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藝術

2021-02-19 周國平

如果生活的要義在於追求幸福,那麼,除卻旅行,很少有別的行為能呈現這一追求過程中的熱情和矛盾。不論是多麼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達出緊張工作和辛苦謀生之外的另一種生活意義。

儘管如此,旅行還是很少迫使人去考慮一些超越實際、需要深層思索的哲學層面的問題。我們經常得到應該到何處旅行的勸告,但很少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到那個地方,又如何到達那個地方,儘管旅行的藝術會涉及一些既不簡單,也非細小的問題,而且,對旅行的藝術的研究可能在一定意義上(也許是微不足道的)幫助人們理解希臘哲人所謂的「由理性支配的積極生活所帶來的幸福」(eudaimonia)或人類昌盛。

實地的旅行同我們對它的期待是有差異的,對此觀點,我們並不陌生。對旅行持悲觀態度的人——德埃桑迪斯應該是一個極佳的典範——因此認為現實總是讓人失望。也許,承認實地的旅行和期待中的旅行之間的基本「差異」,這樣才會更接近真實,也更有益。

如果說我們往往樂於忘卻生活中還有眾多的我們期待以外的東西,那麼,藝術作品恐怕難逃其咎,因為同我們的想像一樣,藝術作品在構型的過程中也有簡單化和選擇的過程。藝術描述帶有極強的簡括性,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還必須承受那些為藝術所忽略的環節。一本遊記,譬如說,可能會告訴我們敘述者「旅行」了一個下午趕到了山城X,而後在山城裡的一座建於中世紀的修道院裡住了一宿,醒來時已是迷霧中的拂曉。

事實上,我們從不可能「旅行」一個下午。我們坐在火車上,腹中剛吃過的午餐在翻騰。座位的罩布顏色發灰。我們看著車窗外的田野,然後又回視車廂內。一種焦慮在我們的意識裡盤旋。我們注意到對面座位的行李架上一個行李箱上的標籤。我們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敲打窗沿。食指的指甲開裂處勾住了一個線頭。天開始下雨了,一顆雨滴沿著蒙滿灰塵的車窗玻璃滑下,留下一道泥痕。我們在尋思車票放在哪裡,我們又看著窗外的田野。雨還在下。火車終於啟動了。火車經過了一座鐵橋,然後不明緣故地停了下來。車窗上停著一隻蒼蠅……所有這些,可能還只不過是「他『旅行』了一個下午」這一意蘊繁雜卻讓人誤解的句子中的「下午」的第一分鐘裡發生的一些事件。

如果要求一個講故事的人給我們提供如此瑣屑的細節,他必定很快惱怒不已。遺憾的是,現實生活就像是用這種方式講故事,用一些重複、不著邊際的強調和沒有條理的情節惹我們厭煩。它堅持要向我們展示巴達克電子公司,向我們展示車廂裡的安全扶杆、無家可歸的狗、聖誕卡,還有那隻先是停在那個堆滿菸灰的菸灰缸邊緣,進而停落在菸灰之中的蒼蠅。

知曉了這些事實,我們便不難解釋此種怪現狀了,那就是在藝術作品和期待中找尋有價值的因素遠比從現實生活中找尋來得容易。

期待和藝術的想像省略、壓縮,甚至切割掉生活中無聊的時段,把我們的注意力直接導向生活中的精彩時分而毋須潤飾或造假,結果是,它們所展現的生活氣韻生動、井然有序。這種氣韻和秩序是我們紛擾錯亂的現實生活所不能呈現的。

推薦


羅丹說:「美到處都有的,只有真誠和富有感情的人才能發現它。」

你來了,所以我知道你是。

 

這是一個發現美,分享美的公眾號:藏美館(ID:cangmeiguan)

這裡有深度

數篇大家美文一起欣賞。

季羨林:緣分和命運到底可不可信?

(關注藏美館公眾號,後臺回復「緣分」閱讀文章)


世界名著裡最經典的100句話,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關注藏美館公眾號,後臺回復「名著」閱讀文章)


蘇軾:好的人生,能講究,也能將就

(關注藏美館公眾號,後臺回復「蘇軾」閱讀文章)


這裡有廣度

發現生活中遺失的美好。

良心推薦8部神級紀錄片,每一秒都美到窒息!(關注藏美館公眾號,後臺回復「紀錄片」閱讀文章)
凱特·溫斯萊特:我的臀部和大腿上都是脂肪,但這就是真正的我

(關注藏美館公眾號,後臺回復「凱特」 閱讀文章)

BBC跟拍了49年:窮人與富人的人生七年,差距到底有多大?

(關注藏美館公眾號,後臺回復「窮人富人」 閱讀文章)

這裡有溫度

擺脫負面情緒,與你心靈伴讀。

周小寬:你的自卑,和臉無關

(關注藏美館公眾號,後臺回復「自卑」閱讀文章)

1-800-273-8255 一段不講色情,暴力,毒品,金錢的說唱 

(關注藏美館公眾號,後臺回復「說唱」閱讀文章)

若這世界殘忍對你,別怕,有我在

(關注藏美館公眾號,後臺回復「有我在」閱讀文章)

 關注藏美館(ID:cangmeiguan)

每天午間,與你共讀

每個人認識自己的三個理由

愛是因為容貌嗎?

劉瑜:致生命中,那些有關的和無關的人

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

我過得不太好

陳嘉映:人活著真的不是「快樂就好」

愛| 愛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親| 女兒| 教育

命運| 位置| 快樂| 欲望| 妥協| 弱點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實| 覺醒| 尊嚴| 使命| 本質

智慧 | 年輕|自白| 友誼 | 大自然| 雄心 | 謙和 | 懷疑

相關焦點

  • 《旅行的藝術》:真正厲害的人,都這樣旅行
    今天,梅也想與大家分享阿蘭•德波頓關於旅行的書——《旅行的藝術》,或許可以告訴我們,旅行真正的意義。旅行的樂趣並不在於景物帶給你的感官刺激,那些外在的因素最終作用很小,真正關鍵的在於你的內心。當你以一種欣賞藝術的心態面對你的旅行時,旅行帶給你的真正驚喜,才會浮出水面。
  • 德波頓:旅行,是門藝術
    ▲ 阿蘭·德波頓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把旅行看做一種藝術,他認為閱讀雖然能讓人們在文藝作品中認出我們自己但是旅行所帶有的這種漂泊感,能讓人們擁有足夠的視野、體察和同情。所以在他看來真正的旅行必須是哲理和文化層面上旅者的心靈與旅行地之間的共同和默契。
  • 旅行好書 |《旅行的藝術》「心靈之旅」的佳作。
    其實閱讀也是一種消閒的方式,不同的旅行作家有著不一樣旅行的目的。為什麼我們會選擇背起行囊去遠行?著有小說《愛情筆記》、《愛上浪漫》、《親吻與訴說》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哲學的慰藉》、《旅行的藝術》、《身份的焦慮》等。
  • 如何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旅行,藝術修養的充電寶
    藝術修養,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實在在影響著一個人的藝術鑑賞和藝術創作,進而影響著藝術作品格調的高低。單就硬筆藝術來說,僅靠埋頭苦練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花大力氣提升我們的藝術修養。那麼,如何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第一,鑽研藝術理論。
  • 《旅行的藝術》,一次房間內的旅行
    旅行是什麼呢?說到底旅行就是一次絕然不同的心理體驗。 那為什麼必須要去到異國他鄉的街道才能旅行呢?為什麼不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旅行呢?比如家裡,房間內。只要能夠擁有絕然不同的心理體驗,即使在家裡的房間內,也可以旅行。-1-「粑粑,如果疫情結束,你最想去哪裡旅行呢?」網課間隙,七歲的女兒問我。
  • 西班牙三城記-旅行的藝術@巴塞隆納
    《旅行的藝術》第一章節是關於「對旅行的期待」。
  • 旅行的藝術 RIMOWA(日默瓦)於JINGART藝覽北京揭幕裝置藝術《Gas》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報導  日前,RIMOWA(日默瓦)與當代藝術雜誌、創意工作室《KALEIDOSCOPE》攜手,在JINGART藝覽北京揭幕由西班牙設計師Guillermo Santomá創作的裝置藝術《GAS》。
  • 讀書筆記 | 《旅行的藝術》:旅行的意義究竟在哪?
    讀完了微博關注的博主一本書,旅行的藝術,剛看這本書的時候就被作者潑了盆冷水,說這並不是一本關於旅行的遊記,如果給這本書下一個定義,我想更多的是關於旅行的藝術。我也算是走過了一些地方,也試圖在尋找關於旅行的意義:網紅景點的打卡?走馬觀光式的遊覽?去探秘隱秘的小角落?還是去遇見更多有趣的的人?答案當然因人而異。
  • 藝術旅行地圖 | 景觀實戰online34講
    將為大家帶來景觀實戰online34講,《藝術旅行地圖》!帶我們進入藝術與裝置的世界!/裝置設計師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公共空間藝術系,曾赴斯圖加特國立造型藝術學院交流。致力於裝置藝術和遊樂器械研究,擅長於使用多元媒介順材料特性進行創作,從空間出發進行設計,以觀念和形式的碰撞和互動激發不同的觀看方式。
  • 美國藝術設計旅行,尋找最「美」的文化藝術
    建國以來的藝術歷史一直被認為沒有走出歐洲藝術的陰影,二戰後的五十年代,美國上層階級像洛克菲勒家族和藝術界人士如批評家格林伯格等開始醞釀推動具有美國藝術風格的當代藝術,並從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人物安迪.沃霍爾這一代開始,美國藝術不僅具有自成一體的藝術面貌,也形成了以藝術史批評、藝術館展示、藝術商業和藝術基金構成的完整的現代藝術體系,從而使二戰後的「世界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至了紐約」。
  • 好書分享:「旅行的藝術」
    旅行的藝術阿蘭·德波頓人類不歡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他如何安靜的待在房間裡。尼採提供了第二種旅行方式的建議:通過歷史了解我們的社會和身份認同如何形成,從而得到一份延續性和歸屬感。進行此類旅行的人「超越了個人的短暫生命並感覺到自己是他寓所、種族和城市的靈魂」。他能夠凝視著古老的建築並體驗到「一份快樂,即他知道自己的存在並非完全偶然或任意的,而是過去的繼承者和成果。因此,一個人的存在是合理的,且確有其存在的意義」。」
  • 馮小剛電影公社,在建築裡給藝術情結一個旅行
    ,而在這裡就是一個人的藝術夢想在穿越時空的建築裡旅行。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導演個人命名的電影藝術主題旅遊項目,於2012年正式成立,在這裡景可感受《唐山大地震》的建築場景,還有聞名《非誠勿擾》的氛圍等,馮小剛個人藝術情懷在這裡一切都那麼親近。  這裡集建築實景旅遊、實體商業、影視拍攝三位一體的大型電影建築藝術景區,這裡展現20世紀百年間中國城市建築的光景變遷。
  • 旅行的藝術:生活本應是詩意的棲居
    ——詩人蘭波▼ 本文由豆瓣用戶@Lily Legacy 授權發布 ▼企圖定位阿蘭•德波頓的《旅行的藝術》所屬何種文類,是一件很難的事。法國詩人蘭波在他久享盛名的詩集《彩圖集》裡寫過一篇關於出行的詩,剛好切合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的主題,它是這樣的: 看厭,幻覺逢生於每塊雲天。 受夠,市囂城上,黃昏下,陽光下,都依舊。 識透,人生的路口,呵,繁響與幻象! 出行為了新的愛和新的聲音!
  • 《旅行的藝術》:擺脫因循守舊的日常
    《旅行的藝術》,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執筆,豆瓣評分8.3。這本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於2004年翻譯的、不到250頁的書籍,為何被稱作是一場完美的旅程?讓我們從旅行中場景帶給人的體會出發,體會旅行帶給困頓生活的意義。
  • 藝術行旅 | 最美好的獨自旅行,一生必去一次的瀨戶內海藝術季
    一生必去一次的瀨戶內海錯過等三年的國際藝術祭終於乘著這個爽朗的秋季我踏上了獨自探索藝術的旅程美好,我想只有這兩個字可以完全概括這趟旅行。那是一種怎樣的「美好」呢?本次的「藝術行旅」日誌包含了關於4天4島的旅行故事,讓我們先從第一個島嶼開始說起。高松城是日本的三大水城之一,旅行第一天的上午便參加了在玉藻公園舉辦的藝術季秋季限定Setouchi Art Book Fair 藝術書展。
  • 跟著插畫去旅行~|探墨藝術妙品生活
    每個人,都需要一場旅行。生活就像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一筆一划,慢慢渲染成我們的人生。生活需要一次旅行。1聽聞潮汕,第一印象總是浮現出「潮汕牛肉丸」,但潮汕,可是個充斥傳統文化氣息的城市。你是不是也想要一場藝術之旅?其實生活,就是一場旅行!生活需要「詩情」,還有「畫意」!全國原創插畫大賽等你來參加!主題:妙品生活(發現生活美和趣)插畫投稿郵箱dych@ctexw.com就這樣完了嗎?還有插畫大賽人氣文章評比哦!
  • 瀨戶內海の旅行 | 安藤忠雄的藝術之美
    而當旅行啟程之後 ,才發現瀨戶內海擁有的不只是這篇寧靜的海域,還有更多令人流連忘返的小記憶。By Kira2019.10.27-11.03@瀨戶內海之行直島又被稱為安藤島,上面除了有安藤的美術館以外,還有他的匠心之作:Benesse House,如果想要住在Benesse House至少提前半年預定,趕上藝術祭那就要更早了。
  • 以藝術為鄰的慢活旅行「言」選書輯
    想留下一場特別難忘的回憶……最好可以另類點兒、藝術點兒……就知道,對生活有如此品味的你,對待旅行這件事怎麼可能有半點馬虎?別擔心,今天,YAN BOOKS 提前為你精心挑選了幾本新到的旅行類書籍,希望能對你的小長假計劃有一些啟發。
  • 阿里山詩路:旅行的藝術
    我要是告訴你,我在那裡買了一本林語堂《生活的藝術》最早的英文原版,你多少會有些嫉妒。光是那種醬紅色的硬殼封面和淡藍色的中國古代文人移步於遼闊的山水之間的環襯,就令我遙想林語堂的深刻用意了!所以,旅行充滿了不可預期的奇妙,也帶著因為有足夠準備而產生的擁抱感。
  • 法國旅行:漫遊巴黎,細細品味藝術之都
    導語:法國旅行:漫遊巴黎,細細品味藝術之都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在巴黎搞一個很搞怪的建築物通常會被罵到臭頭,但每一個都得有真材實料,然後這個搞怪,又會變成巴黎的另一個經典,龐畢度即是一個以現代藝術為內含的搞怪建築,還真符合我不懂的現代藝術。有些事情是有趣的,走在藝術橋上的那張黑白照,也許在鎖被拆除之後,會再經典重現。巴黎街頭不乏書店書攤,仰臥在草地上的人們也未必全在滑手機,仍有很大一群是在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