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們對送禮有很多的講究,咱們中國人對禮尚往來相當在意,對於給別人送禮非常有講究,什麼該送或什麼不該送都是有說法的,不僅農村人講究,對於城裡人同樣也有講究,說起農村過年過節或紅白喜事給人送禮,最不喜歡別人給家裡送鍾了,因為這個「鍾"字的諧音是"送終",在農村和城市裡,人們都很忌諱這一點,送鍾是不吉利的意思,如果有人送禮拿的是鍾,親友們會說三道四責怪你的,這是我們自然形成的民間習俗。
以前的農村人是人窮規矩多,真心沒有必要忌諱什麼?農村老俗話說「伸手不打送禮人」,有人不懂當地習俗,真要送個鐘錶過來,笑納就好,不過可以拿出幾塊錢給送禮的人,寓意是「自己買的」鐘錶,可以化解這種地方民俗忌諱。
農村老俗話說「喜不送傘,壽不送鍾」。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其中的「傘」字和「散」同音,「鍾」自然和「鍾」同音,都是一種很虛的忌諱,如果有人給你送個黃金打造的黃鐘大呂,高興還來不及呢,還忌諱個啥?農村老俗話還說「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也是一種說辭。
「後繼有人」,「傳宗接代」是很多農村人的認知,而「養老送終」則是對自己兒女的期盼。既然非常期盼有「養老送終」的後人,為什麼還忌諱有人送鐘錶的呢?這個有說辭,就是農村人家裡的鐘表,可以自己買,但別人不能送。以前的農村人家庭,很喜歡在廳堂掛一個鐘錶,即可以看時間,據說還是鎮宅利器。
我倒是聽說,有的地方農村人,在結婚的時候或者生兒子的時候,會有親友送鐘錶的,寓意是早得貴子,後繼有人,男丁興旺,從而有人「養老送終」,因此送鐘錶還是一種很討喜的禮物。不過僅僅適用於局部地區,大多數還是難以接受的。
有的農村人安分守己,克己復禮,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自然對歷代祖先傳下來的老習俗很是認真遵循,生怕越雷池一步就會導致自己家庭不吉利。但這些人活得很累,整日膽戰心驚,如履薄冰。
農村老俗話說「十裡不同俗,百裡改規矩」,入鄉隨俗是做人的準則,到哪山唱那山歌最好,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隨大流不犯錯誤」。初到某個地方,還是先找人打聽打聽地方送禮習俗,免得到時出洋相下不了臺。尤其是新女婿或者男朋友去女方家庭,切記切記。
舉個例子,某個農村老人正在過80歲壽宴,結果你送來的賀禮是一台鐘表,打開一看,然後老人當場氣死,那就罪莫大焉了,家屬不找你拼命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