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遊】金秋十月,是深圳的主場——深圳經濟特區迎來了40周年紀念日。
40年間,深圳猶如一匹「黑馬」般疾馳,落後的邊陲小漁村一躍成為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
40年間,深圳不僅開闢出一條絕無僅有的創新之路,其旅遊業更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引領之路。
01
深圳的「往昔」與「今朝」
如今,「北上廣深」已成為固定搭配,深圳與北京、上海、廣州共同構成了中國城市群的第一方陣。一座是首都,另一座是直轄市,還有一座是省會,而深圳市則是一匹另類的「黑馬」。
胡野秋在《深圳傳:未來的世界之城》中寫道,試圖迅速而準確地描述深圳,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雖然它只有短短的40歲,但它的豐富性和複雜性超過中國其他的任何城市,甚至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1988年來到深圳上大學,從此成為「深圳人」的世紀假日旅遊集團旗下亮點旅行&亮點教育董事總經理歐潔彬對品橙旅遊說:「二十年前,別人問我是不是深圳人的時候,我還有些猶豫。但近十年間,不僅逐漸找到了歸屬感,還有種很強烈的自豪感,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出自己就是深圳人。」
她回憶道,剛來深圳的時候,正是深圳建設的重要時期,整個城市更像一個大工地,從深圳大學到羅湖區交通非常不方便。但從90年代開始,有了第一條深南大道,第二條濱海大道,到後來的標誌性建築國貿大廈,錦繡中華、世界之窗等主題公園等。回顧往昔,難掩內心的激動與感動。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中提到,黨中央作出興辦經濟特區重大戰略部署40年來,深圳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創造了發展史上的奇蹟,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
©攝圖網
的確,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探路者,創造了諸多的「第一次」創舉:
……
這都只是一部分而已。
2019年,深圳的GDP接近2.69億元,繼幾年前超過廣州後,首次超過香港。深圳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為華南地區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也第一次成為僅次於上海、北京的「大中華區」第三城。
經濟的繁榮也帶來娛樂與文化的繁榮,流淌著「創新」血液的深圳成為中國主題公園締造之城、最早的購物天堂、最早一批自由行客源地等,也湧現出華僑城集團、華強方特集團等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領航企業。
02
深圳旅遊的蛻變之路
縱觀深圳經濟特區發展40年,不難發現,旅遊產業與經濟奇蹟齊頭並進。
有文章中寫道:1979年,經濟特區成立以前,深圳市沒有一個旅遊點,旅遊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一批又一批港澳同胞、華僑和外國客人從這裡進進出出,卻不在這裡停留。
資料顯示,當時,深圳所屬只有一個外事接待站和設在深圳、但不屬於深圳領導的旅遊機構,即由廣東省中國遊旅行社領導的深圳華僑城旅行社和直屬國際旅行社廣州分社領導的深圳國際旅行社;深圳鎮內只有7間旅店和幾家飲食店,主要為內地遊客服務。
建立特區以後,深圳市的旅遊景點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
經濟發展了,第三產業自然興盛。據統計,1979年10月至1981年底共接待國內遊客約20萬人次,1982年一年就接待25萬人次,旅遊收入也隨之增加。
廣之旅總裁朱少東表示,改革開放前,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旅遊」,而是以政治目的為主的對外接待工作。改革開放後,公民自費旅遊的需求逐漸出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謂是「特區遊」。1983年,廣之旅率先開辦「特區遊」迅速掀起熱潮,成為國內居民國內旅遊的「啟蒙」與「先鋒」。
現在,深圳除了全國經濟的試驗田,其旅遊業發展也是全國的樣板。「深圳是一座打造出來的『新城』,旅遊業的發展完全是遵照市場規律來的,在旅遊資源的布局、旅遊產品的打造上更適合市場,這也是它能讓市場接受、成功的原因所在。」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傑說。
深圳是當之無愧的國內主題公園締造之城,華僑城主題公園群從這裡誕生,也從這裡走向全國。
©攝圖網
早期,來來往往的港澳同胞、華僑和外國商務客人旅遊需求日益突出,為此,華僑城打造了「錦繡中華主題公園」,將中國風光綺麗的82個景點濃縮其中;針對國內客人,華僑城又用同樣的做法打造了「世界之窗主題公園」,把一百多個世界著名的文化景觀和建築奇蹟呈現出來。有消息稱,錦繡中華主題公園大約一年的時間就收回了成本,可見在當時有多火爆。
隨著時代改變、市場需求轉變,華僑城把「觀看」為主的主題樂園改變為以體驗為主的主題公園歡樂谷,再次引發市場追捧。以北京歡樂谷為例,2019年年遊客量首次突破500萬人次。
雖然華強方特在深圳沒有主題樂園項目,卻也是從深圳起家,如今二十餘個主題樂園遍布全國多座城市。在《2019全球主題公園及景點報告》中顯示,國內主題樂園三巨頭為華僑城、華強方特、長隆集團,其中兩家公司都是從深圳起步。
在國內免稅概念大熱的當下,殊不知,深圳才是最早購物的天堂。從80年代初開始,位於深圳鹽田區沙頭角街道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北區交界處的「中英街」因毗鄰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免稅店物美價廉的優勢,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而這裡還是最早「一國兩制」的「試驗田」。
世紀假日作為最早從事國際入境旅遊接待的旅行社,見證了深圳出入境遊的發展變化。歐潔彬表示,90 年代改革開放伊始,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開始來深圳探親和旅遊,世紀假日開始承接相關入境遊業務。在2003 年之後的10 年間,入境業務得到大幅度增長。2010年,隨著亞航開通了第一條飛往中國的航線深圳—吉隆坡,東南亞目的地海島遊開始呈現大幅度增長局面。
此外,深圳還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出境遊客源輸出地。隨著國民經濟增長,第一批富起來的深圳人開始去往「新馬泰」旅遊度假,之後是歐美、再到小眾旅遊地的高端定製遊等,深圳也是最早與國際接軌的城市。
攜程大數據《40年七大改變深圳人的旅遊方式》中顯示,改革開放後,旅遊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野,而深圳人一直走在國內最前沿,成為了最早一批自由行遊客。深圳人的腳步在2019年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1000多個目的地。2019年預訂定製遊的深圳人數量增長達到了155%。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騰訊、華為、中興、比亞迪等一眾科技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的知名度大增,也為這座城市旅遊發展賦予了更多想像空間。一大批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參觀科技名企也成為一種特色旅遊產品。
03
乘風破浪的深圳旅遊
回顧40年來深圳旅遊發展歷程,嶺南控股廣之旅總裁朱少東表示,從80年代初的特區遊、到深圳市內一地深度遊、再到深圳一區全域旅遊,改革開放與城市發展為深圳旅遊市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旅遊產業也正成為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2019年,深圳旅遊業再次迎來兩大重要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國中共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
世界上原本有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三大灣區,現在已增加了第四個:粵港澳大灣區。
©攝圖網
《深圳傳:未來的世界之城》作者胡野秋在書中寫道,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可能是深圳、香港、廣州、澳門的「四手聯彈」,並串起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這七個音符,這11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群,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9年末總人口已達8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
華僑城相關負責人表示,華僑城的文旅版圖正以深圳為中心延伸到整個灣區,以灣區的東西兩側為兩翼,全面布局:在肇慶、茂名、汕尾,華僑城不斷探索創新,打造差異化主題公園;在東莞、江門等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小鎮旅遊業;在順德、中山等地打造「都市娛樂會客廳」,為城市核心區品質和風貌帶來本質提升;在茂名、汕頭、汕尾打造濱海旅遊城市風光帶,助力大灣區濱海經濟帶發展,提升濱海旅遊經濟規模。
8月,《中國中共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深圳又有了新的使命,從「經濟特區」邁向「先行示範區」。
《意見》中提到,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40年來,深圳市政府以非常科學有序的整體規劃推進旅遊開發與建設,一直都在穩紮穩打地向前發展。先是打造橫跨羅湖、福田和南山區的深南大道,到東部華僑城的建設,再到南山區的歡樂海岸,以及如今開發無限潛力的大鵬新區。」曾多次參與深圳市政府組織專家論證會的林煥傑表示,深圳市政府非常重視文旅項目的打造,每個文旅項目在落地之前都會經過專業的論證與分析,從交通、土地規劃到項目質量的投資強度、回報,以及市場需求的評估都做了大量工作。
他表示深圳主題樂園旺盛了三十餘年,已然成為全國的標杆,難免會遇到瓶頸期。深圳旅遊崛起的同時,珠三角其他地方的旅遊業在不斷進步和發展,除了向深圳學習以外,也開始借鑑國外,以及自主研發創新,所以,深圳旅遊業也將面臨諸多新的挑戰。
慶幸的是,近幾年,大鵬新區開始不斷輸入新鮮血液。據悉,深圳樂高樂園大型主題樂園要落戶大鵬新區,以及此前已經在投入建設的佳兆業金沙灣國際樂園部分場館也將於2021年建成開放。
作為深圳旅遊市場中的中流砥柱,華僑城集團總經理姚軍表示,華僑城集團將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大使命,繼續以實際行動響應《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有關要求,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全面融入「雙區」建設大格局,為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生活圈」貢獻更多華僑城集團力量。
如今,在打造「國際一流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深圳都市圈」等未來目標的前進路上,作為「超級聯繫人」的深圳,其旅遊發展充滿了無限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