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特大帝收藏瓷器究竟多上心,甚至件件都要周詳地記錄在冊

2020-12-13 文藏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是歐洲最大的瓷器藝術博物館,前身是著名的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茨溫格爾宮瓷器走廊。

奧古斯都大力王的收藏清單第一卷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博物館授權出版

1725年奧古斯都大力王定製的邁森仿中國五彩餐具

奧古斯都是邁森皇家瓷器收藏創始人。現通過珍貴文獻解讀,還原17~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盛況歷史上的重要一環。

奧古斯都大力王的收藏清單第一卷第三章 721年第一章收藏總目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博物館授權出版

奧古斯都大力王的藏品清單,採用舊制的德語撰寫,共有兩卷,第一卷清單包含了1727年剛剛落成的「日本宮」展示的所有東方瓷器以及那一年奧古斯都大力王的新進收藏;第一卷完整的保留在茨溫格爾宮博物館。

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康熙棒槌瓶 高約53釐米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藏

1727年之後收藏的瓷器在第二卷(即續卷)中,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轟炸德勒斯登時該卷遺失。

儘管如此,彌足珍貴的第一卷明確的標示出在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頂峰時期。

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康熙纏枝牡丹紋瓜稜將軍罐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博物館藏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瓷器走廊內景中國外銷單色釉瓷

茨溫格爾宮共有東方瓷器24100件,中國瓷器約為17000件,日本和朝鮮瓷器約7100件。

奧古斯都大力王將自己的瓷器收藏大致分為了幾個門類並進行了詳細的瓷器編號。

奧古斯都大力王在德勒斯登易北河畔修建的「日本宮「

為了進一步區別不同種類的瓷器,奧古斯都使用了許多符號,繪製於瓷器底部和相應的清單中。

符號「+」表示日本(伊萬裡Imari)瓷器, 「ⅤⅤⅤⅤⅤⅤ」則表示青花瓷(Blue and White),「△」代表了「中國白瓷(BLANC DE CHINE 德化窯)」,「↑」表示中國的五彩瓷,符號「□」代表當時流行的克拉克瓷器(Carrack),來自中國宜興的紫砂瓷以「Terra sigillata」標註。

這些門類的劃分大多是根據當時歐洲人對東方瓷器的了解程度,差錯在所難免。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瓷器、屏風和家具拍賣 德國柏林民族博物館東南亞館藏

1960年代,茨溫格爾宮博物館對館藏的所有瓷器進行了重新的標號和歸類,所以,現在的館藏瓷器底部都有兩至三個符號標註。

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康熙五彩棒槌瓶《四妃十六子》高53釐米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藏

奧古斯都大力王的收藏清單根據瓷器的造型和功能的不同分成了幾個小章節,如標註有「湯勺、盤、碗」、「瓶子和罐子」、「水缸和盆」等章節。

這些小章節中的瓷器並無連續的編號,但是每個章節都以N=1作為開始。

弗裡德裡奇奧古斯都一世(即歷史上的「奧古斯都大力王」、「奧古斯都二世」)皮特路易斯繪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繪畫館藏

並不是所有標註有舊奧古斯都大力王瓷器符號的都能在清單中找到,館藏的很多瓷器是在1727年之後購買的,而1727年後的續卷已經被毀。

本文摘選自《紫禁城》2012年4月刊《從皇宮到博物館—解讀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中國外銷瓷》原文作者:黃忠傑

相關焦點

  • 奧古斯特大帝熱衷於瓷器收藏,一朝大臣都在給他買中國瓷器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是歐洲最大的瓷器藝術博物館,前身是著名的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茨溫格爾宮瓷器走廊。奧古斯都是邁森皇家瓷器收藏創始人。現通過珍貴文獻解讀,還原17~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盛況歷史上的重要一環。
  • 奧古斯特大帝的新宮還在修,他就去世了,瓷器宮殿變成博物館
    1725年奧古斯都大力王定製的邁森仿中國五彩餐具1708年1月15日 約翰波特哥向奧古斯都大力王呈送的成功研製白瓷樣本清單及配方 德勒斯登邁森瓷器廠藏奧古斯都是邁森皇家瓷器收藏創始人。1902年茨溫格爾宮搬遷整理時的「近衛花瓷」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檔案館授權出版在這裡布滿了來自中國的瓷器、漆器家具和皂石雕刻,甚至每一間臥室都具有不同的裝飾風格和色彩。
  • 十八世紀的德國,為了得到127件中國瓷器,竟用600名近衛士兵交換
    隨著16世紀「中學西傳」之風的興起,西方掀起了一股風靡一時的「中國熱」,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推崇、傳播和學習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這股「中國熱」潮流在18世紀的歐洲達到頂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結下了璀璨碩果。
  • 記錄廣州十三行的博物館,1600件藏品一人捐贈
    收藏的近1600件(套)文物,記錄著清代中國對歐美重要貿易口岸十三行的百年輝煌。 而這些文物中,屬於王恆捐贈的就有1500多件。 200多件廣彩,200多件廣繡,500多件通草畫,40多件象牙扇,20多件銀器,60多件五常家具。都是從歐美各國淘回來的清代十三行外貿工藝品。 1500多件,都是王恆淘回來的。 前後花了20年。不僅僅是這1500件。更多的,藏在他的私人博物館。 2013年,王恆在報紙上看到了荔灣區籌建十三行博物館的消息。
  • 從薩克森看德國︱「強力王」奧古斯特與德勒斯登
    這個新教之地遭受了嚴重的打擊,由於它是新教和天主教兩大勢力的對抗前線,因此,薩克森地區發生的戰爭也非常多,無論是哪一方勝利都會從這片土地上踐踏而過。在1648年締結的《威斯特法利亞條約》中,薩克森獲得了斯拉夫人居住的盧薩蒂亞地區,但它朝向東邊和沿著易北河擴張領土的可能性也大大減少。東邊的普魯士日益壯大起來,成為德意志的新的霸主。
  • 從青花瓷到梅森瓷器
    真正打破壟斷的是荷蘭人,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劫獲一艘名為「聖耶戈號」的葡萄牙克拉克大商船,船上有10多萬件中國青花瓷器。因為歐洲不知道這些中國瓷器的產地,故統稱「克拉克瓷」。荷蘭把瓷器轉手賣給歐洲的王公貴族,獲利豐厚。從此自己取代葡萄牙、西班牙,充當海上馬車夫,開啟海上貿易新時代。17世紀,荷蘭人支配了全球貿易,阿姆斯特丹成為第一個獨霸世界的轉口中心。
  • 市民收藏怪異龍頭瓷 諮詢這件瓷器值多少
    猜猜這件瓷器值多少? 一起來到報社休閒廳,王志芬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藏在報紙裡的收藏品,一隻活靈活現的龍頭展現在眼前。炯炯有神的眼睛,龍鬚一根一根豎立著,逼真若極。難得一見的是,龍頭的尾部藏著一隻鳳凰,鳳凰的羽毛層層落致,連鳳爪上骨節都能看到。當蓋上有兩隻烏龜爬落著的蓋子時,才看出這是一件瓷器。 「我家裡收藏了近百塊奇石和玉器,通過看書和找別人鑑別我都知道是什麼,唯獨這一瓷器我不知道是什麼。」
  • 五代定窯白釉瓷器8件,戰亂遺留下的璀璨,每1件都是精品!
    定窯白瓷五代定窯白釉瓷器8件,戰亂遺留下的璀璨,每1件都是精品!儘管如此,五代還是有包括書畫、青銅器,甚至瓷器等流傳了下來,由於篇幅所限,沒有辦法一一談到,本文我們就說說五代定窯白釉瓷器吧。定窯白瓷定窯瓷器的品種還是比較多的,有白釉瓷、褐釉瓷、黑釉瓷以及白地黑花瓷等,其中白瓷是最主要的。白釉瓷到了北朝才燒製成功,唐、五代有了很大的發展,到宋代達到成熟。
  • 8位民工一次挖出19件「國寶」,竟然是元青花瓷器!
    另外,雖然元青花產自中國,但是中國收藏的元青花並不多。國外比如土耳其託普卡比博物館也比中國本土的元青花多。當時清理出的文物裝滿了整整6個籮筐,共計瓷器239件。另外銅器4件,鐵器2件,合計245件。後來又經過專家仔細的比對研究,發現發掘的這批瓷器規格都很高,主要來源於景德鎮的窯口,還有龍泉窯、鈞窯、磁州窯的器物。
  • 陶瓷界罕見的日本國寶級文物,8件中國瓷器,你認識幾件
    如果要問除了中國之外,陶瓷界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莫過於日本了,不僅品種全,而且還質量精。翻看日本的文化史,便可知日本受中國的文化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陶瓷燒制方面亦是如此。日本的茶道起源於鎌倉時代(1192-1333年),與中國的宋代點茶法一脈相承。
  • 臺北故宮一次展13件汝窯瓷器,院方稱要「看好看滿」
    臺北故宮一次展13件汝窯瓷器,院方稱要「看好看滿」 澎湃新聞記者肖永軍 綜合報導 2019-06-30 09:59 來源
  • 日本人收藏的文物中,這8件中國瓷器被他們尊為國寶
    中國古代生產出的精品瓷器,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很多都流落到了海外。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就有八件精品瓷器流落到當地,有的還被尊為國寶。本文就來帶你看看這八件中國瓷器。一、建窯曜變茶盞 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1966年被指定為國寶
  • 中國出口外銷瓷竟然多達3億件:哪幾類最具收藏價值
    我們從利瑪竇神父這段日記所載可知,瓷器作為最美的「中國製造」,曾以何等榮耀徵服歐洲乃至全球。那麼,古代中國,出口的外銷瓷數目到底有多少?在歐洲有多風靡?放眼國內收藏圈兒,為何它又被稱為陶瓷界「最後一塊處女地」?如果現在下手,又是哪幾個品類最有收藏價值呢?下面我們就來和大家簡單聊聊。
  • 宋汝窯青瓷水仙盆,汝窯瓷器中的無價寶,臺灣藏4件,日本藏1件
    宋汝窯青瓷水仙盆,汝窯瓷器中的無價寶,臺灣藏4件,日本藏1件在宋代的幾大名窯生產的瓷器當中,由於汝窯的瓷器燒制時間短,存世量稀少,因而話題最多。汝窯瓷器,根據歷代的傳說,只有60多件存世。這也使得民間,很多非常接近於汝窯瓷器的收藏家手中的瓷器,得不到較好的認證。
  • 11件珍貴文物入藏國家博物館
    新國博開放兩年多,位於中央展廳一側的楠木廳鮮有開放,這個定位為重要文化和國務活動的精巧會議室,昨天(16日)向11件珍貴文物打開大門。  楠木廳內的一張大桌子上,11件文物圍成一圈兒,這些都是國家文物局自2002年以來從世界各地徵集到的文物精品。簡短的捐贈儀式一過,耿寶昌等文博專家就圍攏上前,逐一鑑賞。  一件西周作冊吳盉,通高20.5釐米,通長47釐米,口徑20.5釐米,腹深18.7釐米。雖歷經千年歲月磨礪,樸拙地紋飾依然清晰,有些地方露出發亮的銅色。探頭往器物裡面看,盉內底刻著難以辨認的銘文。
  • 香港人來內地考察,地攤3600元買2件瓷器,專家:每件都要100萬
    香港人來內地考察,地攤3600元買2件瓷器,專家:每件都要100萬文物收藏香港的陳先生,10多年前曾跟隨朋友來吉昌考察,在河邊散步的時候,碰到有人擺地攤售賣瓷器,出於好奇上前觀看。在這些瓷器中,陳先生發現2件特別漂亮的瓷器,非常的喜歡,就花1800元一隻買了下來。這2件瓷器買回去後一直在家裡擺著,最近才知道竟然都是文物,所以想讓專家鑑定鑑定,是什麼時候的瓷器,價值幾何。
  • 八十多件元青花瓷在滬重聚
    這種近年來在拍賣市場屢創記錄的古瓷器,現存世已不足四百件,且絕大多數收藏於國外。經上海博物館近十年的籌備,一個集聚了八十餘件青花瓷器的大型展覽近日在滬舉行。展覽很大部分展品都是漂洋過海從伊朗、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徵集而來。
  •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超6萬件宋代瓷器重見天光
    在廣東陽江「南海一號」博物館,考古工作者每天都要定時向沉船船體木質結構噴灑特製藥水加以保護。 從考古學角度來看,對沉船船體的研究意義甚至大於船上的這些南宋瓷器。     1987年,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陽江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沉船時,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撈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認為可能與海上絲路有關,引起世界矚目,該船被命名為「南海一號」。2000年,考古部門對「南海一號」正式展開調查。2002年已打撈出文物400多件。接著,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立,2007年,「南海一號」打撈正在展開。
  • 痴迷收藏中國瓷器的外國皇帝奧古斯特大力王,用生命在熱愛瓷器
    德勒斯登茨溫格爾宮是歐洲最大的瓷器藝術博物館,其前身是著名的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茨溫格爾宮瓷器走廊。這裡通過大量第一手資料和珍貴文獻對奧古斯都大力王收藏的中國瓷器及相關事件深入解讀,希翼這種種的歷史細節逐漸還原17~18世紀中西文化藝術交流盛況的重要一環。
  • 除了顏值,這座宮殿有德國最牛畫廊、最多的中國瓷器和最古老的表
    1710 至 1719 年間,奧古斯特為慶祝其兒子腓特烈·奧古斯特與哈布斯堡王朝瑪麗亞公主聯姻,命建築師馬特烏斯-丹尼爾-珀佩爾曼開始用砂巖設計修建茨溫格宮(歐洲蠻多古教堂都採用砂巖來建,特色就是日久容易黑),這也成為建築師最傑出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