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子來川感受巴蜀風土人情

2021-01-10 四川日報
臺灣學子來川感受巴蜀風土人情

      本報訊(記者 劉星)8月15日,由省臺辦主辦的2016巴蜀文化周在成都杜甫草堂拉開帷幕。臺灣民意代表馬文君率臺灣南投五育中學等學校60名師生赴川一周時間,盡情領略巴蜀文化。
    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臺灣學生將參觀成都規劃館、武侯祠、都江堰、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還將前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在紅原縣藏文中學開展手工體驗與聯誼活動,推動川臺兩地青少年的進一步交流。
    巴蜀文化周活動是川臺兩地的品牌交流活動,已連續舉辦了10多屆。此次共有60名師生參與2016巴蜀文化周,這也是今年到川交流訪問的第8批臺灣學生代表,「我們預計今年會有800至900人到川交流,希望他們能夠進一步了解四川,了解巴蜀文化和古蜀文明,以開拓更為長遠的視野。」省臺辦主任周敏謙介紹。
    近年來,川臺兩地交流頻繁,除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不斷邁上新臺階外,經貿領域合作也取得不俗成績。截至2016年6月,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1822家臺灣企業在川投資,投資金額為176億美元。我省已成為臺灣青年在西部創業發展的首選地。

相關焦點

  • 兩岸學子漫步杜甫草堂 共同領略巴蜀文化(圖)
    兩岸學子漫步杜甫草堂 共同領略巴蜀文化(圖) 2012年07月04日 22: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學子:在大陸感受真實
    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的不斷深入和大陸高等教育的發展,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深造已經漸成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上萬名臺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進一步了解、感受真實的大陸,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紐帶。
  • 川臺兩地學子合拍微電影 講述臺灣人成都追夢故事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袁婧 文/圖)川臺兩地30餘所高校、500餘名學子參與創作……7月15日,由成都市政府臺辦指導、成都海峽兩岸交流協會主辦的「一人一伴·微拍秀——2019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微電影大型創作活動首映式暨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
  • 2014年海峽兩岸青年精英經濟與文化交流營在川舉行
    組織臺灣師生參觀了西南財經大學貨幣博物館,從歷史的角度感受了西南財經大學濃厚的商業氣息,了解了中國的貨幣發展歷程。參加交流營的川臺兩地師生們還一同認真聆聽了「兩岸宏觀經濟合作政策和發展趨勢研究」、「兩岸企業商業模式研究」、「能源經濟講座」等一系列專題學術講座;實地考察了藍光地產、統一企業等在川優秀企業和臺資企業。
  • 「印象武隆」川江號子亮相峨眉,助推巴蜀世界遺產聯盟成立
    巴蜀區域文旅合作如火如荼。9月24日,巴蜀區域合作文旅推廣活動在峨眉山市舉行,巴蜀世界遺產聯盟正式宣布成立。「印象武隆」川江號子亮相峨眉,為巴蜀區域合作文旅助力。多次榮登《中國農民歌會》、《經典永流傳》等央視舞臺的「印象武隆」川江號子第九代傳承人楊興勇攜手表演團隊驚豔亮相活動現場,向峨眉市民演繹川江號子的神奇魅力。這場表演將消失的民俗形式以及「棒棒」、「麻辣火鍋」等最具重慶特色的人文元素相融合,完美展現了巴渝獨特風土人情和傳統民間文化。
  • 成都濃園「2019探索巴蜀文化研學營」到綿陽市開展研學活動
    成都濃園「2019探索巴蜀文化研學營」到綿陽市開展研學活動 2019年08月14日 08: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14日訊 8月2日至8月5日,成都濃園創客發展中心——「2019探索巴蜀文化研學營」,在四川省綿陽市展開了為期四天三夜的巴蜀文化探索之旅,濃園創客發展中心主任謝柏園率臺灣僑光科技大學、玄奘大學學生一行30餘人參加研學活動。
  • 臺灣傳媒學子「觸電」新媒體產品 為製作航拍短片「充電」
    (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13日成都訊 「AR、VR技術是自己從未體驗過的,能到四川親自感受高科技在媒體中的應用是我最期待的。」川臺學子第一次見面時,不少臺灣同學都表達了對這次航拍之行的期待。
  • 第九屆「臺灣學生天府夏令營」開營啦!
    本屆夏令營以「文化巴蜀 美麗四川」體驗之旅為主題,從7月10日持續到19日,臺灣師生分成「三國英雄」「古鎮古韻」「巴蜀詩畫」「民族風情」四個分營團組,分赴成都市、廣元市、巴中市、眉山市等地,開展巴蜀文化。在開營儀式上,川臺學生各自表演了舞蹈、器樂、合唱等豐富多彩的節目,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精彩瞬間吧!
  • 臺灣傳媒學子參加實習暨航拍體驗活動 感受傳播四川發展魅力
    透過「大熊貓新視野」,四川以熊貓文創為代表的創新意識和發展活力、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與民族風情、匠心與傳承兼有的川劇川藝、集合科技創新的「5G+」體驗,以及臺灣青年在川創新創業的「網紅」平臺……都給臺灣傳媒學子留些深刻的印象,他們的作品也從不同角度傳播了四川魅力。
  • 來,長春巴蜀映巷品償特色川食
    9月30日上午,諾睿德國際商務廣場巴蜀映巷內紅燈高掛,熱鬧非凡。「迎國慶、逛商街、促消費」活動長春地區啟動儀式在這裡舉行。 此次專項活動在長春、吉林、四平、白城、集安、長白山6城同時啟動,長春主會場巴蜀映巷內,人頭攢動,數百餘名市民慕名而來,逛街購物,並來品償特色川食,一飽口福。
  • 大陸人看臺灣:懷念臺灣的真實魅力 感受風土人情
    摘要:臺灣《旺報》6日刊發大陸赴臺交換生周雪林的文章稱,之前在雜誌上看到一篇關於臺灣的文章,題目是《臺灣人的溫和善良,令我們自慚形穢》,讀了以後感觸良多。在臺灣的半年,我曾經無數次行走在這些彎彎曲曲的道路上,行走在深街小巷裡,感受到臺灣旺盛的生命力和她飽滿的情感力。
  • 《文化中華》紀錄片走進臺灣校園 展現北京風土人情
    (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5月4日訊 由九洲文化傳播中心、北京電視臺共同舉辦的「《文化中華》紀錄片走進臺灣校園」展播活動,於5月3日至9日在臺北舉行。應臺灣電影製片協會邀請,九洲文化傳播中心和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導演、製片人等十餘人出席活動。
  • 川貨出川有了「根據地」 140餘家川企亮相長春巴蜀映巷特色商業街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寇敏芳)8月25日,為期三天的「川貨全國行·長春站」活動在長春巴蜀映巷特色商業街拉開帷幕。這是川貨首次依託外省的巴蜀特色商業街區進行聯展聯銷,共設置102個開放式展位,吸引了全省17個市(州)的140餘家特色食品、食材企業抱團展銷和推介。川貨全國行活動已連續舉辦3年多,累計組織5000餘家(次)企業赴全國30餘個城市開展近百站「「四川造」產品展示展銷和宣傳推介活動,已成為川貨出川的重要平臺。
  • 移民文化|陳偉平:川糖與巴蜀客家移民
    先進的種蔗熬糖技術,通過移民的遷徙傳入巴蜀,成為自然而然之事。其次,清初移民對土地的開發,直接推動了客家移民對糖業的投資。由於客家移民多數於康熙末年進入四川,膏腴之地已為先來的湖廣移民所佔。許多客家移民不得不佃種湖廣人的土地,或是插佔較為貧瘠的山地和壩地。如曾達一所插佔的梁家壩,便是鄧氏家族的「棄地」,雖面積達六百餘畝,而價值不過百兩之數。
  • 臺灣青年學子來閩修學累計突破8000人次
    福建今年持續開展「萬名臺灣青年學子來閩修學旅遊」活動,共有臺灣海洋大學、臺灣遠東科大、文化大學、高雄大學等8所臺灣高校的1100多名師生來福建修學旅遊。記者28日從福建省旅遊局了解到,自2013年7月「萬名臺灣青年學子來閩修學旅遊」活動啟動以來,臺灣來閩修學旅遊的師生人數目前已突破8000人次。
  • 臺灣青年學子西安參觀于右任書法博物館談感受
    臺灣青年學子西安參觀于右任書法博物館談感受 2015-08-10 20:30:15」的27名臺灣師生來到西安于右任書法藝術博物館參觀,並暢談陝西7日之行的感受。
  • 講述臺灣人在成都追夢故事 川臺大學生攜手合拍微電影
    圖為首映禮現場。王鵬攝  當日,2019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微電影大型創作活動首映式暨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川臺大學生攜手拍攝的10部「追夢大片」當日與公眾見面。現場頒發了最佳影片獎、最佳劇本獎、最佳創意獎等十項獎項。  經過激勵角逐,由3位成都大學生和3位臺灣大學生創作的《爺爺的心願》最終奪得了最佳影片獎。
  • 巴蜀笑星叮噹創辦川派喜劇劇場(圖)
    4月16日,由華西都市報打造的第二代著名巴蜀笑星叮噹,首次在成都開辦「嘻二三劇場」。  叮噹介紹,「嘻二三是四川俚語,有著幽默搞笑的含義。『嘻』是『戲』的諧音,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把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融入到戲裡,讓作品有滋有味,讓老百姓笑得開心,接地氣。
  • 把臺灣放在自行車座上 感受美麗島的風土人情(圖)
    臺灣新生代演員張書豪騎車從臺北出發,一路即興搭載陌生路人,追逐太平洋的風,30天完成1200公裡環島旅程。穿過森林高山海洋,他展現了一幅「臺灣最美風景圖」。讓我們追隨他,去感受美麗島的風土人情。  張書豪的美麗島  一路上,張書豪看著陌生又熟悉的島嶼,看到了與從小長大的臺北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
  • 巴蜀盤歌唱響川渝「南山圈」
    映得大山囉,一片喜洋洋……」8月25日,2020四川開江·第二屆巴蜀盤歌文化旅遊節暨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毗鄰鄉鎮)合作啟動儀式,在該縣長嶺鎮開幕,來自川渝兩地的幹群在現場感受原汁原味的盤歌文化魅力。同時,這裡還有享譽川渝大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巴蜀盤歌。據長嶺鎮文化站站長李如冰介紹,巴蜀盤歌屬川陝民歌的一種,其起源之初為百姓勞作解困、男女表達愛意的山歌對唱形式,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演變,如今的內容已涉及愛情、農耕、忠孝、誠信、勸勤、勸學、禮儀、感恩等多個方面,表達了當地老百姓的勤勞勇敢、熱情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年的盤歌會與上屆相比,更是有了「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