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要建設高水平企業智庫,支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興辦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新型智庫,國內企業智庫由此迎來戰略發展機遇期。本文梳理了國內企業智庫的生存現狀,深入分析其發展面臨的挑戰,並從國家戰略實施等角度提出了相應對策。
發展定位和業務布局不清
2015年12月,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在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的25個機構中,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是唯一的企業智庫。2016年5月,由國資委研究中心與各中央企業智庫共同組成的中央企業智庫聯盟在京成立。截至2019年初,聯盟有成員單位60餘家。2019年3月,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智庫報告》公布了15家企業智庫,2020年4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發布的《智庫大數據報告(2019)》公布了50家優秀企業/社會智庫,其中包括阿里研究院、百度數據研究中心、蘇寧金融研究院、騰訊研究院、零點有數等民營企業創辦的智庫。上海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機構公布的企業智庫數量歷來不多,這跟國內企業智庫整體處於發展初期,定位不清、宣傳力度較弱有一定關係。
隨著國內智庫發展環境的向好,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自稱為智庫的機構。筆者在天眼查資料庫上以「智庫」為關鍵詞,在工商註冊名稱和經營範圍中檢索。經過剔除明顯不符數據,以「研究、諮詢、策劃、調研、信息分析」為主要業務範圍的在業、存續企業有1412家。其中,註冊名稱帶有「智庫」字眼的企業有1340家,經營範圍裡出現「智庫」字眼的企業有89家。它們在行業屬性上主要歸屬在商務服務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研究和試驗發展、文化藝術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等領域。這些企業分布在國內的31個省市,其中的48.5%分布在北京、廣東、山東三個省市,78.9%的企業(1114家)是2015年以來註冊成立的。從工商註冊角度來看,這些企業均具有智庫外衣,然而它們是否真的能擔負起企業智庫的重擔和責任則要打一個問號。整體而言,這些企業業務範圍十分廣泛,出現頻次超過100次的業務方向主要包括「諮詢、技術、管理、策劃、設計、文化、投資、市場、代理、經濟、工程、科技、項目、會議、展覽、軟體、交流、研究、藝術、教育、營銷、推廣、商務、廣告」等三十餘類。綜合來看,一方面社會資源希望能趕上「智庫」這趟快車,擁抱機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各企業都處在摸索階段,缺乏明確的發展路徑,業務界定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混亂。發展定位上的「亂」和業務布局上的「散」成為當前一些企業的基本特徵,而亂和散又會進一步造成這些企業在服務中的「軟」,即說起來重要,但做出來沒有用,參與不到核心決策,實現不了智庫價值。如果這一局面不能得到引導,未來一些企業智庫不僅自己無法生存,也會拉低國內企業智庫的社會印象。
溝通渠道和技術能力不足
企業智庫跟政府對話窗口不足。目前,國內企業智庫的創辦主體主要有四類,分別為央企或大型國企、巨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和其他性質主體。前兩類企業掌握著足夠的話語權,不缺乏跟政府對話的機會。然而對於中小企業創辦的智庫而言,要想與政府對話就不那麼容易。一方面,各級政府一般有自己長期合作的黨、政、校智庫;另一方面,我國中小企業支撐決策的研究能力較薄弱,因此中小企業創辦智庫並融入政府決策環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外,國內學界在討論「企業智庫」的時候,一種影響較大的觀點是「企業智庫應是企業創辦的」,因此其他性質主體創辦的企業智庫,經常不被納入視野,以企業智庫的身份跟政府進行對話則更加困難。
企業智庫信息保障能力不足。信息保障是智庫提升和保持其競爭力的核心能力之一。與高校智庫和政府智庫相比,企業智庫在整體的信息保障條件和水平方面存在差距。無論智庫擁有影響力多大的研究員,可以使用多先進的分析工具,只要其信息資源不足,將很可能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
企業智庫的數據驅動發展能力不足。以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改變並推進著包括智庫發展在內的整個社會向數位化轉型。傳統以思辨研究為主的模式正在向藉助新技術從海量信息中抽取有價值信息的模式轉變。對於多數企業智庫來講,這種新模式仍是一個新事物。
對接國家戰略
探索自身發展路徑
著眼未來發展,企業智庫可以在以下方面發力。
第一,強化企業智庫信息保障能力。信息技術有力地推動了智庫信息保障和信息利用的創新,拓寬了研究信息源的覆蓋範圍,提高了信息的擴散效率。同時,可以讓信息保障和利用在既有的工作上做得更高效,拓展了信息利用的廣度和深度,大幅提升了智庫研究人員對信息的可及度和掌控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於智庫而言就是「重器」,企業智庫應緊緊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其在社會的生存力和適應力,提升研究競爭力,不斷凸顯和實現智庫價值。
第二, 加強對國家戰略需要的了解。對搜狗搜索上索引的政府網站(gov.cn)中的「企業智庫」資訊進行知識圖譜分析,筆者發現「企業智庫」「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是互有關聯的核心熱詞,這反映出政府希望企業智庫可以在「一帶一路」和「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的實施中發揮支撐作用和積極影響。「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市場原則」,而「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一帶一路」和「中國製造2025」兩個戰略推進的核心承載主體均為「企業」。有關部門要考慮與企業智庫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交流機制,讓企業智庫及時、透徹地了解政府關切的經濟和產業戰略,跟上國家步伐,切實解決好廣大中小企業站起來(轉型升級)、走出去(擴大市場空間)的決策支撐問題。
第三,加強政府引導支持,並為企業智庫成長提供寬鬆的氛圍。從美國、日本企業智庫發展的歷史看,它們未對企業智庫的創辦主體進行限制。一個智庫能否被稱為企業智庫,應以該智庫是否將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來判斷。這樣界定的好處是可以把不同主體、不同背景下創建的為企業服務的智庫均納入視野,有利於相關主管部門掌握真實的智庫運行數據,也有利於在日後給予各類背景的「企業智庫」均等的政策扶持和發展機會,以「能力和成效」論英雄。政府有關部門要在寬鬆的環境下,通過政策工具激發社會資源辦企業智庫的積極性,並加強引導,讓企業智庫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在扶持企業智庫發展的過程中,有關部門要優先在信息保障能力上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特別是要設法破除信息壟斷,合法開放政府信息資源,為企業智庫的相關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
企業智庫要堅持發展,為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服務廣大企業、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