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在各個鄰國邊界不斷挑釁,也把自己陷入了各個鄰國的軍事包圍中,使得印軍的壓力非常大。對於印度這種明顯作死的行為,各國反應不一,不過仍然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印度叫囂得越狠,打仗的能性反而越小。
莫迪野心暴露
因為與印度軍事對峙的主要國家是中國,所以莫迪不斷向外界釋放印度急需各種先進武器,以免在對抗中處於下風。印度的這種喊冤賣慘的行為,的確吸引了一些被疫情折騰得不輕,錢包空空的國家目光。
法國就表示,將為印軍提供更多的陣風戰鬥機,以色列甚至連現役的防空飛彈都貢獻出來了。而哪裡有衝突,哪裡就有美國軍火商的影子,美國方面表示只要印度有需要,只需出具一份清單,美國必然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印度提供各種武器。
俄羅斯也不落人後,一口氣就向俄羅斯購買了三十多架戰鬥機,甚至還多次催促S-400的交付。
但是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購買軍備的行為,對近期發生的對峙有什麼幫助嗎?顯然是沒有的,武器交付畢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除了以色列這種動機不純的國家把服役武器交給印度之外,其他國家的猴版裝備交付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交到印度手中的。
所以說,印度這次大肆充實自己的萬國軍火庫,其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打仗。此前,莫迪政府就向外宣布過,所有印度的合資企業,其外資股份可以從49%提升到74%這說明印度更傾向於自己生產或者仿造先進武器,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
印度政府認為,只要印度能夠自行生產武器彈藥,就可以不依賴進口。可以看出,莫迪的野心還是暴露在青天白日之下了。不過,這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打鐵還需自身硬,野心需要實力支持
印度想要提高本國的軍工生產水平並不容易,即便是獲得了他國的技術支持。不僅如此,當前的印度正在遭遇嚴重的疫情災難,糧食危機也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印度能否湊齊購買外國軍備的資金還是個問號。畢竟,野心是需要實力來支持的。
目前印度多方出擊,向周邊國家釋放了強烈的備戰信號,因而在購買武器方面還是獲得了一些國家的支持。並且狐假虎威,對周邊鄰國形成一定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