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是歐洲最大的瓷器藝術博物館,前身是著名的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茨溫格爾宮瓷器走廊。
奧古斯都大力王的收藏清單第一卷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博物館授權出版
1725年奧古斯都大力王定製的邁森仿中國五彩餐具
奧古斯都是邁森皇家瓷器收藏創始人。現通過珍貴文獻解讀,還原17~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盛況歷史上的重要一環。
奧古斯都大力王的收藏清單第一卷第三章 721年第一章收藏總目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博物館授權出版
奧古斯都大力王的藏品清單,採用舊制的德語撰寫,共有兩卷,第一卷清單包含了1727年剛剛落成的「日本宮」展示的所有東方瓷器以及那一年奧古斯都大力王的新進收藏;第一卷完整的保留在茨溫格爾宮博物館。
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康熙棒槌瓶 高約53釐米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藏
1727年之後收藏的瓷器在第二卷(即續卷)中,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轟炸德勒斯登時該卷遺失。
儘管如此,彌足珍貴的第一卷明確的標示出在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頂峰時期。
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康熙纏枝牡丹紋瓜稜將軍罐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博物館藏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瓷器走廊內景中國外銷單色釉瓷
茨溫格爾宮共有東方瓷器24100件,中國瓷器約為17000件,日本和朝鮮瓷器約7100件。
奧古斯都大力王將自己的瓷器收藏大致分為了幾個門類並進行了詳細的瓷器編號。
奧古斯都大力王在德勒斯登易北河畔修建的「日本宮「
為了進一步區別不同種類的瓷器,奧古斯都使用了許多符號,繪製於瓷器底部和相應的清單中。
符號「+」表示日本(伊萬裡Imari)瓷器, 「ⅤⅤⅤⅤⅤⅤ」則表示青花瓷(Blue and White),「△」代表了「中國白瓷(BLANC DE CHINE 德化窯)」,「↑」表示中國的五彩瓷,符號「□」代表當時流行的克拉克瓷器(Carrack),來自中國宜興的紫砂瓷以「Terra sigillata」標註。
這些門類的劃分大多是根據當時歐洲人對東方瓷器的了解程度,差錯在所難免。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瓷器、屏風和家具拍賣 德國柏林民族博物館東南亞館藏
1960年代,茨溫格爾宮博物館對館藏的所有瓷器進行了重新的標號和歸類,所以,現在的館藏瓷器底部都有兩至三個符號標註。
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康熙五彩棒槌瓶《四妃十六子》高53釐米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藏
奧古斯都大力王的收藏清單根據瓷器的造型和功能的不同分成了幾個小章節,如標註有「湯勺、盤、碗」、「瓶子和罐子」、「水缸和盆」等章節。
這些小章節中的瓷器並無連續的編號,但是每個章節都以N=1作為開始。
弗裡德裡奇奧古斯都一世(即歷史上的「奧古斯都大力王」、「奧古斯都二世」)皮特路易斯繪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繪畫館藏
並不是所有標註有舊奧古斯都大力王瓷器符號的都能在清單中找到,館藏的很多瓷器是在1727年之後購買的,而1727年後的續卷已經被毀。
本文摘選自《紫禁城》2012年4月刊《從皇宮到博物館—解讀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中國外銷瓷》原文作者:黃忠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