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臺灣,聽民宿老闆娘講故事 旅跡

2021-02-10 南方周末

春節假期將近,騎行臺灣,或許是不錯的旅行選擇。

雄-墾丁-臺東-瑞穗-花蓮-宜蘭,這條線路,作者用了14天的時間。

他說: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本文選自——

背包筆記  ID:bagnote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雄-墾丁-臺東-瑞穗-花蓮-宜蘭,我一個人騎自行車走完了以太平洋自然風光為主的臺灣東部沿海線。面對日曬雨淋、迷路疲憊,我想起了這句話——「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 環臺灣半島的路線。

Day 1:廣州-臺北桃園-高雄

▲ 高雄旗津,遊客在旗後山遠眺落日。

廣州直飛到桃園機場已經是下午2點,把單車及行李帶上後便匆忙坐大巴趕高鐵到高雄。走出高雄左營站已是旁晚6點,稍作收拾後準備騎往高雄西子灣住宿點。恰逢下班高峰,一浪浪機車瀑布「轟轟轟」地在面前駛過。在臺灣的大城市,機車幾乎是上班族的標配,上下班不用擠公車捷運,又容易停車,再加上友善的道路環境,幾乎是在交通繁忙時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

▲ 高雄,上下班高峰期,街道上的機車大軍必定會蜂擁而至。

Day 2:高雄

▲ 高雄,西子灣對出海邊的防潮堤,堤上有不少海釣愛好者在釣魚。

雄依山傍海,是一個非常宜居的旅遊城市。駁二藝術特區、旗津、愛河、夜市,所到之處都是文青聚集的地方。高雄鼓山區可以說到處都有流浪狗,特別英國「打狗」領事館附近的中山大學,狗狗們早上躲著慵懶睡覺,晚上就出來「拉幫結派」,好不熱鬧,對當地「打狗」這個名字一點都不「忌諱」。

▲ 高雄,當你走到路邊看到兩隻可愛的大公仔駁二最大咖,就說明已經到了駁二藝術特區。藝術特區改造前原本是普通的港口倉庫——用於存放魚粉和糖。

▲ 高雄,透過打狗英國領事館的迴廊俯瞰高雄城市。

▲ 高雄,在大街小巷中,一隻狗躲在一部的士底下睡懶覺。一個慢節奏城市,到處散發著慵懶的氣息。

Day 3:高雄-墾丁

上7點多爬起來收拾行囊,扔下民宿房間的鑰匙便騎車趕往下一個目的地——墾丁。沿路的風景逐漸由城市街道蛻變為美麗的海岸線,一望無際的大海終究與我那麼的近,近得觸手可及,近得不可思議。

▲ 高雄往墾丁路上,美麗的沿海公路上偶遇不少騎公路自行車的破風黨。

這風光優美、路況良好的沿海線上,騎公路車的破風黨把騎小輪車的我甩在身後。遠距離的騎行很耗體力,別在車架上的打氣筒丟了,生理上的飢餓與心理上的焦慮攪拌在一起,整個人都不好了起來。所幸,遍布臺灣的7-ELEVEN和全家便利店,能提供廁所、ATM、餐飲、wifi、手機充值等一系列服務,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的便利店都提供自行車打氣筒免費使用服務,一下子我又原地滿血復活了。

▲ 高雄往墾丁路上,中途在候車亭前稍作休息。

燦燦的夕陽灑在公路兩旁廣闊的原野上,明暗分明的墾丁讓你有置身美國西部的錯覺。經營墾丁這家民宿的是一位黃伯伯和收養的一隻土狗小黑。海邊閒逛回來便與黃伯伯邊喝臺灣啤酒邊聊了起來。徐徐海風中燻燻微醉,不知不覺就倒在了帶有傳奇色彩的墾丁懷裡。

Day 4:墾丁

▲ 墾丁,貓鼻頭,觀望被海水侵蝕的珊瑚礁海岸。

▲ 墾丁,貓鼻頭,看海觀石的好去處。

四天騎租來的電動車環墾丁。租借電動車需要押入臺證,租金一天100-200元人民幣。四塊電池40多公裡便把墾丁繞了一圈——在國立海洋生物館上生物課、到貓鼻頭看海觀石上地理課、去鵝鑾鼻隨臺灣南端標誌「東亞之光」燈塔上歷史課,墾丁儼然成了一所大學。

▲ 墾丁,白沙灣,不少遊客在海邊嬉戲。

▲ 墾丁,路邊的電箱畫有墾丁沿海的風景畫。

Day 5:墾丁-臺東

灣的早餐是如此的講究,讓人感覺比臺灣夜市小吃還豐富。奶茶咖啡,三明治吐司漢堡、蛋餅燒餅抓餅、飯糰包子麵粉粥豆漿,中西式應有盡有。早餐過後便開始騎行進入全臺灣最長的公路——臺9線。臺9線縱跨臺灣南北,從屏東楓港,到臺北,全長共475公裡。在臺9線始段南回公路上,小車隨著蜿蜒盤繞的山路上坡,時速與老婆婆推車相當,過往騎友豎起大母指互相來句「加油哦」,頓時動力滿滿。

▲ 墾丁往臺東路上,經過蜿蜒盤繞的山路——南回公路,狹窄的上坡路不時來往著大貨車。

上8點趕到臺東,到達住宿點時已經晚上10點了。「請你喝黑松沙士,這是臺灣的特產」,當民宿老闆知道我一人從大陸過來時便跟我拉起了家常。喝著黑松沙士聽他講臺灣的故事,一天的疲憊頓然消失得無隱無蹤。

Day 6:臺東-瑞穗

▲ 臺東往瑞穗路上,一路上有很多機車黨,不同酷炫的機車在你身邊駛過,就像觀看一個流動的機車展。

沿著臺9線進入了花東縱谷公路往瑞穗方向,公路兩旁不斷映入眼帘的是稻田、油菜花、果園、茶園和牧場等,在環山的擁抱下仿若一個與外界隔絕的世外桃源。邊騎車邊欣賞美景本是一件愜意的事,可惜到了中午卻下起了中雨,「落湯雞」式的狼狽持續了20分鐘,才在一處休息站找到了吃飯的地方。

飯時遇到了另外一位騎友阿耀——新北市人,是一名街頭藝人,通過幫別人畫漫畫頭像賺錢。阿耀讀體育相關的專業,辭掉了坐辦公室的工作後找老師學畫漫畫,學習一年後成為一名街頭藝人。臺灣的街頭藝人需要考取相關證件來持證上崗。「趁年輕就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阿耀笑著說現在街頭畫畫的收入比以前坐辦公室時還多。

▲ 臺東往瑞穗路上,蘇花公路兩旁是大片的稻田,雨剛下完,雲霧還纏繞在遠處的群山上。

Day 7:瑞穗

▲ 瑞穗,光復糖廠的煙囪。

穗鄉,算是這次去臺灣幾個落腳點中最「鄉下」的地方。瑞穗地方比較小,環境比較清靜,消費不高。在淡季,一百多人民幣便可住一個一家三口的大房。除了當地牧場糖廠,值得一提的就是瑞穗溫泉,——早在1919年就已被日本人開發,因此至今還保留著傳統日式造型的木造建築。瑞穗溫泉的泉溫約48度,泉質屬於弱鹼性的「氯化物碳酸鹽泉」,是全臺灣獨一無二的,而且性價比很高,50元人民幣便隨你泡獨立間的溫泉。

▲ 瑞穗,光復糖廠內的廢棄火車車廂。

Day 8:瑞穗-花蓮

穗到花蓮的路程不長,相對輕鬆。騎行途中碰到四位徒步行者,他們打算用40天來徒步環島——近1200公裡,目測其中一位還是近中年的大媽,她已經從臺北走到這裡算是環了個半島。

▲ 瑞穗往花蓮路上,碰到四位徒步行者,他們打算用40天來徒步環島——近1200公裡。

Day 9:花蓮

▲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

▲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

蓮是值得多來多停留的地方,說是臺灣的後花園一點都不為過。西邊是高聳的中央山脈,東邊則是太平洋,如此的封閉地形,使花蓮得以保持狹長的身體,沉睡在不為人所知的夢裡,獨領著臺灣島上最大的寧靜。

▲ 花蓮,斜躺在診所門口休息的老頭。

▲ 花蓮,大街小巷裡的一家不是麵店,外面掛滿了不少海味。

花蓮,我印象最深的是經歷了一次小小的地震。大概凌晨一兩點,在市中心民宿睡得迷迷糊糊的我突然感覺床鋪在不停地搖晃著,從未經歷過地震的我一下子跳了起來,腦海裡迴響著白天導遊說的話:在花蓮,如果遇到四級以下的地震,跑到大街上躲避的那些人肯定不是本地人。床鋪的搖晃只持續了一兩分鐘,迷迷糊糊的我又繼續睡了過去。

Day 10:花蓮-宜蘭羅東

行的最後一段,被譽為臺灣最美的「死亡公路」——蘇花公路。它是臺灣東海岸一條來往南北的交通要道,南到花蓮,北到宜蘭蘇澳,全長118公裡,大致依海岸線修築。對於臺灣民眾來講,這條公路,可謂是「愛恨交織」,因為它是一條可以沿路觀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被譽臺灣最美的「景觀公路」,但同時也是一條每逢颱風大雨必然落石塌方的「死亡公路」,因此蘇花公路常年需要反覆修葺。

▲ 花蓮往宜蘭路上,被譽為臺灣最美的「死亡公路」——蘇花公路。太平洋的海浪不斷地拍打著岸邊的峭壁。

▲ 花蓮往宜蘭路上,被譽為臺灣最美的「死亡公路」——蘇花公路。道路每逢颱風大雨必然落石塌方,因此蘇花公路常年需要反覆修葺。

行當天雖然放晴,但狹窄的路面及來往的砂石車令我一點都不敢怠慢,全神貫注不停地上下坡、入出隧道、戴摘墨鏡、開關手電,搖頭晃腦地注意來往車輛及路況,到了安全的地方才敢停下來歇歇腳,看看蔚藍而浩瀚的太平洋。

晚6點到了臺灣騎行的最後目的地宜蘭市羅東鎮,剛進入城區時突然被響徹街頭巷尾的優美音樂吸引住,一番尋找後發現,這音樂是由垃圾車播放出來,提醒居民把垃圾提出來。後來,我才知道這段音樂的旋律是貝多芬的鋼琴名曲——《少女的祈禱》。

▲ 花蓮往宜蘭路上,蘇花公路,幾段殘存荒廢了的舊蘇花公路,它們大多早已崩塌掉。

▲ 花蓮往宜蘭路上,蘇花公路一旁險峻的懸崖絕壁,山壁被一張張網包裹著,防止大塊石頭的掉落。

Day 11-14:臺北

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景區夜市,而是我住民宿的老闆娘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聽故事,不妨開一家民宿」,她說每個人出來旅遊的目的都不一樣,為了散心、為了了解、為了尋找、為了逃避等等,有客人的地方就會有故事。我聽了後說:「那你豈不可以出書了。」她說:「是啊,為了出書開一家客棧,這想法倒是不錯噢。」

生有時候是需要來一段獨自的旅行,就像明相那樣,在旅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練習曲。

圖&文丨郭智軍

本文來自背包筆記

長按二維碼識別進入微信號

相關焦點

  • 臺灣特色民宿:隨意溫情 原汁原味的寶島風情
    有時候,邊品味老闆娘親手製作的蚵仔煎,邊聽她聊起瑣碎的家長裡短,或是借他們家一輛自行車,按圖索驥去店主推薦遊人較少、風景絕佳的私房景點,甚至是跟主人家的貓一起在午後陽光的陰影中相顧無語,一同發呆,真的不失為旅行的另一種意義。民宿相較於賓館酒店,就是如此擁有著太多制式化之外的隨意與溫情。
  • 臺灣,講好文創背後的故事
    隨著消費升級,經濟增長,消費者越來越不滿足於簡單的商品,在相同的品質標準下,面對相類似的商品,他們往往會傾向於背後有故事,包裝有特色,有內容有文化的商品——文創商品。他們的關注點不再局限於商品的功能性,轉而走向包裝,走向更高層次的需求。 在這樣一個喜歡聽故事的時代,每一個人都試圖讓自己變得有趣,通過故事,通過產品,通過產品背後的故事。
  • 有這樣一群人,給你講關於騎行的故事
    有一天,我聽群友介紹,果斷去騅馳車店換了一輛新車。兒子的自行車輪子有點小,出去跟著夥伴們騎行多了,那車顯然再也駕馭不了我。車店的年輕老闆把我拉進俱樂部的微信大群裡,「騅馳陽光單車俱樂部」。大群裡,年輕人居多,我最先加入那個群,都是四十歲以上的夥伴們自己成立的。每個周末群主發布周六周日的安排,囑咐大家備好充足的水和充能量小零食。
  • 臺灣學生在大陸:逐夢電影 講故事給更多人聽
    臺灣學生在大陸:逐夢電影 講故事給更多人聽 2012年11月02日 09: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袁學婭:說說鄉村民宿的「老闆娘文化」
    很難得,在最近的一個論壇上,筆者聽到了一個80後主題客棧創業者的心裡話,「主題文化客棧是一種『老闆娘文化』」,「主題文化客棧只適合創業者而不適合資本風險投資」。短短的兩句話,表達了一個有理想且理性的創業者和從業者對於這個業態的體會。  非標準化的主題文化客棧和民宿,因為其物業像家、其接待者像老闆娘,傳遞給顧客的是一種溫馨的「老闆娘文化」而得到顧客的青睞。
  • 一個民宿老闆娘的紅顏江湖
    朋友從皖南古鎮旅遊回來,帶給我一本客棧贈閱的,由民宿老闆娘寫的詩集。讀著民宿老闆娘的詩集,令我想起久未聯繫,同是民宿老闆娘的一個朋友——蘇南水鄉古鎮的小吳。屆時,在小吳開的民宿住上兩天,與小吳近水鄉石埠而坐,邊飲茶敘舊,邊望小船出橋,聽水浪拍岸。我還要去看看另一個同樣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小吳的前夫老江。┄┄
  • 阿團||臺灣鐵馬騎行——後轉山的大環島
    過程中徐大哥還給我們講了最近的環島路況,墾丁後的景色、蘇花公路的艱險,都讓我和思聰充滿了期待。臺灣人大都很熱情與直爽,徐大哥告訴我臺灣人喜歡與人交流但都會說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不無遺憾地說也許這一點讓很多外地人和臺灣人交流的時候有些不舒服吧,我說怎麼會,擱大陸北方地區幾瓶酒下肚聊什麼都能痛快,就怕悶葫蘆,得知悶葫蘆比喻的意思後徐大哥哈哈大笑。
  • 大陸人在臺灣:體驗臺灣民宿風情 當下就愛上
    4月16日電 臺灣《旺報》16日刊登投稿文章,作者描述一次投宿臺灣民宿的經歷說,當看到「完全是一個屬於個人的小小藝文空間,當下就愛上了這裡」。這一次,有朋友推薦說九份的一間民宿非常不錯,於是抱著就算不出去逛,體驗一下民宿風情也是不錯的念頭,定下了行程。以往外出旅遊,高級酒店、商務旅館甚至帳篷都有住過,民宿卻是頭一遭。由於那天因故耽擱了,到達九份已經是傍晚,天色漸黑,再加上不熟悉環境,於是下車之後只好打電話向老闆求助。原本只是想讓老闆幫忙指路,沒想到他親自開車來接,一下子把我們拉近了。
  • 民宿講情懷,就像選秀節目裡講悲慘身世
    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走情懷路線的民宿,就像中國股市裡那些業績慘澹、全靠講故事支撐股價的垃圾股,又像選秀節目裡那些以悽慘故事代替才藝的選手。撰文〡葉克飛02民宿越偏遠,越愛講故事,基礎設施也越差走情懷路線的民宿,就像中國股市裡那些業績慘澹、全靠講故事支撐股價的垃圾股,又像選秀節目裡那些以悽慘故事代替才藝的選手。
  • 臺灣東部騎行攻略
    2015年末,我去了趟臺灣東部,對那裡美景念念不忘,常想若能在那裡來次騎行,則圓滿矣,此念一起,就纏繞心頭。經過幾個月的籌劃,終於在今年十一長假成行。我騎車不多,也不輕易推薦騎行路線。但我要告訴你,臺灣東部確實是個騎行的好地方,這裡有山有湖,有萬丈懸崖,有浩瀚的太平洋東岸,更有迷人的農耕田園。既要在平原上騎行,還需翻山越嶺、吃盡苦頭。
  • 替大陸民宿說句話:臺灣民宿沒那麼好,我們也沒那麼差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臺灣很多民宿條件很一般,鄉村也沒有刻意打造成旅遊景點,但還是吸引很多青年去深度體驗鄉村生活,入住民宿。 這其實也是臺灣民宿「內在消費」的構成。
  • 臺灣環島騎行攻略(完整14天)
    臺灣環島有成熟的路線,各個路線的補給都很充足。711和全家基本上一路都是,而且都是有衛生間的,所以不用擔心缺什麼東西。日用品什麼都不用帶,直接去買就好。只要帶上騎行裝備,比如騎行褲、騎行手套、頭巾、電筒、頭盔等等啦。一定要戴頭盔,不僅僅是美觀,安全是最重要的。去到臺灣你會發現,所有的人都戴頭盔,不戴的話會顯得你很low。
  • 大陸人看臺灣:九份民宿,一日緣足夠美好!
    中國臺灣網4月16日消息 臺灣《旺報》16日刊發在臺大陸學生的投稿文章,文章指出,一次偶然的行程,讓他對溫馨的九份老街民宿充滿懷念,在那裡,他找到了久違的感覺,貯藏心中的遙遠記憶被重新喚醒。  文章摘編如下:  九份老街早已名揚在外,只是每次一想到那熙熙攘攘的人流就開始打退堂鼓。
  • 臺灣騎行遊記-便利店之旅 .3
    續前文,記臺灣騎行。
  • "大陸最大臺灣民宿預定平臺"創始人:把臺灣民宿模式推向全世界
    中新網上海6月25日電 題:「大陸最大臺灣民宿預定平臺」創始人張志傑:把臺灣民宿模式推向全世界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將臺灣最具「本土味道」的民宿帶入大陸市場,自在客顯然不是最早的,不過卻是做得最大的。
  • 中國小夥騎行越南獲免費住店,老闆娘還送食物,上路後卻心態炸裂
    騎著單車去越南(42),感恩越南旅店老闆娘,騎行路上困難重重(騎行故事有聯繫性,接上篇) 把護照交給了旅店老闆娘,大家客氣地招呼了幾句,我便回到了她給我安排的房間。 次日清晨依舊早醒,但畢竟是家庭旅館,時間太早我也不方便出去,只好打開電視看看,可電視裡說的鳥語又聽不懂,於是又關了。 聽到屋外有動靜,我這才走出了房門,見到昨天夜裡接待我的房東美女。
  • 寶島臺灣的第二次騎行
    包括四月份的時候要是入臺證辦理的順利,就去臺灣了。最後去了海南島,事實證明海南也沒有去錯。這次還是騎行的方式,騎行時間7天,累計騎行距離730公裡,騎行路線:臺北-新竹-臺中-嘉義-高雄-(火車)-臺東-花蓮-宜蘭-(火車)-臺北。中間墾丁到臺東的路因為去年騎過了直接坐車,宜蘭到臺北因為下雨也直接坐車過。
  • 臺灣的民宿,如果原汁原味搬到大陸,生意會好嗎?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臺灣很多民宿條件很一般,鄉村也沒有刻意打造成旅遊景點,但還是吸引很多青年去深度體驗鄉村生活,入住民宿。這其實也是臺灣民宿「內在消費」的構成。其次,相比臺灣青年熱衷的普通鄉村深度遊,打工換宿,大陸青年更傾向於開發完整的鄉村旅遊景點。即便如此,還經常抱怨景點配套不完善、住宿條件差、娛樂項目不夠不好玩等等。這種差別,是不是很像我們熟悉的,富翁和漁夫在沙灘上曬太陽的故事?
  • 騎行臺灣·第二天,竹南→鹿港小鎮(90.5 km)
    這裡離鹿港天后宮5分鐘,離鹿港老街10分鐘,離我今晚的民宿15分鐘。是這裡沒錯。這一刻,我因為第一天出師不利而喪失的信心統統回來了。我可以的。由於Google地圖的騎行模式在臺灣不能用,為了避免GPS把我引到機動車專用的高架橋上,我這兩天一直是用步行模式。
  • XGravity | RW臺灣騎行回顧!
    71KM花蓮市 - 9號公路 - 壽豐鄉 - 9號公路 - 光復鄉 - 192號公路 - 瑞穗鄉             住在港大的臺灣學姐的自家民宿裡,主人麻麻早早為我們安排好了愛心早餐。       「你們好棒!加油喲!」       帶上溫暖和祝福,我們準備出發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