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 泉州人吃「潤餅菜」

2020-12-21 中國天氣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風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

「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一。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晉江的"潤餅菜"卻複雜許多,那包"潤餅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種多樣,擺了滿滿一桌的。有這麼一些主料菜餚:豌豆、豆芽、豆乾、魚丸片、蝦仁、肉丁、海蠣煎、蘿蔔菜。還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絲、花生敷、蕪荽、蒜絲。吃的時候必須兩張"潤餅皮"才能保證其不被豐富的內容所撐破。這種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不過,晉江的「潤餅菜」並不是最複雜的;論複雜,應該是廈門為最。晉江用的主料廈門都有,此外還要加上筍、魚、油酥扁魚乾、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醬、甜醬,這才叫地道的廈門「薄餅」。

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然而吃「潤餅菜」的習俗依舊,這該是一種傳承吧。

相關閱讀: 南京清明節:「秦淮河裡放河燈」

                     山東:民間的清明習俗活動多

                    山西的清明節與「三月三」風俗

 

相關焦點

  • 清明節到 泉州人吃「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風俗。「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一。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
  •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但如今,「潤餅」也與時俱進,製作精細,四季皆宜,成為閩南一帶的傳統美食、風味小吃。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是清明節的習俗美食,是不錯的早餐選擇。
  • 讓我們回到唐朝,一起踏青,一起吃潤餅菜
    泉州人重視清明節,泉州有「清明不回家忘祖」的說法,於是,清明節等於春節過後,再次團聚的重大節日。清明節前後十日,泉州人合家團聚,一起上墳掃墓,一起郊遊踏青,一起回到祖廳祭祀,仿佛回到了唐朝,在綠草茵茵的春光裡,緬懷先祖,享受親情。
  • 清明節 你包潤餅了嗎?——貝林畔山園「清明節•包潤餅菜」活動
    清明將至,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在閩南地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
  • 清明節到了~潤餅菜吃起~~~
    轉眼三月已經快要過完了,意味著清明節即將來到。而說到清明節,不得不提的一樣東西就是潤餅菜。潤餅菜是春卷的一種,以麵粉為原料烘製成薄皮,食用時鋪開餅皮,捲入胡蘿蔔絲、肉絲、蚵煎等混鍋菜餚,吃起來甜潤可口。依照傳統習俗,在福建和臺灣一帶的家庭每到新年、尾牙和清明節時,都會以潤餅皮祭祖,之後圍聚一桌,舀取自己喜愛的菜色,加上花生、糖粉以餅皮包裹後食用。
  • 泉州人的清明節,除了緬懷先人,就是品嘗潤餅菜
    在泉州,清明節不吃潤餅菜,就像沒過節似的。就如清明,你不祭祀先人,仿佛就成了無祖無根之人。小時候不聽奶奶訓誡,奶奶就會這樣說我:你是孫悟空呀?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嗎?人人都想成為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拔一根汗毛就有一堆孫猴子。
  • 泉州人最愛的潤餅菜
    在晉江安海(素有千年古鎮的稱號),逢年過節有吃潤餅菜的習俗。安海的潤餅與其他地方不同,不是薄餅,而是鹹餅,皮厚味鹹。安海潤餅菜食材有:米粉、胡蘿蔔、扁豆、海蠣煎、豆乾青蒜炒三層肉、花菜、包菜,各自炒熟再拌一拌。
  •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習俗。但如今,「潤餅」也與時俱進,製作精細,四季皆宜,成為閩南一帶的傳統美食、風味小吃。清明節,若是泉州人就會知道,在這個傳統節日裡,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潤餅菜脆嫩香軟爽口,是清明節的習俗美食,是不錯的早餐選擇。
  • 清明節吃潤餅菜,泉州特有的風俗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搓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在泉州的飲食習慣中有著相當長遠的歷史。食用時先鋪開餅皮,放上準備好的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海苔,花生碎,炸米粉等,製作非常簡單,吃起來卻甜潤可口。
  • 潤餅菜—閩南人的思鄉菜
    潤餅菜,又叫「春卷」,是閩南地區及臺灣地區的特色小吃。在泉州的傳統美食中,潤餅菜可算是排頭兵。關於潤餅菜的起源,民間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是說潤餅菜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夫人所創。為完成任務,蔡復一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抽不出時間吃飯,蔡夫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麵粉加水攪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然後用麵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每天用餐時,蔡夫人雙手捧著「薄餅」餵丈夫吃,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不耽擱時間,在夫人的照料下和協助下,蔡復一如期完成了朝廷的使命。
  • 清明節,西街老厝裡賣的潤餅菜,還是舌尖上的古早味……
    清明節,你吃潤餅菜了嗎?對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來說,清明節和潤餅菜幾乎可以劃等號。潤餅菜,又被老一輩稱為「思鄉菜」。薄餅裡卷的不僅是美食美味,還有泉州人的故鄉情節。1潤餅好不好吃,關鍵在皮,一張好的潤餅皮可以包萬物。西街鬧市裡的亞佛潤餅皮,不用說肯定在每年的必選名單上。店鋪開在西街的老厝裡,離開元寺很近,一抬頭就能看見東西塔。
  • 我的泉州旅行食記之《潤餅菜》
    在以往清明節,泉州人家家戶戶都要吃寒食,意思是將蔬菜放涼後包裹進麵皮中食用。潤餅便是包裹各種菜式的麵皮。這種吃食方式始於明代,至今延續已有千年。而關於潤餅菜起源,民間是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就是說潤餅菜是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他的夫人首創。
  • 閩南潤餅菜——一道讓人思念家鄉的美食
    潤餅菜,據泉州的老一輩人說,這道菜來源於中原的春餅,估計是唐末王審知入閩時帶來的美食。閩南在古時候是個四荒八野的蠻夷之地,戰亂把一批吃苦耐勞的中原人趕到了這片土地上墾荒,久之這些中原人把原住民給同化了,我們基本都是這些厲害的中原人的後代。
  • 過清明吃寒食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清明粿"
    過清明 吃寒食「潤餅菜」和「清明粿」是不少泉州人清明時節必吃的傳統古早味每年清明前後,泉州的許多人家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在閩南地區,「潤餅菜」和「清明粿」便是清明前後,人們常吃的傳統古早味,它們都包含著初春時節的應季食材,通過不同的做法,製成兩道「春意盎然」且帶有閩南風味的特色美食。本期《美食》帶大家一起來回味下這些清明節推出的「限定版寒食」。
  • 泉州人的清明節,除了緬懷先人,就是品嘗潤餅菜
    在泉州,清明節不吃潤餅菜,就像沒過節似的。就如清明,你不祭祀先人,仿佛就成了無祖無根之人。小時候不聽奶奶訓誡,奶奶就會這樣說我:你是孫悟空呀?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嗎?人人都想成為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拔一根汗毛就有一堆孫猴子。
  • 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 傳統古早習俗
    泉州清明節美食潤餅菜2016-04-05 09:20 來源:泉州晚報我要評論(0)   昨日,在泉州市區一戶人家,張楹鑫小朋友正在吃潤餅菜
  • 清明節,咱厝人有一種殊俗、情懷叫「吃潤餅」,製作視頻曝光了~
    ↓↓↓↓        「潤餅」又叫「薄餅」,原是閩南的小吃,盛行於泉州後來流傳到臺灣地區,泉州人以及閩南人每逢「過年」、「清明節」等,便有吃薄餅習俗。餅皮薄而柔嫩,包裹鮮美可口的餡料來吃,鮮嫩香甜!其特點:嫩脆甜潤,醇香多味。別有一番風味。
  • 閩南清明節食俗——潤餅菜
    政府通知:為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清明節嚴禁祭祖和掃墓。閩南人清明節傳統食俗:一家人聚在一起包潤餅吃。
  • 絲綢之路上的美食:泉州「古早味」潤餅菜
    吃「潤餅菜」是福建泉州自古就有的習俗。關於潤餅菜的來源,據民間傳說是「唐宋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一帶,成為潤餅菜的前身」。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徵一家團團圓圓,深受泉州人的喜愛。吃「潤餅菜」是福建泉州自古就有的習俗。關於潤餅菜的來源,據民間傳說是「唐宋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一帶,成為潤餅菜的前身」。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徵一家團團圓圓,深受泉州人的喜愛。
  • 潤餅菜 清明粿 吃出「泉州味」
    將米粉炸至酥脆,加上砂糖與海苔拌勻。 民間還傳說,潤餅菜是由明代廈門才子蔡復一的夫人首創。相傳蔡復一是一個獨眼跛腳的殘疾人,雖然他才華橫溢,為人耿直,卻屢遭奸臣陷害。因聽信讒言,皇帝要求蔡復一整理抄寫朝廷歷年來的文書,且要他在四十九天內完成九大箱的文書,否則,以違抗聖旨論處。 為了完成任務,蔡復一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難得有歇息吃飯的時間。蔡夫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