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關注
回顧過去40年,人們習慣於驚嘆深圳所創造的奇蹟。的確,從貧窮落後的邊陲小鎮發展為現代國際化都市,輝煌屬於深圳。
輝煌的背後,更多的是那些彷徨、猶豫、糾結與波折,那些思辨、碰撞、探索與謀劃,還有那些眾多鮮為人知的艱難。
「從一個小漁村發展為國際大都市」,這是描述深圳最常見的說法,無可否認,這句話非常有感染力,也讓很多人認為,深圳就是橫空出世的現代商都,「一夜之城」成為深圳的形容詞。
但實際上,深圳在改革開放前並不是一個小漁村。歷史選擇它,絕非偶然。
先從「深圳」這個市名說起。從目前所能查到的史料來看,深圳這個地名古已有之。最早被史籍記載是在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在地裡志內「墟市」條目下的「深圳墟」,「墟」是集市的意思,而「深圳」作為地名,從那時算起至少已有332年。
當年的「深圳墟」是廣東省內著名的集市,其富庶和繁榮程度遠超周邊。這主要得益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深圳正處於幾條主要河流(深圳河、大沙河、雙流河、清水河)衝刷的平坦谷地中心,同時,還有三條連接香港的道路(元朗至惠州、南頭至沙頭角、布吉至九龍)。
「深圳墟」擁有東、南、西、北四門,最繁榮的是東門一帶。現在深圳的東門老街,便是經過數百年商賈集市和文化歷史積澱,才形成的商業旺區。如今,當你走在東門老街上,看到那幅巨大的銅版浮雕《老東門墟市圖》,或許能找到當年「深圳墟」繁榮印記。
自清初直到民國期間,「深圳墟」逐漸發展成為約三十五萬平方米的小城鎮規模,擁有火車站、騎樓、二百多間商號店鋪等。民國二十年(1931年),「深圳墟」設立「深圳鎮」。
因「深圳鎮」商貿發達、人口興旺、連接廣九鐵路而交通便利,1953年,寶安縣縣政府遂由南頭古城遷至「深圳鎮」。1979年,寶安從縣升為市,因深圳鎮知名度遠大過寶安,於是寶安便更名為「深圳」,市名也因此沿用至今。
深圳的別名「鵬城」之源,也可以證明,深圳是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沃土。關於「鵬城」的由來,有象形之說,從地形來看,舒展的大鵬半島和九龍半島,構成大鵬灣兩翼,極像莊子《逍遙遊》裡「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鳥。在中國文化裡,大鵬鳥是富有剛猛之氣,嚮往自由的神物。當然,這些都是對圖騰寄予崇拜和美好寓意的存在。
撥開浪漫主義的雲霧,還有一些理性的分析認為,「鵬城」是「大鵬所城」的簡稱。「大鵬所城」是明代為抗擊倭寇而設立的「大鵬守御千戶所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距今626年。
在明清兩代,「大鵬所城」是南中國海防軍事要塞,多次抵禦和抗擊葡萄牙、倭寇和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入侵。金戈鐵甲,物換星移。人傑地靈,古城依舊。如今,大鵬所城是深圳唯一的國家級文保單位,其歷史文化地位可見一斑。
尋根溯源,深圳的歷史還可以將其向前推7000年。或許大多數人都不曾想到,在這個城市,還能找尋到原始社會時期的印跡。經過深圳文化文物工作者大量艱辛工作,這一時期的遺址目前已發現有鹹頭嶺、大梅沙區、大黃沙等40餘處,出土的石器工具、陶器用具殘片可謂車載鬥量,這些文物無一不塵封著千年故事。
如此來看,那些認為深圳年輕的觀點,只是一孔之見。當然,7000年前那方人類探索基本生存的土地也不曾想到,經歷漫長歲月,這裡會重新聚集人氣,開啟探索人類高質量延續的新徵途。
從衛星地圖上
看深圳40年的變化
圖片來源:人民星雲數據中心
深圳南山區
雖說只是個小漁村
但是獨特的地理位置
卻賦予了這座城市獨特的使命
1980年被批准設立經濟特區
深圳灣公園日出
當時的深圳
幾乎是一片空白
絕大部分是農村人口
作為原來的寶安縣城
僅有「豬仔街」「魚仔街」兩條小巷
和一條200米長的小街
深圳晚霞
橫屏觀看
此時的深圳人才匱乏
交通、通信、水電等基礎設施極為落後
40年在歷史長河中
只是短暫一瞬
對深圳來說
卻是從無到有的一段傳奇經歷
深圳高樓林立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一批批建設者
用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模式」
給深圳帶來了滄海桑田的巨變
深圳前海
從1979年到1984年短短5年間
僅深圳蛇口一隅就創造了24項「全國第一」
而深圳建市40年來
共創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
突破11萬億元
而粵港澳大灣區21家世界500強企業中
深圳培育了8家
平安、華為、恆大、騰訊、萬科等
著名的民營企業總部都在深圳
深圳城市夜景
截至2020年6月末
深圳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10家
其中主板79家
中小板124家
創業板96家
科創板11家
位居全國第二
深圳,因開放而興
不斷探索新路,突破發展瓶頸
無人機、5G研發、柔性屏、機器人製造
……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攝影師:曾志強
深圳福田
十幾年前外媒報導深圳時
標籤是「世界工廠」
標準配圖是流水線上裝配
國外知名品牌手機的女工
這幾年
深圳贏得的讚譽則是
「硬體天堂、創客之都、創新之城」
還擁有「矽谷」一般的稱呼——「深谷」
成為全國首個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
在全球不斷刷出創新「存在感」
2019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7459件
約佔全國申請總量的30.6%
佔廣東全省總量的70.6%
連續16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名
2020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接近2000個
吸收合同外資近80億美元
實際使用外資超40億美元,同比增長5%
在經濟騰飛的同時
文化發展同樣精彩
萬豐粵劇、開丁節、潮俗皮影戲、
媽祖誕慶、漁民娶親、坪山打醮
……
深圳梧桐山日落
深圳,這個已躋身國際圈的「一流都市」
保留了很多淳樸「接地氣」的民俗文化
深圳的建築風格也是土洋結合
城市裡白天耀眼的摩天大樓
到了晚上霓虹燈亮起
酒吧裡的燈紅酒綠
也盡顯西方的摩登風範
然而回歸市井
依舊能看到鄉土氣息十足的客家圍龍屋
南山大道春花天橋
鵬城深圳的雕塑
同樣展示著這座城市特有的氣質
還有典型廣府圍村建築的元勳舊址
健碩的巨人
張開雙臂用力撐開大門
新的天地躍然眼前
這是在深圳博物館老館前
一尊名為「闖」的雕塑
大力士用力揮舞著錘頭鑿子
不停地開山劈石、雕刻自身
這是在蓮花山公園裡
一尊名為「自我完善」的雕塑
兩尊巍然矗立的雕塑
分明傳遞著這樣的氣息
改革開放是深圳最鮮明的符號
深圳人才公園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三天一層樓」的發展速度
但並不一定知道
現在的深圳已是
生機勃勃的「創新綠洲」
今天的深圳已成為
眾多創新創業者的「夢工場」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高樓大廈多
但並不一定知道
在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
分布著大大小小1090個各類公園
它們就像一張綠色的網
串聯起深圳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資源
深圳灣大橋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五百強紛紛落戶深圳
但並不一定知道
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
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
充滿文化魅力
很多人都知道深圳人均收入高
但並不一定知道
深圳平均每10人中就有1名志願者
紅樹林生態公園
過去一年
深圳又被賦予了
全新的歷史使命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從經濟特區
到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
再到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三區疊加」
深圳的前方是一幅壯美藍圖
四十年來深圳所創造的奇蹟數不勝數
而未來
深圳將承載世界更多的期盼
深圳城市夜景
過去的深圳
敢闖敢試、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
今天的深圳
將繼續在新時代改革開放大潮中
挺立潮頭、走在最前列
大量一手訪談資料,生動真實有趣;獨具創意的理想模型,羊城村的真實故事;社會巨變的縮影,城市未來的思索
本書的寫作以2003年在廣州城中村的調查為基礎,梳理城中村變遷與改造的邏輯,並在此基礎上建構城中村改造的制度建設路徑,力圖使城中村去「汙名」化並成功轉型為現代城市社區,參與塑造城市的未來。
本圖文來源:人民網,深圳樂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人民視覺網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