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70周年閱兵受閱裝備規模之大類型之全創歷史之最

2020-12-20 人民日報

在國慶70周年閱兵中,裝備方隊涵蓋了諸軍兵種主戰裝備,規模之大、類型之全創歷史之最,編組之新、要素之全體現強軍成果。

「閱兵中亮相的武器裝備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最新成就的集中體現,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水平和軍隊建設巨大變化。」閱兵裝備方隊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王瑞成介紹,此次閱兵,裝備方隊體現出4個鮮明特點:

一是參閱武器裝備數量多,展示大國軍隊新氣象。這次閱兵共編32個裝備方隊,參閱裝備580臺(套),規模之大、類型之全,都創歷史之最。

二是首次亮相裝備佔比高,反映科技興軍新成果。這次閱兵,所有受閱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眾多新型裝備集中受閱,首次亮相裝備佔比高,是我軍科技興軍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三是方隊模塊編組編成新,彰顯改革重塑新成就。閱兵中,裝備方隊按作戰體系進行編組,共編陸上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後裝保障、戰略打擊等七大模塊,從方隊編排、力量布局、裝備配置等方面,呈現了部隊改革重塑後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四是參閱方隊軍種要素全,體現聯合作戰新能力。這次閱兵,裝備方隊是一次多軍種聯合展示,從軍種看,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和武警部隊,集中同臺亮相。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鐵流滾滾,向著勝利的方向——國慶70周年閱兵裝備方隊受閱側記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題:鐵流滾滾,向著勝利的方向——國慶70周年閱兵裝備方隊受閱側記新華社記者樊永強、張選傑、梅世雄鐵流滾滾,展示強軍風採;戰旗獵獵,向著勝利方向!10月1日上午,寬闊的長安街,鐵甲生輝:一輛輛坦克、戰車披堅執銳,一枚枚火炮、飛彈昂首向前,一臺臺新型裝備驚豔亮相……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歲生日的盛大閱兵式上,32個裝備方隊以嶄新陣容接受黨和人民檢閱。規模之大、類型之全均創歷史之最,編組之新、要素之全彰顯強軍成就。
  • 國慶70周年閱兵規模創近幾次之最,你期待嗎?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也是人民軍隊全面改革重塑後的首次整體亮相,國慶70周年閱兵有何特點亮點?昨天,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迎來第一場專題集體採訪,就國慶70周年閱兵活動安排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 國慶70年閱兵,將創這些「首次」和「之最」!
    今天下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行第一場專題集體採訪活動,透露了大量關於十一閱兵的細節信息。閱兵時長約80分鐘創多項「首次」「之最」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等介紹閱兵活動安排:閱兵活動按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時長約80分鐘。
  • 國慶70周年閱兵規模將超60周年閱兵,有新武器首次亮相
    考慮到這次閱兵是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承載著全面展示7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偉大成就、突出反映人民軍隊改革重塑時代風採、匯聚推進民族復興磅礴力量的內涵意蘊,適度設計閱兵規模,安排部分先進武器裝備首次亮相,總體上比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60周年閱兵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規模要大一些。
  • 2009國慶閱兵看點:裝備之多 兵種之廣
    2009國慶閱兵看點:今年國慶閱兵參閱要素之全、裝備之多、兵種專業之廣,都超過以往歷次閱兵。60周年09國慶大閱兵是舉國上下關注的大事也將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通過多個視角今年60周年09國慶大閱兵至少有十大看點。
  • 國慶70周年閱兵展現中國軍隊「硬」實力
    (新中國70年·慶典時刻)國慶70周年閱兵展現中國軍隊「硬」實力中新社北京10月1日電 題:國慶70周年閱兵展現中國軍隊「硬」實力作者 郭超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10月1日在北京舉行。新:四成裝備首次亮相數據顯示,此次閱兵有各型飛機160餘架、裝備580臺(套),是中國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所有受閱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40%為首次亮相。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 國慶70周年閱兵亮點搶先看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許雯 吳為)今年10月1日,時隔10年,國慶閱兵將再次亮相天安門廣場。國慶70周年閱兵規模將超越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和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今天,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公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有關情況,首次公開國慶70周年閱兵的安排。
  • 閱兵·檔案|2009年國慶閱兵:武器裝備類型多、科技含量高
    來源: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姜廷玉2009年10月1日舉行的國慶60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舉行的第十四次國慶閱兵。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檢閱了受閱部隊,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 國慶70周年閱兵呈現十大亮點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雋輝/攝  今天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這次閱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是共和國武裝力量全面重塑後的首次整體亮相。閱兵是對國家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軍事儀式,是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經過梳理發現,此次規模盛大的閱兵呈現出十大亮點。
  • 將軍、戰旗、新裝備:國慶70周年閱兵看這些「門道」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電 題:將軍、戰旗、新裝備:國慶70周年閱兵看這些「門道」  中新社記者 李純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於10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閱兵備受各方矚目。此次閱兵有哪些「門道」值得關注?
  • 70張動圖重溫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大閱兵精彩瞬間!
    70張動圖重溫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大閱兵精彩瞬間!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中國成立70
  • 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亮點全揭秘
    今年國慶閱兵將比慶祝國慶50周年、國慶60周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規模要大。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名義,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盛大國慶招待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10月1日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儀式,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檢閱受閱部隊。
  • 70周年閱兵式觀後感最新範文大全 2019國慶閱兵觀後感5篇
    作為近幾次規模最大的閱兵建國70周年閱兵,是進入新時代後的首次國慶閱兵,此次閱兵不僅展現了70年來我國武裝力量的巨變,更彰顯了人民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決心和信心。電視裡說,這次閱兵編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餘架、裝備580臺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 外媒聚焦新中國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
    (新中國70年)外媒聚焦新中國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外媒聚焦新中國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  中新社記者 劉旭  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在北京舉行,境外媒體集中關注報導。
  • 2019國慶70周年大閱兵所有方隊、裝備詳細介紹來了
    自成立以來,空降兵參加了12次國慶閱兵和2015年勝利日閱兵、2017年朱日和沙場閱兵等重大閱兵活動。  受閱空降兵部隊在歷史上戰功卓著、英雄輩出,曾在上甘嶺戰役中打出國威軍威,湧現出以「上甘嶺特功八連」和特級英雄黃繼光、一級英雄邱少雲等為代表的英雄群體。受閱官兵具備3種機型、2種傘型空降能力,可完成高空5500米、低空260米全裝傘降,實現遠程直達空降、奪佔要域。
  • 國慶活動節目單 國慶70周年大閱兵時間表 國慶放假安排2019
    再過兩天,便是祖國70周年華誕。從今日起(9月29日)至10月1日,為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國將在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等地,舉辦以下慶祝活動:  9月29日上午10點  9月29日上午10點,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授予「共和國勳章」、「友誼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獎章。
  • 國慶70周年大閱兵觀後感心得體會 70周年閱兵500字1000字範文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隨後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見證新中國軍事「正能量」今天我懷著激動無比的心情,觀看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和大閱兵,看完久久不能平靜。作為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新中國成立70年國慶閱兵是共和國武裝力量全面重塑後的首次整體亮相。
  • 護國新利器亮相國慶70周年閱兵
    (新中國70年·慶典時刻)護國新利器亮相國慶70周年閱兵中新社北京10月1日電 (記者 李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10月1日在北京舉行,共有580臺(套)裝備、160餘架各型飛機接受檢閱。
  • 國慶70周年受閱官兵約1.5萬人 新型武器裝備比重高
    本報北京9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國)「規模最大」「首次亮相」「拭目以待」……今天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方面用這些詞組向中外媒體介紹即將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活動的眾多看點。
  • 盤點史上最大規模國慶閱兵的17個首次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國慶70年閱兵分列式規模史上最大,共有1.5萬人參閱,各型飛機160餘架、裝備580臺套。此次閱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也是人民軍隊全面改革重塑後的首次整體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