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沙先生云:「上善若水,甘泉永滋。」中國第一座自來水廠的興建,雖歷盡坎坷,屢受挫折,但仍然不失為中國年青一代實業家對實業救國思想的探索與嘗試。每一種新事物的出現,必將經歷一段被接受的考驗,正如自來水在中國的出現,歷經半個世紀的探索與等待,終於實現了當年一群有識之士令首善之區「一城同飲甘涼」的夙願,也為中國自來水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來水亭:始建於1908年。用於接收孫河取水廠原水,經消毒後送入清水池。該亭由天津德商瑞記洋行設計,屬歐式建築,採用中國傳統的糯米灌漿建築手法建造。
首次面世的百年公章、清代水廠的職工登記卡、地表水制水動態全流程……位於東直門外香河園街3號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將於本周三以全新面貌亮相。從今天開始,市自來水集團將向市民免費贈票1000張,市民可提前上網預約。
自來水博物館所在地是清末自來水廠舊址,具有百餘年歷史,2000年6月由市自來水集團出資興建。「當時展館就坐落在北京第一座水廠蒸汽機房的舊址上,只有 600多平方米。」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告訴記者,以前博物館多以歷史資料展示為主,為了更好地向市民科普科學用水和節約用水理念,重新定位和打造了 自來水博物館。
聚水井:建成於1940年。當時的自來水局採用地下水作為水源,共開鑿五口水源井,五口井的水聚集在此,消毒後通過出口送入清水池內。
一號井:開鑿於1939年。20世紀30年代,北京進入枯水期,孫河水位下降,遂在東直門水廠內開鑿水源井,採用地下水作為水源。
更樓:始建於1908年。曾建有兩座更樓和一座平望臺,守夜人打更時可在更樓上瞭望並休息。20世紀30年代末期,更樓停用。此為按現存更樓原樣復建。
蒸汽機房:始建於1908年,1910年投產使用。高12米,面積600多平方米,裝有臥式雙動活塞蒸汽機兩臺,功率441.6千瓦,驅動兩臺水泵,日配水能力1.87萬立方米。
頗具清代建築風格的自來水博物館,被劃分為新館、清末自來水廠舊址兩個展區,佔地約3萬平方米。清末自來水廠舊址包括建於1908年的來水亭、蒸汽機房、更樓等8座建築;新館分為科普館和通史館兩個展廳,面積約為2400平方米,是原有自來水博物館的4倍。
位於一層的科普館用巨幅弧形屏幕、立體沙盤、投影動畫等展現方式打造出一個動感的科普「水世界」。弧形屏幕長達24米,巨型電子顯示屏上的卡通小水人依次通 過10道水處理工藝,最終生產出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自來水,地表水處理工藝流程一目了然。梁麗說,「主要想告訴市民自來水不自來。」此外,科普 館還通過旋轉地球模型和視頻短片介紹了世界水資源分布情況,利用立體沙盤及投影動畫展示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環過程,通過動畫片等形式向市民宣傳節約用水的方 法。
二層的通史館和以前的舊館相比,展示了更多從未面世的歷史珍貴資料。比如,1908年3月當時的農工商部請奏慈禧和光緒皇帝, 請建京師自來水有限公司,館內展出了當時珍貴一枚官印。同時還展出了從1908年到1999年自來水公司每個時期的20枚印章。館內還有一面特別的資料 牆,上面張貼的是公司早期的職工登記卡,卡片上詳細記錄了職工的薪金、任職、獎懲等情況。職工不僅有國內知名大學的大學生,還有日本、丹麥等國家的外聘員 工。月薪最高的有兩三百大洋,最低的只有幾塊大洋。
從今天開始,市自來水集團準備了1000張門票,從3月23日至27日,每日分 4個時間段邀請200名市民免費參觀,並有小禮品贈送。今天下午2時起,市民可以登錄自來水集團門戶網站 (www.bjwatergroup.com.cn)自來水博物館欄目進行預約登記。博物館的開館時間為周三至周日9時至16時,周一、周二閉館。門票成 人5元,學生2元,團體參觀提供免費講解服務,個人參觀可租借語音導覽器。
文字 | 葉曉彥
攝影 | 劉航 劉暢
編輯 | 小柒
聽說,點讚 ↘ 的人都不會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