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7展望2018,5大問題看中國電視發展趨勢

2020-12-11 節目一線

一線導讀:不能否認,電視在進化。在硬體上,廠商正努力推出更薄更大更清晰的智能電視,增強電視的視覺體驗;在內容上,電視臺也在引入更優秀的節目。回顧過去的一年,筆者大膽從5個方面梳理2017中國電視嬗變,預看2018趨勢。

2017年的電視屏幕有驚喜,也有失落;行業發展有大趨勢下的量變,也有新生力量的蓄勢爆發。總結2017展望2018,現狀中有趨勢,趨勢中有規律,筆者從5個方面梳理2017中國電視嬗變,預看2018趨勢。

一、臺網競合——誰主沉浮?

2017年的臺網競爭更趨激烈,劇集與綜藝在不同平臺上的此消彼長時刻牽動著廣告主的心。

首先,在電視劇方面,2017年視頻網站的進攻更加猛烈。從《外科風雲》電視臺早半小時播出,到《軍師聯盟》網絡早19.5小時上線,2018大劇《贏天下》將採取「同步播出」。在這背後更多的資本的勝利。

拿《贏天下》為例,東方衛視、江蘇衛視以4.65億元的價格獲得了首輪衛視播映權,天貓技術網臺同步播出,單集價格為750萬元/集,以暫定60集計算,共4.5億,已接近衛視授權許可費用的收益。而在2011年《甄嬛傳》電視臺單集300萬元,網絡版權也只是每集30萬元左右,兩者相差10倍。

除去資本的博弈,從劇集產生的社會、話題效應來看,電視劇仍然是劇集的主流。正如中國社科院冷淞提出:不要盲目唱衰電視,因為沒有電視就沒有朋友圈的刷屏傳播。他說,以劇王《人民的名義》為例,不管放在任何一個視頻網站,都不會起到電視臺的傳播效果。因為,電視的線性傳播是劣勢,但也有把注意力集結於一個爆點的巨大優勢。

其次,綜藝方面,已成一片紅海。2017年,電視綜藝冠名費一路飆升,熱門綜藝的冠名費幾乎是以億元起步。根據公開的網絡資料顯示,《極限挑戰》第三季的冠名費達4億元,oppo則花費5億重金冠名《中國新歌聲2》,而vivo今年也繼續冠名長壽綜藝《快樂大本營》。相比電視綜藝,網絡綜藝攀升的冠名費也一路看漲,《奇葩說》從第一季的5000萬,到第四季總招商金額4億元,增幅可觀,但是總體上,70%的網綜都在賠錢賺吆喝。

然而,對於廣告主來說,臺網之間的關係預示著廣告費用的分配。在今年2月份,前可口可樂全球首席營銷官指出,在所有的廣告渠道中,電視仍然提供了最好的投資回報率。「自2014年以來,可口可樂在電視上的投入每一美元能換來2.13美元的回報,而數字媒體帶來的回報僅為1.26美元。」

對於臺網之爭,阿里文娛大優酷總裁楊偉東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臺網關係不是你消我亡的競爭關係,而是一種競合關係。中央電視臺新媒體新聞部主任楊繼紅認為,媒體融合等於臺網融合,媒體融合等於大屏。

二、內容風向——如何「接地氣」?

2017年螢屏注入「清風」,面貌煥然一新。無論是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白鹿原》《雞毛飛上天》,還是綜藝節目《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等都是本年度廣受讚譽的作品。

整體2017年電視劇市場呈現大IP式微、大女主盛行、現實題材風起的態勢。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在2017年再次崛起,今年的劇王《人民的名義》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對於腐敗的大尺度揭露,以及藝術與現實的交相輝映,也展示了國產現實主義作品獲得成功的可能,在《人民的名義》後,《雞毛飛上天》、《情滿四合院》、《生逢燦爛的日子》等劇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收視,這些劇都有個共同的特點:貼近現實。

在今年的古裝劇中,大女主依舊佔據著絕對霸主的地位。從年初的《孤芳不自賞》到年中的《楚喬傳》,再到暑期檔大熱的《那年花開月正圓》都是典型的大女主劇集。而且,從2018年的片單來看,大女主依然戲份十足,雄霸半壁江山。

9月,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指出,要完善電視劇播出結構,要在黃金時段安排播出重大革命歷史、農村、少數民族、軍事等題材電視劇,大力弘揚時代主旋律。

2018年電視劇片單中,不再是清一色IP劇,尤其古裝偶像劇、玄幻仙俠劇大大降溫,現實題材的原創劇數量大幅上升。2018,電視螢屏將越來越「接地氣」了。

綜藝方面,則更是「文化」導向、「慢」綜突起。2017年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文化盛宴」,一大批文化類綜藝節目,如《見字如面》、《喝彩中華》、《國學小名士》、《閱讀閱美》、《百心百匠》、《兒行千裡》等遍地開花,直至12月央視《國家寶藏》的誕生,為2017螢屏的「清流」激起了更高潮。

2017年,綜藝政策調整不斷。「限娛令」將全明星真人秀清除出黃金檔,《極限挑戰》、《挑戰者聯盟》等多檔明星類綜藝首當其衝受到影響,部分節目只能以加入素人嘉賓的形式「曲線救國」擠進黃金檔,如《我們來了3》和《極速前進4》。

進入九月開始,政策持續收緊,主管部門對於綜藝審查的標準也愈發嚴格,力度也越來越強,不少衛視和網絡節目面臨停播、下架危機,但之後部分節目都成功復播。可見,把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導向正確放在首要位置,是綜藝節目今後的方向。

2017綜藝最熱的一個關鍵詞無疑是「慢綜藝」,年初的《嚮往的生活》和年中的《中餐廳》,以及第四季度民宿的扎堆(《親愛的客棧》、《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三個院子》等),都印證著慢綜已經成為綜藝的主流。

三、衛視格局能否突破?

由於央視作為國家媒體的屬性導致其在新聞領域具有無可匹敵的優勢,因此綜藝與電視劇歷來是省級衛視發力的雙翼。一線衛視的排名地位格局雖然沒有大的變化,但支撐衛視格局的內在結構卻在悄然改變。對電視劇收視越來越倚重的局面,間接使得各大衛視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以至於一部體量大、集數長、明星多的大劇表現,能夠直接影響到頻道整年的排名名次。

其次,衛視分化越來越嚴重。有統計顯示,二三線衛視廣告收入進一步下滑,與一線衛視差距逐漸拉大,一線衛視廣告收入超過衛視整體收入的3/4,電視臺的馬太效應已經十分明顯。酷雲大數據發現,56頻道範圍內,三成的上星頻道貢獻了七成的直播關注度,離業界所說的「二八」法則還有一定距離,這說明,電視頻道之爭雖然已經很激烈,但一線衛視與二三線衛視還是有共處空間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二三線衛視抱團取暖已經成為共識。今年的招商會上,深圳、天津、山東衛視組團招商,河南、湖北、廣東、黑龍江與四川五家結盟,以及「絲路聯盟」都是二三線衛視招商資源層面進行合作聯合的例證。

不過,抱團取暖只是應對成本壓力的策略,二三線衛視要想實現自存乃至發展,從根本上還是要依賴內容生產方面的創新。從目前來看,一些二三線衛視已經開始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政策鼓勵文化、科技、經濟、公益類節目的風向,於是多家二三線衛視湧現出一批有口碑的文化類、科技類節目,如山東衛視《國學小名士》,黑龍江衛視《見字如面》、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深圳衛視《極客智造》等。

四、技術驅動——OTT營銷2018爆發?

在剛剛結束的OTT智能營銷高層論壇上,酷雲互動董事長兼CEO李鵬用數據對當前流行的關於電視的論調進行了駁斥。近年來,唱衰電視論調的依據是:電視的開機率在下滑;年輕人不再看電視了。然而,「酷雲大數據發現,OTT開機率超過50%,在緩步提升,日均使用時長平均達到401分鐘,其中,點播佔43.3%,直播佔35%。同時,OTT用戶中,18-34歲的觀眾佔比超過60%,這說明:年輕人正在回歸大屏。」李鵬說。

2017年,寶馬、可口可樂、Dior、寶潔、奔馳等廣告主紛紛在OTT上投放廣告。據統計,今年上半年OTT廣告總營收達到10億元,與去年全年收益(9.7億)相當,2017全年將達到20億。

五、電視的未來——如何進化?

網絡會給電視產業帶來更多的改變,但這種改變並不是革命性的,更多是一種自我進化。而廣告主和廣告公司能做的,就是在這塊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的屏幕上提供更加精準和體驗超強的品牌廣告體驗。電視臺能做的,就是不斷創新內容。

智能電視是否就是電視進化的最終形式?再進化下去,是否連電視這個形態都會發生改變,電視已經不叫電視?但不妨來想像一下,在可預見的未來,電視的收視內容會完全網絡化,可定製,高度自由化,可以與各種媒介無縫對接。最為奇妙的是,這種高度智能化的東西不需要你頻繁地點擊滑鼠或遙控器,它知道你想要什麼,並且呈現在你眼前。

總而言之,電視在進化。在硬體上,廠商正努力推出更薄更大更清晰的智能電視,增強電視的視覺體驗;在內容上,電視臺在引入更優秀的節目;新媒體給電視帶來了多屏聯動體驗的可能,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廣告收益,電視的進化讓人們的家庭娛樂體驗加強,當然,也包括廣告的體驗。

所以,或許不久,你會發現「你還看電視嗎」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已經身處體驗的時代,而這一切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

相關焦點

  • 中國軟飲料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8-2025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軟飲料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8-2025年)認為,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產業鏈發展的政策,軟飲料行業也獲得國家政策支持,再加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調整,我國軟飲料市場需求呈現較快發展勢頭,這也促使我國軟飲料產量繼續快速增長。  **年,全國軟飲料的產量達13024萬噸,同比增長11.99%。
  • 2017-2022年中國數位電視(DTV)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數位電視(DTV)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在文化產業振興政策、三網融合國家戰略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推動下,我國數位電視行業正處於平臺投資建設、技術運營與內容運營階段穩步發展時期。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數位電視行業也大有可為。
  • 生豬:2017年行情回顧及2018年後市展望
    (卓創資訊分析師 曹慧)   全面具體價格影響因素分析,更多、更詳細的產業數據,熱點、重點行情分析總結,盡在:   2017-2018中國生豬行業年度報告   2017-2018中國生豬行業年度報告,主要依據卓創資訊近5年監測及調研的數據,綜合農業部、國家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等公布和提供的數據
  • CADAS:美國航空業2017年發展回顧及展望
    據統計,僅2017年美國9大航空公司對機上和地面設施投資了近200億美元,總計實現超過450架新飛機的交付。  同時,航空企業繼續保持與機場的合作關係,進一步對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投資,包括勞德代爾堡、華盛頓、西雅圖、夏洛特和芝加哥等機場新跑道的建設;邁阿密、拉斯維加斯、奧蘭多、夏威夷、休斯頓、丹佛、西雅圖、鹽湖城和舊金山等機場航站樓的改造擴建、機場休息室和安檢通道的升級改造等。
  • 中國影視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2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影視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2年)認為,中國是電視劇生產大國,近年來無論是製作量還是播出量都在世界範圍內位列前茅。截至**我國現有獲得電視劇生產甲級許可證機構一百三十餘家,獲得乙級許可證機構近3000家,電視劇製片業規模穩居世界**。**年,電視劇創作生產總體態勢平穩,生產供大於求的局面得到了初步扭轉。
  • 2016年版中國數位電視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16年版中國數位電視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最後闡明數位電視行業的投資空間,指明投資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戰略建議,以供投資決策者參考。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6年版中國數位電視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是相關數位電視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數位電視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中國合成革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合成革的產能整頓,對行業健康發展起到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年**半年企業開工率和盈利水平大幅好轉,龍頭企業均維持滿負荷生產。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合成革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隨著市場國際化的進展加快,服裝革、箱包革、家具與室內裝飾用革的產量將保持穩定增長。
  • 2020-2026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受上遊面板漲價的影響,**年**半年平板電視均價呈現上升趨勢,其中線上均價為2814元,同比增長13%。從價格段來看,2000-3999元產品**半年零售額佔比最高,達到57.6%。雖然上遊面板漲價,但是各大廠商為了能夠在大尺寸市場有一定的銷量,還是將55英寸電視價格壓在4000元以內。
  • 能源發展回顧與展望(2020)
    這一年,能源領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經濟社會發展築牢能源「安全線」,能源高質量發展穩中有進,打贏脫貧攻堅戰走在前列,滿足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對能源的需求。
  • 柳英: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下)
    【編者按】本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柳英撰寫,昨日發表內容為全文上半部分(http://www.taiwan.cn/plzhx/zhjzhl/zhjlw/201901/t20190129_12136280.htm),詳細回顧了2018年臺灣地區整體經濟形勢。
  • CADAS:2018/19印度市場回顧與展望(二)
    印度航司外患--外國航司爭相湧入  本次報告的第一部分《CADAS:2018/19印度市場回顧與展望(一)》中曾指出印度國際市場供需不匹配,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印度國際市場較大的發展潛力。  捷特航空、印度航空是國際航線市場兩大承運人,但鑑於前面曾提到過的經營不善、財務狀況等問題,兩者國際市場的發展或面臨來自低成本航空的競爭壓力。
  • 怎麼看,怎麼辦? ——國際水險市場2018年回顧與2019年展望
    (b)船舶險保費與船舶總數與總噸位圖2 全球貨運險與船舶險歷年保費變化(來源:IUMI2018年會)除了前述發生在2018年的損失外,近年來水險領域也是大損失頻現:2017水險業務既處於創新的前沿,又有足夠的歷史傳承,是一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領域。從宏觀層面看,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貨物互通、人員交流必將越來越多,因此對水險的需求不斷增長的總趨勢是不會變的。
  • 吳鳳嬌: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
    第1季、第2季臺灣經濟延續了2017年回溫態勢,增長率保持在3%以上;但受到對外出口下跌的影響,第3季經濟增長急劇下降至2.27%,第4季更將經歷「保2」的嚴峻挑戰。2019年,在全球經濟形勢不樂觀的大背景下,在歐美等主要經濟體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升高、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油價上漲等多重因素的衝擊下,臺灣經濟遭遇寒冬將是大概率事件。
  • 中國奶茶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奶茶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截至**平均每個中國人每年的奶茶消費量僅有4杯,北京、全國、杭州等大城市平均每人每年消費量有30杯。與近鄰的中國臺灣年均消費200杯、中國香港年均消費150杯的數量相比。
  • 2017年港口行業發展趨勢淺析
    港口主要服務於航運行業,航運對應的貨櫃運輸、幹散貨和油料由對應的港口設施完成裝卸,貨櫃需求主要取決於全球經濟環境,幹散貨和原油需求主要看我國市場。在供給方面,我國的港口群主要集中於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個沿海港口群體。  從世界經濟環境看,2017年年初以來,全球經濟復甦趨勢較為明顯。
  • 中國鈦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鈦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認為,中國鈦工業於**年起步,經過試驗研究、工業化生產的定點布局、應用推廣和不斷的技術進步逐步發展起來。特別是21世紀以來,在國家需求的拉動下,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中國鈦工業更是突飛猛進。
  • 回顧2020年,展望2021年:全球及中國汽車市場十大發展趨勢(上)
    01《車業雜談》:2020年已經過去,全球經濟及汽車界發生很多大事,雖有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經濟及汽車行業也是表現不俗,借2021年初始之際,特別邀請您回顧2020年、展望2021年及未來,請談談您的看法如何?答:的確,2020年是一個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受疫情及國際環境的影響,全球經濟跌宕起伏,中國經濟雖也跌宕,但波瀾壯闊、可謂一枝獨秀。
  • 2016年鋼市回顧及2017年市場展望
    >  環保限產成為常態   出口增長0.7%,較為緩慢   2017年市場主要關注點及展望   去產能觸碰在產產能 >  下遊需求增長平緩   出口將出現下降   環保限產仍將延續   2016年鋼市回顧   供給側改革主導下的2016中國鋼市,從15
  • 【招商宏觀劉亞欣】中國債市國際資本流入:回顧與展望
    在2017年的報告中,我們預計2016至2020年的5年間,境外機構有望帶來約4000-4400億美元的國際資本流入。  以下為正文內容:  中國債市國際資本流入:回顧與展望  1、 我國債市國際資本流入回顧  隨著我國債券市場持續對外開放,債券市場持續獲得國際資本流入。
  • 學界業界展望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交大舉辦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
    原標題:學界業界展望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交大舉辦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   「如果我們把整個零售作為一個業態來看,現在平臺是巨無霸,但這些巨無霸可以讓我們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