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常識:如何誦《妙法蓮華經》,你知道嗎?

2020-12-18 李罕誦大悲咒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是對佛學影響很大的經典經文之一,有「經王」的稱謂,經文中的內容豐富多彩,蘊含的意義深刻,每一句經文都蘊含著佛的智慧,需要我們仔細感悟其中的道理,所以很多修行的人都在修行《法華經》。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一下《法華經》的主要內容:

一、《法華經》的中心思想是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不分貧富貴賤。《法華經》教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修養,減少我們的痛苦,提高我們的心境,放下心中的妄念、執念,讓我們的煩惱減少,我們不能讓自己不產生妄念,我們要做的就是驅除心中的妄念,或者對它置之不理,這樣我們的煩惱和痛苦就會減少。

二、經常讀誦《法華經》 可以讓我們明白菩薩的智慧是什麼,為什麼佛能成為佛,知道是非因果的由來,是非多了,福報就會減少。而因果則是我們必須要準守的準則,種善因就得善果福報,種惡因就得業障。

法華經是人們修行可以成佛的,修行法華經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多多念誦法華經來理解它內容中包涵的智慧,念誦法華經是可以修身養性的,也可以培養我們的善心和慈悲心……誦讀它的好處有很多,但是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誦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誦讀《法華經》的方法:

1.在念誦法華經前要清潔雙手,

2.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讓我們的身體放鬆,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摒棄雜念

3.專心讀經文,暫時放下其他雜事

4.如果有條件的話,點上一炷香,用來傳達我們對佛的誠心,不點也沒事。

再往深修行,我們接觸到如何成佛的智慧,我們就能夠明白,修行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什麼會有佛的存在,法華經中為我們做出了完美的回答,佛的存在就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眾生脫離苦難,早日成佛。

學佛入門的同修,平常需要多了解一些誦讀法華經的常識,例如念法華經如何回向,這樣對我們修行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也能夠更好地理解經文中的含義,正確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修行。

這是最美的佛音。通過它,你能看到佛陀的世界。留言了解更多有聲佛經,讓你聽到佛的聲音!

相關焦點

  • 念了一輩子《妙法蓮華經》,它的真實含義,你知道嗎?
    在所有佛經中,三部經被稱為「經王」,就是《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它們有不可思議的功德。當然,這些功德,光是讀也不一定能完全得到。雖然讀誦、抄寫的功德不可思議,但真正的功德,是懂得這部經到底講什麼。《六祖壇經》裡面有一個禪師叫法達,七歲出家,每天誦《法華經》,念了三千遍。後來,六祖大師對他說,如果不解經義,讀一萬遍也不一定有利。
  • 南無妙法蓮華經
  • 佛友分享經歷:抄寫讀誦妙法蓮華經後,皮膚迅速變白皙、光潔
    我去年結緣了一本精美臨摹版的《妙法蓮華經》,開始讀誦抄寫後,整個人身心感覺到不可思議的平靜、妄念明顯大幅度減少,這些都在我意料中,因為畢竟是經中之王,能滅一切極重罪業除一切煩惱,可最讓人驚奇的居然事發生了——我皮膚變白皙細膩了!
  • 《妙法蓮華經》講記·見寶塔品第十一(2)【第三次修訂版】
    現在科學已經知道時間對人是一種錯覺,可是它沒有辦法突破時間對人的束縛,除非將來把科學與佛學圓融為一體。爾時,諸佛各於此座結跏趺坐,如是展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 釋迦牟尼佛將前邊的義理,用偈頌又說了出來 | 妙法蓮華經淺釋
    若我滅度後,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如上之所說:這是指釋迦牟尼佛把所應該教化的眾生都教化完了,就入涅槃了;佛滅度之後,假使有人能以頂戴奉持這部《妙法蓮華經》,這個人所得的福德無量無邊,好像以上所說那種的福報似的。是則為具足,一切諸供養:你能受持這部《法華經》,這種福德就是具足的,你也就具足一切的供養。
  • 讀誦妙法蓮華經是解決各種人生問題的金鑰匙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好在,有佛法就有辦法。每天堅持讀誦妙法蓮華經,通過經典加持,使智慧增加,淫慾心變小。撥正人生航向,朝著幸福美好的目標前進。這個過程不知不覺、順理成章。請拿好這把解決人生問題的金鑰匙,堅持讀誦妙法蓮華經。我們清楚,對生活、事業、學業危害最大的就是邪淫。
  • 被稱為天書中的天書的《妙法蓮華經》,其實好懂,精華就在經題上
    導讀:《楞嚴經》時常被稱為天書,裡面不光名相概念多,而且所講內容,顛覆人們的認知,使人難解難信。而《法華經》更是進一步的說清楚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連佛自己都說:「此經最是難解難信。」今天,我們就通過淺釋經題,來解釋一下《法華經》說了什麼?正文:《大乘妙法蓮華經》關於經題的淺釋,讓你明白這部經到底在說什麼?
  • 揭開妙法蓮華經不可思議的秘密之藏
    ——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要說這段話,其實有很多層的深意和表法,先從妙法蓮華這個名字來談談個人的看法,僅供分享個人心得。妙法,指的是自性生,六祖慧能大師曾經說過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蓮華指的是蓮華化生,妙法蓮華經被譽為佛教第一經,有萬經之王的美譽,佛祖曾經在經典裡面曾經說到,誹謗此經的果報比誹謗佛陀還要更加的嚴重,這部經在千百年來被眾人稱為成佛的法華。
  •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叫這八恆河沙菩薩,不要發護持《妙法蓮華經》的願呢?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16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眾: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恆河沙眷屬,是諸人等,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不須汝等護持此經:說你們大家不要發這個願,不需要你們來護持我這《妙法蓮華經》!為什麼這樣說呢?釋迦牟尼佛大約也想讓他自己的這些個弟子有多一點的功德,所以不願外邊來的這八恆河沙的菩薩來護持這《法華經》。如果外邊來的菩薩護持這《法華經》,那麼他自己所教化的這一班徒弟就沒有工作了,甚至於就要失業了。所以他趕快就說:「止!」你們不要發這個願,這個工作,我有人做,不必你們做。
  • 慈航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記 前言 本經簡介
    《妙法蓮華經》講記前言慈航法師·講義編輯學《妙法蓮華經》,主要從三方面:⑴、本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地位顯著。⑵、本經有7卷28品,量很龐大,先知其大意。假使造罪如山嶽,不需妙法兩三行。◆「妙法」◇ 古人總結為:「含一切法,泯一切相」。(一乘了義,不二法門 )◇ 妙法兩字。先釋法字;若無其法,何所稱妙。◇ 經云:我法妙難思。◇ 妙 —— 妙名不可思議。是能贊之辭;贊此三法皆妙也。
  • 《妙法蓮華經》講記·見寶塔品第十一(1)【第三次修訂版】
    印廣門清法師主講〈見寶塔品〉也是《妙法蓮華經》的精品,在法會正在進行到氣氛非常熱烈的時候,憑空從地下冒出一座寶塔;此處以「寶塔」為題,佛說了一品妙法。「明白了佛」,這是「因」;你得到了佛的妙用,這就是「果」。教菩薩法:這就是「如來藏」,是成佛之法。佛所護念: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無佛不護,無佛不念」,沒有辦法不護,沒有辦法不念,因為一切的萬法都是一個念,一個本體。「妙法華經」,前面在解釋經題的時候,從蓮華之根、蓮華之開、蓮華之境,三個不同的角度解釋它的妙義。
  • 學佛法的人,一定要謙恭和藹,對任何人都不要驕傲|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20我們學佛法的人,聽見《法華經》有這種的妙處,畜生聽經聞法,都可以去做人;餓鬼在地獄裡,聽經聞法,可以生到天上去。因為有這種的利益,所以有的人就會依照經上的方法,念誦經典去修行。可是修是修,不要生自滿的心,不要以為我念了經,有了功,就處處都自滿;你若生出自滿的心,這不單沒有功德,可以說是白費功,僅僅種一點善根而已。所以我們修道的人,切記不要生自滿的心、不要生一種驕傲的心,處處要謙恭、要和藹,不要自大、不要貢高我慢。《六祖壇經》上有一段,有一個和尚叫法達,他誦《法華經》誦了三千多部,於是就生出一種貢高的心。
  • 妙法蓮華——崔修聞禪意荷花作品欣賞
    多年修行參悟佛學並通研詩文、書法、國畫、篆刻,於諸多領域均有獨到見解,作品自成一格,多次參加全國及海外重要學術展覽,被國內外諸多個人及藝術機構收藏,出版個人專輯、合集多種。——青夏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從佛法中走來,修聞的畫,筆筆是禪。是佛門教義。似是,而非,而非,似是。你心在你心,你心也在他心,你心,更在我心。禪,不可一語而破,修聞的畫,亦不能文字言盡。
  • 曠世國寶《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以5692.5萬元高價成交
    《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長達19米,蒙元時期原紙,燕尾收尾,品相完好,與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趙城金藏》中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二、卷五相連,成為增補、研究《趙城金藏》的重要文獻,在版本、文獻及歷史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
  • 蘇州瑞光塔發現《妙法蓮華經》,其紙張堪比黃金,專家激動到流淚
    想必大家應該知道蘇州的瑞光塔吧,瑞光塔同樣也是擁有著千年的歷史,而且更重要的是曾經有人在瑞光塔中發現了地宮,清理出一張神秘的箱子,其中「真珠舍利寶幢」的發現堪稱是震驚了世界。
  • 《妙法蓮華經》白話直譯( 終結篇)
    普賢,你能守護《法華經》並幫助其流通於世,使許多地方的眾生獲得安樂與利益,你已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大慈大悲的心願。你從久遠的時代以來,立下求證至高無上之聖智的心願,所以,才能在今日發下這種種神通願力,表示要永遠守護這部《法華經》。我將以神通之力守護那些能受持普賢菩薩名號的人。
  • 《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之四十三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58篇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那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想引導妙莊嚴王,同時也為了憐愍護念眾生,就大開法會講演妙法蓮華經。淨藏、淨眼兩位菩薩,來到他們的母親那裡,合掌說,我們希望您能到佛的道場去,我們也跟隨您一起去親近、禮拜、供養,為什麼呢,因為佛現在在一切天人大眾之中,宣講法華經,我們應該去聆聽、應該去受持。
  • 這部經典,是一切諸佛所說經典之王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03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用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這七種寶物,滿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供養於佛,及大菩薩、闢支佛、阿羅漢:拿它來供養佛、菩薩,或者供養闢支佛和阿羅漢。
  • 《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之三十六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51篇《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那時,日月淨明德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和其它的大菩薩、聲聞,說妙法蓮華經。其中那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於修習苦行,在日月淨明德佛的正法之中,勇猛精進的修習經行,一心求佛,絕不懈怠。
  • ...人的好和不好,或者什麼長處、什麼短處,都不講的|妙法蓮華經淺釋
    不要講其他人的好和不好,或者什麼長處、什麼短處,都不07:41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妙法蓮華經淺釋 409又文殊師利,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前邊所說的是「身安樂行」,現在我再跟你說一說菩薩修行「口安樂行」。在釋迦牟尼佛我滅度之後,在將來末法時,想講這部《妙法蓮華經》,應該居住到這個安樂行門上邊。若口宣說,若讀經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不說他人好惡長短。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亦不稱名讚嘆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