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服不服氣,十大春晚相聲評選,姜昆至少有三段作品可以入選

2020-12-20 心鑫愛娛樂

| 多到不好選,少到不好選

又是一年春晚時。

2020年央視春晚節目審查已經結束,這幾天即將進行首輪彩排,最終有哪些演員登上大年三十的舞臺,很快就會見分曉。前幾個月的時候見到今年春晚語言類節目的一位編導,我問你們是不是從下半年就已經開始準備了,他說不是,2019年春晚剛剛結束,就開了2020年春晚的預備會。

儘管如今這些年春晚籌備的時間並不短,甚至可以說比過去更長,但四五個小時的節目看下來,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並不多。

前幾天,還見到曾參與1999年春晚幕後工作的人。一說到那年的晚會,我們倆都能立刻說出好幾個當年的好節目,比如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歌曲《常回家看看》。拿出手機找到當年的晚會節目單,更看到《老將出馬》、《山路十八彎》、《為了誰》、《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真情30秒》,還有奇志大兵的《白吃》。

那是20年前,是上個世紀末,可能也是春晚最後的輝煌了。

我想起出一份春晚十大相聲和十大小品的名單,前兩天在這裡做調查,大家能夠第一時間說出的,大多是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節目。在不完全放棄對新晚會和新節目期待的同時,還是有必要對30多年來的語言類節目做一個梳理,評選出我個人心目中的「十佳」名單。

今天先說說十大相聲。按照時間順序。

01

1984年 《一個推銷員》表演者:馬季

有些人看作品名字也許感覺有些陌生,其實這就是那段著名的《宇宙牌香菸》。晚會最早用的是《一個推銷員》的節目名,由於它不如香菸那麼容易記,後來也就以訛傳訛被說成《宇宙牌香菸》。

其實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段標準的相聲作品。馬季並非以一個相聲演員的身份上臺,一出現就是煙廠推銷員的打扮,說話也是唐山口音。如果說它是相聲,那就是一段化妝相聲;如果說它不是相聲,那它也像是喜劇小品的雛形。

一般都說小品形式的鼻祖是朱時茂和陳佩斯,他們在同一年晚會上表演了小品《吃麵條》。只能說兩相比較,與如今的小品更為相近的是《吃麵條》,但《一個推銷員》也顯露出喜劇小品的特徵。

而從節目手法來看,《一個推銷員》和相聲更為接近。馬季一口氣報出很多國家的名字,靈感無疑來自傳統相聲《地理圖》,而三翻四抖的相聲創作規律在作品中也多次運用。

從現場表演的畫面來看,那時候觀眾的大笑可是真笑。坐在圓桌旁的李谷一、遊本昌、李富榮等人笑得前仰後合,尤其是李谷一,僅憑略顯突兀的笑聲就可以評為最佳觀眾。

02

1987年 《虎口遐想》表演者:姜昆、唐傑忠

到1987年,姜昆已經參加過多年春晚,既當主持人,又做演員,他終於在1987年開始爆發,隨後多年都不斷推出精品。

單從節目名字來看,《虎口遐想》就帶有一定的文學性。北大中文系畢業的梁左賦予了作品這種氣質,經由姜昆的改編又實現了雅俗共賞,是一段難得的構思奇巧的幽默型相聲。

與同時代的很多新相聲相比,《虎口遐想》既沒有歌頌什麼,也沒有諷刺什麼,只是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無冒犯的消解,對部分青年人的心態進行真實而誇張的描摹,當觀眾了解到這樣一個社會後進青年的表現和想法的時候,他們是在笑這個掉進老虎洞的倒黴小夥兒,同時也是在笑自己。

梁左經常將主人公放在一個極其特殊的環境當中,這樣既有利於創作者自由發揮,又不至於完全脫離實際,讓觀眾感覺既荒誕又真實,因此產生強烈共鳴。

姜昆和唐傑忠的表演在現場掀起一陣陣的熱潮,尤其當說到搞對象的小夥子周末都到丈母娘家幹活,說到「一青工遊園不慎落入虎口喪生,有關部門提醒遊人注意安全」,臺下觀眾那種邊點頭邊大笑邊用力鼓掌的場面,在這些年的春晚上早就見不到了。

順便說一句,到那時晚會領掌人已經出現,《虎口遐想》的表演畫面上看得很清楚,相聲演員劉亞津就擔任這樣的角色。

30年之後的2017年,姜昆和戴志誠再登春晚合說《新虎口遐想》,無論對於新觀眾還是老觀眾,都沒有辦法像當年那樣笑個痛快了。

03

1987年 《五官爭功》表演者:馬季、趙炎、劉偉、馮鞏、王金寶

有人說群口相聲最多三個人表演,四個人以上就顯得太鬧騰。如此說來《五官爭功》就是一個例外,它不僅是一段經典的群口相聲,在所有相聲當中也算是一段難得的佳作。

其實它最早也是一段對口相聲,馬季一個人扮演眼睛鼻子等多種角色,說著說著很容易造成混亂,後來再加入一位演員還是不夠理想,直到最後發展到五個人。

我家有一盤1987年春晚的錄音磁帶,其中就包括這段相聲,這段作品我那時候聽過很多遍,一度能全部背下來。聽得多了,感覺到五個演員配合得那麼默契,每一個停頓和語氣詞好像都不能亂動,否則就可能削弱效果。

那也是這些演員最好的年華,馮鞏等人30歲上下朝氣蓬勃,馬季50多歲正是表演尺寸火候恰到好處的時期。

1987年春晚也是優秀相聲作品集中出現的一臺晚會,除了《虎口遐想》和《五官爭功》,劉偉、馮鞏合說的《巧對影聯》,笑林、李國盛合說的《學播音》都各具特色,尤其《巧對影聯》從創作到表演都達到一定高度,聽來是一種享受。另外,趙連甲和王剛表演的《拔牙》由傳統相聲改編而來,也妙趣橫生。

04

1988年 《電梯奇遇》表演者:姜昆、唐傑忠

相比《虎口遐想》,這段相聲的知名度有所降低,但它絕對是姜昆和梁左合作時期一段具有相當水平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超過《虎口遐想》。

相對來說,《虎口遐想》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更多是主人公處於困境中的想像,而《電梯奇遇》則加入了更多互動,很多角色加入進來,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性格,卻一樣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另外相對於《虎口遐想》,這段相聲的社會性更強,前者更多寫個人,後者則更多寫社會,體現出對現實生活的關照,也在荒誕情境之上加入更多諷刺的意味。也是從這段寓言式的作品開始,梁左、姜昆兩人嘗試在相聲中放入諷刺的作料,有成功之作,也有走麥城的時候,這與創作者的局限有關,也與當時逐漸收緊的春晚節目審查直接相關。

這段相聲不僅在春晚表演過,也在其他場合演出過,整段節目的底有兩個版本。其一是從這個電梯裡炸到另一個電梯裡,其二是從電梯裡炸到去年的老虎洞裡。

05

1988年 《巧立名目》表演者:牛群、李立山

由於春晚主要突出的氣氛是歡樂祥和,因此這個舞臺上帶有強烈諷刺意味的相聲作品其實並不多,而其中最為成功的就是《巧立名目》。就和《宇宙牌香菸》的名字以訛傳訛一樣,很多人更願意稱呼這段作品為《領導冒號》。

大部分觀眾看到的是這年晚會上幾分鐘的一段表演,其中主要表現的是公款大吃大喝的問題,其實這段相聲的原作不僅諷刺這種現象,還對各種多吃多佔公款私用的行為進行了嘲諷,比如植樹、買輪椅,甚至包括買骨灰盒,最終由於時長和負面影響等問題進行了大量刪減。有興趣的可以找師勝傑的演出版本錄音,會聽得更加過癮。

當然,春晚上保留的部分也已經足夠優秀和相對完整,吃吃喝喝的內容更容易引發共鳴,而且不容易引發個別觀眾的不適。將紀念巴普洛夫等科學家和吃喝現象聯繫起來的橋段,誇張而諷刺意味十足,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牛群那句提高嗓音的「領導冒號」,更是讓人聽一次笑一次。

由於它的諷刺性還是比較強,晚會組織者將這個節目安排在零點報時之後演出。從這些年的情況看,零點之後基本屬於熱鬧的垃圾時間,人們放完鞭炮吃完餃子不會再踏踏實實看電視,但在那個時候,人們還是注意到《巧立名目》的與眾不同,他們記住了那句「領導冒號」,記住了這兩個新面孔。

這是牛群和李立山在春晚上唯一的一次合作演出,第二年牛群就開始與馮鞏搭檔,每年一段新作品,開創了春晚相聲的牛群馮鞏時代,一直延續到世紀末。

1988年的春晚相聲節目也異彩紛呈,包括劉偉、馮鞏等人合說的群口相聲《求全責備》,常遠、常寶華等八位相聲演員進行的相聲連說,還有笑林、李國盛表演的《攀比》。

06

1991年 《著急》表演者:姜昆、唐傑忠

春晚相聲十佳,按理說不應該一對演員選用三段作品,但那段時期就是姜昆的巔峰時期,隨便拿出哪段作品都不算太弱,起碼比起這20年來的很多春晚相聲都優秀得多,因此還是不得不多選用幾段。

《著急》是姜昆和創作者梁左的回歸,這段相聲並沒有像《虎口遐想》和《電梯奇遇》那樣進行特殊情境框定,它表現的就是一個普通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上班、開會、打飯、下班、買菜、看電視、照顧孩子、關注物價變化……

現在有些演員和創作者,也經常創作和表演這種表現世俗生活的段子,但最終呈現出來總是差強人意,要麼過於天馬行空完全脫離實際,根本不是老百姓過的生活他們無法產生共鳴,要麼限定在演員自己小世界的生活無法自拔,因此也難引發共鳴。

《著急》不一樣,它展現的就是那個時代一個普通老百姓日常的焦慮,身處窘境又無法改變,但主人公並未絕望和消沉,而是以一種不得不樂觀起來的態度去面對,帶有很多人內心多少都存在的阿Q精神。梁左是那麼過來的,姜昆也是那麼過來的,因此創作和表演得心應手。

相對於這段相聲產生的九十年代初,按理說這個時代人們的焦慮更多,但並沒有一段相聲像這段相聲準確觸摸那個時代一樣,來仔細觸摸這個時代。

07

1993年 《拍賣》表演者:牛群、馮鞏

從1988年到1999年,牛群和馮鞏在春晚上表演了十幾段相聲,但從中找到一段最代表他們表演特色的代表作並不容易。《亞運之最》、《辦晚會》、《坐享其成》、《點子公司》都具有一定特色,但我最終還是選了這段類似化妝相聲的《拍賣》,從中也能看出兩人不斷求新的探索。

一段作品中拍賣了好幾樣東西,趙本山的破帽子,鞏俐騎過的小毛驢,施拉普納的白頭髮,最後是馮鞏的名字。前兩種拍品更像是對知名演員的砸掛,施拉普納的部分有往這位國際教練臉上貼金的意思,但好在笑料十足。

趙本山1990年在春晚出現,1993年春節前他發生車禍,有觀眾擔心他上不了春晚,後來他還是準時在舞臺上出現。《拍賣》對此也進行了調侃,說趙本山出車禍時戴的也是這頂帽子。

馮鞏在春晚舞臺上最輝煌的時期,就是與牛群一起合作的時期。2000年之後馮鞏與牛群分道揚鑣,從此的春晚作品基本都是以相聲劇或者乾脆是以小品的形式出現。他那句「想死你們啦」的口頭禪越來越深入人心,作品卻不再像過去那樣突出。

這一年的晚會上,姜昆、唐傑忠表演相聲《樓道曲》,連續多年來第一次沒有表演梁左作品,相聲創作和表演開始走下坡路。東北相聲名家楊振華和金炳昶登上舞臺表演《8字迷》,這應該是一段創作倉促的作品,沒有表現出兩人的實際水平。在那之前的很多年裡,這兩位演員從東北走向全國,合說過不少深入人心的作品。

08

1999年 《白吃》表演者:奇志、大兵

如果論作品影響,這段相聲在30多年的春晚節目當中並不特別突出,一些相聲「大年」中幾段精品同時登場,煥發的光彩完全可以覆蓋《白吃》,但我還是願意把它列入十佳。

前面也已經提到,諷刺型作品越來越難出現在這個舞臺,這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已經非常明顯,到世紀末的舞臺上就更是少之又少。《白吃》只有短短幾分鐘,甚至比《巧立名目》更短,但它代表一類在春晚上難得一見的相聲作品,證明這樣的作品並非與春晚氣氛水火不容。另外春晚相聲一直是北方演員的天下,奇志大兵南派相聲的出現,多少起到一些平衡的作用。而在本次春晚之後,兩位演員果然不負眾望,陸續表演了一些南北方觀眾都認可的好作品。

只可惜,這兩位好演員後來也以分手告終。

09

2000年 《舊曲新歌》表演者:郭冬臨、馮鞏

從早些年的春晚中選好作品,備選節目多到捨不得你也放不下它,而越到後來就越有矬子裡拔將軍之嫌。為了多少照顧一下年代感,最後兩段還是選了相對比較新的作品。說是新,距今也已經20年左右。

這是與牛群分手之後,馮鞏表演的第一段春晚作品,也是這20年來他為數不多的相聲作品。郭冬臨在那之前已經在春晚亮相,是馮鞏新的合作者,其後也一起表演過很多小品。郭冬臨演過話劇,演過小品,還說過相聲,因此與馮鞏的合作還算默契。

這段節目贏在舊瓶裝新酒的形式上。就像它的名字「舊曲新歌」,它將很多觀眾多年沒有聽到的老曲藝形式與當時的社會熱點嫁接,產生出不一樣的化學反應,聽上去那麼舊,又那麼新。作為天津人的馮鞏是熱愛曲藝的,至少在這段節目中他讓觀眾又重新認識了那些久未接觸的老曲藝。

10

2005年 《諮詢熱線》表演者:李偉建、武賓

最後一段「十佳」作品,我琢磨了很長時間。這些年有印象的作品倒有一些,比如賈玲、白凱南的《大話捧逗》,大兵、趙衛國的《誰讓你是優秀》和《免費電話》,曹雲金、劉雲天的《這事不賴我》,嶽雲鵬、孫越的《我忍不了》,高曉攀、尤憲超的《姥說》,苗阜、王聲的《這不是我的》,馮鞏等人的《我愛詩詞》,甚至包括郭德綱和于謙的《敗家子》。它們比起最早那些年的精品都算不上優秀,但在這些年當中又有一些突出,因此也就有些難選。

最終,我還是選了《諮詢熱線》。現在有些春晚相聲像小劇場相聲一樣,開始了一種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的無主題形式,《這事不賴我》和《我忍不了》是其中的典型。以「我」的遭遇和想法為中心,塑造一個混不吝的人物出來,可以讓觀眾發笑,但其中的共鳴因素變少,大家更多是抱著一種看笑話的心態來看待。

《諮詢熱線》是緊貼現實的,它反映的是很多人在現實中遇到過的小情況,事情不大但讓人不快,節目滿足了這些人想小小吐槽一番的心理。由於它調侃的對象不擁有太多話語權,主題又無傷大雅,因此也顯得很安全,適合放在春晚的環境當中。

在開始的堅定和最終的猶豫當中,選出了我心目中的春晚相聲「十佳」。今天就說這麼多,下回評選春晚小品「十佳」,那應該是比相聲選擇餘地更大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相聲泰鬥馬三立為何不上春晚,85年春晚姜昆做了啥,馬老生氣了?
    說到相聲泰鬥馬三立,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他一直都是大家公認的相聲界典型代表人物,不管是藝術修養還是為人處事方面,都堪稱業內典範。其中馬季曾評價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一生也是充滿坎坷,但他從未有過抱怨。無論現實生活如何摧殘他的肉體,他依然沒有放棄對相聲藝術的執著追求。也正是這份信仰,讓他一路堅持走來。
  • 春晚十大經典相聲節目 總有一款曾讓你笑得合不攏嘴
    1987年,37歲的姜昆與52歲的唐傑忠表演了一段相聲《虎口遐想》。這是一段從內容、到表演、到效果,完全找不到任何瑕疵、足以寫進教科書的經典作品,也成就了姜昆在相聲界的地位。所以這就是新大樓和老電梯新舊體制交換時期所產生的一種矛盾,目前你關在裡邊,暫時還不適應,對不對?」在1987年一炮走紅後,1988年,姜昆與唐傑忠繼續搭檔表演《電梯奇遇》。雖然《電梯奇遇》的情節與《虎口遐想》有相似之處,都是姜昆被困住了,但在諷刺的力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 郭德綱最經典十大相聲作品評選
    郭德綱有很多經典的作品,如果非要給這些作品排一個座次的話,我認為應該要從相聲藝術的高度來衡量,既要有包袱,有笑料,還得給人以思考的空間,讓人領悟一些什麼。雖然郭德綱一直比較排斥用相聲作品去教育人,但是他的很多經典作品確實在表達搞笑以外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理一理。
  • 曲藝界又一盛事,西安青曲社新店隆重開業,名家姜昆題字相聲江湖
    日前,相聲界可以說是喜事不斷,這兩天,青曲社班苗阜也是動作不斷,前幾日曾發文:說相聲的青曲社還活著。昨日,青曲社又一新店隆重開業,那就是大雁塔店,這也是繼柏樹林店、尚勤路店和鼓樓大劇場之後,青曲社在西安的第四家店,青曲社全體成員齊聚,熱鬧非凡,堪稱西安曲藝界又一盛事。
  • 著名相聲演員姜昆現身婺源,賞秋遊客熱情求合影……
    提起這位老藝術家,大家肯定不陌生。師從馬三立老先生,1987年,央視春晚上表演的相聲《虎口遐想》成為經典,並多次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是著名相聲演員、主持人,國家一級演員。傳統民俗、古徽文化、非遺展示、民族工藝品、手工作坊等特色店鋪,其中有硯臺、婺繡、油紙傘、竹編等傳統工藝,各具特色,豐富多彩。
  • 十大實力著名相聲大師排名,姜昆,馮鞏,郭德綱末能入選!
    3.馬季(1934年-2006年12月20日),師從侯寶林先生,80年代,第一次把相聲搬上了春晚舞臺,2006年9月,中國曲藝界的牡丹獎將終身成就獎頒給馬季。弟子有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韓蘭成、劉喜堯、彭子義、常佩業、黃志強、黃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國修、趙龍軍、邢瑛瑛、劉立新、侯冠男等。
  • 曝馮鞏賈玲春晚小品遭斃 姜昆徒弟入圍
    (資料圖)  大洋網-廣州日報1月16日報導 13日晚,央視龍年春晚第一次聯排,據知情人透露,外界盛傳的馮鞏和賈玲師徒二人合作的作品《熱苞米綠豆湯》彩排前被斃,原因是話題太沉重。作品臨時被斃也使師徒二人能否成功亮相春晚懸念陡增。但是馮鞏依然出現在了13號彩排現場,作品換成了《愛的代駕》。
  • 相聲恩怨江湖:西北相聲圈與京圈相聲淵源
    師父收徒弟有兩種,叩門和授業。叩門很多大程度是在相聲輩分譜裡有個位置,走南闖北的大家一聽就知道稱呼什麼,好有個照應,一般這種都是帶藝拜師,從師父那裡學不了多少或者師父交不了多少。那個年代不僅僅是相聲,任何藝術形態都在歌頌。郭沫若的《十三陵暢想曲》帶頭歌頌;但也有真正代表社會形態的作品,老舍先生的《茶館》,是建國10周年的作品,依然流傳至今,因為藝術的內核是真實。這也是相聲圈遙遠的「揣度上意」的時代,當時的相聲演員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反映社會的真實面。
  • 那個年份很神奇,那屆春晚風格清奇,相聲裡還混搭著小品
    說這屆春晚風格清奇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1、 大咖缺席這屆春晚就跟商量好的一樣,小品界新人王趙本山沒有,相聲界老天王姜昆不在,已經連續主持好幾屆春晚的趙忠祥缺席。現在看來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在當年這種大咖的集體缺席還是很少見也很有話題性的。
  • 「姜昆『說』相聲」為香港市民帶來歡笑盛宴
    9月7日,姜昆(右一)與觀眾互動。 當晚,相聲演員姜昆帶領老中青相聲演員在香港新光戲院大劇場演出《姜昆「說」相聲》。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新華社香港9月7日電(記者朱宇軒 洪雪華)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7日晚在香港表演「姜昆『說』相聲」,以舞臺劇形式回顧自己從藝40年代表作品,為香港市民帶來一場歡笑盛宴。  此次演出不僅再現姜昆的經典相聲選段,還融合了80、90後藝術新秀與姜昆創作的精彩作品。
  • 相聲名家李文華逝世 姜昆:他見老友後走得安詳
    逝世前四天,李文華在朝陽醫院呼吸科住院,姜昆等相聲演員前往探望時,李文華因不能說話,用筆寫道:「等我好一些的時候,再和大家一起聽(看)新相聲」。  風格 人送綽號「蔫包袱」  非「門裡出身」的相聲演員而成為名角並不多見。
  • 中國相聲史上十大經典相聲段子
    一、侯寶林、郭全寶《醉酒》,雖說是的小段,卻讓你知道什麼叫百聽不厭。二、馬三立《逗你玩》,馬老爺子的代表作,聽起來絮絮叨叨,卻讓你感覺親切、開心。三、劉寶瑞《珍珠翡翠白玉湯》,劉寶瑞過世幾十年了,後世能達到他的水平的單口相聲幾乎沒有。
  • 成名於春晚的姜昆的洋徒弟,如今和中國媳婦過著幸福低調的生活
    藝術不是一個人可以界定的,只要大家可以感受到真心地愉悅,那麼它就是有價值的。我們不要盲目的批評自己不了解的藝術形式,要有寬闊的胸懷,還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這樣你就會發現,生活中隱藏著許多藝術。如今,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中國也越來越繁榮了起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工作謀生,這就充分體現了藝術是沒有國界的。
  • 姜昆的洋徒弟成名春晚,誇讚郭德綱獲好評,娶了中國媳婦低調幸福
    今天我們說的這一位,他是姜昆的洋徒弟,多次登上央視春晚成名,誇讚郭德綱獲好評,娶中國媳婦低調幸福,他就是大山。大山這個名字,對於喜歡懷舊的人而言,或許還會留有些許印象。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的大山,原名克·亨利·羅斯韋爾,在多倫多讀大學期間,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還讓老師幫他起了一個中文名字「路世偉」。
  • 聽相聲不用去北京,西安就有一家,匯聚相聲演員,姜昆徒弟當班主
    全國各地也都有相聲社團,北京的德雲社,西安也有青曲社,易俗社,其實西安還有一家小劇場,叫做世源社,也是個聽相聲的地方。圖中就是世源社的演出舞臺。世源社演出地點在小寨金沙國際4層,成立於2015年,現在有一批熱愛相聲的青年演員匯聚於此,在不遺餘力弘揚相聲這門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世源社有一部分相聲演員,是哈哈笑二隊過來幫忙的,還有姜昆老師的高徒李濱。
  • 姜昆自創嘻哈相聲,率徒弟群魔亂舞跳嗨了,網友:畫蛇添足
    現如今,不少相聲同行都在探討相聲行業的改革和創新,自從郭德綱帶領的的德雲社成名以後,把小劇場相聲融入了不少新奇的元素,很多當下流行的時事,總會出現在德雲社段子中,可以說關於創新德雲社這方面做得很好,首先要說學逗唱幾門功夫一定要硬才行。
  • 相聲名家趙炎從藝50年 姜昆呼籲學「三不」精神
    原標題:相聲名家趙炎從藝50年 姜昆呼籲學「三不」精神 主辦方供圖為慶祝相聲名家趙炎從藝50周年,中國廣播說唱團於11月30日舉辦了一系列活動,上百名文藝、曲藝工作者歡聚一堂,探討趙炎先生在相聲藝術領域的成就與貢獻
  • 央視春晚最喜歡節目揭曉 趙本山蟬聯「小品王」
    「小品王」趙本山(空間)(在線看影視作品)再次以《同桌的你》榮獲小品類第一;備受關注的由周杰倫和林志玲(在線看影視作品)的《蘭亭序》只獲得了歌舞類的第四名。  周杰倫林志玲無緣三甲  這次央視春晚歌舞類節目評選競爭很激烈。
  • 相聲名家趙炎:做這行要知進退懂敬畏有文化
    相聲表演要有工匠精神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趙炎和馬季先生搭檔,演出了《吹牛》《五官爭功》《吃的研究》《我慣著他》《求名心切》等作品,並獲得「十大笑星」的稱號,圈內外的影響力自然不容質疑。他們做《吹牛》這個相聲,就被設計成子母哏,給了捧哏演員更多的發揮空間。後來他們的作品中,就有很多都是「子母哏」,一代笑星就這樣成長起來。「這樣的恩師你怎們能不記得他?不感恩他?」趙炎說著說著就激動了。作為新時代的相聲演員,馬季不喜歡曲藝行裡磕頭拜師的老一套,因此直到1990年,趙炎才和姜昆等人以一場「謝師會」的演出正式拜馬季為師。
  • 從相聲轉行的十大明星,金馬獎影帝範偉還不是最成功的
    也是在郭德綱及其德雲社的多年努力下,現在相聲迎來了它的春天,成為一個深受觀眾喜愛的行業,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慕名去德雲社學相聲,更有了《相聲有新人》這樣的相聲競演選秀節目。在以前,除了北京、天津有少量的劇院,中國人聽相聲基本上是通過電視臺的各種晚會,中國觀眾認識最多的相聲大師都是從央視春晚或曲苑雜壇這樣的節目中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