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第一個10公裡,跑友就忽悠我跑半程馬拉松!你覺得可以挑戰嗎

2020-12-21 跑步界的007

你還記得自己人生的第一個十公裡嗎?

或許是突如其來的情緒,跑著跑著就打破了以往的記錄;而更多時候,其實是給自己設定了目標,跑了一段時間,想要突破一下自己。跑了第一個十公裡後的第二天,身邊同事幾乎同樣表情的驚訝,「你昨晚真的跑了十公裡?」,還有意想不到的問「你不害怕嗎?」

跑在幾段黑暗中,的確害怕!一種孤獨,一種想放棄,一種虐待自己的殘酷侵襲著內心。這時候累是難免的,身體發出的信號是:趕快結束!但思想又馬上給自己另外一個信號是:離終點更近了,我要完成今晚的跑步!

有朋友說,看你形單影隻的在公路上跑步……呵呵!聽起來好像很孤獨!其實,當你習慣了這種獨處,內心會感到很強大,是一種能量和力量的積聚,耐力讓你變得能忍耐一切。有人說:一個人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是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

爬山讓人溶於自然中,跑步讓人感到世界的寧靜。從喧鬧的車流,跑向清靜的郊區。燈光、黑暗、樹影,有月亮的夜晚,世界只剩下了這些。此刻,你還需要別的嗎?想起顧成那首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我在黑暗中尋找到內心的光明!

當完成了10公裡,我相信以後的5公裡,會很輕鬆,半程馬拉松也會離我越來越近!願在跑步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當我跑完10公裡之後,很多跑友就忽悠我跑半馬了,你覺得跑完10公裡後,可以挑戰半程馬拉鬆了嗎

作者 李豔玲

相關焦點

  • 龍崗半程馬拉松嗨翻8000跑友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黃楠) 如今跑步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鍛鍊的首選,當音樂和馬拉松相撞,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10月29日,2016深圳龍崗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8000餘跑友體驗了「跑步+演唱會」的獨特魅力,「音樂馬拉松」引爆了昨日的龍崗大運中心。
  • 鄭州70歲老人每天跑10公裡,每月跑一次半程馬拉松
    「老葉每月都跑一次半程馬拉松,他這個年齡敢這麼跑的在鄭州可不多見!」說起葉永亮,跑友葛訓由衷地豎起大拇指。 【經歷】自幼體弱,養成了跑步的習慣說起怎麼養成跑步習慣的,葉永亮不由得回想起幼年的一些經歷。小時候的葉永亮身體很虛弱,經常生病進醫院。
  • 完成半程馬拉松,你的10千米怎麼跑?
    在各地舉辦的馬拉松比賽中也會同時舉辦半程馬拉松,參加半馬的人數也相對參加其它距離的人數較多。因此,半程馬拉松成為現在跑者的主要跑步項目。半程馬拉松是一項新的挑戰,對於除入門者想要具備完成這項比賽的能力,從合理科學的訓練來看,應該至少持續訓練一年,每周跑步3~4次。在比賽準備階段的最後2個月,按照不同的情況,每周應該至少跑步3次或者更多。
  • 用6個小時跑完全程馬拉松,有多難?
    我們可以計算一下,每公裡用時8分32秒,半程用時3小時00分,全程6小時00分。而人類走路的速度,大概是每公裡12分鐘,所以說用這個配速來跑完全程很難嗎?其實說難也不難,說難也挺難。下面我們就一起拉看看廣大的網友是怎麼回答的吧?
  • 半程馬拉松跑2小時還有意義嗎?
    剛入門的跑者朋友們,往往會通過半程馬拉松入手,由於訓練基礎薄弱,完賽時間通常會比老手長一點,甚至會在關門前踩點過線,有人對此感到慶幸,終於完成了半馬,可有人心裡就犯了嘀咕,跑個半馬,花了兩個多小時,感覺比別人慢不少,這樣還有意義嗎?
  • 2020南京江北新區半程馬拉松盛大開跑 4500名跑友參與
    11月22日上午8:30,中信銀行·2020南京江北新區半程馬拉松在南京江北新區青奧體育公園鳴槍開跑。此次賽事共吸引江蘇地區6485名跑友報名,經過層層篩查,嚴格落實疫情防控需求,最終4500名跑友齊聚江北新區,用腳步丈量南京新主城魅力,共享運動激情與快樂。
  • 牛人李子章12小時超級馬拉松跑了123公裡
    資料圖剛跑完馬拉松5天接著跑12小時據東營市長跑協會介紹,10月25日,東營7位跑友赴濟南森林公園參加12小時耐力跑當天,李子章成功堅持跑完12小時,並以123.5公裡的成績奪得男子組第4名。當天,全國各地共有420多名選手參賽,男子組僅有4人跑進122公裡。而就在這次12小時耐力跑之前的5天,李子章剛剛和跑友赴北京參加完2014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跑完了42.195公裡全程。
  • 從菜鳥到挑戰自我 嘉興男子新加坡跑午夜馬拉松
    相比於一般的馬拉松賽事,這個賽事對選手的體能、適應力和意志力有更高的考驗。 這次,沈朗浪挑戰的是21公裡的半程馬拉松。而這是他的第一個馬拉松徵程。 愛上跑步 第一次就挑戰午夜馬拉松 沈朗浪家住海寧市區,他說愛上長跑是去年夏天的事。
  • 跑友"穿拖鞋"跑全程馬拉松 破3小時30分驚全國
    每年春秋兩季是全國各類跑步比賽最集中的時候,剛剛過去的三月,雲南跑者的出色表現讓全國跑友驚呼「太牛」。  3月22日重慶馬拉松賽,楊小波穿著一雙十元錢的拖鞋跑完全程。5天後,王曉林在首屆橫越臺灣超級馬拉松賽上,奪得總冠軍,成為跑步橫越臺灣第一人。
  • 他是如何安排時間每天跑一個半程馬拉松的
    對於熱愛長跑的人來說有時間整天跑在路上實在是一件挑戰自我豐富自我的好事。然而,如果要上班工作就得另論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跑者就是一位上班族。看他是如何安排時間每天跑一個半程馬拉松的。他就是來自湖南株洲跑協的王軍勇,在一家服裝公司工作,除了周末,他很少有時間去外地跑步。
  • 商洛65歲老人每天堅持跑15公裡 兩年前曾挑戰馬拉松
    他堅持跑步近20年,勇於突破年齡的限制,挑戰著很多年輕人不敢挑戰的項目——馬拉松,他就是彭文仲。跑友花哥說:「老彭叔是我很尊重的一個長者,更是跑團眾多跑友共同佩服的一個老跑者。在愛跑團認識後,他閒聊中告訴我,曾經愛好過很多運動項目,遊泳、騎行、登山、越野……但最後覺得跑步是最簡單、最好的一項活動,要這樣一直跑下去。就連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老彭叔也堅持在家中用跑步機每天跑15公裡,我能一直跑下去與他的不懈堅持有很大關係,他是我們很多跑友的榜樣!」
  • 普通人跑馬拉松到底為了什麼,談談我的看法
    大家好我是提莫跑步,一個業餘的馬拉松跑者,每天一篇跑步經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點擊關注以防迷路跑步的初衷有人為了減肥,有人為了鍛鍊身體,隨著跑量增加認識跑友越來越多自然而然就會談到馬拉松剛開始跑步的時候對於馬拉松一點都不了解,覺得馬拉松離我太遙遠了42.195公裡
  • 8000人寒風中熱情開跑,挑戰深圳光明「最美馬拉松賽道」
    8000人寒風中熱情開跑,挑戰深圳光明「最美馬拉松賽道」 2019-03-25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跑友們該如何避免參加馬拉松比賽時跑崩?
    隨著馬拉松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跑者加入到了跑馬大軍當中。每年有幾百場馬拉松賽事在全國各地舉辦,完美的賽事體驗以及那些各領風騷的完賽獎牌吸引著廣大跑友爭先恐後地報名參賽。有些賽事由於報名人數過多,只能靠抽籤來決定,馬拉松賽事的熱度可見一斑。
  • 跑15公裡是完成半程馬拉松的關鍵?
    隨處都可以看到跑步的人。在跑步的過程中,很多人對跑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比如5KM、10KM、15KM和半程馬拉松。比如絕大多數人的極限跑量是30KM,超過30KM的人是比較少的。因此,很多人就選擇了半程馬拉松,這樣跑下來也似乎比30KM輕鬆不少。小編也有跑過幾次半馬,也聽過了各種跑半馬的說法。
  • 終於開跑了!21公裡!美麗鄉村特色馬拉松在湖州長興開跑
    300多名來自杭州、寧波、湖州的跑步愛好者參加了半程馬拉松和10公裡迷你跑。這次鄉村馬拉松樂跑活動由杭州市全民健身協會牽頭組織,慈谿長跑協會、鎮海長跑協會、長興長跑協會一同參與。半程21公裡線路跑過龍山綠道、百步雲梯、玻璃棧道、千畝茶山,快的跑友1小時37分跑完全程,也有的走走跑跑,在輕鬆休閒的奔跑中感受長興龍山綠道的鄉村自然風光。
  • 男跑友請珍惜跑馬拉松的女王
    通過2019年3月發布的2018年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馬拉松認證賽事的完賽人數中,全馬女子佔比17.22%,半馬女子佔比27.92%。 2019年哪個馬拉松的美女最多 除了純女子路跑賽事,在2019年,國內熱門的馬拉松中,根據全馬完賽女子佔比哪個馬拉松賽事的女子選手最多
  • 2018武漢東湖綠道櫻花半程馬拉松賽開跑 3000跑友感受「最浪漫賽道」
    24日上午8點,2018武漢東湖綠道櫻花半程馬拉松賽鳴槍開跑,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名跑友參加了本次比賽,最終南京的體育教師包月坤以1小時14分25秒獲得男子組冠軍,西安交通大學一年級學生蹇穆華以1小時23分06秒獲得女子組冠軍。
  • 南充「跑友」備戰重慶馬拉松(圖)
    據了解,將有來自世界各地,35000多名馬拉松專業選手和跑步愛好者齊聚重慶,參加此次馬拉松賽。  南充「跑友」一月跑了300公裡  昨日晚上8點過,南充「跑友」龔曉娟和小夥伴們正繞著濱江路慢跑,他們平穩地邁著步伐,一步一步猶如踏著音樂節拍,輕盈而充滿活力。  「這是我們的『每晚必跑』,大概在5公裡左右。
  • 跑馬拉松要注意什麼?馬拉松賽前到完賽指南來了,讓你安全完賽!
    最近馬拉松賽事扎堆,每個周末都有賽事可以跑,就比如這周末的廣馬,你有去參加嗎?今天我們就從賽前、賽中以及賽後這三方面詳細的聊一聊如何順利的完成一場馬拉松。賽前篇:1、領取裝備。否則有可能你跑完之後你會發現成績不是你的或者是沒有成績。2、吃飯。馬拉松是跑者的聚會,往往會有很多許久未見的跑友聚在一起大吃一頓,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其實,比賽前一天最好是不要暴飲暴食,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酒也不要喝,以防出現消化不良,拉肚子等現象影響跑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