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松江旅遊業發展之路

2020-12-20 中國發展網

春天問山、夏季拜水、秋時尋根、冬令祈福,憑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松江區如今已是長三角地區著名的旅遊目的地。然而,回望過去的40年,松江旅遊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節奏,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個個點的發展布局到多點開花,從旺季淡季分明到四季皆有景的過程。新時代,松江全域旅遊再次謀篇布局,一幅從古看到今、從南玩到北的旅遊藍圖正徐徐展開。

從方塔園醉白池到紅紅火火遊樂場

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到1990年,是松江旅遊產業的復甦階段。當時,市民心中尚沒有「旅遊」這個概念,據不少老松江人回憶,那時絕大多數人每月的工資只有幾十元錢,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已經不易,「根本沒有閒錢出門旅遊」。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為了眼前的生活忙碌著,無暇追求「詩和遠方」,所謂「旅行」,無非就是走親訪友,順道參觀一些公園景點。在老松江人的記憶中,松江最早能稱作「旅遊景點」的只有方塔園和醉白池公園,這兩處園林古蹟遺存成為市民遊玩活動的主要地點。而佘山、天馬山、小崑山,則是市民野外郊遊的去處。

儘管出遊地點較為單一,但就在這12年裡,松江文物古蹟建築遺存逐步得到修復、擴建並對外開放,如:醉白池公園順利改擴建,方塔園建成開放,佘山天主教堂、唐經幢、跨塘橋、「二夏」墓、陳子龍墓、西林禪寺、天馬山護珠塔等均在這一時期修復完成並對外開放。同時,縣內多條公路相繼建成通車並有了公交線。其中,新築公路橋梁有車亭公絡、泖新公路、莘松高速公路和松浦公路鐵路大橋、泖港公路鋼索斜拉大橋、佘磚公路大塘橋等,使得松江與周邊地區建立了基本連結。公交線路方面則有了松衛線、松閔線、青佘線、松青線等。道路和公共運輸的日趨完善,為松江旅遊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這個松江人都知道的地方,在改革開放的40年裡,名字換了又換,模樣變了又變,但只要提起它,人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和講不完的故事。

自1991年始,佘山風景區和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先後獲命名。1995年6月,松江獲國務院批准,建立了上海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成為國家首批12家試點單位之一。此後,佘山周邊一大批景觀猶如佘山的蘭筍那樣競相「破土而出」,開門迎客。如西遊記迷宮、封神榜、佘山錦江水上漂流世界、歐羅巴世界樂園、東西佘山索道等。其中,佘山錦江水上漂流世界還被評為全市水上樂園項目第一名,歐羅巴世界樂園也被評為全市十大旅遊景觀之一,成績喜人。

「景點多了,客流隨之而來,於是,一批酒店同時開張迎客,如松江大酒店、紅樓賓館、佘山度假村、森林賓館、蘭筍山莊和杏花樓大酒店等,其中紅樓賓館和松江賓館率先掛上三星和二星等級,形成了初創時期的輝煌。」在松江區旅遊協會秘書長、上海佘山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斌的記憶中,那是松江旅遊的一個火紅時代,接待能力的不斷加強和軟硬體設施的逐步完善,一「時間攪熱了一向平靜的佘山,大量市民和外地遊客慕名而至,這裡以前所未有的熱度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並成為人們認識松江、了解松江的一張充滿魅力的名片。」

當時的盛況倪斌如今仍記憶猶新,他說:「那時候,長三角的遊客都會過來,雙休日停車場的汽車根本停不下,車流沿著山路綿延幾公裡,真是人山人海。其實,現在回憶起當年佘山風景區那些主題遊樂項目,真的很粗糙,像廠房一樣,裡面布置了一些人物、場景,僅此而已,然而,就是這樣的景點,人們卻願意排隊來玩。」可以說,佘山風景區的風光無限讓松江旅遊一炮而紅,一時間風頭無兩,萬眾矚目。

時代發展的步伐,推動著旅遊產業的更新換代。後來,各類設施更完善的大型主題公園陸續登上了歷史舞臺,取代了原來佘山風景區裡那些「初級版本」的遊樂場。再後來,以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為代表的松江旅遊資源不斷地被深入發掘,松江區的旅遊景點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時代。

「一核一帶四區」全域旅遊藍圖鋪開

2000年以前,松江的旅遊資源宛如一塊有待雕琢的璞玉,一些秀美的風光似乎還在沉睡當中。2000年初,松江區委一屆三次全會專門以「旅遊」為題,出臺了《關於加快松江旅遊發展的意見》,同時,松江區旅遊委成立並先後制定了「十五」「十一五」旅遊發展規劃,《松江旅遊資源整合方案》《松江住宿業發展五年規劃》和《松江鄉村旅遊集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指導性政策文件相繼出臺。這一系列舉措意味著,松江區開始從全局出發,科學地謀劃旅遊業發展這一系統工程。

根據松江區旅遊局對旅遊資源普查的結果,松江區共有192個旅遊資源,其中135個是實體資源,而且品質較高。手裡攥著如此珍貴的資源財富,如何讓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就成了松江區發展全域旅遊的關鍵。

「截至目前,松江區的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經歷了兩個大的階段。」松江區旅遊局局長金冬雲說。據他回憶,2016年9月8日,沐浴著秋天的涼爽微風,松江區旅遊局在廣富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了全域旅遊大會,這標誌著松江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啟動。會議發布了「兩意見一規劃」——《上海市旅遊局關於加強135旅遊度假區推進的意見》和《松江全域旅遊發展意見》,以及《松江全域旅遊發展空間規劃》。這個規劃第一次明確了未來松江區全域旅遊發展的空間布局「一核一帶四區」,「一核」即上海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一帶」指泰晤士小鎮-松江大學城-廣富林-辰山植物園水上休閒旅遊帶;「四區」則包括松江大學城「雲間學林」城市休閒區、「上海之根、千年古城」中山路老城區、浦南鄉村旅遊休閒區和車墩影視旅遊休閒區。隨後,對旅遊資源進行整合,使全區旅遊業逐步進入快速發展的嶄新軌道。

「為了推動『一核一帶四區』全域旅遊的空間布局,推進項目落地,當時就根據旅遊的相關工作要求,確定了50項創建重點任務。截至去年底,50項工作中的21項全面完成,27項持續推進,這是松江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第一階段工作。」金冬雲說。

轉眼又是一年秋天,深秋的松江,滿眼皆是唯美景致,讓人流連忘返。去年11月1日,還是在廣富林國際會議中心,上海市全域旅遊工作推進大會召開,這標誌著松江區的全域旅遊創建工作進入了第二階段。

今年初,松江區旅遊局對松江全域旅遊2018年至2020年三年裡面建設的所有項目進行了梳理,一共有93個項目,其中目的地項目21項、休閒體驗類項目23項、要素型項目49項。眼下,全區各部門正緊緊圍繞這些項目,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設。

經過多年的發展,松江區打造全域旅遊城市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區現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8家,其中4A級6家、3A級2家;星級酒店7家,其中五星級3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2家;綠色飯店12家,其中金葉級3家、銀葉級9家;A級旅行社13家,其中4A級3家、3A級10家。松江區的旅遊節慶活動也由「一枝獨秀」演變成了「春季問山、夏季拜水、秋季尋根、冬季祈福」的四季節慶品牌。旅遊企業先後叫響了「蘭筍文化節」「歡樂狂歡節」「媽祖祭祀」「天馬論駕」等節慶活動,形成了一大批特色旅遊產品。

與此同時,松江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大幅提升。近年來,松江區旅遊局通過開通官方網站、微信、微博,自建旅遊電商平臺等形式,有效地整合了全區旅遊宣傳資源。同時,與國內多地區加強區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並實行「走出去」營銷,赴主要客源地推介松江。

「在全域旅遊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松江區還積極打造『旅遊+』模式,促進旅遊與影視、文化、體育等產業相結合,適時推出專題旅遊產品,給市民和旅遊者獻上了異彩紛呈、富有松江特色的旅遊文化盛宴。」金冬雲說,一系列節慶活動的舉辦有效地擴大了松江的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起到了促進、拉動松江旅遊、商貿、文化、體育等產業快速發展的良好作用。

風風雨雨40年,松江旅遊業已從佘山的一顆種子結出遍布全區的累累碩果。1994年和1995年,佘山地區遊客均達到200萬人次,成為松江接待遊客最多的風景區。而到了去年,全區旅遊接待人數為160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為90多億元,22家主要酒店接待人數為134萬人次,旅行社組團人數為50多萬人次。

改革未窮期,發展無止境。40年不過是一段短暫的歷程,時代發展的車輪仍在滾滾向前。宛如明鏡的月湖、歷史悠久的方塔園、秀美的九峰十二山、開啟尋根之旅的廣富林文化遺址……松江,這個有著眾多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地方,正乘著改革發展的東風,努力放大旅遊品牌效應,以期在更多人的心裡留下來自大美雲間的旅行記憶。

親歷者說

區旅遊協會秘書長、上海佘山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斌: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松江旅遊開始起步,成立了佘山風景區和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基礎配套設施逐漸完善,建造了森林賓館、蘭筍山莊等,這些酒店都是當時松江最好的酒店之一。對風景區的盛況我至今仍記憶猶新,那時候的封神榜、歐羅巴、西遊記迷宮等多個景點火爆非凡,停車場裡根本停不下那麼多車輛,雙休日汽車要綿延幾公裡。就是因為那時的佘山有這麼多的景點,遊客們一天都玩不完,就沒有時間再去方塔園和醉白池公園了,我們旅行社只能把這兩個古園冷落了。這樣的現象維持了兩三年左右。後來,松江周邊城市,如無錫也建造了大型的主題公園,許多長三角的客人就不到佘山來玩了。另外,主題公園的熱潮也慢慢褪去,佘山曾經輝煌的那些主題公園就漸漸冷清下來。唯一還具有生命力的是東佘山和西佘山,不管雙休日還是節假日,都有不少人去遊玩。這也讓我們發現了遊客理念的轉變,自此以後,我區開始塑造旅遊文化,展示本土的文化內涵,如方塔園對媽祖文化的挖掘、醉白池公園對董其昌文化的探索、小崑山的「二陸」文化、天馬山斜塔的修復等等。
方松街道居民張建:
以前松江景點很少,而且交通不便利,能在方塔前拍張照片都覺得很風光了。如今,我區有許多地方都可以遊玩,單是在佘山周邊就有森林公園、辰山植物園、歡樂谷、月湖雕塑公園等眾多景區供市民遊玩,還有中央公園、思賢公園、泰晤士小鎮等供市民茶餘飯後散步的地方。現在的松江和以前真的不一樣了,高樓林立,交通便利,綠樹成蔭,有了大都市的感覺。我今年67歲,退休後每天早晨去公園散步、下棋,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然後再回家看看報紙、看看電視,生活很愜意。現在出行可以選擇自駕,也可以選擇公交,想要休閒遊可以逛方塔園、醉白池公園,年輕人想要刺激一點的可以去歡樂谷,城裡人想要體驗鄉村生活可以去浦南農家樂,還可以去廣富林文化遺址感受「上海之根」的文化魅力……處處都彰顯著松江厚重的文化,現在的松江每處都是獨特的風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慶活動。時間過得很快,松江一直沒有停下過發展的腳步,我的親戚到了松江後看到這裡的變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帶著親戚,從北到南把松江逛了個遍,親戚感嘆道:「現在的松江一個字——美!」生活在松江,我特別滿足。

數字解讀

1995年,年接待遊客322萬人次,門票收入1078萬元,全縣旅遊收入1.65億元。佘山國家旅遊風景區成為全市接待遊客最多的風景區。
2000年,年接待遊客330萬人次,門票收入1607萬元,松江區旅遊收入4.46億元。
2017年,年接待遊客1606.8萬人次,門票收入8.44億元,松江區旅遊收入92.5億元。

(攝影:嶽誠)

相關焦點

  • 一城山水一城歌——長沙改革開放40年文化旅遊業發展綜述
    改革開放40年來,麓山作證,湘水為媒,長沙如詩如畫的風景,從未缺席過長沙的每一次跨越!   改革開放40年來,一處處優美的景觀展示著長沙旅遊燦爛的笑靨,一組組動心的數據書寫著長沙旅遊無限的喜悅,一波波新增的就業潮彰顯著長沙旅遊巨大的潛力……   改革開放40年來,一批批勇毅的先行者,一塊塊改革的「試驗田」,一個個開放的旅遊「窗口」,不斷輻射帶動著長沙的每一片土地,催生出旅遊經濟發展史上的「長沙樣本」。
  • 在馬蜂窩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的變遷
    前言:1978年,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旅遊業作為啟動改革的突破口,開始肩負起從外交事業向經濟產業的轉變。然而,彼時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旅遊」還只是一個生僻詞。
  • 從深閨山水到璀璨明珠——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張家界...
    從深閨山水到璀璨明珠——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張家界樣本」銀裝素裹武陵源。 蔣俊 攝 演藝節目《煙雨張家界》。 張明濤 攝 大峽谷蹦極。在改革開放的大潮催生下,張家界快速崛起為一顆璀璨的山水明珠、世界級旅遊瑰寶。張家界旅遊從無人知曉到名揚四海,經歷了「立園建市、旅遊興市、轉型強市」三個歷史階段。
  • 從深閨山水到璀璨明珠——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張家界...
    從深閨山水到璀璨明珠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張家界樣本」 而真正轉變觀念,把旅遊業從被視為「資產階級遊山玩水」解放出來,倡導大力發展旅遊業,還是改革開放之後。1979年,湖南省與林業部先後派出專家小組考察張家界國營林場,認為張家界旅遊資源大有開發價值,有進入世界一流景區的潛力。1982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國家森林公園由此肇始。1985年,國務院批准將大庸縣撤縣建市。
  • ——嘉峪關市改革開放40年發展綜述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嘉峪關歷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艱苦創業、接續奮鬥,全市城鄉面貌發生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生態建設取得巨大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發展成了一座在西部地區特色和優勢比較明顯的現代化工業旅遊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
  • 改革開放40年: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 ——改革開放40周年交通運輸改革發展綜述
    交通運輸探索先行,從瓶頸制約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書寫了大踏步邁向交通強國的壯麗史詩。1979年1月3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後16天,交通部與廣東省就聯合向中央提出由招商局在蛇口開發創建外向型工業園區,首開改革開放的窗口,拉開了以開放促改革的序幕。
  • 樊志剛:改革開放40年中國銀行業的發展
    作者:樊志剛,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資深專家、研究員,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改革開放的40年,是我國轉向市場經濟和融入全球化的40年,也是我國銀行業成長壯大的40年。
  • 改革開放40年,時代的傳奇
    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對改革開放最好的紀念就是更全面、更深刻地推進改革開放。   「2018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4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生活實現了小康,逐步富裕起來了。」
  • 改革開放40年:廣州旅遊成績斐然
    廣州塔廣州市旅遊局供圖文/吳珊回望改革開放40年,廣州旅遊砥礪前行。廣州正在通過推動全域旅遊發展,促進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搭乘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廣州將與大灣區其他成員一起,深入挖掘政策潛力,深化旅遊市場合作。A廣州旅遊「敢為天下先」改革開放40年,是廣州旅遊不斷創新,不斷與國際接軌的40年。
  • 深圳旅遊40年,「大鵬」覺醒之路
    的創新之路,其旅遊業更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引領之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中提到,黨中央作出興辦經濟特區重大戰略部署40年來,深圳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創造了發展史上的奇蹟,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
  • 遼寧省大長山島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與變遷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北方小島到如今享有「天然魚倉」等美譽的旅遊勝地,改革開放的40年崢嶸歲月,也是大長山島人拼搏進取、多方位發展的40年。漁業富島開啟發展徵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大長山島相對要晚一些。沒有重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開展較晚,大長山島的發展略為滯後。
  • 深圳旅遊40年,「大鵬」覺醒之路
    【品橙旅遊】金秋十月,是深圳的主場——深圳經濟特區迎來了40周年紀念日。40年間,深圳猶如一匹「黑馬」般疾馳,落後的邊陲小漁村一躍成為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40年間,深圳不僅開闢出一條絕無僅有的創新之路,其旅遊業更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引領之路。
  • 40年,40本書—有書致敬改革開放40年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從1978到2018,四十年芳華變遷,四十年物換星移,偉大祖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創造了無數輝煌成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 改革開放40年的幾點寶貴經驗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的幾點寶貴經驗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大功夫總結和運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
  • 2018年改革開放40年 改革開放是哪一年開始幾月幾日
    2018年改革開放40年 改革開放是哪一年開始幾月幾日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18日-22日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
  • 歐洲輿論積極評價中國改革開放40年:創造了奇蹟
    歐洲輿論積極評價中國改革開放40年:創造了奇蹟 原標題:   「中國改革開放為人類發展貢獻了重要經驗和財富,對全世界尤其是正在探索發展路徑的國家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
  • 改革開放40年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績斐然
    本報拉薩1月4日訊(記者 楊小娟)今天上午,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改革開放40年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會上,阿里地委委員、行署副專員葛慶敏從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及社會就業等方面,介紹了阿里地區經濟發展總體情況,並從生態環境、民生事業、城鄉面貌、文化事業、脫貧攻堅、黨的建設及改革開放40年成效等八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阿里地區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逾400年老字號「陳李濟」:改革開放這40年發展最快
    逾400年老字號「陳李濟」:改革開放這40年發展最快  2018-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白嘉懿   中新網廣州10月16日電 (記者 程景偉)「陳李濟已經傳承400多年,但發展最快的還是改革開放這
  • 改革開放40年來,TA們見證了閔行綠色發展之路
    點擊播放 GIF 0.6M今年恰逢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四十年來,閔行的公園綠地發生著令人欣喜的變化。1952年,莘野梅園進行改造,園內鋪設了草皮,栽植了牡丹、紫薇、丹桂等樹木和花草。到這時,公園名稱才正式更換成了「莘莊公園」,並一直沿用至今。公園一經建成開放,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1979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於無聲處》劇組到莘莊公園的梅園取景;影片《家》亦是如此,此後,在莘莊公園賞梅情節便成了一個經典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