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金聰偉
岐黃有道,中醫文化甲子傳承;藥香縈繞,中藥氣息迎面隨行。
11月20日,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千年戰疫有岐黃」展覽也同步開幕。
浙江中醫藥博物館創建於2009年10月26日,經浙江省文物局批准建成並開放,是浙江中醫藥大學直屬單位。新館建設項目於2018年4月啟動,在2019年10月浙江中醫藥大學六十周年之時落成。由於疫情原因,落成後一直處於內部試運行狀態。
經過一年左右試運行,隨著防疫常態化,在完善各項設施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該館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11月20日之後,浙江中醫藥博物館對外開放,每日9:00-16:30接待社會公眾參觀,周一閉館。
參觀者可通過該館網站預約。
浙江中醫藥博物館(新館)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布展面積3200平方米,現有藏品8000件,年展出藏品4519件。該館以「專業、系統、生動」為傳播理念,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醫藥知識與文化。
「高校要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四大職能,我們學校提出了『建設特色鮮明、守正創新的一流中醫藥大學』的目標定位,學校建設以中醫藥為特色的博物館,既有教學實踐需求,也有科普的意義。」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黃文秀介紹說,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這個新開的博物館,爭取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中醫藥博物館。
浙江中醫藥博物館館長由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忠擔任。他說,將以博物館(新館)開放為契機,高標準高水平推進浙江中醫藥博物館建設:提升內涵,努力使博物館成為弘揚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平臺;拓展服務,努力使博物館成為普及中醫藥知識、提升民眾健康素養的生動課堂;校館一體,努力使博物館成為展現學校精神、建設學校文化的重要窗口。
開館儀式後,參觀者們進入館內參觀。現場人頭攢動,前來參觀的學校師生和校友流連駐足,欣賞展品,體會文化韻律。
「在唐朝以前,杭州城內許多古老藥店裡就掛著『歧黃正傳』和『韓康遺業』的橫匾等,那時杭州中醫藥店就已經問世了……」移步換景,每到一處,講解員都會認真介紹中醫藥相關信息。
在博物館的「心臟」—一樓中廳,一個「天地人」裝置,形象地詮釋了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人與天地相應」的思想。
浙江中醫藥博物館負責人鄭洪老師介紹說:「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立體模型,研發過程中邀請了針灸的專業老師參與和把關,很多專家給予了指導和建議,現在展出的是第二個版本,在之前研發的第一個版本基礎上,不斷完善修正才完成的。新館突出了新的創新手段,通過『天地人場景』在內的新型展示形式,讓玄妙的中醫文化更直觀、更互動。」
中廳之側的臨展廳,則是為本次開館精心準備的主題展覽—「千年戰疫有岐黃」。
現場展出了中國各個時代的重要衛生防疫文物與文獻,包括歷經風霜的「精治瘴癘」醫匾、清代杭州塘栖藥號治療急症的原裝藥丸、紹興名醫抗擊1918年世界大流感的中醫原著等,通過回顧歷史激勵人們進一步弘揚抗疫精神。
下一步,浙江中醫藥博物館(新館)將陸續舉辦各類主題展覽,鄭洪透露:「除了這次推出的防疫主題,接下來會時常更新,比如,以中醫藥和運動為主題,我們還在計劃亞運會期間的主題展覽。」
博物館二樓和三樓是兩個專題子館。
二樓醫史館展出的歷代文獻與文物中,有河姆渡遺址出土藥用植物果實,結束了其來到校園供專家研究的「使命」後,現正作為珍貴展品安居於展櫃;有著名的「萬方樓」藏品,展出的數百張清代以來的名醫處方精品,已由專家進行釋讀,可以任意點擊查閱;中醫古籍中的傳統健身功法圖像,在館裡都「活」了起來,帶領觀者偃仰伸展……
三樓中藥館展陳各種常用中藥、珍稀藥材和道地藥材,有全國難得一見的超過一米半寬的整張肉桂,高過人頭的整根「沙漠人參」肉蓯蓉,有來自東北長白山的70年參齡野山參。
長期以來,中醫藥院校之間始終保持兄弟般的情誼。前不久,長春中醫藥大學為浙江中醫藥大學贈送了珍貴的「北藥」標本。開館儀式上,又有兩家兄弟院校遠道而來贈送道地藥材標本:廣州中醫藥大學贈送「嶺南中醫藥保護品種」藥材標本,河南中醫藥大學贈送傳統「四大懷藥」藥材標本。
新館哪些最值得看?鄭洪老師推介說,新博物館收藏品最重要的特點是「萬方、千藥、四類、百寶」。
「萬方」是指一大批前輩名老中醫的處方,包括御醫、民國到現在的很多名醫、國醫大師當時開的處方,包括原浙江中醫學院院長、國醫大師何任老先生的處方等。
「千藥」是指博物館內收藏著具有中醫特色和浙江特色的千百味中藥。
「四類」包括「百家、百花、百器、百匾」,這些同時都是中醫藥文化中「百寶」。百餘個醫家的詳細介紹,百餘種與中藥相關的花卉標本的展示,百餘種醫生使用的醫藥用品及藥品藥罐以及百餘種醫匾藥匾等,他們盡數排列整齊,完整而系統性地展現了中國和浙江中醫藥的整體面貌,在嶄新的博物館內散發著迷人的光彩,向世人無聲地訴說著我省中醫藥文化的悠遠故事。
同時,高新區(濱江)中醫藥文化中小學研學基地也在該館揭牌。
開館當天,有幸成為「研學第一團」的近百名小學生來到現場,在研究生哥哥姐姐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啟中醫的奇幻之旅,體驗博物館的VR採藥軟體,參與聞香識藥遊戲等。
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吳承亮對記者說:「將以建設區域文化地標為目標導向,一體推進校史館與醫史館、中藥館建設,講好浙中醫大故事,讓社會更多更好地了解學校,提升學校美譽度。」
在開館儀式上,浙江中醫藥大學還與浙江省博物館籤訂共建協議,以加強浙江中醫藥博物館的專業建設。
而在開館前一天,11月19日,中國民族醫藥協會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聯盟在杭州成立,這是全國首個中醫藥類博物館的聯盟,浙江中醫藥博物館當選為理事單位。11月20日的開館儀式上,聯盟副主席、北京中醫藥大學博物館館長盧穎為浙江中醫藥博物館授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