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玉米、雞蛋、紫薯、雞胸肉、生菜、薏米......15種膳食營養搭配零脂肪低卡的醬汁,一份「輕食」餐重量1200毫升、熱量約為302大卡,營養均衡,色彩豐富,低卡又美味,讓人食慾大增。
近兩年,隨著市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餐飲市場正在興起一股以低熱量、低脂、低糖、高纖維為標籤的「輕食」之風。與油膩高熱量的食物相比,輕食迎合了人們對營養均衡和健康自然的追求。
什麼樣的飲食是「輕食」?輕食為何流行起來?市場前景如何?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輕食風」吹進包頭
端午假期過後,市民白潔暴飲暴食,體重隨之一路上漲,看著體重秤上的新紀錄,她下定決心要減肥。
在「管住嘴」和「邁開腿」這兩件事上,似乎「管住嘴」更容易做到。於是,白潔從家附近的輕食店訂購了一個月的輕食餐,花費900元。
和白潔一樣,如今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們想來點素的?輕食就成了不少注重健康及生活質量人士的新選擇。
記者採訪中獲悉,「輕食」輕的不僅僅是指食材分量,更是食材烹飪方式簡約,保留食材的本來營養和味道,因其無擔負、高顏值、健康天然的特質在北上廣深的白領人群中大受歡迎,輕食餐廳也成為餐飲業的新寵。
漸漸的,「輕食風」也吹進了包頭。據一位經營輕食的人士介紹,從2018年開始我市有了第一家輕食店,此後幾年數量不斷增加,至今大概有6—10家左右,大部分沒有店鋪,以外賣銷售為主,一份輕食餐價格約在15—35元之間。
在輕食的消費群體中,女性佔比達到60%,年輕人對於輕食接受度更高,且大多數人選擇輕食的原因是為了瘦身。
「為了保持身材,我現在一周會有三天吃輕食,偶爾自己在家也做,但還是從店裡買比較方便。」市民劉佳告訴記者,輕食吃起來沒負擔,特別是在減肥期間,不用挨餓就可以達到瘦身效果。
記者注意到,輕食並不是只吃「素」,輕食裡既有蔬菜,還有高蛋白食物,例如牛肉、蝦、龍利魚之類的。輕食的「輕」並不是體現在少量少種類少營養,而是少油少鹽少糖。
「一盆草」蘊藏商機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輕食風逐漸吹綠了人們的餐桌,輕食店也從無到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加入。
中午11時左右,在律動輕食主義店內,三名廚師正在忙著配餐,不時響起美團外賣訂單,老闆李斌不停地核對訂單地址,打包由外賣小哥帶走。
運動員出身的李斌,年輕時大吃大喝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後,他開始加強運動和飲食調理,身體逐漸恢復健康。
李斌說,很多人戲稱輕食就是「一盤草」,吃輕食如同 「吃草」一樣索然無味。然而2018年在浙江旅遊時品嘗到一家餐廳的輕食後,完全改觀了他對輕食的看法。「原來輕食也一樣可以很好吃,我想在包頭開這樣一家店,不僅自己受益,還能引導身邊更多人健康飲食。」
2019年,李斌的輕食店開業了。「現在很多輕食店餐品都是整體模式輸出,運營成本不高,但我不想照搬,有些東西可以套用,更多的還要自主創新,做中西結合的食物。」為此,李斌聘請了專業廚師,不斷研究新品和新口味,在營養不流失的情況下更適合本地人的口味。
「一個人每天油和鹽的克數是有要求的,油不得大於25克,鹽不得大於6克。」 聊起健康飲食,李斌侃侃而談,「我們一餐有16—18種菜,會結合大卡數葷素搭配,稱重精確克數,讓顧客吃得更健康。」
李斌的店面不大,堂食有限,經營以外賣為主,銷售最好時每天可以達到120份左右,「夏季減肥的人比較多,賣得好些,現在每天大概50單60份左右。」
李斌認為,輕食作為餐飲的一個分支,不一定能滿足對味蕾的需求,但可以滿足一部分對健康的要求。
市場還需慢慢培育
「我就是為了減肥才吃輕食,平時都是自己在家做,偶爾忙得顧不上了就從店裡買。」市民張女士說,他的父母也無法接受這些食物,因為它們都是生食。
張女士的這一說法將「輕食店」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一語道破。
一位吳姓輕食店老闆表示,隨著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包頭,「輕食」餐飲市場潛力巨大,但目前仍處於小眾消費階段,一些消費者吃「輕食」只是一時需求,並不是養成了「輕食」的消費習慣。
李斌也有同樣的看法,認為包頭市場還處於試水階段。「其實現在營業額僅是維持,並不掙錢。不是說輕食產業不行,而是外賣平臺費用很高,店裡利潤很少。」
李斌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帳:一單20元的餐,美團平臺要扣除4元,還有2元的免配送費,這樣店裡只剩下14元,除去人工、水電、租金等成本,利潤少而又少。」
即便如此,李斌仍然看好輕食市場,他計劃再開一家實體店,可以滿足消費者在店堂食。 「我不想為了賺錢而降低食材品質,如果顧客到店吃,那就沒問題了,起碼給美團的6元錢成了我們的利潤。」
眼下,雖然「輕食」風已吹來,但相較於一線城市,想要在包頭走紅,似乎還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培育期。
不過一些創業者表示,儘管困難重重,但他們對輕食的發展還是充滿了信心,下一步將會因地制宜,注意飲食差異化,更好地服務消費人群,擴大市場。
(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