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寫《數字孿生體報告(2021)》的時候,工業4.0研究院對德國工業4.0平臺、工業數字孿生體協會和德國智庫研究報告等做了分析,深感德國對中國產業政策跟蹤非常仔細,及時把相關內容做成公開報告,幫助德國企業更好判斷中國形勢。
德國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ICS,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在2020年發布了《中國數字平臺經濟:針對工業4.0的發展評估》(Chinas digitale Plattformkonomie: Eine Bestandsaufnahme im Kontext von Industrie 4.0)。
該報分為德文和英文版,跟當初德國發布工業4.0研究報告一樣,兩份報告略有差異。德文版有67頁,英文版有63頁。推薦讀者閱讀德文版報告,更深入了解墨卡託的觀點。
按照墨卡託的定義,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對應的即為「數字工業平臺」(Digital Industrial Platform)。因此,德國工業4.0對應的競爭對象即為中國工業網際網路。
墨卡託智庫在長達67頁(德文)中,針對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國家戰略,認為有三大短板:
中國製造業總體數位化程度較低;中國缺乏核心部件和人力資源,大部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沒有核心競爭力;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沒有用於高價值創造。在闡釋這三個方面的短板之前,墨卡託用了「中國缺乏核心能力開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China fehlen Kernkompetenzen zur selbststndigen Entwicklung digitaler Industrieplattformen)來評價,而且它還認為,這些問題是交織在一起的,並不容易解決。
第一,中國製造業的總體數位化水平處於低位。
這個結論並不奇怪,因為工信部下屬相關研究單位早就做了相關結論,這也是我國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國家戰略的根本原因。
墨卡託引用了諮詢公司IDC的一些數據,同時還分析了工信部一所的數據(報告參考資料有131項,涉及到政府補貼等信息)。
第二,在幾乎所有領域(nearly every layer)缺乏本土供應商。
墨卡託列舉了邊緣計算、IaaS、PaaS和SaaS等工業網際網路各個層面,以此證明中國本土供應商皆把國外廠商的部件「集成」和「包裝」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際上沒有任何核心競爭力。
除此之外,這些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都缺乏懂先進工業的人才,只好依靠國外企業提供技術支撐。
該報告還是指出,在SaaS領域,部分中國企業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在製造業仍然以國外企業為主。
第三,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不是用來做高價值創造。
中國大部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是在做把設備聯網,以及把數據放到雲平臺上。
墨卡託認為,這不是高價值創造領域,對於中小企業來講,這也不是它們的痛點。為了證明這一點,墨卡託引用了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的數據和分析。
作為歐洲最大的中國研究智庫,德國政府受其影響較大,這是國內智庫應該關注的一點。
針對德國政府和企業,墨卡託提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經驗、利用德國優勢適當跟中國合作和通過跟中國合作強化智慧財產權述求等建議。
如果大家對該報告有興趣,可以到墨卡託官方網站下載,數字孿生體聯盟成員可以聯繫秘書處索取。工業4.0研究院合作方可以直接聯繫項目經理。
作者:胡權,工業4.0研究院院長,數字孿生體聯盟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