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 暑期將至,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在網上衝浪。而這段時間,一些不法分子也變得異常活躍,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和輕信他人的弱點實施直播打賞、充值返利、兼職刷單、代寫作業等網絡詐騙。人民網「求真」欄目盤點一些近幾年相關針對學生詐騙案例,提醒廣大未成年人及家長暑期到來更要提高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
案例一:「價值999元的Q幣只花0.1元就能買到?」
2019年2月,13歲的小林在抖音裡看到一段「加入到某QQ群,花費0.1元便可免費領取王者榮耀遊戲皮膚」的小視頻,隨即加入該群,不久,就看到群裡管理員發了一條「0.1元就可充值999元Q幣」的消息。小林立即按照要求掃描了對方發來的微信二維碼。付款完成後,他發現,自己用微信支付了999元,而自己的遊戲帳號餘額沒有發生絲毫變化,充值完成後他就被踢出了該群。
經審理查明,2018年6月起,嫌疑人王某通過抖音平臺發布虛假視頻,謊稱能夠通過低價充值的方式獲得「王者榮耀」皮膚,誘騙遊戲玩家加入其視頻中發布的用於詐騙的QQ群。後其在QQ群中發布充值教程,並謊稱無論充值數額是多少實際只扣0.1元或者1元,以此誘騙被害人以直接充值或者掃二維碼充值的方式向其指定的QQ號碼中充值Q幣。
【警惕】天上不會掉餡餅,切莫貪小便宜,勿輕信社交平臺陌生人發布的信息,更不要輕易點開不明連結。
案例二:飯圈女孩購買演唱會門票被騙1600元
2019年4月,在蘇州上學的未成年人琦琦終於盼到了自己喜愛的明星在蘇州開演唱會,但官方售票渠道一上線便被搶購一空,於是她和同學佳佳從網上搜索購買渠道。琦琦的同學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在賣演唱會的門票,喜出望外的兩個人就通過微博私信跟對方取得聯繫,最後又加了對方的微信。對方稱自己的門票是通過大麥網渠道購買,並把購票截圖發了她們,看到截圖後她們就相信了對方,談好以兩張門票1600元的價格購買。
隨後琦琦和同學加了對方的微信進行轉帳,對方也承諾會將門票郵寄過來,但過了好多天,琦琦都沒有收到門票,於是就在微信上聯繫對方,對方一直在拖延,後來乾脆不理琦琦了。這個時候琦琦才意識到被騙了,隨後向蘇州警方報警。
【警惕】詐騙分子利用粉絲迫切想見到偶像的心理,專門針對防範意識不足的未成年人下手,常用的手段就是在官方渠道門票售空時,在一些知名大V的微博下評論或者在自己的微博上留言,然後通過偽造門票圖片的方式進行欺詐。因此,在購買演唱會、展覽等門票時,應儘量選擇正規渠道。
案例三:「兼職刷單,足不出戶!日賺百元,月入過萬?」
家住曲江的未成年人紫涵(化名),想利用空閒時間賺點「外快」。不久前,她在QQ看到自稱是刷單商家的人告知有刷單的任務,一筆可賺10元到50塊不到,無需墊付一分錢,無押金,無會費,風險小,佣金高。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紫涵添加對方為好友。通過對方刷單教程先後給從花唄、借唄轉出一萬五。後對方稱交易涉嫌「惡意刷單」「資金被凍結」,這種情況只有等著退款。最後還被刷單商家誘導加財務的QQ去申請網貸,網貸審核沒通過,苦等了2小時卻始終沒有退款,對方卻把自己QQ拉黑後,紫涵這才意識到被騙了,隨後告知父母趕並報了警。
【警惕】網絡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任何要求墊資的網絡刷單都是詐騙!不要相信「足不出戶,日進鬥金」「輕輕鬆鬆賺錢」等刷單信息,即便是熟人介紹也是圈套,管好自己的錢袋子,切莫貪小便宜吃大虧。
案例四:「轉帳返利,充200返1000?」
某小學生在QQ好友動態中看到一張圖片,內容是「今天是一個網紅姐姐H生日,掃碼入群就可領紅包,我已經領了幾千元紅包」。該同學掃碼入群後,群主首先要求該同學發200元紅包給群主,3至7個工作日群主將會返還1000元。該同學當即就轉了200元給群主。隨後,群主又以激活費、審核費等各種理由,讓該同學先後掃碼轉帳共計7088元。久等不見返利,該同學才發現被騙。
【警惕】返利詐騙的套路一般是騙子通過QQ、微信等渠道添加受害者為好友或者將受害者拉入特定的QQ群,隨後向受害者發布高額返現的虛假信息和截圖誘騙受害者轉帳或者發紅包,若受害者索要返利,那麼騙子要麼拋出更高的誘惑誘騙受害者繼續轉錢,要麼以手續費、轉帳費、紅包費等各種理由進行推脫,直到騙局被識破,騙子便將受害者刪除或者拉黑。因此,在使用微信、QQ等社交軟體時一定要謹慎,提防各種誘惑,拒絕給未曾謀面或不確定身份的人轉帳匯款。
案例五:好友微信換零錢,被騙2000元
福建石獅的小田收到同學發來的消息,稱要換取微信零錢,讓小田通過微信支付掃2000元給他,再通過銀行轉帳轉回給小田。小田將銀行帳號發給同學後,收到一張轉帳截圖,顯示對方已向小田父親的帳戶轉帳2000元。看到截圖後,小田便拿父親的手機掃描了對方發來的二維碼支付了2000元。沒想到,父親始終查詢不到這筆銀行轉帳。小田電話聯繫同學,才發現該同學早已被盜號。
【警惕】騙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某人社交平臺帳號信息,向其好友提出救急、換零錢等要求,以此騙取錢財。因此,在通過微信、QQ、支付寶等平臺進行網絡轉帳等涉及錢財的操作時,要提高警惕,與當事人進行當面確認或電話確認,轉帳後要留存好聊天記錄、轉帳記錄,意識到被騙後要及時報警。
案例六:「遊戲代練賺錢,先交保證金?」
初中生小廖在「代練通」平臺上看到一個尋找遊戲代練員的帖子,有些心動。因為他聽人說過,幫人代練遊戲,可以賺點錢。之後,小廖添加一暱稱為「兮儀」的QQ號,「兮儀」詢問了小廖關於遊戲方面的信息,並向小廖索要人民幣148元保證金,小廖同意了,並通過發紅包的方式支付,接著「兮儀」以小廖帳號等級太低為由,讓小廖繳納50元的升級費,小廖也同意了。後來「兮儀」又讓小廖繳納人民幣148元「效率金」、200的會員激活費,小廖都以發紅包方式給了對方。最後,「兮儀」直接把小廖刪除了,小廖才感覺自己被騙,趕緊在當天下午到鹽倉派出所報案。
【警惕】網上求職有風險,轉帳交錢需謹慎。尋找兼職要到正規的人才市場或勞務中介,對網絡上代加工、遊戲代練之類的兼職信息不要盲目輕信,特別是當對方提出先交各種「保證金」等要求時,更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轉帳。
案例七:遊戲裝備優惠出售?被騙9999元
12歲初中生A同學玩手遊時,一名遊戲玩家通過QQ發來信息,稱遊戲裝備搞活動可以優惠出售,還稱掃二維碼可以加贈裝備。A同學使用媽媽的手機掃描對方發來的二維碼,手機上出現了ipad微信登錄確認界面,A同學確認登錄後,對方再次發來二維碼,要求輸入「9999」,A同學按要求操作後,發現媽媽的微信被轉出了9999元。A同學質問對方怎麼回事,對方稱想退款就繼續掃碼輸入「9999」。在一旁聽見A同學異常溝通情況的媽媽,拿起手機發現自己的微信在一個ipad上登錄了,且微信錢包被人從銀行卡裡6次提現了共38000元到微信零錢,並已經轉出9999元。當天晚上,A同學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派出所報案。
無獨有偶,福建晉江一女生被同類型詐騙手法騙光了壓歲錢,被騙刷走了父親銀行卡內16萬多元。
【警惕】在使用二維碼時,要小心識別,謹慎掃描。在通過掃描二維碼繳費的情形下,在支付前需要反覆確認。在掃碼過程及交易支付時,最好設置經過本人的一些驗證方式才能直接掃走取現,如指紋、手勢等。如掃描陌生二維碼,顯示「ipad微信登錄確認界面」,應提高警惕,反覆確認,如出現異常應中止操作流程。 (溫璐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