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天婦羅之神」,你才知道以前吃的大多是炸渣渣

2021-02-06 馬文先生

今天來的是一位老朋友,李淼。現在他微信公號主要講日本犯罪研究,頭像就是我隨手拍的,很多我的朋友去日本,託他這個資深饕餮老司機帶路,絕對放心,他對於日本的「神級料理」也是知之甚詳,這篇《天婦羅之神》寫得非常詳細深入,值得大家細品。以後他會多來我的客廳和大家分享的,因此,我還在文末放送一個大福利 !

天婦羅這東西,我想各位讀者一定不陌生,隨便哪個日料店都有天婦羅:蓮藕、紅薯、茄子、大蝦,裹上麵皮過油一炸,蘸著醬油或者醬汁一吃不就完了?


作為「江戶的三味」:壽司,天婦羅,鰻魚飯 中的一員,天婦羅和壽司一樣,對廚師、選材、技術等等有著明顯的等級區別。壽司的世界裡,有便利店壽司、迴轉壽司、高級壽司、創新壽司、「壽司之神」等等的差別。而天婦羅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炸菜」,其中的講究也高深莫測。

首先,我們先說明白,天婦羅到底是一種什麼做法?


天婦羅那錯綜複雜的起源就按下不表了,但簡單來說,天婦羅不是普普通通的「炸蔬菜」或者「炸海鮮」。

天婦羅外面裹的一層麵糊,術語叫做「衣」。在食材包裹著天婦羅面衣下到油鍋裡的時候,面衣會快速定型。定型後的面衣起到的作用是「防止水汽逃逸」,而讓高於沸點的水蒸氣在天婦羅衣中繼續對食材進行「蒸製」,加速食材的成熟。

而另一方面,天婦羅的面衣在成型的過程中,也會讓一部分油脂進入面衣,而隔絕更多的油脂進入食材。在面衣裡的這部分油脂對食材進行「煎制」,增加食材的香味。

所以天婦羅這種料理方法,事實上是「蒸」和「煎」共同作用的結果。與炸雞、豬排不同的是,天婦羅面衣使用的是相對稀薄的麵糊,在炸制之後會形成一種保護層,阻止食材吸收更多的油脂。而炸雞、炸豬排使用的是麵包屑或者麵粉,在炸制過程中會大量吸收油脂。因此,製作精良的天婦羅,它的面衣在吃起來的時候不應該是「一嘴油」,而是薄薄的一層脆皮。


面衣裡面,則是天婦羅的「精華所在」,行話叫做天婦羅的「種」。這裡的「種」的概念,其實與壽司是一樣的:壽司的種主要由魚蝦貝類、螃蟹加工品、泡製蔬菜為主,種類可以達到50多種;而天婦羅的種的數量就少得多了,常見的僅有十幾種。因為種的可選擇性較差,所以人們在吃天婦羅的時候,就無法做到像吃壽司時的「琳琅滿目」。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材料選擇少,所以天婦羅更考驗廚師的技藝,以及選材的水平。

天婦羅都有哪些「種」呢?

實話實說,我們在國內吃到的大部分「天婦羅」,都是所謂的「簡裝版天婦羅」。尤其是在國內日料店常見的天婦羅拼盤和炸蝦天婦羅,實在是應該歸結到「炸茄盒」一類。

天婦羅在日本,被分為「關西派」和「關東派」兩種,二者在做法和配料上有些許不同,但在「種」的選擇上,都是一致的:

大蝦天婦羅,以「牡丹蝦」為上品。



烏賊天婦羅,以肉質厚實的紋甲烏賊為宜。



鼠頭魚,也叫沙腸仔,常見於灘涂沙灘區域,肉質脂肪含量低,有淡淡的香味。在日本幾乎是做天婦羅專用的魚類,在國內相當少見。


蝦虎魚,在日本是天婦羅中最有人氣的魚種。雖然屬於味道寡淡的白身魚,但長到2-3年的蝦虎魚,味道竟有淡淡的甜香味道。在日本想吃到45釐米以上的大型蝦虎魚,都需要去高級天婦羅店預訂才有。


海膽,也許在日料店裡最常見的是「小盒海膽」或者是「海膽軍艦壽司」,但真正有水平的師傅,是可以把海膽也做成天婦羅的。與想像不同,海膽天婦羅面衣脆香,而裡面的海膽仍然是鮮美甜嫩,相當考驗廚師的技藝。


星鰻,也叫做穴子。穴子以東京灣原產的最為肥美。普通在壽司屋吃到的穴子,普遍以「蒲燒」為主,用甜鮮的醬汁來調理。而在天婦羅店中則是將穴子蒸熟後裹上面衣炸制,外酥裡嫩,唇齒留香。


銀寶魚,也被稱為海泥鰍。肉質充滿彈性,也是傳統天婦羅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食材。


貝柱,厚實新鮮的貝柱中充滿了鮮美的肉汁,如果做好了可是絕品。


其他蔬菜:蓮藕、胡蘿蔔、茄子、柿子椒、土豆(地三鮮嗎?)、香菇、南瓜、紫蘇等等。


...所以各位讀者就能明白,我在前面提到的「簡裝版天婦羅」,其實並不是言過其實。我們概念中的天婦羅,包括大多數中國和日本的日料店中提供的天婦羅,其實僅僅包含了「傳統天婦羅」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大多數情況下是用「炸蔬菜」來充數的(我就不提韓式日餐中那一叢叢炸薯條了)。

傳統天婦羅的「こだわり (理念) 」是什麼?

傳統天婦羅中因為使用了大量的海水魚類,所以對於「食材的新鮮」方面的講究,是絲毫不輸給壽司行業的。壽司在製作中,會使用醋(醋醃青花魚)、醬油(醬油醃金槍魚赤身)等等方式來保存一些容易「變味」的食材,而天婦羅店中幾乎無法對這些食材進行加工:附加的調味會讓天婦羅喪失原本食材的味道。所以在靠譜的天婦羅店中,食材的採買和處理,全由主廚一人控制。


而另一個出乎我們常識的事實是,傳統的天婦羅一律由芝麻油炸制而成。

說到芝麻油,在我國用烘焙後的芝麻榨油,成品被稱為「香油」。而在日本的老鋪天婦羅店裡,主要使用的是兩種芝麻油:普通的「香油」,以及非烘焙的芝麻油,也被稱為「太白油」。芝麻油自古以來價格就比其他食用油類高出許多,而油類又極易氧化,使用時間稍長就必須倒掉換新油。所以單純使用芝麻油進行天婦羅的炸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即使是日本,很多飯館、超市食品櫃檯和家庭裡用來炸天婦羅的,也幾乎是菜籽油和葵花油。不說味道,單從外觀上來看,菜籽油炸出的天婦羅顏色發白,看上去更「漂亮」,而用芝麻油炸出來的天婦羅則顏色發深。但為什麼用芝麻油來炸天婦羅呢?這其實與所謂「職人的技術」有很大關係。


白色的天婦羅,用菜籽油炸制而成。


用芝麻油炸制的天婦羅,有明顯的上色感,味道更鮮香。

在家中炸制天婦羅的時候,其實與一般煎雞塊等等用的油溫相類似:170度-180度左右。因為家裡炸天婦羅的量較小,而且並不會過於講究火候,所以油溫在炸制過程中會在150度-220度左右搖擺。但這對於專業的天婦羅店來說,是完全不可以的。

在天婦羅店裡,油鍋裡的油是要一直保持恆溫的,以應對隨時客人的點餐。而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大量的油(天婦羅店那滿滿的一鍋油實在是嘆為觀止),即使炸制食材也不會讓整體的油溫大幅下降;而另一方面,將油溫控制在170度 - 180度是不現實的,尋求恆溫的最佳途徑,就是一直保持油鍋的沸騰 -- 但相應地,過高的油溫會讓食材表面快速脫水,甚至發焦變黑,但食材中心卻尚未成熟。所以對於專業炸制天婦羅來說,需要尋找一種沸點儘量低的油脂,才能讓師傅更方便地工作。


使用菜籽油或者大豆油等等低成本的食用油來炸的話,這些油脂的沸點是250攝氏度左右,操作起來相當困難。而芝麻油的沸點是215度,雖然很貴,但卻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天婦羅師傅發揮自己的技巧:掌握不同食材在沸騰的油鍋中炸制的時間,正是分辨一位天婦羅師傅是否「專業」的重要標準。

天婦羅之神


早乙女哲哉,是日本公認的「天婦羅之神」。他所經營的「三河是山居」,在東京地區的老鋪天婦羅屋中,佔據著毋庸置疑的第一的位置,已經有相當長的年頭了。被稱作「天婦羅之神」是否言過其實?有圖為證:


(Pic from Amazon.co.jp)

圖中這三位「食神」:「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分別代表了「江戶之味」的三大門類。雖然我國食客普遍知道小野二郎先生的名號,但不誇張滴說,這三位的餐館,無論哪個都需要至少較長時間進行預約。

而這三位其實也有一個共通點:在工作時絕對不苟言笑。眾所周知,日本的大部分傳統料理中,都強調一絲不苟的「職人氣質」。所以即使是如何用心地去磨練技藝,去準備食材,去精心設計,也絕不應在顧客面前對自己的手藝誇誇其談。小野二郎先生曾經談到過:

「料理人與食客的交流,不應通過語言,而應通過食物去傳達。」

所以也發生過因為客人就顧著聊天而沒有顧得上吃壽司時,小野先生把捏好的壽司憤怒地扔掉的事情。而早乙女哲哉先生更是有趣,5年前,我在是山居店裡吃完後對老爺子的手藝讚不絕口,一連稱讚「太美味了」。而老爺子只是淡淡地回答道:

「就是要做成這個樣子的。」

按照常理來說,料理師傅被稱讚後都會客氣地回上一句「謝謝!承蒙惠顧!」但老爺子這麼說,其實絲毫沒有看不起顧客的意思,而是對自己通過手藝來「傳達心意」的一種自信。

說了這麼多,話題也該往正題帶一帶啦。

如何在店裡吃天婦羅?


與大多數江戶的傳統和食一樣,天婦羅店裡最好的位置是吧檯,因為這是與料理師傅可以直接接觸的地方。對於美食家而言,能夠看到自己的美食是如何準備,如何料理,甚至是看到料理師傅的技藝,其實都是美食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婦羅更是如此,因為只有剛剛出鍋的天婦羅,才是最美味的。


包括「是山居」在內,大多數的天婦羅店裡的吧檯位置,都在食客的面前放一個小竹籃,上面蓋著吸油紙。料理師傅把剛剛炸好的天婦羅用長筷子夾到你面前的竹籃裡,金黃色的天婦羅散發著令人食指大動的食材香氣和熱度,混雜著噴香撲鼻的芝麻油味道。

剛一進嘴,脆脆的面衣就會在唇舌之間發出令人愉悅的「咔哧咔哧」的聲音,而其間包裹著的海鮮食材的美味,就隨著咀嚼不斷地刺激你的味蕾。每次去吃傳統的天婦羅,我都會把節食的事情拋在腦後。


「是山居」的絕品穴子天婦羅,外酥裡嫩的極致。

而熟練的天婦羅師傅,會一邊有條不紊地照顧其他客人,同時暗中觀察你吃的速度, 對下一塊食材進行準備。在你正在回味上一個天婦羅的味道的同時,下一個天婦羅就已經剛剛出鍋,放在鍋旁稍稍空一下油。「是山居」的早乙女老爺子的絕技,就是在照顧吧檯的 6-8 位客人的同時,可以有條不紊地控制鍋中每一種不同食材的火候:

牡丹蝦天婦羅的炸制時間是20-30秒,穴子是35-45秒,舞茸是50-60秒,而海膽僅需要短短的10-15秒。每一位客人的就餐進度不同,但老爺子完全沒出現過火候過短或太長的局面。這就是「天婦羅之神」的實力。

這種實力到底與一般的天婦羅師傅有多大差別呢?我自己曾經親身體會過。

還是上次去「是山居」的時候,我最後又追點了兩塊「烏賊天」。第一塊出來之後,老爺子有事情稍稍離開一下,讓店裡的徒弟接手。那位徒弟看上去也相當有經驗,操作起來相當得心應手。但當我把第二塊烏賊天放進嘴中的時候,卻明顯感覺到了差異:烏賊肉的質感完全不同。

第一塊老爺子炸的,烏賊肉外面的口感相當有韌性,但裡面充滿了柔滑感覺;第二塊的韌性更強,但內部柔滑的感覺差了一大塊,吃起來雖然更有質感,但味道卻明顯沒有第一塊的香甜。也許就差著短短的幾秒鐘,但技藝的差距就可以讓食材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食感。


如今老爺子名聲在外,但店面絲毫沒有擴容。原本在街上排長長的隊列等候的人群,已經逐漸開始習慣於通過電話或者網上預訂。但無論如何,不改變的永遠是作為職業料理人的「職人氣質」。


「みかわ是山居」的聯繫方法:

0066-9712-743015

東京都江東區福住1-3-1,最近的車站是地鐵的門前仲町站。

相關焦點

  • 鋒味東京站邀周董做嘉賓街邊吃串燒、拜訪壽司之神及天婦羅之神
    二人更拜訪「壽司之神」,周董更緊張到做出失禮行為?除了拜訪「壽司之神」外,謝霆鋒亦帶了經理人霍汶希(Mani)拜訪「天婦羅之神」,馬上看看他們去東京吃了什麼美食吧!1.拜訪壽司之神「すきやばし次郎」周董貴為壓軸嘉賓,霆鋒首先帶他去曾連續12年奪得米芝蓮三星、店內只有10個座位的壽司店,就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都帶過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吃。一般人訂位的話可能需要等一年半以上時間,而主理這家壽司店的就是有「壽司之神」美譽的小野二郎。首先二人被提示用毛巾擦手,二人單獨面對壽司之神大呼緊張。
  • 東京 天婦羅——早乙女哲哉的神之領域
    隨著《壽司之神》紀錄片的爆火,小野二郎——這位日本壽司界的頂尖名廚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而「壽司之神」 的名號也在國內越發的響亮。
  • 如果真有天婦羅之神,他才是
    儘管如此,近藤努力尋找讓蔬菜天婦羅更好吃的方法。他發現,為了讓天婦羅的香氣和味道更佳,面衣的濃度和厚度是關鍵。他認為,相對於海鮮類天婦羅,蔬菜天婦羅的面衣不能過厚。於是,近藤的蔬菜天婦羅採取薄面衣的做法。然而,一些客人更不買帳了。「這面衣究竟是什麼東西?」,「吃多少都不會飽啊!」
  • 日本美食之旅,天婦羅之神到底有多神
    日本美食界有三大神:"壽司之神"數寄屋橋次郎、"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以及"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壽司的那個得至少提前三個月預定,我是肯定搶不到了;鰻魚之神的"野田巖"輕鬆訂到了;而天婦羅之神的"是山居"也是千辛萬苦才搶到的,預定到的時候真的欣喜若狂啊。
  • 原來你以前吃的這些,根本不能叫做天婦羅!
    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天婦羅這東西,相信各位一定不陌生,隨便哪個日料店都有天婦羅:蓮藕、紅薯、茄子、大蝦,裹上麵皮過油一炸,蘸著醬油或者醬汁一吃不就完了?作為「江戶的三味」——壽司,天婦羅,鰻魚飯中的一員,天婦羅和壽司一樣,對廚師、選材、技術等等有著明顯的等級區別。
  • 早乙女哲哉之所以成為天婦羅之「神」,你知道他都付出過什麼嗎?
    然而從工資上來講,天婦羅師傅的工資要比壽司師傅高了一萬日元,所以早乙女哲哉最終決定去天婦羅店工作,並決定把炸制天婦羅當做終生事業。「頑固」的早乙女堅持著最初的決定,2012年是山居被評為米其林一星餐廳。「17歲的時候,我決定把炸制天婦羅當做一生的事業。
  • 天婦羅、吉列、唐揚究竟怎麼分辨?油炸小貼士,教你吃的健康!
    【健康炸物】天婦羅、吉列、唐揚究竟怎麼分辨?油炸小貼士,教你吃的健康!年輕人一向喜歡吃日本菜,街上日本餐廳林立,足以證明日本菜的受歡迎程度。但日本菜的烹調手法眾多,單是揚物(炸物)便有著五花八門的做法,當中以「天婦羅」、「唐揚」和「吉列」最為常見,你又知道它們的分別嗎?怎樣做才會更好吃?而油炸食物又可以怎樣煮得更健康呢?
  • 日本「天婦羅之神」,50多年炸3000萬個天婦羅,每一道都追求分秒不...
    已獲得其授權 許多人把早乙女哲哉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 並稱為「江戶前料理三神」
  • 日本美食屆必打卡的三神及備選(壽司/鰻魚/天婦羅)
    在日本料理界,一直流傳著江戶前料理三大神的神話——「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以及「鰻魚之神」金木兼次郎,無數食客被他們徵服,為他們瘋狂。  三大神的料理水平固然是登峰造極,然而在三神之外,還有哪些店的壽司、天婦羅與鰻魚飯水平絕佳,非常值得一吃呢?接下來讓小編為你一起介紹吧~
  • 天婦羅的奧義--神技
    天婦羅大約是在16世紀由西洋傳入日本,てんぷら「temperar」源自葡語rápido,動詞是用油去炸,名詞是「星期天的節慶」意思。17世紀逐漸開始了炸蔬菜,使用植物油代替豬油等改良,出現路邊攤等的售賣形式。天婦羅和壽司承載著日本的飲食文化,在和平年代也平穩地進化著。
  • 波魯帶你吃福岡|03 - 千円料理店,便宜也能吃吃吃!
    ▼另一個特色就是生薑末,肉肉烏冬特別推崇生薑的功效,整個店鋪都貼滿了生薑的作用:禦寒、發汗、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減肥。天婦羅不論在日本還是在國內基本都是兩極化,一邊是日料店隨處可見的菜餚,另一邊是高檔料理亭的頂級料理,但味道卻也是天差地別。這次推薦的一家是天婦羅的專門店,都是普通的日常食材,價錢平民,味道出眾,所有分店都在tabelog上有很高的評分!▼ 天婦羅是由店員依次拿過來的,現炸,炸好了立馬夾到客人的鐵盤子裡面。
  • 日本美食 | 天婦羅就是裹上面糊炸一炸?
    通常是把海鮮和蔬菜等裹上一層薄薄的麵糊,術語叫做「衣」。在食材包裹著天婦羅面衣,下到油鍋裡的時候,面衣會快速定型。定型後的面衣能夠「防止水汽逃逸」,讓高於沸點的水蒸氣在天婦羅衣中,繼續對食材進行「蒸製」,加速食材的成熟。而另一方面,天婦羅的面衣在成型的過程中,也會讓一部分油脂進入面衣,從而隔絕更多的油脂進入食材。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吃到食材的本味又不會感覺油膩。
  • 天婦羅之神,到底有多神?
    小徒弟進進出出,忙著準備食材,而炸天婦羅的一口鍋,始終由早乙女爺爺一人掌控,手繪的菜單也都出自他的手筆。 之前在上海幾家店吃過這個,樣子相似七八成,可吃起來總覺得哪裡不對,溫度與油量沒控好,最後總不如直接吃海膽。
  • 你可能從來沒吃過這樣的天婦羅
    OPENPAGE 四月新刊《師出名門》四月新刊☟☟五折預售購買連結你可能從來沒吃過這樣的天婦羅文張雪崴與師父早乙女哲哉的合影▼早乙女哲哉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天婦羅之神」,和「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被視為江戶前料理的代表。
  • 他是「壽司之神」的多年好友,小野二郎只吃他做的天婦羅
    菜單只有3張紙,是馮唐手書的,上面寫著食客可選的599元和899元兩檔天婦羅套餐……至於具體是什麼,隨時令季節的不同而變,開餐才能知道。開張沒多久,這家小店就迎來過不少社會名流,但更多的還是一群好吃又懂吃的老饕。他們慕名而來,為的是能一品店主張雪崴修業12載的手藝——因為他的師傅,是日本著名料理大師、有著「天婦羅之神」之稱的早乙女哲哉。
  • 天婦羅之神寶刀未老,炸星鰻又薄又脆,肉質綿密,堪稱巔峰之作!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天婦羅之神寶刀未老,招牌炸星鰻又薄又脆,肉質綿密,堪稱巔峰之作!面前的明蝦,一看就知道是「みかわ是山居」的出品。平時見到的面衣,大多規規矩矩均勻附著食材,這裡的形態龍飛鳳舞,不期然幻想著明蝦火速躍下油鍋被定鏡,動感被即時捕捉。一口吃下,熱得來不燙嘴,甘甜多汁,中心呈現半熟狀態,脆感跟麻油的濃厚香氣澎拜。蝦頭的顏色較深,會容易被誤解為炸過火,怎知一咬,隨著酥脆通透的質感釋放出的鮮味,便知道火候沒有半點偏差。
  • 是平民美食更是陽春白雪 | 天婦羅怎麼吃
    還有人說,油條就是空氣天婦羅,壽司就是蓋飯,披薩就是外國大餅上放點肉🤣段子的作用是讓大家笑笑,小編的作用呢,是讓大家吃好😋天婦羅是豐儉由人的食物~可以在家裡自製,可以去小店吃一千日元就滿滿當當的天婦羅蓋飯🍛還可以去天婦羅專門店,花上萬日元,享受師傅為你一隻一隻單獨炸制熱氣騰騰,面衣輕盈的天婦羅🍤
  • 為什麼吃過Omakase,才算真正吃過壽司?
    它在日語中是「拜託您了」的意思,即全權放手給主廚安排你今天的用餐。店內設有「板」,讓食客能清楚看到主廚的製作過程,也能更好地溝通。   食客坐於板前,菜品一道一道地上,主廚會根據你的用餐進度,現場準備下一道菜品……   溫存於舌尖暖於心,食物大抵上是人人都能獲得治癒的存在。
  • 裹上面糊炸一炸就是天婦羅嗎?當然不止這樣了
    其實,天婦羅在關東和關西其實是指兩種不同東西,關東的天婦羅是將魚貝類或蔬菜等裹以麵粉與蛋汁後油炸,吃時沾鹽或調味汁,由於必須現炸現吃,而且需要技巧才能炸得香脆可口,所以一般只在餐廳中販賣。古代日本的油料作物較少,缺乏植物油,而在公元七世紀日本天武天皇下達《禁止殺生肉食之詔》(也就是「禁肉令」)之後,日本人長達千年不食畜肉,自然也不會有豬油、牛油這類的動物性油脂出現。
  • 舌尖上的日本 | 手把手教你:在東京哪裡能吃到最好吃的天婦羅專門店!
    盛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將各式美味的食材鋪上滿滿一層,偶爾會加入一點獨家燒汁調味…一碗溫暖的「丼」類料理就做成啦!日本的「丼物」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現在已成為能夠代表日本的一道美食~天婦羅近藤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傳統天婦羅料理是河海鮮的天下,蔬菜的話語權很少。而近藤文夫開創了一個蔬菜天婦羅的時代,很多種特別的食材被引入天婦羅中,以全新的方式詮釋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