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講記·見寶塔品第十一(2)【第三次修訂版】

2021-02-18 法華楞嚴平臺


印廣門清法師主講



爾時,佛放白毫一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彼諸國土,皆以玻璃為地,寶樹寶衣以為莊嚴,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遍張寶幔,寶網羅上。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為眾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處,亦復如是。

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這裡講「十方」實際上是無量方。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五百萬億」是一個大數,「那由他」是個天文大數,「恆河沙」也是天文大數。下面還種種境相,這是表「一即無量,無量是一」。

佛的一個光能夠變現出,那我們一個光能不能變現吶?也能。雖然能,你現在能不能變現?不能。因為你現在還有我執,你認為這個肉團是你,你認為你還有家——我的家在揚州、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還有老爸老媽……這無量的大肉團、老肉團、小肉團……所以你現在這個光照不開,你現在這個光只能照到你的家庭。

「寶幔」就是寶帳。這裡的境界,在序品「一光東照」,都是相似乃爾,不再重複解釋。

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佛佛道同,這好玩。那這些分身佛有沒有哪一個為主啊?每一個人都可以為主,為副。在張三國土就是張三為主,在李四國土就是李四為主。在《楞嚴經》講,我們的身體可以有無量的眼睛菩薩、耳朵菩薩、鼻涕菩薩、眼屎菩薩、手菩薩、腳菩薩、肝菩薩、心菩薩,開會共商大計!我們這一條命就是無量的佛土,有無量的眾生。所以要好好明白分身佛從何而有。

有時被我們所傷害的眾生,比如得癌症的人,一個癌細胞就是一個冤親債主。你今生今世是做人,來生來世可能一條蛔蟲鑽到人家肚子裡,或者是一個細胞鑽人家身上。我們這個心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你看那一個黃豆,好好地裡面就有蟲子長出來了。它是不是一個靈體鑽進去的?它跟你是平等的一個念。你現在好像在主宰細胞,因為在這個時空點你佔優勢。其實每一個有生命的細胞跟你都是平等的。再次告誡各位:一次夫妻生活能夠殺傷七萬八千個風蟲,七萬八千條命。在家居士對夫妻生活要嚴格控制啊!甚至要斷除。即使你聽經聞法能夠帶業往生,你將來都要受報應,僅僅保證來世仍然回到佛土。

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為地,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藪。燒大寶香,曼陀羅華,遍布其地。以寶網幔,羅覆其上,懸諸寶鈴。唯留此會眾,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佛在《法華經》裡有「三變娑婆國土」,這裡是第一變。本來娑婆世界是亂七八糟的,那麼佛以神通之力,把這裡與法會無關的天人鬼神大眾轉移到其它佛土。第一變叫「變穢為淨」,可理解為破除「見思煩惱」。

這裡「聚落、村營、城邑」都是大小的行政區域。大海江河,山川林藪:「林藪」是樹木叢生的地方。燒大寶香:這些佛土都有正法教化眾生。曼陀羅華:比喻這些佛土的氣氛,眾生靈性很高。下面的「寶網幔羅、寶鈴」不再解釋。

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一一寶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

從這裡開始介紹十方佛土分身釋迦牟尼佛,皆來娑婆世界參加法會。這是表佛佛道同,也是為了揭示「一心三藏」之法。十方法界無量萬法,皆唯一人一念之所變現。一根汗毛,一粒泥巴微塵,一根草絲,當下都盡足為一真法界,它與無量的虛空萬法無二無別。

現代科學「全息理論」呢,比如一本書幾乎燒為了灰燼,只要保留一個小紙角,它憑這個紙角可以把整個書的內容完整恢復再現。所以老執著有我、有父母兒女、有家庭財產、有官位,是不是太可憐了?一粒微塵都具有無量的智慧德能,何況一個人?過去講佛有無量的化身,誰相信啊?過去講孫悟空拔一根猴毛,能變成無量的猴子,誰相信啊?可是現代科學已經證明這是事實。佛的金口玉言,終究要為科學所印證。現在科學已經知道時間對人是一種錯覺,可是它沒有辦法突破時間對人的束縛,除非將來把科學與佛學圓融為一體。

爾時,諸佛各於此座結跏趺坐,如是展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

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嚴飾,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為莊校。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跏趺坐,就是常講的雙盤腿。這是佛在如來果位示現莊嚴相。可是有些人倒果為因,以為兩條腿一盤就能成佛,最後你不知道飄到鬼國還是神國去。兩條腿盤起來可以調整身體、祛除疾病,延年益壽,我們可以因此有個好的身體,能夠很好地成就道行,但是並不是說這是能成佛的。明白了什麼是佛、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盤腿不盤腿都能成就。

「二百萬億」是個大數字,「那由他」更大。這裡的一個「國」,一個銀河系相當於一百億個太陽系大的空間。每一次看到這樣的大數字,都要隨文入觀。這樣有利於拓寬心量,這就是佛的妙法。

這一段是二變娑婆國土,表修行人進一步加功用道,提升層次。由本土擴大到他土,這是表這些明心見性的菩薩初步證得「自他不二」。在圓教菩薩這個十信滿位證入初住,即為住入佛家。真正來講,圓教菩薩在十信位的每一個信位都具足初住位的功德,僅僅是在這個層次的力量大小不同而已。

比如這間房子裡,十瓦的燈泡也能照亮這個講經堂,一百瓦的燈泡也可以,它都帶有全局,但是力量大小不一樣。所以圓教菩薩只到初信位,你即似同如來全體,這是不可思議的。它叫「一見一切見,一證一切證」,跟別教不同。別教比如是吃了花生米證到花生米果位,吃了蠶豆證蠶豆,吃了黃豆證黃豆,吃了巧克力證巧克力;圓教菩薩呢,他是花生米、蠶豆、黃豆、巧克力全部磨成粉,你吃一口你即證得全體,不可思議的妙啊!別教是「次第三藏」,他一次一次地來,圓教是圓融為一體,「一見一切見」。所以在這個「二變」帶有通教、別教的味道。

目真鄰陀山:「目真」是龍王之名,譯作「解脫」,「鄰陀」譯作「處」。龍王於此山聽法而解脫,此山取名目真鄰陀。

鐵圍山在須:彌山的周圍有七重香水海、七重金山;在第七重金山之外就是第八重海,叫「苦海」;苦海之外又有一座山,就叫「鐵圍山」;作惡之人死了以後要過苦海,然後到地獄,在鐵圍山下去受報。

眾生的存在無非是光波的問題。光速是忉利天以下物體運動的最快速度,每秒三十萬公裡。一般在太陽系裡面的眾生,他都是在不超過太陽光速度下才能現相。如果你超過太陽光速的話,我們這個肉眼就找不到了。第三層天以上的人都是超光速,地球人是亞光速。但是我們的心——不管是人心、狗心、畜生心,它都是超光速的,這是我們的性具功德,我們都共一個佛性。為什麼我們在亞光速之內呢?因為煩惱習氣很重,所以皮膚是不是顯得很乾燥、陰暗呢?煩惱習氣輕的人神採飛揚,不一樣。

雖然末法時代社會風氣確實很壞,但現代科技發展,它會一步一步地與佛法相吻合,證實佛法的真理性,幫助我們明心見性、開智慧。

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這一段經文是講三變佛土,在二變的基礎之上,又在外圍再變化出二百萬億那由他國。越變越大,這與我們修行的次第相一致。所以這三變娑婆國土呢,祖師大德把它說為是比喻破除無明微細煩惱。

下面我們打個比喻來把通常講的「粗煩惱、細煩惱、微細煩惱」觀照一下。比如我們平時貪心、好發脾氣,喜歡吃肉喝酒等等,這叫「粗煩惱」。如果不吃肉喝酒、不發脾氣、不貪名利,做到八解脫,你就證阿羅漢果位,永遠超越六道輪迴。什麼叫「細煩惱」呢?細煩惱也叫「塵沙煩惱」,也就是說這些「粗煩惱」雖然破除了,但是有時候聞到肉了,心裡還感到一種香味;雖然有香味,他不吃他沒有關係的,他不會落六道輪迴,但是你不能明心見性。怎麼叫「微細煩惱」呢?它也叫「無明微細煩惱」。當我們聞到肉味生起了這個好感以後,你再觀照:我心裡怎麼有這個念?怎麼好好覺得這個味道很好呢?你想它從哪裡來的,沒有感覺到這個肉味的時候,這個感覺在不在?在。雖然在,在沒有感覺之前,它有沒有形相?雖然沒有形相,它在不在呀?再觀照:這就是在我的阿賴耶識裡還仍然有這種微細的煩惱種子,它隨著外面聞到肉味的緣分而顯現出來。這是比喻,可不要當真。這讓我們對萬法的觀察更加細緻,久而久之,心越來越細,最後做到如如不動。

爾時,東方釋迦牟尼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於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於八方。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

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各齎寶華滿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詣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如我辭曰:少病少惱,氣力安樂,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以此寶華散佛供養,而作是言:彼某甲佛,與欲開此寶塔。諸佛遣使,亦復如是。

齎:送禮,送蓮華。滿掬:兩隻手恭恭敬敬地抱住了。這段經文一目了然,這裡起畫龍點睛的是「各齎寶華」。《妙法蓮華經》從頭到尾是不是在講「寶華」?《法華經》就叫「妙蓮華」。諸佛菩薩腳踩蓮華臺,身坐蓮華座,都是表「妙蓮華」,十方佛土皆有「妙蓮華」。「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就是「妙蓮華」。

下面好玩。無量諸佛每一尊佛都是用同樣的話告訴自己的侍者,去送同樣的禮,去問同樣的安,去提出同樣的要求。表什麼法呀?萬法都是一個心,都是一個念吶!其實完全可以各人講各人的話,這裡變成千篇一律,你認為是佛故意地來裝模作樣嗎?這是表法的。而且佛對侍者交代,表佛和眾生是一個心,是一體。我們再看這段經文。

「少病少惱」就是問:身體好嗎?為什麼要問吶?因為佛就是多病多惱,明白嗎?佛最大的病就是貪、嗔、痴、慢、疑。誰也沒有他貪心,這就是病,這就是惱。「氣力安樂」,既不安也不樂。為什麼?眾生煩惱佛就煩惱,他道交感應嘛,「一惱一切惱」嘛!就是《楞嚴經》講的「一真一切真」。「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就是不安隱,是不是啊?在十方佛土,娑婆世界的眾生最刁鑽古怪、頑固不化。這是師父講的,還是《法華經》寫的?你看其它佛土,有的國土四惡道都沒有啊!人壽百千萬億阿僧祇劫,身高几萬裡、幾千萬裡。就我們像個小爬蟲,都是些短命鬼,明白嗎?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成就人,這是因禍得福。對於修行人來講,在這樣的佛土修行比在其它的佛土修行要殊勝無量倍。佛講,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勝過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極樂世界一天等於我們這裡一個大劫。有智慧的菩薩都願意到娑婆世界來下海——下海來撈錢吶!這個「錢」是「法財」,是我們成佛的資糧。

由於不「安隱」,這固然是個毛病,同時也有利於我們通過對比開智慧,通過對比奮發圖強,要懂得什麼是福報。《華嚴經》講「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寧可在地獄,也能聽到佛名;那麼在那些佛土的眾生啊,有的雖然聞到佛法,但他很安樂,反正睡下來也自在,站起來也自在,他沒有苦。早晚成佛無所謂,他有這種懈怠心。

彼某甲佛:這是泛泛而談。與欲開此寶塔:這是與多寶如來演雙簧:我們是滿多寶如來的願,也滿法會大眾的願,大家一起來。就是說親近多寶如來。




法華論壇:http://www.fahua123.com/



《法華經》《楞嚴經》《阿彌陀經》《心經》講記開示連結:


《大乘妙法蓮花經》經文讀誦七卷二十八品(視頻字幕版)

《大佛頂首楞嚴經》讀誦共十卷(視頻字幕版)

【大乘妙法蓮華經】全文(注音版)

【大佛頂首楞嚴經】全文(注音版)

【楞嚴咒】注音教讀版

【大悲咒】注音念誦版

《妙法蓮華經》講記全集(視頻)

印廣門清法師《楞嚴經》講記全119集 (視頻)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印廣門清法師【視頻全集】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印廣門清法師【文字版全集】

《般若心經講記》全集(第四次修訂版)印廣門清法師

過五關 度六將 證菩提(第四次修訂版)—印廣門清法師主講

如是我聞真實義(修訂版2015)—印廣門清法師主講

《楞嚴經》168字 專題開示 【視頻+文字】

《正修行路·答疑》—印廣門清法師(全集)

相關焦點

  • 《妙法蓮華經》講記·見寶塔品第十一(1)【第三次修訂版】
    印廣門清法師主講〈見寶塔品〉也是《妙法蓮華經》的精品,在法會正在進行到氣氛非常熱烈的時候,憑空從地下冒出一座寶塔;此處以「寶塔」為題,佛說了一品妙法。「妙法華經」,前面在解釋經題的時候,從蓮華之根、蓮華之開、蓮華之境,三個不同的角度解釋它的妙義。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這裡的「大眾」是一切眾。佛在菩提樹下證道以後第一句話:「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既然是皆具如來德性,那成佛的《法華經》要對一切眾生「開示悟入」。「大眾」是表無量義、平等義、普遍義。
  • 慈航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記 前言 本經簡介
    《妙法蓮華經》講記前言慈航法師·講義編輯學《妙法蓮華經》,主要從三方面:⑴、本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地位顯著。⑵、本經有7卷28品,量很龐大,先知其大意。◆「妙法」◇ 古人總結為:「含一切法,泯一切相」。(一乘了義,不二法門 )◇ 妙法兩字。先釋法字;若無其法,何所稱妙。◇ 經云:我法妙難思。◇ 妙 —— 妙名不可思議。是能贊之辭;贊此三法皆妙也。
  • 慈航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記 前言 本經簡介
    《妙法蓮華經》講記前言慈航法師·講義編輯學《妙法蓮華經》,主要從三方面:⑴、本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地位顯著。⑵、本經有7卷28品,量很龐大,先知其大意。◆「妙法」◇ 古人總結為:「含一切法,泯一切相」。(一乘了義,不二法門 )◇ 妙法兩字。先釋法字;若無其法,何所稱妙。◇ 經云:我法妙難思。◇ 妙 —— 妙名不可思議。是能贊之辭;贊此三法皆妙也。
  • 大乘妙法蓮華經第 19講1
    💻大乘妙法蓮華經第19講1         方便品第二之(3)
  • 《妙法蓮華經》的十奇特事與八大妙處!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云:「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聞」是「見道,明白」的意思。這法妙在哪裡,一個是把妙法比作成蓮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把法形容像蓮花一樣非常美好,但是雖出汙泥又有蓮花、又現蓮臺,花果同現。這是從字意上比喻說,這麼來理解。前生或今生不讀《法華經》的人,不懂《法華經》的人,沒有參加過法華會的人,不可往生極樂世界,不可得蓮花化身的身體。所以現在的修行人必讀《妙法蓮華經》,這是必修課。
  • 《妙法蓮華經》全經概要
    我們這次學《妙法蓮華經》,主要從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認識這部經他在整個佛法裡面,就是佛祖所說教法的經典裡面所佔據的位置,他的重要性;第二點就是要認識到這部經有二十八品,我們以後逐品的、一品一品的來解讀其大意,不可能詳細的逐字逐句的解釋,那個量就太大了、太多了,也就是知其大意就可以了;第三點就是我們擇其中重要的幾品來詳細的解釋,比如大多數居士也許沒有全文讀誦過
  • 南無妙法蓮華經
  • 《法華經》妙法蓮花,經中之王,讀誦一句,一念隨喜,既得授記
    《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指本經所說之法精深微妙,「蓮華」是用蓮花來形容經典的純潔無瑕。雖然《妙法蓮華經》的經題只有五個字,但是其內涵十分深刻,據 說唐代智者大師光解釋這五個字的經題 就曾用了三個月之久。
  • 大乘妙法蓮華經第 1 講5終
    💻大乘妙法蓮華經第1講5終      經題之(1)
  •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本卷 為武后為母祈福之經其一,首殘尾全,卷高26.2釐米,卷長820釐米,書法精湛,端正亦靈動,卷尾有題記:鹹亨三年四月十五日門下省群書手趙文審寫用小麻紙一十九張裝潢手解善集初校書手趙文審再校福林寺僧智藏三校福林寺僧智興詳閱太原寺大德神符詳閱太原寺大德嘉尚詳閱太原寺主慧立
  • 《般若心經講記》·第四次修訂版 01
    般若心經講記·第四次修訂版印廣門清法師 主講佛曆二五五四年·慈航淨苑       目錄▌經文▌開堂白這在三藏十二部經中,既可以稱為一部大經,也可以說是一部小經。所謂大經,是講它的包容量,《心經》為一切萬法所依之本;所謂小經呢,它的篇幅最小,260個字。那用《心經》來概述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再合適不過,這就是小大不二。我原計劃是準備利用這個夏天,給各位講解一部《妙法蓮華經》,那麼中途怎麼改變這個計劃呢?
  • 《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之十八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33篇南無釋迦牟尼佛《妙法蓮華經》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見寶塔品第十一(下篇)又聽到多寶如來說,好啊好啊,釋迦牟尼佛,請快說此法華經,我是專為聽這部經而來呀。四眾弟子看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已經滅度的多寶佛說出這樣的話,都稱嘆前所未有,就都把寶華聚在一起散布於多寶佛和釋迦牟尼佛的身上。多寶佛在寶塔之中,將他的師子座分出一半給釋迦牟尼佛,又說,釋迦牟尼佛,您可以坐到座位上來。
  • 宏圓法師講《妙法蓮華經》講記 第9講
    這一段分三部分,第一是曾見之事與今佛以前的事相同,第二部分是講,曾見之事與今佛當前之事相同,第三是曾見之事與今佛出定以後將要做的事相同。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這是第二說經名同。往昔日月燈明佛從定起,說大乘經,名字是《妙法蓮華》,這和釋迦牟尼佛從定起之後所說的經,名稱都是相同的。
  • 《妙法蓮華經》的精華就是「蓮華」二字
    「寶蓮」,十方法界都有蓮華,這在佛法裡是一個根本法。《法華經》全稱《大乘妙法蓮華經》,《楞嚴經》也叫《大方廣妙蓮華王》。諸佛菩薩身坐蓮華座,腳踩蓮華臺,是不是?這蓮華是特別表法呀,應用到究竟了義大乘之經,把它說為「花開蓮現」,表即因即果。這個法不可思議呀!一般的華都是先開華後結果,或者只開華不結果,或者先結果後開華。而這個蓮華呀,當下華開,當下蓮(蓮子——果)現。
  • 揭開妙法蓮華經不可思議的秘密之藏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作如是法供養已,命終之後,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於淨德王家,結跏趺坐,忽然化生,即為其父而說偈言:大王今當知,我經行彼處,即時得一切,現諸身三昧,勤行大精進,舍所愛之身,供養於世尊,為求無上慧。
  • 淺談《妙法蓮華經》的文學審美,見者法喜充滿,閱者增福增慧!
    (二)、《妙法蓮華經》的背景資料1.本經的名稱《妙法蓮華經》梵文原名是《薩達磨芬陀利迦蘇坦覽》(Saddharma-puarīka sūtra),「薩達磨」是指「正法、妙法」;「芬陀利迦」是「白蓮花」; 「蘇坦覽」是「經」的意思,
  • 妙法蓮華經綸貫
    妙法二字謂之法。蓮華二字謂之喻。法者。畧而言之。眾生法。佛法。心法也。妙者。畧而言之。相待妙。絕待妙也。經雲。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若眾生無佛知見。何所論開。當知佛之知見。蘊在眾生。故眾生法妙也。佛法不出權實。經雲。是法甚深妙。難見難可了。一切眾生類。無能知佛者。卽是嘆實智妙。又雲。及佛諸餘法。亦無能測者。卽是嘆權智妙。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諸法是卽實之權。實相是卽權之實。故佛法妙也。
  • 《法華經》妙法蓮花,經中之王,讀誦一句,一念隨喜,既得授記
    《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指本經所說之法精深微妙,「蓮華」是用蓮花來形容經典的純潔無瑕。雖然《妙法蓮華經》的經題只有五個字,但是其內涵十分深刻,據 說唐代智者大師光解釋這五個字的經題 就曾用了三個月之久。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
  • 《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之四十三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58篇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上篇)說完陀羅尼品後,佛對法會上的大眾說,在很久很久、無量劫數以前,有一位佛,名號為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佛國叫光明莊嚴,劫名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