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失傳」3000年,被人誤當成迷信,如今「專家」證實是科學

2020-12-12 歷史格子觀

《易經》假如您想談一談我國五千年歷史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淵源。《易經》問世於新石器時代,是一百多個思想流派的開端,是我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關鍵標誌。《易經》的出現對中國哲學,歷史,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大部分人眼裡,《易經》與《周易》一樣,但真相併不是這樣。《易經》最開始包含三本簡單的書籍:《連山》,《歸藏》和《周易》,但因為《連山》和《歸藏》遺失了,因而世界上依然只存有《周易》,因而《周易》被視作《易經》。但,在二零零四年,考古工作者詫異地發現,已被確定遺失的《連山》被秘密保留了下來。

這《連山》遺失了嗎?二零零四年,貴州省荔波縣一不小心搜集了一份稿件《連木桑》。根據《連木桑》的所有者謝海潮先生的說法,該《連木桑》事實上是遺失了長期的《連山》。因為這本書在材料或別的方面缺乏古書的簡單性,因而參與研究的學者最初並不敢相信。但是,謝海超解釋說:《連木桑》一共有5本書,這本書是祖祖輩輩傳給家中的寶藏。這本書並不是真正的原著,但它是唯一的孤兒。

原始家族遺產《連木桑》都會被再一次複製,而此前的稿件則損毀了其祖先以創建《連山》,該傳承現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即便老人做出了這樣的解釋,考古學和歷史研究也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而司先生的話也無法草率作出決定。

因此專家做了大量的剖析調查後,最終發現,謝先生果真所言非虛!在謝先生出示的五冊《連木桑》中,出現了22個神秘符號,而這一些符號正與河南二里頭夏墟中發現的24個夏陶符號極度相似。它的發現除去證明了謝先生的話,更證實了《連山》(《連木桑》)始創於夏朝!

《連山》的出現,讓以前「失傳」3000年,被人誤當作迷信,現如今「專家」證實是科學的百經之首,(《歸藏》在1993年考古中被發現),具備十分關鍵的歷史意義。它將帶給我們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據專家:內容真是太高明!

《易經》涵蓋了世俗的大小道理,在其中的知識非常值得我們深入推敲。要想變成一個成功人士,就務必做到精神豐富飽滿。就連孔子也曾說過,再多給我幾年學習《易經》,我也就不會犯什麼大錯了。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59.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曾經「失傳」3000年,被人誤當成迷信,如今「專家」證實是科學
    在大多數人眼中,《易經》與《周易》相同,但事實並非如此。 《易經》最初包含三本簡單的書籍:《連山》,《歸藏》和《周易》,但是由於《連山》和《歸藏》丟失了,因此世界上仍然只存在《周易》,因此《周易》被視為《易經》。但是,在2004年,考古學家驚訝地發現,已被確認遺失的《連山》被秘密保存了下來。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奇門遁甲》是「天書」還是「迷信」?如今已經面臨失傳的危險
    很多古文明讓人感覺高深莫測,即使是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也未必就能領悟當時的文明理論。古文明想要被今人看到,認知到,必然要麼有具體事物,要麼有古書記載,古籍傳世,否則很有可能徹底失落了就。所幸的是我們華夏古文明確實有一些古籍,或者類似甲骨文石刻一類的古文明記載流傳下來。
  • 3000年前的神話傳說,如今卻被證實,古人曾經走遍全球嗎?
    有很多因為距離現在不算久遠,所以很多事情都還能夠考證,但是那些距離現在幾千年的事情,除了部分史書記載的之外,很多事情都被當成了傳說。在中國考古學家研究中國歷史那麼久以來,有一本非常出名的古代書籍,一直被當做是3000
  • 3000年前的傳說,如今卻一件件被證實,古人曾經走遍全球嗎?
    有很多因為距離現在不算久遠,所以很多事情都還能夠考證,但是那些距離現在幾千年的事情,除了部分史書記載的之外,很多事情都被當成了傳說。在中國考古學家研究中國歷史那麼久以來,有一本非常出名的古代書籍,一直被當做是3000
  • 中國發現上古「天書」,被專家證實:是失傳3000多年的《連山易》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易經總共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可惜的是前兩本書都已經失傳,目前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考古界的學者對於失傳的兩本書苦苦尋找都無果,因此有不少人覺得,《連山》和《歸藏》或許只是「莫須有」書籍呢?但是最近有一則消息震驚考古界,我國文物工作者發現了一種古老的上古文字,被證實為夏代的《連山易》。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易經》被稱作「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但是到如今,依然有很多不了解它的人,覺得是佔卜和迷信。在二零一九年《易經》被納入國考的時候,曾引發網友的熱烈爭議,一些網友還調侃道:「當公務員也要學算卦」。
  • 3000年前「橫空出世」,誤以為是中國迷信產物,如今卻被納入國考
    《易經》也叫《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但是,經常被人誤解為「封建迷信」的書籍,為學者難,為師者更難。終於,被質疑了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納入國考筆試,還被證實是超科學!有學者表示,不能理解為什麼當公務員還要學「算命」,感嘆說:「根本看不懂?」
  • 劉仰:科學崇拜也是一種迷信
    民主與科學是近代中國兩個重要概念。一百多年來,伴隨實踐和了解,人們開始意識到民主的兩面性、局限性,對民主的盲目崇拜和迷信已受到反思。但對科學,這種反思是不夠的。很多人把科學籠統地當成絕對真理,崇拜科學導致對科學的迷信屢屢出現負面效應,但我們對科學崇拜的負面影響還沒有足夠意識。討論科學崇拜產生的迷信,部分是出於當今中國爭論不斷的轉基因問題。
  • 我國發現上古「天書」,被專家證實:是失傳2000年《連山易》
    我國發現上古"天書",被專家證實:是失傳2000年《連山易》在蘇美爾的神話傳說中有《天命書簡》,取得這一部書就可以主宰眾神和天地萬物。以後,在巴比倫的神話傳說裡,該書又叫"命運之書板"。在我國發現遠古"天書",被權威專家確認:是失傳2000年《連山易》殊不知,在全球目前的館藏史籍中,人們並沒有發現這樣1部書。可是,在我國卻有1部文明圓點式的古書,那便是《易經》。在非洲斯瓦西裡神話傳說說:"天書是用符號寫書的",而《易經》剛好便是符號的方式。
  • 81歲貴州老人,拿出失傳3000年易經,專家趕來一看:這是什麼字?
    可能大部分人對於易經的了解就只有這些了,對於《易經》其實本來有3本這件事都不知道。其實我們百度一下就知道,易經其實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 曾失傳3000年的《易經》水書被找到,專家百般保護下仍然面臨失傳
    但是,眾所周知,在如今,只有《周易》還時常出現在人們口中,為人知曉,而另外兩部鮮有人知。是因為,那兩本書早已經失傳了。《周易》是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的歷史基奠,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文明成果,其中包含了眾多哲理,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天人合一」便出自於此。
  • 人死後為何要停屍三天,用布蓋住臉?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許多不明白的年輕人都覺得停屍這麼久,是曾經留下來的封建迷信,其實並不是,停屍七天或許三天是有必定科學依據的。或許許多人都以為這是迷信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其實不然,春秋時期名醫就曾閱歷了死人回魂的奇怪事情。
  • 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很多人都認為《周易》和《易經》是兩本,但我們現在說的《周易》其實就是《易經》。說起《周易》,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封建迷信,因為裡面對未來的預測,佔卜等,這種說法一直延續了3000多年,但事實是,它的預測都成功了,而如今也更是證明這《周易》不光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
  • 中國發現上古「天書」,被專家證實:是失傳3000多年的《連山易》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易經總共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可惜的是前兩本書都已經失傳,目前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考古界的學者對於失傳的兩本書苦苦尋找都無果,因此有不少人覺得,《連山》和《歸藏》或許只是「莫須有」書籍呢?
  • 中國3000年前青銅器,被專家當成「邪物」,流失日本卻被奉為國寶
    如今考古已經成為了熱門職業,今年有一位高分考生被北大考古系錄取,說明考古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學科。 作為無價之寶的各類文物,一直都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但是考古界也曾出現過很多怪事。 有一件源自3000多年前的神器,卻被考古專家當成「邪物」。
  • 貴州81歲老人:拿出失傳3000年的易經,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易經三部原書失傳,無疑是中國人的一大損失跟重大遺憾。所以國人一直以來都在四處苦苦找尋它的下落,就在2005年,貴州市的博物館來了一位81歲白髮斑斑的老人,他說自己家裡有一套《連山易》。專家們在了解基本的情況之後隨著老人來到家裡。
  • 易經: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中國著名院士臨死前留下一句話!
    許多人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封建迷信,算命或佔卜,亦或是難以理解的"天書"。一些科學家甚至批評《易經》,稱《易經》影響了我國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種影響是現代科學未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 被質疑了三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丨神學背後的真相
    年代久遠,文字痕跡模糊,真正能看懂的人其實很少。  民間的民科們在一知半解的基礎上將其部分知識和見解,用於算命、卜卦等用途,從而更加劇了大眾對它的誤解,將其稱為近三千年來最難解的封建迷信。  對於一門科學知識來說,本身就會因其艱深的理論和晦澀難懂,失去與大眾交流的機會。更何況是一門來自三千年前的深奧社會知識系統。  人們對它的誤解,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講,其實是經驗主義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