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問山、夏季拜水、秋時尋根、冬令祈福,憑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松江區如今已是長三角地區著名的旅遊目的地。然而,回望過去的40年,松江旅遊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節奏,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個個點的發展布局到多點開花,從旺季淡季分明到四季皆有景的過程。新時代,松江全域旅遊再次謀篇布局,一幅從古看到今、從南玩到北的旅遊藍圖正徐徐展開。
從方塔園醉白池到紅紅火火遊樂場
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到1990年,是松江旅遊產業的復甦階段。當時,市民心中尚沒有「旅遊」這個概念,據不少老松江人回憶,那時絕大多數人每月的工資只有幾十元錢,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已經不易,「根本沒有閒錢出門旅遊」。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為了眼前的生活忙碌著,無暇追求「詩和遠方」,所謂「旅行」,無非就是走親訪友,順道參觀一些公園景點。在老松江人的記憶中,松江最早能稱作「旅遊景點」的只有方塔園和醉白池公園,這兩處園林古蹟遺存成為市民遊玩活動的主要地點。而佘山、天馬山、小崑山,則是市民野外郊遊的去處。
儘管出遊地點較為單一,但就在這12年裡,松江文物古蹟建築遺存逐步得到修復、擴建並對外開放,如:醉白池公園順利改擴建,方塔園建成開放,佘山天主教堂、唐經幢、跨塘橋、「二夏」墓、陳子龍墓、西林禪寺、天馬山護珠塔等均在這一時期修復完成並對外開放。同時,縣內多條公路相繼建成通車並有了公交線。其中,新築公路橋梁有車亭公絡、泖新公路、莘松高速公路和松浦公路鐵路大橋、泖港公路鋼索斜拉大橋、佘磚公路大塘橋等,使得松江與周邊地區建立了基本連結。公交線路方面則有了松衛線、松閔線、青佘線、松青線等。道路和公共運輸的日趨完善,為松江旅遊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這個松江人都知道的地方,在改革開放的40年裡,名字換了又換,模樣變了又變,但只要提起它,人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和講不完的故事。
自1991年始,佘山風景區和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先後獲命名。1995年6月,松江獲國務院批准,建立了上海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成為國家首批12家試點單位之一。此後,佘山周邊一大批景觀猶如佘山的蘭筍那樣競相「破土而出」,開門迎客。如西遊記迷宮、封神榜、佘山錦江水上漂流世界、歐羅巴世界樂園、東西佘山索道等。其中,佘山錦江水上漂流世界還被評為全市水上樂園項目第一名,歐羅巴世界樂園也被評為全市十大旅遊景觀之一,成績喜人。
「景點多了,客流隨之而來,於是,一批酒店同時開張迎客,如松江大酒店、紅樓賓館、佘山度假村、森林賓館、蘭筍山莊和杏花樓大酒店等,其中紅樓賓館和松江賓館率先掛上三星和二星等級,形成了初創時期的輝煌。」在松江區旅遊協會秘書長、上海佘山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斌的記憶中,那是松江旅遊的一個火紅時代,接待能力的不斷加強和軟硬體設施的逐步完善,一「時間攪熱了一向平靜的佘山,大量市民和外地遊客慕名而至,這裡以前所未有的熱度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並成為人們認識松江、了解松江的一張充滿魅力的名片。」
當時的盛況倪斌如今仍記憶猶新,他說:「那時候,長三角的遊客都會過來,雙休日停車場的汽車根本停不下,車流沿著山路綿延幾公裡,真是人山人海。其實,現在回憶起當年佘山風景區那些主題遊樂項目,真的很粗糙,像廠房一樣,裡面布置了一些人物、場景,僅此而已,然而,就是這樣的景點,人們卻願意排隊來玩。」可以說,佘山風景區的風光無限讓松江旅遊一炮而紅,一時間風頭無兩,萬眾矚目。
時代發展的步伐,推動著旅遊產業的更新換代。後來,各類設施更完善的大型主題公園陸續登上了歷史舞臺,取代了原來佘山風景區裡那些「初級版本」的遊樂場。再後來,以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為代表的松江旅遊資源不斷地被深入發掘,松江區的旅遊景點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時代。
「一核一帶四區」全域旅遊藍圖鋪開
2000年以前,松江的旅遊資源宛如一塊有待雕琢的璞玉,一些秀美的風光似乎還在沉睡當中。2000年初,松江區委一屆三次全會專門以「旅遊」為題,出臺了《關於加快松江旅遊發展的意見》,同時,松江區旅遊委成立並先後制定了「十五」「十一五」旅遊發展規劃,《松江旅遊資源整合方案》《松江住宿業發展五年規劃》和《松江鄉村旅遊集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指導性政策文件相繼出臺。這一系列舉措意味著,松江區開始從全局出發,科學地謀劃旅遊業發展這一系統工程。
根據松江區旅遊局對旅遊資源普查的結果,松江區共有192個旅遊資源,其中135個是實體資源,而且品質較高。手裡攥著如此珍貴的資源財富,如何讓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就成了松江區發展全域旅遊的關鍵。
「截至目前,松江區的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經歷了兩個大的階段。」松江區旅遊局局長金冬雲說。據他回憶,2016年9月8日,沐浴著秋天的涼爽微風,松江區旅遊局在廣富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了全域旅遊大會,這標誌著松江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啟動。會議發布了「兩意見一規劃」——《上海市旅遊局關於加強135旅遊度假區推進的意見》和《松江全域旅遊發展意見》,以及《松江全域旅遊發展空間規劃》。這個規劃第一次明確了未來松江區全域旅遊發展的空間布局「一核一帶四區」,「一核」即上海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一帶」指泰晤士小鎮-松江大學城-廣富林-辰山植物園水上休閒旅遊帶;「四區」則包括松江大學城「雲間學林」城市休閒區、「上海之根、千年古城」中山路老城區、浦南鄉村旅遊休閒區和車墩影視旅遊休閒區。隨後,對旅遊資源進行整合,使全區旅遊業逐步進入快速發展的嶄新軌道。
「為了推動『一核一帶四區』全域旅遊的空間布局,推進項目落地,當時就根據旅遊的相關工作要求,確定了50項創建重點任務。截至去年底,50項工作中的21項全面完成,27項持續推進,這是松江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第一階段工作。」金冬雲說。
轉眼又是一年秋天,深秋的松江,滿眼皆是唯美景致,讓人流連忘返。去年11月1日,還是在廣富林國際會議中心,上海市全域旅遊工作推進大會召開,這標誌著松江區的全域旅遊創建工作進入了第二階段。
今年初,松江區旅遊局對松江全域旅遊2018年至2020年三年裡面建設的所有項目進行了梳理,一共有93個項目,其中目的地項目21項、休閒體驗類項目23項、要素型項目49項。眼下,全區各部門正緊緊圍繞這些項目,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設。
經過多年的發展,松江區打造全域旅遊城市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區現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8家,其中4A級6家、3A級2家;星級酒店7家,其中五星級3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2家;綠色飯店12家,其中金葉級3家、銀葉級9家;A級旅行社13家,其中4A級3家、3A級10家。松江區的旅遊節慶活動也由「一枝獨秀」演變成了「春季問山、夏季拜水、秋季尋根、冬季祈福」的四季節慶品牌。旅遊企業先後叫響了「蘭筍文化節」「歡樂狂歡節」「媽祖祭祀」「天馬論駕」等節慶活動,形成了一大批特色旅遊產品。
與此同時,松江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大幅提升。近年來,松江區旅遊局通過開通官方網站、微信、微博,自建旅遊電商平臺等形式,有效地整合了全區旅遊宣傳資源。同時,與國內多地區加強區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並實行「走出去」營銷,赴主要客源地推介松江。
「在全域旅遊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松江區還積極打造『旅遊+』模式,促進旅遊與影視、文化、體育等產業相結合,適時推出專題旅遊產品,給市民和旅遊者獻上了異彩紛呈、富有松江特色的旅遊文化盛宴。」金冬雲說,一系列節慶活動的舉辦有效地擴大了松江的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起到了促進、拉動松江旅遊、商貿、文化、體育等產業快速發展的良好作用。
風風雨雨40年,松江旅遊業已從佘山的一顆種子結出遍布全區的累累碩果。1994年和1995年,佘山地區遊客均達到200萬人次,成為松江接待遊客最多的風景區。而到了去年,全區旅遊接待人數為160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為90多億元,22家主要酒店接待人數為134萬人次,旅行社組團人數為50多萬人次。
改革未窮期,發展無止境。40年不過是一段短暫的歷程,時代發展的車輪仍在滾滾向前。宛如明鏡的月湖、歷史悠久的方塔園、秀美的九峰十二山、開啟尋根之旅的廣富林文化遺址……松江,這個有著眾多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地方,正乘著改革發展的東風,努力放大旅遊品牌效應,以期在更多人的心裡留下來自大美雲間的旅行記憶。
親歷者說
區旅遊協會秘書長、上海佘山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斌: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松江旅遊開始起步,成立了佘山風景區和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基礎配套設施逐漸完善,建造了森林賓館、蘭筍山莊等,這些酒店都是當時松江最好的酒店之一。對風景區的盛況我至今仍記憶猶新,那時候的封神榜、歐羅巴、西遊記迷宮等多個景點火爆非凡,停車場裡根本停不下那麼多車輛,雙休日汽車要綿延幾公裡。就是因為那時的佘山有這麼多的景點,遊客們一天都玩不完,就沒有時間再去方塔園和醉白池公園了,我們旅行社只能把這兩個古園冷落了。這樣的現象維持了兩三年左右。後來,松江周邊城市,如無錫也建造了大型的主題公園,許多長三角的客人就不到佘山來玩了。另外,主題公園的熱潮也慢慢褪去,佘山曾經輝煌的那些主題公園就漸漸冷清下來。唯一還具有生命力的是東佘山和西佘山,不管雙休日還是節假日,都有不少人去遊玩。這也讓我們發現了遊客理念的轉變,自此以後,我區開始塑造旅遊文化,展示本土的文化內涵,如方塔園對媽祖文化的挖掘、醉白池公園對董其昌文化的探索、小崑山的「二陸」文化、天馬山斜塔的修復等等。
方松街道居民張建:
以前松江景點很少,而且交通不便利,能在方塔前拍張照片都覺得很風光了。如今,我區有許多地方都可以遊玩,單是在佘山周邊就有森林公園、辰山植物園、歡樂谷、月湖雕塑公園等眾多景區供市民遊玩,還有中央公園、思賢公園、泰晤士小鎮等供市民茶餘飯後散步的地方。現在的松江和以前真的不一樣了,高樓林立,交通便利,綠樹成蔭,有了大都市的感覺。我今年67歲,退休後每天早晨去公園散步、下棋,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然後再回家看看報紙、看看電視,生活很愜意。現在出行可以選擇自駕,也可以選擇公交,想要休閒遊可以逛方塔園、醉白池公園,年輕人想要刺激一點的可以去歡樂谷,城裡人想要體驗鄉村生活可以去浦南農家樂,還可以去廣富林文化遺址感受「上海之根」的文化魅力……處處都彰顯著松江厚重的文化,現在的松江每處都是獨特的風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慶活動。時間過得很快,松江一直沒有停下過發展的腳步,我的親戚到了松江後看到這裡的變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帶著親戚,從北到南把松江逛了個遍,親戚感嘆道:「現在的松江一個字——美!」生活在松江,我特別滿足。
數字解讀
1995年,年接待遊客322萬人次,門票收入1078萬元,全縣旅遊收入1.65億元。佘山國家旅遊風景區成為全市接待遊客最多的風景區。
2000年,年接待遊客330萬人次,門票收入1607萬元,松江區旅遊收入4.46億元。
2017年,年接待遊客1606.8萬人次,門票收入8.44億元,松江區旅遊收入92.5億元。
(攝影:嶽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