,而且很難停車」。黎先生說,作為一名海口市民,這裡曾經有著很多海口人的「原始回憶」,他有時候也想帶著老婆孩子到這裡來逛逛,但「很難找到停車場,所以就不想來了」。
街坊:定位模糊生意不好做
作為這樣具有歷史文化的騎樓老街,原本應該讓人流連忘返。然而,南海網記者近日在走訪中發現,雖然遊人不少,但「停留不住腳步」。(南海網記者孫令正攝)
中山路的四季飄香世家飯店裡客人如潮,生意異常的火爆,店裡老闆娘也忙得不可開交。這是一家去年十月才開張的飯店,雖然當天生意很好,但老闆娘卻一肚子苦水:「這幾天春節店裡生意還馬馬虎虎,一天營業額都有兩三千元。平常就不行了,有的時候一天營業額才幾百元」。她還給記者翻開了飯店這幾個月來的流水帳,其中有很多時候一天營業額才幾百元。
老闆娘說,包括房租、水電,店裡每天的營業額要2500元以上才能持平,這還不包括人工費用。因此,進駐這裡幾個月來,「已經虧了好多錢,如果這樣下去,過得了今天過不了明天,遲早要關門」。
老闆娘說,當時進駐的原因主要認為,「這裡會很熱鬧,生意會很好」。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平常很冷清,很少有遊人在街面就餐,當地市民也很少來,主要是沒地方停車」。
而就在該飯店不遠處,也有一家「自在咖啡」店。據該店負責人介紹,店裡生意這幾天還可以,但平常也不是很好。據了解,此前店裡為了吸引客人,在店裡不定期舉行瓊劇演出,但「演過幾次之後,沒有什麼效果,就不演了」。
整條老街可以說是「百貨店」,街面還有小商販擺地攤。(南海網記者孫令正攝)
中山路16號,海口騎樓老街上一家不醒目的小門面,店裡掛著海南特產及旅遊紀念品。店面有點冷清,偶爾路過幾個遊客,也只是看看就走。店主梁大姐顯得十分無奈。
梁大姐經營這家店已經10多年。之前主要買一些電器零件,生意也可以。前段時間,她積極響應老街業態調整的部署,改行做起海南特產及旅遊紀念品生意。「不知道什麼原因,是人氣不足嗎,還是自己賣的商品不夠吸引人,反正比不上以前的生意好」。目前,她只能依靠店前搭建的太陽傘吸引客人賣點椰子維持開支。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對於中山路的鋪面業主來說,很多人都遇到這樣的問題,「之前都是經營五金家電的,但目前面臨轉行,可確實不知道怎麼經營其他行業」。當晚,南海網記者在中山路發現,不到9點鐘,大多數鋪面已經關門歇業。
「同樣都是老街,真的居然幹不過假的?」經過記者實地走訪調查發現,經過修繕並重新向遊客開放後的海口騎樓老街為何吸不來大量人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今天這一現狀值得各方深究,請關注南海網下一篇報導。
(南海網海口2月2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孫令正)
因為遊人「留不住腳步」,所以很多店鋪「生意難做」。該飯店老闆娘說,當時進駐的原因主要認為,「這裡會很熱鬧,生意會很好」。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平常很冷清,很少有遊人在街面就餐,當地市民也很少來,主要是沒地方停車」。(南海網記者孫令正攝)
責任編輯:陳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