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記 前言 本經簡介

2020-12-18 雲居慈航

《妙法蓮華經》講記

前言

慈航法師·講義編輯

學《妙法蓮華經》,主要從三方面:

⑴、本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地位顯著。

⑵、本經有7卷28品,量很龐大,先知其大意。

28品,相當於28個章節。品就是一段、一節的意思。

6萬9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九冊。

⑶、擇重要幾品詳解,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第25品中。

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廣含藏。

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潤,灌頂醍醐點點涼。

假使造罪如山嶽,不需妙法兩三行。

——宋仁宗

甲一 本經簡介

乙一 簡稱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

乙二 釋經題

◆ 七種立題,法喻立名

法 —— 妙法

喻 —— 蓮華

◆「妙」── 極微深妙

◇ 一乘了義的,不二法門。

◆「法 」—— 十界、十如(十如是)

◇ 權實之法(分三):

① 眾生法, ② 佛法, ③ 心法。

◆「妙法」

◇ 古人總結為:「含一切法,泯一切相」。(一乘了義,不二法門 )

◇ 妙法兩字。先釋法字;若無其法,何所稱妙。

◇ 經云:我法妙難思。

◇ 妙 —— 妙名不可思議。是能贊之辭;贊此三法皆妙也。

◇ 眾生法何以稱妙?

◇ 眾生因迷。不了真如佛性,不生不滅,亙古長存。

◇ 妄為五蘊,妄色妄心所迷。起貪嗔痴,種種顛倒。起惑造業,不知其見聞覺知之性,即是佛性。

◇ 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無非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若眾生無有佛之知見,則何所論開,

■ 故眾生法妙也。

◆「蓮花」──為喻

◇ 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

◇ 蓮華的三種殊勝:

⑴ 花果同時:

◇ 在這裡也代表了,中道了義、圓頓大教。

◇ 這種比喻,說明一乘了義、不二法門的這種殊勝。

◇ 為什麼用蓮華作形象代表?

◇ 因為蓮華是花果同時,因果同步:

◇ 因果相續,因上結果,果下又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

◇ 佛經經常引用蓮華,主要指如是因、如是果,花果同時。

◇ 蓮華在水面上開花的時候,他根上蓮藕也開始結成了,就結果了,所以說花果同時。

◇ 開花的當下,蓮果自成。這是佛經裡面經常引用蓮華作形象比喻的真實用意。

◇ 這在其他的植物裡面很少有,其他植物是先開花、後結果。有一個時間的先後,或者有的植物只開花、不結果。

◇ 比喻說世間有些學問,理論上很華麗,實際上一無是處,沒有實際意義,光開花不結果。

◇ 有的花開得很大、很美觀,結的果也不見得跟花相應。

⑵ 蓮華出淤泥而不染:蓮華只有在汙泥裡,才能長出,才有養分。才能長出那種美妙。

◇ 是引用宋代˙詞家˙隱士˙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⑶ 內斂不露:果實埋藏在濁泥中,不外顯露。

◆「經」

◇ 經 —— 能詮之文。

◇ 具貫攝常法四義。

貫:貫穿 —— 如線貫華,貫穿經中,所應知之義。

攝:攝化 —— 攝持,所應度眾生。

常:不變 —— 真理恆三世,而不易。

法:軌持 —— 為十界,所同軌。

◇ 經: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

◇ 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

■ 合此四義,故名經。

乙三 經中之王

* 古今公認的三大經典──[大乘三經]

⒈ 《大方廣佛華嚴經》

⒉ 《妙法蓮華經》

⒊ 《大佛頂首楞嚴經》

*《妙法蓮華經》──大乘了義經典

◆ 本經屬於一乘圓教,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直抒如來本懷。

◆ 了義──究竟說

◇ 顯現大乘、最上乘、一乘法的思想。

◆ 不了義──方便說《八大人覺經》

◇ 沒有直抒如來本懷,佛的方便說,是用較簡單、容易理解的方法,來逐漸開示我們。

* 法華經有經中之王的美稱,他超越了大乘和小乘的界限,將聲聞和緣覺菩薩,都納入到一佛乘中來。

* 世尊盛讚此經,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並用了各種比喻,來描述這部經的偉大。

* 金輪、銀輪、銅輪。

* 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

◆ 一乘圓教,清淨圓滿,究竟了義,微妙無上。

◇ 不讀法華經不知如來救世的苦心。

◇ 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

◇ 因經中宣講的妙法,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的教法。佛一生說法49年,在最後8年裡說的就是法華經。無論從時間和內容上看,法華經對大小乘佛教都具有歸納總結性。

乙四 五時教判:教判就是把佛法適當歸類

①「華嚴時」——《華嚴經》────『三七日對41位法身大士,及上根利智者』

②「鹿苑時」——小乘《四阿含經》────『12年為鈍根人說基本法』

③「方等時」——《維摩詰經》、《思經益》、《勝鬘經》《楞嚴經》、《楞伽經》等大乘經典 ────『8年,讓小乘人恥小慕大』彈偏斥小、嘆大褒圓

④「般若時」——《般若經》────『22年,讓小乘人舍小向大』諸法皆空、大小不二,融大小乘於一味。破斥其對大小乘的偏執。

⑤「法華涅盤時」——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盤之最後一時。

◆ 佛陀最後8年說:《法華經》

◆ 世間80歲時,在拘屍那羅,娑羅雙樹林涅槃示現,於涅槃前一日一夜說: 《涅槃經》

* 所說的教法純是圓滿的圓教,通過前四時的方便,最終彰顯真實。

相關焦點

  • 《妙法蓮華經》講記·見寶塔品第十一(2)【第三次修訂版】
    齎:送禮,送蓮華。滿掬:兩隻手恭恭敬敬地抱住了。這段經文一目了然,這裡起畫龍點睛的是「各齎寶華」。《妙法蓮華經》從頭到尾是不是在講「寶華」?《法華經》就叫「妙蓮華」。諸佛菩薩腳踩蓮華臺,身坐蓮華座,都是表「妙蓮華」,十方佛土皆有「妙蓮華」。「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就是「妙蓮華」。下面好玩。
  • 《妙法蓮華經》講記·見寶塔品第十一(1)【第三次修訂版】
    印廣門清法師主講〈見寶塔品〉也是《妙法蓮華經》的精品,在法會正在進行到氣氛非常熱烈的時候,憑空從地下冒出一座寶塔;此處以「寶塔」為題,佛說了一品妙法。「妙法華經」,前面在解釋經題的時候,從蓮華之根、蓮華之開、蓮華之境,三個不同的角度解釋它的妙義。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這裡的「大眾」是一切眾。佛在菩提樹下證道以後第一句話:「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既然是皆具如來德性,那成佛的《法華經》要對一切眾生「開示悟入」。「大眾」是表無量義、平等義、普遍義。
  • 南無妙法蓮華經
  • 慈航淨苑(內地寺廟十)
    慈航淨苑規模雖小,但作為大乘妙法蓮花經道場的發祥地,在佛教界一直佔據著顯著的地位。寺院在山西、江蘇、安徽、湖南等地擁有20多個下院,作為眾下院分道場的龍頭——慈航淨苑,在當今佛教界的影響越來越大。        地    位 :大乘妙法蓮花經道場的發祥地
  • |佛教|妙法蓮華經|長阿含經|...
    一、《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 釋迦牟尼佛將前邊的義理,用偈頌又說了出來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55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我滅度後 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 如上之所說是則為具足 一切諸供養以舍利起塔 七寶而莊嚴若我滅度後,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如上之所說:這是指釋迦牟尼佛把所應該教化的眾生都教化完了,就入涅槃了;佛滅度之後,假使有人能以頂戴奉持這部《妙法蓮華經》,這個人所得的福德無量無邊,好像以上所說那種的福報似的。是則為具足,一切諸供養:你能受持這部《法華經》,這種福德就是具足的,你也就具足一切的供養。
  • 揭開妙法蓮華經不可思議的秘密之藏
    ——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要說這段話,其實有很多層的深意和表法,先從妙法蓮華這個名字來談談個人的看法,僅供分享個人心得。妙法,指的是自性生,六祖慧能大師曾經說過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蓮華指的是蓮華化生,妙法蓮華經被譽為佛教第一經,有萬經之王的美譽,佛祖曾經在經典裡面曾經說到,誹謗此經的果報比誹謗佛陀還要更加的嚴重,這部經在千百年來被眾人稱為成佛的法華。
  • 《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之四十三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58篇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上篇)說完陀羅尼品後,佛對法會上的大眾說,在很久很久、無量劫數以前,有一位佛,名號為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佛國叫光明莊嚴,劫名喜見。
  • 慈航法師《五燈會元》第一講
    慈航法師介紹慈航法師,法號真行,俗姓陳,福建省霞浦縣人。出生於一個佛化家庭中,父母都是當地虔誠的佛教護法居士。亦求參於,智敏慧華上師.法師一生,好樂親近長老耆宿,推崇禪淨兩大妙法,祈盼肩承宗教,立志廣涉諸宗。真誠願以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以為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為之奮起、為之奉獻,發心實屬不易。為光大如來教法,廣弘淨土等諸法門,與當今世界廣大佛弟子,一起攜手並進,共同邁人正確的修行之道故,法師願奉獻平生所修、所學所能,來供養大家。
  • 佛教《大乘妙法蓮華經》一人為大之三字三法
    意思是說,我快要滅度了,該給你們講真實法了,我告訴你們,以前講的三藏十二部經都是戲論之法,只有這部大乘妙法蓮華經是真的。《大乘妙法蓮華經》的精華就是一個「大」字與蓮華;妙法即一個「大」字:一人方為大;蓮華:明白了妙法一人為大,當下花開蓮現證果。
  • 成佛的《妙法蓮華經》,這部經究竟「妙」在何處?
    佛門中自古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開悟的楞嚴」,歷代祖師教化眾生,《法華經》、《華嚴經》以及《楞嚴經》都是必修的經典。智者大師登壇弘揚《法華經》時,單講「妙」字,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本文中,我們就來說一說,這部成佛的《妙法蓮華經》究竟「妙」在何處。
  • 被稱為天書中的天書的《妙法蓮華經》,其實好懂,精華就在經題上
    導讀:《楞嚴經》時常被稱為天書,裡面不光名相概念多,而且所講內容,顛覆人們的認知,使人難解難信。而《法華經》更是進一步的說清楚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連佛自己都說:「此經最是難解難信。」今天,我們就通過淺釋經題,來解釋一下《法華經》說了什麼?正文:《大乘妙法蓮華經》關於經題的淺釋,讓你明白這部經到底在說什麼?
  • 《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之三十六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51篇《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那時,日月淨明德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和其它的大菩薩、聲聞,說妙法蓮華經。其中那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於修習苦行,在日月淨明德佛的正法之中,勇猛精進的修習經行,一心求佛,絕不懈怠。
  • 《法華經》妙法蓮花,經中之王,讀誦一句,一念隨喜,既得授記
    《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指本經所說之法精深微妙,「蓮華」是用蓮花來形容經典的純潔無瑕。雖然《妙法蓮華經》的經題只有五個字,但是其內涵十分深刻,據 說唐代智者大師光解釋這五個字的經題 就曾用了三個月之久。
  • ...人的好和不好,或者什麼長處、什麼短處,都不講的|妙法蓮華經淺釋
    不要講其他人的好和不好,或者什麼長處、什麼短處,都不07:41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妙法蓮華經淺釋 409又文殊師利,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在釋迦牟尼佛我滅度之後,在將來末法時,想講這部《妙法蓮華經》,應該居住到這個安樂行門上邊。若口宣說,若讀經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不說他人好惡長短。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亦不稱名讚嘆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
  • 佛學常識:如何誦《妙法蓮華經》,你知道嗎?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 妙法蓮華——崔修聞禪意荷花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崔修聞,1974年生於山東高青,佛曆3034年於北京法源寺皈依佛門,法名傳立。邊平山先生入室弟子,自由藝術家。先後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修業於北京榮寶齋畫院首屆中國書畫家高級研修班,曾任《中國美術30年》《藝術在中國》編輯,現專業從事中國書畫篆刻創作與研究。
  • 這部經典,是一切諸佛所說經典之王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03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用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這七種寶物,滿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供養於佛,及大菩薩、闢支佛、阿羅漢:拿它來供養佛、菩薩,或者供養闢支佛和阿羅漢。
  • 蘇州瑞光塔發現《妙法蓮華經》,其紙張堪比黃金,專家激動到流淚
    也正是因為「真珠舍利寶幢」的發現讓蘇州瑞光塔從此成為了全國人民的朝拜之地,其實當時那個神秘的箱子打開之後,除了「真珠舍利寶幢」之外,還有許多的其他古文物,比如著名的《妙法蓮華經
  • 「妙法蓮華經」5個字,有什麼特殊含義?
    淺釋《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妙法蓮華經》經名的第一個「妙」字,意思就是「暢佛本懷」。佛陀將他出現在世間的秘密,完全掀開,一點也不保留地告訴我們,這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什麼能打開呢?關鍵在「轉」!人心潛能不可思議佛陀在人間看盡生老病死,看到修道的好處,他身體力行,並且告訴人們,這一條路是可以走的,這就是「妙法」。妙法指的就是「眾生心」,也就是眾生的佛性,佛性不僅佛陀具足,我們也具足,佛陀沒有多增加什麼,這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