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裡面顧裡有一句臺詞是:沒有物質的愛情只是一盤沙 都不用風吹 走兩步就散了......
在瓊瑤小說裡的女主角,都存在於愛情大於天,每個女孩從小都有一個王子夢,夢想著有一天嫁給愛情。
我們所嚮往的愛情是不摻加物質、金錢、權利,那種純柏拉圖式的美好故事。
但是再美好也只能是故事,而不是生活。
生活是要落到實質上的柴米油鹽上的,而結婚還要落在小姑婆婆和孩子上。
跟幾個結過婚的朋友討論過關於愛情和金錢的關係,答案是一致的。
愛情是一種需要物質來供養的東西,不算奢侈品,但是是要有代價的,你付出的越多,你所要承擔的機會成本就越大。物質是愛情的基礎,沒有物質的愛情是不牢靠的。
沒有物質的愛情只存在於我們的學生時代,不需要為了工作奔波,不需要為了生計勞累,不需要把愛情後面寫上婚姻註腳的時候,而那種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那些高呼我為了你什麼都能做都能犧牲什麼都不要的人,在往後無限延長的時間裡,也慢慢的被生活的殘酷一一腐蝕掉,連殘骸都不剩。
大多數的,還是在彼此一定基礎上慢慢積累,彼此付出,相互陪伴,凝結成愛的。
在我看來,這樣子的感情比那些高喊口號,空談未來,只為了發洩年輕的荷爾蒙在身體作祟的戲劇化要強的多。它真實,殘酷,可也同樣美好。
三毛說過,婚姻如果不落在吃飯穿衣數錢睡覺這些小事上,是不會長久的。我深深贊同。
愛情可以小資,可以不談愛不談物質。
但婚姻不行,愛情是兩個人的事,但結婚是兩個家族的事。
不光有親爸親媽會參與其中,還有七大姑八大姨。
沒有物質支撐,要在租來的房子裡結婚嗎?如果沒有一個自己的婚房,房子是租來的,那生活也差不多是租來的來。
畢竟,有個小房子,才有一個穩定的家,沒有自己的房子,哪怕有租房協議,也避免不了房子要拆遷房主要漲價房主要自用等各種要求騰房要求,這樣的生活總是不穩定的。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都是累。
沒有車子的婚姻,每天需要公交地鐵出行,沒事還好,有事著急用車,即使在一線城市有計程車,也不是百分百方便的。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半夜孩子或是老人不舒服的時候。
麵包我有,你給我愛情就好。
這種話都會說,但是真正做起來很難。
網上有句話說的非常好:沒有錢,你拿什麼維持你的親情,穩固你的愛情,聯絡你的友情,靠嘴說嗎,別鬧了,大家都挺忙的!
在婚姻裡,其實沒有什麼大事,只有開門七件事:油鹽醬醋茶,公婆小姑和孩子。每一樣每一件都要花錢。
有愛情的婚姻固然好,但光有愛情沒有物質的婚姻就像是空中樓閣,搖搖欲墜。
有情讓人飲水飽,但是貧賤夫妻百事哀。
沒有金錢支撐的婚姻,總讓人沒有安全感,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孩子的吃喝拉撒哪一樣都要花錢,孩子入託、上學、培養愛好,哪一樣不是錢培養起來的?
所以,愛情不能當飯吃,愛情只是能讓人你們雙方能在艱苦的環境中一起打拼,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奮鬥面已。
每個人都想嫁給愛情,但是麵包還是得有的。
我喜歡麵包,但是並不是我只想吃你的麵包,自己什麼都不付出。
我會和你一起打拼,一起建立我們的小家,讓有愛情的小愛越來越富裕,這樣我們才能有錢有閒,才能辛苦工作之餘,有時間有精力有金錢去旅遊、去看電影去吃西餐,才有心情過各種浪漫的節日。
有物質支撐的愛情,我們才能不會每天疲於奔命,不會只為五鬥米折腰。
辛苦地賺錢,不是因為多愛錢!而是這輩子,不想因為錢和誰低三下四,也不想因為錢而為難誰;只希望在父母年老時,我可以有能力分擔;在孩子需要時,我不會囊中羞澀。在愛人面前,我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