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汽車小小值的編輯滿月明,是一個每周都要追日劇的追風中年男。不過比起日劇,我們的現實往往更加精彩魔幻。今天我要繼續和大家講講車企故事,是一家國內的老牌汽車企業,它曾經是一家實力強大的車企,還與德系豪華品牌聯姻,賺得盆滿缽滿,可後來它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如今離開涼涼不遠,令人唏噓。
它就是華晨寶馬中的華晨
上個月華晨汽車發布員工輪休假的消息,並只發最低工資,同時從8月起增加輪休員工人數。華晨所在的瀋陽,最低工資標準是1810元,這點錢一個月能幹嘛啊?
相信無數的華晨員工心中痛罵董事長閻秉哲,但其實才上任一年的閻秉哲估計也在痛罵,自己怎麼踩了這麼一坑。因為讓華晨汽車衰敗的種子,很早就埋下了。此次的車企故事會分為上下兩篇,本篇為上篇。(註:本文內容圖片質量較差,敬請諒解)
1.華晨汽車:赴美第一股,風光無限
華晨汽車最初的牛X,離不開一個資本大佬,他就是仰融,仰融曾自稱是推動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第一人,這話一點沒水分。
仰融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北國鎮,中專畢業後做過廚師,承包小商店,又到外貿公司。1980年參軍,在越南打過仗。據仰融自述,他1988年受了一次大傷,腿斷了,頭也打開了,三進手術室,奇蹟般地、沒有殘廢地活了下來,也是鬼門關邊上走過一圈的人。仰融部隊退伍後去了上海搞股票,練就了一身資本操作的本領。
之後仰融赴香港創辦了華博財務公司,積累了千萬身價,90年代就早早地財務自由,而這位資本大佬突然瞄上了一家快要衰敗的車企,瀋陽金杯。
瀋陽金杯前身是瀋陽汽車工業公司,是東北第一家嘗試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國企,也正是股份制改造的原因,瀋陽金杯吸引了仰融。但是當時金杯汽車效益並不好,離破產不遠了。仰融和當時的瀋陽汽車總經理趙希友說,他可以搞到錢,只要有錢金杯就可以發展下去。
而仰融搞錢的方式在當時也絕對大膽,就是去美股上市,把五星紅旗插在華爾街上。
1991年,仰融以1200萬美元買下金杯汽車40%的股份,然後通過換股操作,持股比例擴充到51%,成為第一大股東。
但是那個時候國內連證監會都沒有,想去美股上市,在旁人眼裡無疑是痴人說夢話,腦袋發高燒。可仰融不信邪 ,硬著頭皮上。
不過當時金杯要在美股上市的條件之一就是不能私人擁有控股權,也就是說仰融必須放棄自己手上的股份才行,這樣一來他也就沒了控制權。這怎麼可以?不過畢竟作為打過仗的男人,仰融怎麼會被困住,他的騷操作這時候才開始。
仰融在百慕達開了個殼公司,名為華晨中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並拉來央行、中國金融學院等四家機構在上海成立了一家非盈利的機構「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讓這家基金會擁有華晨中國55.85%的股權,這樣華晨汽車的實際控制人依舊是仰融。而且加上基金會有央行的背書,華晨中國在美股的上市更加順利。
1992年10月,華晨中國汽車在紐約成功上市,這是第一支在華爾街掛牌的中國公司。這一上市轟動國內,華晨汽車獲得超額認購85倍,融資8000萬美元,回報頗豐。
錢到位了,仰融就準備大刀闊斧地改造金杯了。
2.金杯起死回生
仰融雖然不懂造車,但是懂管理,他在接手金杯後發現了一系列問題。比如財務混亂,人事關係混亂,人心散漫。
說白了,當時的員工都覺得在國企工作,鐵飯碗,得過且過。並且財務混亂,用錢無度,花大價錢從豐田引進的座椅不用,非要用內部座椅廠的東西。結果豐田的座椅放在倉庫裡吃了三年灰。
仰融從財務,人員,經銷商體系三大塊下手。開除了一批坐山吃空的老員工,細化管理公司帳務,整頓經銷商。同時在廣告中打出車輛售價,統一全國經銷商售價,並且將金融業的承兌匯票制度引入汽車業,公司總銷售額的60%用承兌匯票,降低現金流通。
然後仰融去了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地的汽車公司考察、學習了豐田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生產方式。回國後組建金杯最精良的研發人員,設計一款成本較低的金杯海獅麵包車。
而這款新海獅一上市就憑藉低廉的價格一炮而紅,第一年銷量就破一萬,銷量像是坐了火箭一樣的年年上漲。到2000年,海獅銷量破10萬,直接把一汽的小解放給幹翻在地。
仰融一頓操作猛如虎,瀋陽金杯把錢賺。
3.仰融:我要造小汽車
不過仰融真正的理想是造小轎車,而且作為一位資本家,仰融知道光靠金杯是不行的,所以1997年仰融準備創建華晨中華品牌。
並且仰融親自前往義大利,邀請知名設計師喬治亞羅參與新品牌車輛設計,這位設計大佬不用多介紹了吧,義大利殿堂級的汽車設計師。
據悉仰融在義大利三個月,專門陪著喬治亞羅玩。喬治亞羅是國際米蘭的粉絲,仰融就請喬治亞羅看國際米蘭的球賽。喬治亞羅喜歡滑雪,仰融就陪他去阿爾卑斯山滑雪。順便還陪喬治雅羅去高檔餐廳吃吃飯,在仰融的三陪之下,就算是喜馬拉雅山上的冰塊都會被感動的融化。
最後喬治亞羅工作室統一來負責華晨中華品牌車型的設計,據悉當時設計費用高達6200萬美元。
發動機部分,仰融則是直接買下了瀋陽航天三菱發動機廠,拿現成的發動機來用。
而在產品研發上,華晨投資1億元,委託全球各個著名汽車配件供應商開發配套設備。工廠內所採用的設備也全是選擇的德國最先進的製造設備。整車驗收工作也交給了英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米拉公司負責。
2000年,華晨中華品牌旗下的「尊馳」下線儀式上,仰融激動地表示,到2006年,中國汽車品牌中唯一敢和外國企業叫板的就是我!華晨中華!
據說當時雷諾總裁杜邁看了華晨的工廠,也興奮地留下一句話「世界的革命從巴黎開始,中國汽車的革命從仰融身上開始。」(看這小嘴甜的)
但是搞笑的是,雖然中華尊馳都造出來了,可是華晨中華並沒有車輛銷售資質,這車根本賣不了,所以第一批車都是員工自己吃進,內部消化。
而這期間,雖然華晨轎車卡住了,但華晨同時期還有一條路在走,就是造皮卡。並且早在1999年,仰融就和田野汽車勾搭上了。
簡單說說這個田野汽車,田野汽車屬保定老牌國有大型企業,前身是保定汽車製造廠,後來重組而成田野汽車集團,1992年就推出國外流行的皮卡,其模具來自臺灣省,當時在大陸據說只有2套,另一套在瀋陽。
但是田野汽車後來經營不善,1997年瀕臨破產,一直到1999年,華晨和田野順利聯姻,生下了個孩子叫中興。
而華晨和田野在勾搭的時候,田野還送了一份大禮,那就是寶馬!彼時寶馬正在尋找國內的合作夥伴,並且寶馬和田野已經有過幾次接觸。
而華晨通過田野,和寶馬勾搭上了。
據稱寶馬的人在國內考察的時候,一看華晨廠裡清一色的德國機械,親切得不行。心想,這不就是我們德國寶馬用的同款機器嘛!寶馬國產非華晨莫屬啊!
2001年華晨和寶馬正式開始接洽,同年10月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註冊成立,當時寶馬國產項目小組的領導人便是仰融。
同時另一邊,仰融已經通過各種操作,促成了金杯和通用的合資,還接手位於湖北孝感的三江雷諾,控股55%,計劃引進雷諾家用型經濟轎車。
華晨帝國正也正式形成規模,通過仰融各種的操作,華晨市值高達246億,包括5家上市公司和158家關聯公司,被當時媒體稱為「華晨迷宮」。而且這迷宮迷的只有仰融一個人知道怎麼走。
4.出走華晨,仰融下課
雖然仰融布下了華晨迷宮的仰融,很快他也沒有走這個迷宮的資格了。
2001年,當時遼寧爆出了「慕馬大案」,牽涉到了不少官員貪腐案件,該事件引起了一場巨變。這裡就不展開,該事件後來被改編成電視劇《大江東去》,有興趣的值友可以去看看。
總之這個事件也影響到了仰融的布局,也讓仰融決定不能只在遼寧發展,要把手伸向別處。當時他看上了英國羅孚品牌,並且規劃70億投資羅浮落地在寧波。
但是華晨汽車是遼寧的支柱企業,某些人肯定是不想華晨汽車在其它地方投資,於是某些人和仰融表示,希望羅孚項目要落地大連。
仰融這時候一意孤行要投資羅孚品牌落地寧波,因此惹怒了某些人,而仰融也忘記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因為這個基金會裡有國資背景,因此華晨汽車的國有性質也被確定,同樣屬於國資,不能任著仰融向遼寧以外的地方投資。當時遼寧政府就立刻抓緊審計,以防國資流出,這一查真的查出事情了。
於是乎,仰融被出局,2002年6月,華晨中國宣布解除仰融的董事會主席和行政總裁的職務。並且公安廳發布公告,仰融因涉嫌經濟犯罪被遼寧省檢察院批准逮捕。
自己一手建造的華晨迷宮,就這樣變成了別人的東西,自己還涉嫌經濟犯罪,仰融自然不服。他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上訴無果,後來又在美國起訴,同樣無果。仰融也曾向媒體透漏,想去寧波投資是他最後悔的事情,可惜世界上沒有後悔藥。
而仰融本人在2002年5月就去了美國,至今再也沒回來過。仰融不在,華晨迷宮也沒人能走通。不過仰融也並未消失,他在2009年創辦了正道汽車,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5.華晨:大起大落
仰融把華晨帶到了一個的高光時刻,建造了一個巨大的華晨迷宮,他雖然是商業上的高手。但是在某些領域的手段卻過於強硬,導致自己失去了一切。
如果仰融繼續領導華晨的話,或許華晨的發展又會是另一翻局面。吳曉波將其比喻成「一盤格局很大的棋突然失去了棋手,後面不管誰來接手,都很難理解原棋手的格局」。
華晨汽車的領導人換了一波又一波,至少來來回回四波人,但是都沒有能成氣候的。即便是政府後來出臺多項針對華晨的利好政策,包括快速審批通過華晨中華的生產銷售資質,華晨汽車依舊沒有起色。到了2004年,華晨旗下的中華汽車和金杯汽車都出現了銷量下跌,並且虧損超過6億。華晨就連和寶馬的國產項目也眼看就要告吹。
轉機在2006年,那個男人來了,他盤活了瀕臨破產的華晨汽車,拯救華晨於水生火熱之中,他就是大連副市長祁玉民。
關於祁玉民是如何盤活華晨,而華晨又是如何發展成現在的形式,這中間又有哪些坑,咱們下期車企故事中慢慢聊,希望各位值友多多關注。
本文是汽車小小值編輯滿月明的原創文章
>>更多汽車小小值編輯滿月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