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關心歷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和珅是清朝乃至中國古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大貪官。據稱,和珅當權時期,他曾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同時還結黨營私,把控朝綱。不過,和珅發跡是在乾隆在位的中晚期,而且等乾隆駕崩後,繼位者嘉慶帝幾乎是立即將和珅投入大牢,並命其自殺,與此同時嘉慶還派人抄了和珅的家,所得盡數充公。
由此,很多人都得出了一個印象:和珅之所以能肆無忌憚地貪汙,主要是因為他受到了乾隆的寵幸。
其實,上述觀點並不能說是錯誤的,但也只能說對了一部分。和珅之所以能穩坐廟堂,主要有兩個關鍵性因素。
第一個關鍵性因素自然就是乾隆帝對和珅的信任,當然這也同和珅本身的才幹密切相關:和珅這人雖然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大貪官,但與此同時,和珅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才子。據悉,和珅不僅人生得儀表堂堂,還通曉四書五經,會漢、滿、藏、蒙語等多種語言,不過要說最重要的還是和珅本人足夠精明伶俐,辦事能力強。所以乾隆帝儘管對和珅貪汙的事情有所耳聞,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了乾隆帝,和珅橫行官場的另一大依仗就是他的親弟弟和琳。和琳和和珅的關係打小就特別好,並且他倆在少年時期就因為才華而享譽在外。當時的著名詩人袁枚曾專門寫詩稱讚:「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其中「擎天」指的是和琳,「捧日」指的是和珅。
不過,和珅和和琳的官場發展路線並不一樣——和珅做文官,而和琳是武將,並且兩兄弟之間經常互相幫襯。一開始正是在和珅的官場關係打點下,和琳得以追隨軍機大臣阿桂,而等阿桂年邁失勢後,和琳又投入福康安的麾下,隨後者東徵西戰。有意思的是,和琳曾檢舉過福康安在官場上的徇私舞弊行為,導致福康安因此而遭到乾隆的重罰,不過即便如此,福康安並未因此而記恨和琳,甚至依舊視和琳為知己,可見和琳本人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和琳後來隨福康安先後參與了清朝同尼泊爾圍繞著西藏領土展開的戰爭,而等福康安病逝後,他又奉命執行對白蓮教起義的鎮壓活動。在這段時間裡,和琳憑藉著戰功一路晉升,還曾被乾隆賞賜三眼花翎。另一邊,遠在京城的和珅因為何琳手握重兵的關係,地位變得愈發穩固,人也因此變得權傾朝野、不可一世。
不過,嘉慶登基半年以後,和琳就因病去世,而當時的太上皇乾隆得知此事後特別悲痛,晉封和琳為一等宣勇公,賜陀羅尼經被,贈諡「忠壯」,命配享太廟,入祭賢良祠和昭忠祠。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何琳去世後,和珅就失去了乾隆以外的依仗,從此變得惶惶不可終日。果然,乾隆駕崩後的第三天,早就對和珅集團把握朝政而心懷不滿的嘉慶帝就賜和珅自縊謝罪,同時家產全被查抄。
有必要指出,雖然此時和琳已經離世多年,但嘉慶並沒有打算放過和琳,而是以當年和琳曾牽制福康安以及打仗無功的罪名將和琳的靈位移出太廟,同時還毀掉了和琳的祠堂。由此可見,嘉慶對和琳的忌憚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就算和琳能一直活到乾隆帝駕崩的時候,秋後算帳的嘉慶依舊會對和琳動手。
和珅與和琳的故事告訴我們,古代官場,伴君如伴虎真不是隨口說說的。
不知你的想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