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4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13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與模里西斯總理賈格納特舉行會談。兩人就日本貨輪燃油洩漏事故的後續援助展開磋商,雙方籤署了日本無償提供價值約6億日元防災相關材料設備的換文。當地時間7月25日,一艘懸掛巴拿馬國旗的貨輪在模里西斯東南部海域擱淺。8月6日,貨船船體破裂,大量燃油洩漏。
相傳是日本不願支付高昂的船舶回收費用,而勾結毛裡求次當地官員,故意將船擱淺在當地,這個不去求證。就說這個船舶回收,確實是費用極高。
日本的資源有限,人工費用極高。和我們國內不能相比,廢品還能回收利用。他們的舊東西一般會轉手,如果自己去處理的話,需要把東西郵寄到生產廠家去回收,不僅沒有回報,自己還得搭上運費。更不用說這龐然巨物。
除此以外,廢船拆解更是危險極高的工作,在孟加拉等地區,拆解船體的工人只有4美元的日薪,還需要飽受危險品的毒害,時不時有可能還被拆解一半的船體砸到,間接死傷很多。所以相比來說直接將船丟到大海裡更划算。
不同國情不同背景,國內的廢品回收生意一直如火如荼,就連紙箱回收都有系統有規模。相比現在各大資本追投的社區團購,一樣的道理。爭取把老大爺老大媽的市場全給搶佔,不遺餘力地爭取最後一點流量。
如果都聚焦在這些所謂的流量上,那中國的技術創新什麼時候能迎來突破。美國日本的技術封鎖,再加上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如果我們沒有真正科技技術的創新,怎麼能來維持或支撐我們經濟大國的身份,另外環境的治理保護一樣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精力。
廢品回收在國內基本屬於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低買高賣,只要肯吃苦,不怕髒。一般人還都幹不來,不是說吃不了苦,而是說裡面的套路也是很多。常見的廢品站也都是家族式的,外行初入應該會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