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詠物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2020-12-19 一條鹹魚愛詩詞

古代的詩人很喜歡詠物,他們在描摹事物中加入自我感情,用文字借詠物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

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嶽,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他們把這些事物寫得鮮活生動,繼而託物言志,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

精選十首詠物詩,體會不同時代的詩人或直白,或含蓄的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

1、《竹石》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是一首讚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

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巖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個「咬」字,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定的信念。最後一句中的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無所畏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總體描寫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風亮節。

2、《墨梅》元代: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我家 一作:吾家;朵朵 一作:個個)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好顏色 一作:顏色好)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盛讚梅花的高風亮節,也借物抒懷,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

3、《石灰吟》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萬鑿 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渾不怕 一作:全不怕)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鍊石灰石。加「若等閒」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鍊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4、《蜂》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的詠物詩「切於物」而「不粘於物」,往往別出心裁,獨具寓意,諷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尋味。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徵。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貢獻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於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5、《畫雞》明代: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這是詩人給自己的畫做的一首題畫詩,公雞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來。一生之中它從來不敢輕易鳴叫,但是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這首詩描繪了公雞的威武,寫出了它的高潔。把雞這種家禽的神態氣質和報曉天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它平時不多說話,但一說話大家都響應,由此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和抱負,從此詩還可看出詩人「不避口語」的寫詩特點,富有兒歌風味。

6、《賞牡丹》唐代: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庭前的芍藥妖嬈豔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淨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這短短四句詩,寫了三種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詩人豐富的審美思想。詩人沒有忘記對芍藥與荷花美好一面的讚譽,卻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無窮。作為花木,本來無所謂格調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詩人用擬人化和烘託的手法,巧妙生動地把自然美變成了藝術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7、《花影》宋代: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僕人去清掃都掃不掉。傍晚太陽下山花影剛剛消失,可是月亮升起,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了。

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全詩自始至終著眼於一個「變」字,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感情變化。

詩人巧妙將自己內心的感情變化寓於花影的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詩構思巧妙含蓄,比喻新穎貼切,語言也通俗易懂。

8、《小松》唐代: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現在才發現已經長的比蓬蒿高出了許多。

世上的人不認識這是將來可以高入雲霄的樹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經高入雲霄了,才承認它的偉岸。

《小松》借松寫人,託物諷喻,寓意深長。數九寒天,百草枯萎,萬木凋零,而松樹卻蒼翠凌雲,頂風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雲巨松是由剛出土的小松成長起來的。

詩人出身寒微,雖然滿腹才華卻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一生潦倒。埋沒深草裡的「小松」,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詩情與哲理,幽默和嚴肅,在這首詩裡得到有機的統一,字裡行間,充滿理趣,耐人尋味。

9、《苔》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蘚自是低級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溼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並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苔也會開花的,雖然米粒般細小,只要能夠開放,結出種子,繁衍後代,便是生命的勝利。

苔花如此細小低微,自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賞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花一樣開放的權利。

10、《菊花》唐代: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

詩人用語淡雅樸素,饒有趣味。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為渲染愛菊的氣氛做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轉,跌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詩的藝術感染力。

相關焦點

  • 十首牡丹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最美人間四月天,又到了牡丹花開的時節。牡丹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牡丹花自古以來就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愛,留下了很多詩詞和繪畫作品。
  • 三月讀詩《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暮春時節,群芳搖謝。百花爭豔的陣容將要告一段落。杜工部有詩句叫「看花兒隨節序,不敢強為容。」意思就是賞花需要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欣賞,不能以人的意志令花兒勉為其難地開放。李義山通過對牡丹的栩栩如生描寫來寄託了自己對意中人的喜愛,令人一讀即知:小李原來是個情種!中唐和白樂天同時代的著名詩人劉禹錫也有七絕《賞牡丹》傳世,如本文開篇處詩。劉禹錫這首欣賞牡丹花開的七言絕句裡寫了三種深受世人喜愛的名花:芍藥,荷花,牡丹。劉禹錫為什麼要在這首詩裡寫了這三種花呢?他的意義就在於詩題裡的「賞」字上。
  • 花信風:牡丹唯美詩詞131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誰是花王,邂逅方知國色香。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3牡丹[唐] 徐凝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牡丹唯美詩詞131句】整理:艾曉東2020年4月15日1.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河南:洛陽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不僅洛陽人為了牡丹之美如痴如醉,所有愛美、愛花的人也都為了這國色天香的「花中之王」而心潮澎湃。據說,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武則天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齊放,惟有牡丹不開。武則天大怒,將牡丹貶至洛陽。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則天,便又下令燒死牡丹。
  • 寫花朵最精彩唐詩詩句,「唯有牡丹真國色」,下一句是什麼?
    古典詩詞當中,詩人們通常託物言志。寫的是現實當中的一種職務或者一種動物,但更多的是表達詩人自己的情緒追求。比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用菊花的高潔反襯自己品德的一塵不染。又比如周敦頤的《愛蓮說》,推崇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實際上更是寫自己的品格追求,猶如蓮花一般。
  • 唯有牡丹真國色,最美的牡丹花,正靜靜開放在詩中
    因武則天的一次「性情使然」,牡丹被移於洛陽,從此以後我國洛陽便成了牡丹之都。古來有不少詩人為牡丹傾心留墨,如唐代劉禹錫《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宋代邵雍《洛陽春吟》:桃李花開人不窺,花時須是牡丹時。牡丹花發酒增價,夜半遊人猶未歸;……還有很多詩句,都寫盡了牡丹別樣的動人風姿。
  • 讀詩|雲賞花1:唯有牡丹真國色
    詠牡丹1.賞牡丹唐· 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應該是最出名的詠牡丹的詩,詩人利用對比的手法,把庭前嬈豔麗卻缺乏骨格的芍藥妖嬈豔麗卻缺乏骨格,池中清雅潔淨卻缺少情韻的荷花與牡丹對比。從而得出結論: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時節引來萬人尋芳,驚動了整個京城。詩人通過對比,暗示了牡丹兼具妖、淨、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沙澧
    「皎如白雪不染塵」、「惟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詩人讚賞牡丹的詩句層出不窮。這兩天,在漯河網紅打卡地——牡丹江路大橋附近,有這樣一個牡丹園,那裡的牡丹花開正豔,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賞花遊玩。這個牡丹園的地址就在牡丹江路大橋東南角沙澧公園的河堤上,公園的名字叫弘正園,如果這幾天朋友們有時間,可以去那裡看一看。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談王雪濤筆下出神入化的牡丹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便是《詩經·鄭風·溱洧》中描寫牡丹的詩句,詩中雖然寫的是芍藥,但那時牡丹和芍藥是不分的,後來的人們便把木芍藥稱為牡丹,草芍藥稱為芍藥,一直流傳至今。《神農本草經》中寫道:「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 七首女人如花詩詞: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賞牡丹》唐.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洛陽城。4.《嘆花》唐.杜牧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 25首牡丹詩詞,來一場國色之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那麼,牡丹一定也在其列。梅花堅韌,蘭花清雅,桃花妖冶,海棠明媚,木棉花英姿,杏花恬淡…都在詩人的筆下各自絢爛,當然,牡丹的雍容華美也從未缺席!今天,湊巧讀到「元白」二人的唱和,以牡丹的花開花落寄喻彼此之間的「相思」(偷笑中……),遂整理了牡丹詩詞20首,在詩詞中,我們也來一場穿越時空的「牡丹之旅」吧!1《賞牡丹》(唐·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 唯有此花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大家知道是什麼花嗎?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她就是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
  • 唯有牡丹真國色:10首最經典的牡丹花詩詞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盛唐時期,牡丹最風流。諸多唐朝詩人都有作品。劉禹錫這首賞牡丹,通過與芍藥、芙蕖的對比,顯示出牡丹品高多情的真國色。憑著這句詩,劉禹錫歷來被稱為「讚美牡丹第一人」。其實,劉禹錫還寫過很多牡丹詩,比如:《和令狐相公別牡丹》:平章宅裡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 唯有牡丹真國色——春遊牡丹園
    面對片片牡丹園,不禁想起幾首關於牡丹的古詩:賞牡丹_作者: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大葉紅牡丹西明寺牡丹[唐] 元稹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風炫轉紫雲英。牡丹亭紅牡丹作者:唐·王維
  • 10首關於牡丹的古詩,帶你領略牡丹真國色
    最美人間四月天,又到了牡丹花開的時節。牡丹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牡丹花雍容美豔,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牡丹花自古以來就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愛,自然有不少與之有關的名篇。
  • ...真國色,花開時節動北川!風光旖旎,奼紫嫣紅,快來北川賞花之富貴者
    牡丹花開融融春意染綠了風光旖旎的北川煦煦春風吹醒了沉睡的萬物此時,牡丹花兒也盡情綻放>裝點著北川大地在那牡丹盛開的地方01花開百花爭豔的時節,桃花梨花躍上枝頭,辛夷花浪漫開放……北川一片萬紫千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如何寫「詠物詩」?內核其實和小學生寫作文差不多,差別在於手法
    詩是韻文。剝離了音律特色之後,也就是一篇文章。所以寫詩該怎麼寫?文章怎麼寫,詩歌自然也就怎麼寫。像這種固定對象描寫的詩,在詩的分類中屬於「詠物詩」。詠物詩並不止包括植物,「物」的概念更大,只要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能夠具體道上姓名的東西,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物」。所以植物在內,動物也包括,活物也可以,死物也沒問題。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寫好一篇描寫「物」的文章呢?天下大同,寫文章無非是圍繞主題進行描寫,論證,傳達出作者的感受並成功激活讀者的通感,就算成功。
  • 「唯有牡丹真國色」五首描寫牡丹的古詩(建議收藏)
    剛入四月,洪澤湖溼地的牡丹已經綻放光彩,絢麗奪目。可面對這滿園春色,卻說不出半句文縐縐的詩句,不免有些汗顏。為了避免此類現象再次發生,在這裡送朋友們幾首描寫牡丹的古詩。一、《賞牡丹》 唐·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 唯有牡丹真國色,9首描寫牡丹花的詩詞,牡丹花開,靜待欣賞
    牡丹是中國的名花,在中國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人們常用「國色天香」來形容牡丹,它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鬱。牡丹受到中國人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美麗的外表,更是因為他代表著富貴吉祥、繁榮興旺,是中國人最殷切的期望。同時,牡丹還象徵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的風範。中國文人也是對牡丹推崇備至,留下了很多名篇,一起看一看吧。
  • 十首詠花詩,每一首都足夠驚豔
    從詩詞題材來看,有送別詩,詠物詩,邊塞詩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詠物詩,具體來說,是詠花詩。1、《山園小梅》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