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崔修聞禪意荷花作品欣賞

2020-12-19 當代藝術家art

藝術簡介

崔修聞,1974年生於山東高青,佛曆3034年於北京法源寺皈依佛門,法名傳立。邊平山先生入室弟子,自由藝術家。先後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修業於北京榮寶齋畫院首屆中國書畫家高級研修班,曾任《中國美術30年》《藝術在中國》編輯,現專業從事中國書畫篆刻創作與研究。多年修行參悟佛學並通研詩文、書法、國畫、篆刻,於諸多領域均有獨到見解,作品自成一格,多次參加全國及海外重要學術展覽,被國內外諸多個人及藝術機構收藏,出版個人專輯、合集多種。

2000年,中國國際科技文化成果博覽會(北京),中國龍文化藝術大展書畫精品展(北京),山東省跨世紀中國畫名家精品展(濟南)

2001年,感悟自然——崔修聞書畫作品展(淄博),山東省首屆中國畫寫生創作大展(濟南)

2003年,心象——四人書畫作品展(淄博)

2005年,中國當代中青年畫家學術交流展(北京),海峽兩岸美術交流展(臺灣)

2006年,當代中國畫家邀請展(北京),山東國際藝術博覽會(濟南),零點水墨——齊魯邀請展(濟南),畫風·市場——中國當代畫家邀請展(濟南),《畫風》專題介紹

2007年,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北京),山東國際書畫藝術博覽會(濟南),首屆當代優秀書畫家作品展(北京),水墨文章——當代水墨畫家三人作品展(北京),水墨文章——當代水墨畫家十人作品展(北京),畫風·市場——中國當代畫家邀請展(濟南),《當代美術》《水墨前沿》《當代文人畫》《中國畫界》《東方畫壇》《齊魯書畫百家》專題介紹

2008年,榮寶齋畫院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北京),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濟南),大運河沿線城市書畫作品展(淮安),奧運風——當代名家書畫展(深圳),第二屆百名優秀書畫家提名展(北京),《水墨中國》《山花》專題介紹

2009年,國家發改委《中國經貿導刊》,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全國書畫名家精品珍藏》專題介紹

2010年,黃山國畫論壇(黃山),《中國經貿導刊》《神州詩書畫報》《中國學術研究》《學術理論與探索》專題介紹

2011年,筆痕墨象——當代最具市場潛力書畫家提名展,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兩岸百位書畫名家藝術交流展(北京),筆墨傳承——中國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北京),《中國經貿導刊》《神州詩書畫報》專題介紹

2012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翰墨新象」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上海),中國國家畫院「荊浩杯·中國畫雙年展」(北京、濟源),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工筆畫學會「全國第三屆工筆山水畫展」(唐山),出版發行《科學發展再創輝煌·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崔修聞·紀念珍藏郵冊》,《新中國美術大典》《中國經貿導刊》專題介紹

2013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泰安市人民政府「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泰安),山東省委、省政府「第十屆中國藝術節·齊魯畫風——山東中國畫大展」(濟南)2014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省人民政府「首屆山東(國際)美術雙年展」(濟南)

2018年,《榮寶齋》全年1-12期專版介紹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眾家評說

你不用懂禪,也不用知高深的佛理。崔修聞,就是禪,就是在用最簡潔最淳樸的線條,告訴你禪理:清幽恬淡,不與世爭,寧靜安然。

——冷晰子

修聞的畫,展露著他內心的寧潔與寬和,沉靜與溫潤。你在他的畫裡,見不到許多藝術家那種離世的孤怪。修聞,是入世的,因為入世,他的畫,根在人間,坦蕩敞然,仿佛只是代眾生言,言眾生的口不能言,修聞,又是出世的,因為出世,他的畫,葉葉花花,才會清塵飄逸,澄淨得像被月光洗過。

——冷晰子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修聞的畫很嬌嫩很純淨的樣子,你很難相信世界上還有這麼幹淨的花了,這時候讓我想起女性的幽雅與寧靜,與這嚴酷的世界形成反照,得與很有教養的人共同分享,才不致於明珠投暗;再說,看花賞花本是要奼紫嫣紅、滿園芬芳的那種,而修聞筆下是稀稀落落的薔薇、木槿、杏樹、桃花,都象是被黛玉哭過的,又象是被「滄浪水」清洗過似的,若要搗鼓一下古人所愛之切的「輕撫之」「供養之」,或許還有陶靖節的「願言躡輕風」可一用,又或許對修聞的畫來說,用別人的語言來褒獎似乎還不及自個兒偷著樂愜意。

——汪為新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崔修聞的畫,從來都是有故事的。這個故事,並非是陽光下的晾曬,坦白得連樹影都無一痕。他的故事,隱於山嵐煙雨間,藏在林海濤聲裡。若石濤的山水,羊腸小道,蜿蜿蜒蜒地於崇山峻岭時隱時現。終點,在高嶺煙雲裡,沒有一定的修為,不是得道老僧,是抵達不了的。

——青夏

在修聞的畫裡,時空無塵,光陰靜美,仿若於記憶深處紅磚老牆上的那一枚青藤碧綠的葉裡沉醉鬥轉星移,想要皈依,皈依到童年的純真無邪裡,皈依到靈魂潔淨的原初,皈依成修聞筆下的一朵花,一莖葉,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淡墨苔痕。生也如煙,死亦如雲。在此刻與當下,在柔和的晨旭裡,攤開自己的心,化身為朵,溫柔綻放最美的年華。

——青夏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從佛法中走來,修聞的畫,筆筆是禪。是佛門教義。似是,而非,而非,似是。你心在你心,你心也在他心,你心,更在我心。禪,不可一語而破,修聞的畫,亦不能文字言盡。你只需沉進去,一花一葉,一莖一石,自有似水流年的細語輕言,淳樸日月的端靜安素。

——陳青

崔修聞用他佛家的「清」與「淨」來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事。所以,他的畫,始終潔淨無瑕,不染塵埃。他畫的花朵,是靜的,幽谷山崖、巖石縫隙、塵世一隅,疏朗、空靈、潤澤、淡雅、幽清,自開自妍自芬芳。正如修聞的心靈,澄明如鏡。

——陳青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崔修聞的花鳥畫,看起來清淡、簡練,文人氣十足。一花一葉,一草一蟲,淡墨淡彩,意至筆盡,不求繁蕪,給人一派幽遠沉靜、古雅端莊之美。筆法上工寫並濟,交叉自然,既重工筆之形象細節刻畫,又有寫意的飄逸靈動之韻。展卷品賞, 「冷」「逸」之風撲面而來。

——耿星剛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筆落於方寸,神遊於天地,數尺紙宣,就是精神世界的自由王國,能容納萬千氣象。修聞的畫,看似淡雅平靜,水波不興,實則內蘊生動,於無聲處見芳華,呈現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乃至學識修養。對畫家而言,有所寄,有所遣,有所藏;對於觀者來說,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因心造境,靜水流深,此為修聞作品之妙,非具法眼之人,是難識其中三昧的。

——耿星剛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妙法蓮華 崔修聞 紙本水墨 68cm×23cm 2020年

相關焦點

  • 南無妙法蓮華經
  • 慈航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記 前言 本經簡介
    《妙法蓮華經》講記前言慈航法師·講義編輯學《妙法蓮華經》,主要從三方面:⑴、本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地位顯著。⑵、本經有7卷28品,量很龐大,先知其大意。假使造罪如山嶽,不需妙法兩三行。◇ 蓮華的三種殊勝:⑴ 花果同時:◇ 在這裡也代表了,中道了義、圓頓大教。◇ 這種比喻,說明一乘了義、不二法門的這種殊勝。◇ 為什麼用蓮華作形象代表?
  • 揭開妙法蓮華經不可思議的秘密之藏
    ——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要說這段話,其實有很多層的深意和表法,先從妙法蓮華這個名字來談談個人的看法,僅供分享個人心得。妙法,指的是自性生,六祖慧能大師曾經說過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蓮華指的是蓮華化生,妙法蓮華經被譽為佛教第一經,有萬經之王的美譽,佛祖曾經在經典裡面曾經說到,誹謗此經的果報比誹謗佛陀還要更加的嚴重,這部經在千百年來被眾人稱為成佛的法華。
  • 曠世國寶《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以5692.5萬元高價成交
    12月20日晚,曠世國寶《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亮相北京榮寶2020秋拍,以4950萬元落槌,含佣金5692.5萬元高價成交。《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長達19米,蒙元時期原紙,燕尾收尾,品相完好,與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趙城金藏》中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二、卷五相連,成為增補、研究《趙城金藏》的重要文獻,在版本、文獻及歷史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
  • 蘇州瑞光塔發現《妙法蓮華經》,其紙張堪比黃金,專家激動到流淚
    也正是因為「真珠舍利寶幢」的發現讓蘇州瑞光塔從此成為了全國人民的朝拜之地,其實當時那個神秘的箱子打開之後,除了「真珠舍利寶幢」之外,還有許多的其他古文物,比如著名的《妙法蓮華經
  • 這部經典,是一切諸佛所說經典之王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03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用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這七種寶物,滿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供養於佛,及大菩薩、闢支佛、阿羅漢:拿它來供養佛、菩薩,或者供養闢支佛和阿羅漢。
  • 佛學常識:如何誦《妙法蓮華經》,你知道嗎?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 《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之四十三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58篇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那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想引導妙莊嚴王,同時也為了憐愍護念眾生,就大開法會講演妙法蓮華經。淨藏、淨眼兩位菩薩,來到他們的母親那裡,合掌說,我們希望您能到佛的道場去,我們也跟隨您一起去親近、禮拜、供養,為什麼呢,因為佛現在在一切天人大眾之中,宣講法華經,我們應該去聆聽、應該去受持。
  • 被稱為天書中的天書的《妙法蓮華經》,其實好懂,精華就在經題上
    正文:《大乘妙法蓮華經》關於經題的淺釋,讓你明白這部經到底在說什麼?對於《法華經》的經題,佛在原文中多次稱為《妙法蓮華經》,比如多寶如來,大通智勝佛,都是宣說《妙法蓮華經》,而《大乘妙法蓮華經》是佛涅槃後由弟子們集結經典時命名。
  • 《趙城金藏》遺珍——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亮相北京榮寶秋拍
    這其中,最為精湛的是《趙城金藏》遺珍——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此經長達十九米,與作為國家圖書館4大鎮館之寶之一的《趙城金藏》同為一卷。這是公共機構收藏之外的《趙城金藏》初次公開亮相,引發學術界巨大轟動,全國20位古籍佛學方面學者專家聚首北京進行多次研討。《趙城金藏》因刻於金代、藏於山西趙城而得名,是我國第一部木刻佛教大藏經——開寶藏的覆刻本。
  • 重慶華巖寺,14張圖片帶你欣賞最具禪意的荷花,絕對不虛此行
    在重慶主城區,能夠欣賞到美麗荷花的地方很多,但是重慶的華巖寺,絕對是這眾多地方中最值得一去的地方,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慢慢道來。荷花之美麗,你我皆能看到,池塘裡,接天連葉的碧綠荷葉,或者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抑或是一朵盛開的蓮花,都足夠美麗了,可是如果在這些美麗的荷花之中,再增加一些更具有禪意的東西,想必整體的意境會更上一層樓吧。
  • 重慶華巖寺,13張圖片帶你欣賞最具禪意的荷花,絕對不虛此行
    在重慶主城區,能夠欣賞到美麗荷花的地方很多,但是重慶的華巖寺,絕對是這眾多地方中最值得一去的地方,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慢慢道來。這原本是一張操作失誤的照片,因為忘記了關閉雙重曝光的功能,卻不曾想到竟會出現如此迷人的效果,朦朦朧朧的感覺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朦朧美。怎麼也捨不得放棄了。
  • 李西泠荷花作品欣賞
    幼承家學,酷愛藝術,尤為醉心翰墨,以傳統入手,潛心鑽研八大、吳昌碩等大師作品,先後得到王延年、劉星、秋石等恩師教誨,筆墨日臻成熟,作品氣韻生動,清逸瀟散,崇尚荷花之品格,並多以此入畫,筆墨傳情,妙趣橫生。現為大秦嶺文化藝術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詩書畫研究會陝西研究會副會長、西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參加國家及省內外大型畫展。出版有《西泠國畫集》《翰珍三集》。
  • 釋迦牟尼佛將前邊的義理,用偈頌又說了出來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55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我滅度後 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 如上之所說是則為具足 一切諸供養以舍利起塔 七寶而莊嚴若我滅度後,能奉持此經,斯人福無量,如上之所說:這是指釋迦牟尼佛把所應該教化的眾生都教化完了,就入涅槃了;佛滅度之後,假使有人能以頂戴奉持這部《妙法蓮華經》,這個人所得的福德無量無邊,好像以上所說那種的福報似的。是則為具足,一切諸供養:你能受持這部《法華經》,這種福德就是具足的,你也就具足一切的供養。
  • 「妙法蓮華經」5個字,有什麼特殊含義?
    淺釋《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妙法蓮華經》經名的第一個「妙」字,意思就是「暢佛本懷」。佛陀將他出現在世間的秘密,完全掀開,一點也不保留地告訴我們,這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什麼能打開呢?關鍵在「轉」!人心潛能不可思議佛陀在人間看盡生老病死,看到修道的好處,他身體力行,並且告訴人們,這一條路是可以走的,這就是「妙法」。妙法指的就是「眾生心」,也就是眾生的佛性,佛性不僅佛陀具足,我們也具足,佛陀沒有多增加什麼,這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 念了一輩子《妙法蓮華經》,它的真實含義,你知道嗎?
    《妙法蓮華經》的經名是什麼意思呢?妙法指此法殊勝,具足初善、中善、末善,詞句和意義美妙,圓滿無缺等很多特點。以前智者大師悟入法華三昧後,有一次在南京講《妙法蓮華經》,光是這個「妙」字,就講了90天,被人譽為「九旬談妙」。
  • 《妙法蓮華經》講記·見寶塔品第十一(2)【第三次修訂版】
    這樣有利於拓寬心量,這就是佛的妙法。這一段是二變娑婆國土,表修行人進一步加功用道,提升層次。由本土擴大到他土,這是表這些明心見性的菩薩初步證得「自他不二」。在圓教菩薩這個十信滿位證入初住,即為住入佛家。真正來講,圓教菩薩在十信位的每一個信位都具足初住位的功德,僅僅是在這個層次的力量大小不同而已。
  • 《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之三十六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51篇《妙法蓮華經》白話大意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那時,日月淨明德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和其它的大菩薩、聲聞,說妙法蓮華經。其中那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於修習苦行,在日月淨明德佛的正法之中,勇猛精進的修習經行,一心求佛,絕不懈怠。
  • 誰擅長畫國畫荷花?【易從網】名家荷花作品欣賞
    名家國畫荷花欣賞:丁珂八尺國畫荷花作品《荷韻》(正在【易從網】熱銷中)2:清廉荷花即青蓮,青蓮與「清廉」諧音,因此荷花也被用以比喻為官清正,不與人同流合汙,這主要是指在仕途中。名家國畫荷花欣賞:畫家石開國畫荷花作品《清風徐來》(正在【易從網】熱銷中)3:吉祥、吉利蓮稱荷,與「和」諧音。 古代有以荷花、海棠、飛燕構成一幅「何(荷)清海宴(燕)」圖,喻為天下太平。
  • 《妙法蓮華經》講記·見寶塔品第十一(1)【第三次修訂版】
    印廣門清法師主講〈見寶塔品〉也是《妙法蓮華經》的精品,在法會正在進行到氣氛非常熱烈的時候,憑空從地下冒出一座寶塔;此處以「寶塔」為題,佛說了一品妙法。「妙法華經」,前面在解釋經題的時候,從蓮華之根、蓮華之開、蓮華之境,三個不同的角度解釋它的妙義。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這裡的「大眾」是一切眾。佛在菩提樹下證道以後第一句話:「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既然是皆具如來德性,那成佛的《法華經》要對一切眾生「開示悟入」。「大眾」是表無量義、平等義、普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