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ickzhang
陸家嘴一套8000萬豪宅什麼樣?
想不到吧,這樣的一段視頻在B站上跑出上百萬的流量。都說「有錢人的快樂我們永遠想像不到」,或許是因為看豪宅從8000萬到1.5個億就像打怪升級,群眾們的眼睛幾乎沒法從視頻中離開。
「當一天看豪宅視頻睡著,第二天精神抖擻的醒來,我就再也離不開豪宅」。
如果只是平凡無奇的裝修豪華,那恐怕還不能滿足需求。更長串的數字、更誇張的陽臺...一切讓人感到意外的東西,才能讓視頻在眾多的豪宅中脫穎而出,獲得點擊率。
正是因為無法想像才會產生好奇,B站還為此組建了單獨的豪宅頻道。而且目前這個頻道有2萬個探訪豪宅的視頻,播放量超過1.9個億。
下沉七米的兩層立體園林,80%的綠化率,義大利特萊維許願池,一比一給你搬到上海陸家嘴……一切出現在影視作品和普通人美夢裡的元素,基本一股腦地塞進一套房子裡。
更有意思的是,2020年雖然才過去八個月,已經出現近400條熱門豪宅視頻,數量幾乎與2019年全年持平。
毫不誇張的說,疫情之下宅在家裡的普通人更關注豪宅的一切信息。而從豪宅視頻受歡迎的拍攝地點上看,最多的探訪豪宅的視頻拍攝地依然在上海。
而作為目前最受歡迎上海豪宅的變遷史,恰恰也是一部豪宅地段的變遷史。
愚園路的興起
上海開埠是中國近代史的一件大事,可以看作是中國古代跟近代歷史的一個分割線。
當時很多有錢人為了安全和舒適也多住在上海的西南部;與之相對應的是資本家開設的工廠多在上海的東北部,因此工人和勞苦大眾一般住在上海東北角。
這就是老上海話講的「上只角」和「下只角」。這既代表了上海延綿至今的空間居住格局,同時也是近代上海財富流向的表現。
1930年開始,有地產商開發集中於上海西區的花園洋房,出售或者租賃給外國人、官僚、資本家等人居住,這是上海豪宅歷史的起點。
所謂的「上只角」,就是從外灘起,蘇州河以南東西向的淮海路、南京路、延安路以及周邊地區,加上虹口的四川北路沿線。
在電視劇《上海灘》中,丁力剛遇到許文強時有句經典的臺詞:「文哥,我的理想就是有一天把家從閘北搬到霞飛路或靜安寺。」
丁力的夢想反映的是近代上海人的普遍心理。那時候,買到「上只角」的房子不光有面子,還能表現出自己的身份地位。
這意味著上海有選地段建豪宅的歷史。而如果選錯了地段,哪怕房子建的再好,也會變成上海老人心目中的「下只角」。
打開1918年的上海老地圖,你會發現靜安寺的附近標有一處明顯的記號,上面寫著「小河邊」,其規模包括了今天小河邊、愚園路、南京西路一圈。
根據當年留下的規劃圖紙,小河邊一直是被作為高檔住宅區來建設的。在概念上,它類似於今天房地產開發商所追捧的高檔別墅區。
而小河邊所在的愚園路,號稱「短短一條愚園路,整整半部民國史」。
上世紀初,一位在上海灘被稱作「富甲王侯」的商人,在靜安寺附近興建了一座私家花園宅第,名為「愚齋」,愚園路從此得名。
因此丁力真正想購買的是愚園路的一套別墅。有意思的是,從那時流傳至今的豪宅,目前還真保留下來一棟,可以說這棟別墅完全貫穿了上海豪宅最初的發展史。
這座老房子叫嚴家花園,從外面看很低調,但它是上海最貴的房子。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佔地8畝,建築面積1570平方米,園林面積5000平方米,是典型的英國花園式住宅。
這個宅子修建於1920年,是一位名為博羅的法國醫生所建造。到了1940年,被近代中國機械製造業的著名企業家嚴慶祥所收購,成為嚴家私宅。巧合的是,這座房子所在地址恰恰是嚴家老宅的宅基地,這也是現在一直通稱為嚴家花園的原因。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嚴慶祥生病退休於家中,與多名藝術家交往甚密,嚴家花園便成為了老友們的聚會場所。
在客廳內還有著黃炎培的筆墨與徐悲鴻的畫幅,懸掛著孫中山先生曾書的「博愛」與「後來居上」字跡,以及孫夫人宋慶齡親筆籤名的照片。
2009年,盛大老總陳天橋以2.8億元人民幣買下了它,並重新整修變成了私宅。而由於佔地面積廣闊氣勢恢宏,現在的嚴家花園成為在上海單價最貴的豪宅,已經有富商為其開出10億元的價格。
就在嚴家花園所在的愚園路上,從東往西兩側幽深的弄堂裡,一幢幢驚豔的小樓隨時可能跳入視野之內。上海人喜歡將一條路上門牌號稱為多少弄,在愚園路附近居然可以排到一千多弄為止。
從這點可以出,上海最早的豪宅聚集地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規模。
陸家嘴的新生
1990年之前上海,都是一個外來人口稀少、城市邊界固定的城市。而隨著浦東新區的建立,上海開始大開發,人口、資本不斷湧過來,原來的財富格局開始被打破。
到了2000年前後,上海逐漸興起了一批富裕階層,其對居住場地和質量的要求日益凸顯,成功催化上海真正意義上現代化豪宅的出現。
記性不錯的人,應該還記得2002年梁朝偉在廣告中用濃濃港普吐出的「世茂濱江花園」幾個字。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當年這支廣告片的女主角是姜文的太太、女演員周韻。
而稱「世茂濱江花園」豪宅,是因為2002年這個項目的均價就以達到15000元/平方米。這在當時上海淮海路和南京路附近能賣到4000—4500/平米的房價面前,已經是無法想像的天價。
更有意思的是,由於當時正好處於浦東大開發的過程中,在陸家嘴金融CBD的建設大框架幾乎已經完成的背景下,這一個位於陸家嘴的項目用全國第一的房價開盤,所針對人群就不言而喻。
梁朝偉與周韻在廣告片中也確實展現了不同與彼時上海人日常的生活片段:英式草坪、衣帽間、雞尾酒會與紅酒杯,當然最重要的,是落地玻璃窗外一覽無餘的黃浦江風景。
當時,與「世茂」同爭鋒的是「仁恆濱江園」,同樣位於陸家嘴,緊貼黃浦江。這個項目的價格在12000元/平方米至24000元/平方米,似乎比「世茂」更勝一籌。
後來這個開發商陸續在天山、聯洋等地拿地建設。當然,仁恆的品牌做得不錯,畢竟上海直到今天僅憑「仁恆」兩字,房價就可平均比周邊貴出20%。
在上海房價的四位數時代,世茂、仁恆等項目,不僅以五位數的罕見價格炒起了「豪宅」概念,也把來自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豪宅」理念帶入上海。
但平心而論,那個時候所謂「豪宅」,依然只是金字塔尖上那一小部分人的「奢侈享受」。而且,與近代史上上海豪宅聚集在愚園路不同,此時受浦東大開發的影響,陸家嘴成了高端寫字樓物業與豪宅的新聚集地。
這可以看作是上海豪宅遷移史上的第二次變化。
外灘還是外灘
就在世貿、仁恆等項目推出後不久,另一個由注重藝術性的開發商瑞安打造的翠湖天地項目正式開盤,創造了上海豪宅的歷史。
這個項目在當時都是一個壕得不能再壕的豪宅。
因為僅2002年開盤的一期,均價就已經到了一平米8-10萬元。而到了現在,這一個項目的二手房價也已經炒到了16萬元/平米。
如果說翠湖天地體現的還是上海豪宅建設的地段開始依託交通中心和商業中心展開的話,中糧海景一號出現,徹底將豪宅聚集地標註到了陸家嘴和外灘之間。
雖說提及高價豪宅,上海人離不開湯臣一品。但與之相鄰的中糧海景一號,其實早已成為上海豪宅中的領袖。
這個項目地處黃浦江景觀地段,成為與東方明珠,金茂大廈齊肩的城市地標建築。關鍵每戶都有的超大景觀陽臺,可以讓業主全覽黃浦江兩岸百年盛景。
甚至在房價上,湯臣一品也早已被中糧海景一號所超越。2012年,中糧海景壹號以21.6萬每平米的成交價,成為上海首個單價超20萬的新房。
由於中糧海景壹號定位是高端改善型住宅。作為中糧開發的最高端的一個樓盤,國企有保障、更靠譜,這樣的特性最終被很多低調的富豪所認可。
況且,中糧海景壹號以300-400平米的戶型為主,對很多富豪來說更加實用。在附近的幾個豪宅項目中,中糧海景一號的綠化率更高,容積率更低,更有居住的氛圍。
這也是為什麼2010年前後中糧海景一號能後來居上,問鼎上海豪宅榜的原因。
而隨著中糧海景一號的登頂,類似的項目也如雨中春筍層出不窮,上海的「豪宅」已經不是陸家嘴區塊獨領風騷,主要以高端公寓和別墅為主,地段進一步向外灘集結。
黃金北外灘
進入2020年,虹口北外灘,和外灘、陸家嘴並肩為上海的「黃金三角」。
北外灘是上海中心城區裡市場基礎紮實且中央商務功能相當完備的板塊,作為外灘的延伸,這裡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積澱,區位優勢更是得天獨厚。
南面隔江與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相望,延綿起伏的古典建築群和對岸的摩天大樓盡收眼底,蘊含巨大的開發價值。
2020年2月20日,上海市虹口區政府網站公示了《虹口區北外灘街道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公眾參與草案)》,正式把現代感十足的街區規劃以及「浦西最高建築群」引入大眾的視野。
2019年4月20日,北外灘首座大型購物中心白玉蘭廣場正式開業。而預備於今年開業的凱德北外灘來福士,更是被業內視作近來最為期待的高端商業項目之一。
再加上上實集團聯手日本森大廈株式會社打造26萬平方米的北外灘版「六本木」,以及金茂提籃橋街道HK314-05商辦地塊也將打造高品質購物中心,北外灘與陸家嘴遙遙相對的一公裡地段內將會在未來3年聚集一大批高端商業項目。
這裡也被稱作北外灘的「黃金一公裡」。
與浦東金融聚集地的陸家嘴成就了上一輪豪宅的扎堆一樣,規劃正在落實的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的出現,使得這塊將被建設成為企業總部基地、航運要素集聚中心、國際郵輪客運中心和口岸服務中心的區域對豪宅開發商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最新消息顯示,幾家具有豪宅基因的開發商在此地段雲集,可以預料在不久將來,這裡會成為上海豪宅的新集散地。
所有投資者都清楚,買豪宅就是買地段。
畢竟,那些在上海街頭的裡弄中被標註著名字的豪宅,無一例外都有著自己的傳奇故事。而那些故事的背後,或多或少都有居住在這裡業主的身影。
豪宅成就業主,業主也同樣成就豪宅,這是一個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