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騎行在臺灣(高雄篇)

2021-02-27 博客大巴BlogBus

到達高雄是下午時分,想想閒著也沒事,乾脆利用這點時間去旗津島騎車。坐地鐵在西子灣下,剛過檢票的機器,就有人在出租自行車,那就直接租吧,懶得再找。其實,也可以到了島上再租車的,好在坐輪渡自行車不用另外買票,也就無所謂了。


  

旗津島是個離島,不過它以前是與臺灣本島相連的,1967年高雄港為了開闢第二港口便將外海中的半島地形截斷,於是旗津就成了一個島。坐輪渡的話,從西子灣碼頭出發,大概15分鐘就到島碼頭,船一層裝摩託車(臺灣叫機車)和自行車,二層是乘客區域。由於是滾動開船,所以往返非常便利。

因為旗津島為一帶狀沙洲島嶼,為了順應旗津特有的地理特質,高雄市政府於是著手將旗津海水浴場以南、中洲汙水處理廠以北、旗津路以西的海岸,規劃為旗津海岸公園。所以我們平常所說的旗津島騎行,就是在海岸公園一帶。

我在旗津島去的第一個地方是星空隧道,聽起來很浪漫迷人的名字,實際上是以前的軍事設施改建的,就是一條隧道,在中間的洞壁上頂上畫了些星座的圖案,我去的時候黑乎乎的,估計開燈了會有些效果,不過感覺也就如此了。

洞的出口能看到以前留下的碉堡,其實也可以想像,當年這裡可是作戰前沿,海的那一邊就是福建。

走出來就是個沙灘,海面上金光粼粼,順著路走還可以上山,山頂有個白色燈塔。

太陽漸漸落下,找了個觀光平臺休息。

愛河連接蓮池自行車道,是高雄市「愛河」沿線最完整的也是最宜人的一條單車步道,沿著愛河兩岸河提,北至「蓮池潭」、南至「愛河出海口」,全長24.5公裡,分為三個主題:藝術人文、自然生態、沿海社區鄰裡。遊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愛好自行選擇騎行。

其實,不一定非要找什麼騎行的起點,直接在愛河河邊進入,往北往南皆可。而且,就算騎累了,可以直接把自行車拖進地鐵運回。在高雄,市政府為了鼓勵騎行,規定在地鐵或者輪渡上載運自行車免費。我因為是先去西子灣租自行車,所以把起點順便就設在了漁人碼頭。其實,這名字挺好聽,可惜就是個名字而已,那裡空空蕩蕩,沒什麼看頭。

從漁人碼頭出來不久,就到達駁二藝術區,這裡以前是倉庫,後來廢棄被改成了藝術區,類似於北京的798。這裡到處是標新立異的雕塑作品,可以停下來逛逛,自行車道邊的樹林剛剛長出了嫩葉!

過了駁二藝術區,再往前,就來到愛河邊。愛河其實以前不叫這個名字,後來被一個記者誤會,寫了篇報導叫《愛河殉情記》,用了這個名字,於是歪打正著,從此高雄有了條叫「愛」的河流。

在流經大城市的河流裡面,記憶裡沒有幾條是乾淨的,愛河也是如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為上遊養殖場和城市、工業汙水的排放,愛河變成了臭水溝,市民路過都掩鼻不及。當然經過高雄政府的整治,愛河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現在的愛河,水質清亮,河兩岸繁花似錦,椰影婆娑,鳳凰花熱情似火,充滿浪漫的熱帶氣息。要是在晚上騎行在愛河,看兩岸建築的霓虹在光影裡流淌,也許會是另外一番感受!

一路騎行到「愛河之心」,沿另一個河岸折返騎回,回到西子灣。在西子灣,打狗英國領事館不可不去,在海濱廣場,沿著這條拐來拐去的路,就可以到達山頂的領事館。



先說說打狗英國領事館名字的由來,特別是「打狗」二字,聽起來怪怪的,是不是包含著臺灣人民抗英的歷史或者鄙視外來侵略者的故事?非也,非也!原來高雄開發的很早,最開始是平埔族原住民(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產竹子得名「takau」(平埔族語,意為竹林),漢語音譯為「打狗」,「打狗」便是高雄最早的名稱。日治初期,日本人認為「打狗」這個地名不雅,才將地名改為「高雄」。1858年天津條約和1860年北京條約籤訂之後,臺灣被迫逐步開放通商口岸,打狗為其中之一。英國為拓展對臺灣貿易的經濟利益,率先在臺設立領事館,在打狗港的哨船頭小丘上建成這棟西洋式建築作為官邸,並在哨船頭海濱設置領事館辦公室,署理商務、保僑及地方交涉事務,行使領事裁判權等。

據館內資料介紹,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是一座獨立的紅磚木構迴廊建築,由當時的大英帝國陸軍皇家工程部設計監造。這是臺灣目前現存的西式近代建築中年代最為久遠的建築,所以號稱是全臺灣第一棟洋樓。這座建築白色的格子窗,磚紅色的牆,迂迴寬敞的長廊,配著綠色的草坪和鮮花,優雅的英倫風情讓人沉醉。

打狗英國領事館建在柴山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西臨臺灣海峽,是貨輪出入高雄港的必經之路,東面對著高雄市,可以俯瞰高雄市區和港口。


現在,這裡已成了露天咖啡館,薄暮時分,倚在木椅上,慢慢喝杯咖啡,看市區高樓櫛比,街道縱橫,看臺灣海峽海天一色,水面鋪滿金色,海輪在暮靄裡漸行漸遠,然後等待燈火的點亮,吹著清爽的風,會有怎樣的思緒?

相關焦點

  • 騎行高雄--臺灣親子遊完結篇(不舍!不舍!不舍!)
    不知道為什麼,都不忍去寫高雄遊記,好像寫完就真的與臺灣告別了。高雄就像第二眼美女,對我而言經歷了失望到驚喜的過程。
  • 【騎行遊記】臺灣騎遊記
    第一篇        嚮往        臺灣實在是個太適合騎行的地方!那些隨處可見的、修建的特別好的自行車道幾乎遍布在這座島嶼的每一個角落,它們有的擁有絕佳河景(臺北淡水河自行車道),有的會穿過稻田和縱谷(玉裡自行車道),有的毗鄰波濤洶湧的海岸(新竹17公裡自行車道),有的貼近安靜的海港和喧鬧的夜市(高雄旗津自行車道)。
  • 【一場說走就走的騎行】來自臺灣騎行小分隊的報導:D5(完結篇)
    高雄捷運凱旋站珍珠景點:左營鳳山舊城、左營蓮池潭、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打狗領事館、真愛碼頭、高雄鼓山武德殿騎行有一種神奇的節奏感。除了各路神仙露天聚會,蓮池潭500公尺內,就有20多座寺廟,難怪這個在臺灣本島算不上特別火熱的景點,早早日本旅遊雜誌把它列為高雄必訪之地,騎行蓮池潭更是來訪的日本人絞盡腦汁也要完成的大項目,自帶單車的我們當然輕鬆籤到。
  • 騎行臺灣,聽民宿老闆娘講故事 旅跡
    春節假期將近,騎行臺灣,或許是不錯的旅行選擇。
  • 【在路上】臺灣環島騎行第2天(高雄→墾丁)
    吃多點哦~在祖國大陸的對岸我們的寶島臺灣西海岸一群騎行者開始了他們的環島騎行之旅!對的,就是你,愛旅行的你,一起來感受騎行的樂趣吧~高雄到墾丁,一路平坦,高雄市區出來時一路紅綠燈,有沒車誰都不闖當然了,斷鏈也斷不到環島的激情,騎行的熱情,拍張照紀念下!收拾心情繼續出發~
  • 騎行「旗津半島」風景區,這是臺灣高雄最好玩的地方了
    以南港為起點,經臺北、板橋、桃園、新竹、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至高雄左營,共十一個車站,全長345公裡。採用日本新幹線技術,最高營運速度300公裡/小時。往返臺北高雄兩市的時間僅需1個半小時。臺灣1998年啟動臺灣高速鐵路興建計劃。2007年1月5日正式建成通車。
  • 逃離高雄——臺灣騎行之六
    經歷通宵達旦摩託車行駛不間斷的噪音重擊失眠後,16日天明,匆匆早餐罷,我倆立即離開飯店,騎行到捷運火車站,乘捷運逃離高雄。   抱著巨大的好奇心來看高雄,卻不料是如此狼狽逃離。在離開市區向墾丁騎行途中,多次為此發笑自嘲。
  • 環臺灣騎行攻略(山線篇)
    這條路線難度較大,沿途景點和美食較少,而環臺騎行,尤其是首次環臺騎行,騎友一般都傾向於比較休閒的騎法,所以這條路線在國內前往臺灣騎行的車友當中並不是一個十分熱門的選擇,但這一路能領略的,又是另一個臺灣。海線篇請看這裡。
  • 跟著《破風》騎行臺灣臺灣騎行地推薦
    撇開電影與專業比賽的差距不說,不知您在沉迷於肌肉彭于晏、十元歐巴、呆萌竇驍、速度與激情的快感的同時,是否有被臺灣的自行車運動及騎行時周圍的美景震撼到呢?不管你有沒有,反正小編是有啦!蘇花公路蘇花公路,是臺灣東海岸的一條省轄公路,北方起點是宜蘭縣蘇澳鎮,南方終點是花蓮縣花蓮市,大致依海岸線修築,間或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為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
  • 公路車騎行進藏12天行程表及行者路書
    長途騎行,除非你跑的比人家快,否則自己最好備基本的補胎工具與打氣筒
  • 好書推薦 |《兩個輪子一個島》,單車環臺灣騎行記+指南書
    左篇:沈思的騎行記她和她的大行P8摺疊車一起空降臺北。一個女生,15天的自由行,穿越整個太平洋海岸。她的旅程,是無數的對話、相識,溫情的臺灣。中篇:指南書百餘張圖片,百餘個景點,十餘份騎行地圖和高程,和簡單易讀的單車攻略,讓你的旅行計劃輕鬆開始。還有鮮活的評註文字,分享無可取代的旅行體驗。
  • 高雄,我暈——臺灣騎行之五
    說實話,此時置身高雄的我,滿滿地都是讚嘆:機場格局、陳設、空地人員面貌,特別是服務態度與待客之溫和謙恭等,無可挑剔。   拆包打開腳踏車(臺人都這麼稱),走出機場後才開騎。依機場地勤美女的指導,一路向北,朝市區騎行。可是騎著騎著,便嚇得趕緊下車躲到路旁不敢再騎了,原因是身後不斷疾馳過摩託車陣,無論男女車手,速度飛快。馬達轟鳴,車掠如飛,尾煙(氣)撲鼻!
  • 雖千萬裡,吾往矣:行者騎行產品體驗報告
    1.2.5 產品定位行者騎行是一款專業的騎行類軟體,可以用於提前規劃騎行路線、了解路途信息,沿途進行實時導航,在途中記錄各種運動數據和騎行軌跡,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騎行愛好者聚集的社區,其官方給出的定位為「行者,專業戶外運動軟體」,囊括跑步、徒步等多項運動方式,事實上更多以騎行為主。
  • 【騎行召集】2018年1.26-2.6騎行臺灣--臺灣大環線(第六季)
    喜歡臺灣和騎行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完成環島騎行的人並不多人的一生總要去幾件瘋狂的事情
  • 環臺灣騎行攻略(海線篇)
    海線即沿海岸線騎一圈,實際騎行大概1200多公裡;山線則基本上沿著山騎一圈,實際騎行大概1000公裡(地圖顯示裡程僅作參考,與實際騎行有出入)。西海岸地勢較為平坦,沿途城市多,人口密集,因此補給方便,而且能很好地體驗到臺灣的人文和風俗,但自然風光相比東海岸遜色一些;東海岸則山多,地勢起伏比較大,城市分布比較稀疏,道路沒有西海岸多,補給的便利性也差些,但沿途自然風光非常好。
  • 臺灣環島騎行第四天 新營經臺南至高雄 95公裡
    新營是臺南的一個區,北靠近嘉義,離臺南市區只有四十多公裡了,經過昨晚趕路的經驗,我和釘釘達成共識,即每天利用傍晚的這段時間,儘量多往前騎一段,既沒有太陽曝曬,風也息了很多,是很舒服的騎行時間
  • 【騎行預告】騎行臺灣-寶島大環線1200公裡(第十三隊)
    喜歡臺灣和騎行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完成環島騎行的人並不多
  • 【騎行召集】2018年2.18-3.1騎行臺灣--臺灣大環線(第6季)
    喜歡臺灣和騎行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完成環島騎行的人並不多人的一生總要去幾件瘋狂的事情趁著年輕一起來挑戰自我
  • 騎行臺灣-與眾不同的環島之旅
    我們以自臺北始的順時針騎行為例,先經過風景優美但較為艱苦的東北海岸、東海岸,再繞行南部屏東半島,最後經過人口稠密的西部平原、丘陵返回臺北。分段詳述如下:★ 臺北-蘇澳此段騎行的起點在臺北市區以北的淡水,以宜蘭縣蘇澳鎮為終點,全程通過臺灣的東北角海岸。
  • 「臺灣見聞」之高雄燈塔,美麗的高雄港盡收眼底
    接前文,話說租好電動自行車,就按照車行給的環島地圖開始騎行,第一站就是旗後山,這裡有高雄燈塔和旗後炮臺。大約騎行了10分鐘吧,道路很窄,也很曲折,好在一路都有路標,並不難找。這個景點很有看點,但是很是耽誤時間,要知道,我們租用的自行車可是計時收費的,高雄燈塔和旗後炮臺就可能要耗費你一個小時的時間,租用2個小時的自行車顯然不夠。這是一個小小的教訓,2個小時騎行環島顯然過於樂觀。下次有機會再來高雄,一定安排一整天的時間,慢慢遊玩這個美麗的小島。我是自媒體:懶遊的故事,與你分享旅行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