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銀海吧
冬天到了,尤其是在北方的小夥伴們,迎來了一輪又一輪的歲末寒潮侵襲,伴隨著下雪的節奏,很多人都會說句,雪好大啊,真冷啊,凍死寶寶了,凍成狗了。那麼千年之前的文壇大佬蘇軾是怎麼表達的呢?
哪個是粒雪呢
大家都知道大文豪蘇軾,名銜一大排,詩人、散文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包羅萬象的胸懷跟其自然的愛好密不可分,對傳統三大文化流派佛道儒兼收並蓄,創造了許多經典的傳世名篇。基本上上過學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
玉樓半合
其中蘇軾有一首詩《雪後書北臺壁》中有句描寫雪後寒冷感受的句子「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很多人看了第一直觀的感受是寫的很好,那大概描寫的是什麼內容呢,估計很多小夥伴都會按字面的意思描述來解釋,哈哈,其實發現百度知道裡回答的人就有按字面意思解釋的,如果你按字面解釋的話,很可能會解讀成,米粒一樣大小的雪花,把原本的小樓都遮蓋起來成白色的了,凍成了白樓。陽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來的虹光像是花一樣美麗耀眼。
生花
那麼實際上這句詩應該怎麼解讀呢,還得說道蘇軾的道教修養,其實詩中的玉樓在道教文化中是肩膀的意思,而銀海在道教文化中是眼睛的意思,所以這句詩正常翻譯過來是,天太冷了凍得我聳起了肩膀,雞皮疙瘩像小米一樣大和多。雪地裡的反光隨著走步搖動,晃得眼睛都花了。基本上是初步雪盲了。
怎一個冷字了得
詩人用簡練的十四個字,把雪後自己的感受刻繪的如此生動詳細,不管是通俗的還是深邃的讀者都能有自己的解讀空間,而且傳達的意思不會有質的差別。絕對是詩壇聖手不可多得的佳句。對大神的敬仰之心真是猶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小夥伴們尤其是學生可以在寫文章的時候可以借用的哦,絕對讓判卷老師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