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周一至周五晚18點—19點
登錄YY語音「壹伍叄平臺」 (ID:18798994)
講道:周一至周日晚19點—20點
登錄YY語音「得勝聖徒平臺」(ID:55072290)
講道:周一至周五晚20點—21點
登錄YY語音「生命水的平臺」(ID:99808651)
讀經:每天9點—11點、14點—16點半
登錄YY語音「神舟讀經會」(ID:21531530)
端午節,源起有不同的傳說,有對吳國忠臣「伍子胥「被冤投江的紀念、有對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的紀念、也有對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殉國的紀念,但其中比較廣傳的是」紀念屈原「這個版本。這些傳說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死人的紀念,與清明節的意義大同小異。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後因被革職,又遭祖國被侵略,憤恨之下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這個傳說乃是儒家」忠、義」的一個代表,然而,此忠,此義是狹義的,僅僅在於自己的本族本國。
想起耶穌在地上的時候,跟隨祂的弟子屢次問祂:「 主阿,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1:6)
耶穌沒有批評他們的這種狹隘的「復興觀」,只是指示他們當做的事——「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徒1:8)
因此,我們今日基督徒記得我們在地上的身份和使命乃是使萬族、萬國、萬民得祝福,在神的心中,是不分種族、國家、地域的區別的。神願意地上的各族各方各國都彼此相愛!
屈原以自己的「生命死亡」表達「懷才不遇」的苦悶和抗爭,是因為他不認識「生命」本身的源頭和尊貴,乃是出於創造宇宙萬有的上帝。基督徒的生命觀卻是知道人無權決定自己的生命,自殺亦是犯了「殺自己」的罪。
所以許多的習俗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和民間生活經驗的總結,往往混雜著迷信和科學的元素,我們應該求神賜給我們智慧的心加以分辨。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
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小兒佩掛香袋、系長命縷——僻邪驅瘴、驅魔祛鬼(基督徒須明辨這些不符合真理的迷信思想)。
同時也該知曉這些做法也有養生道理,比如小兒佩掛香袋、藥浴可減少患外感疾病且不易生痱子。潮溼天氣屋內容易滋生黴菌,古時會在屋內噴雄黃酒、煮艾葉進行消毒殺菌,就同現今集中進行的季節性防疫一樣。從植物生長狀況看,端午時節正是艾草花未開、葉茂盛、有效成分最高的時段,採艾、掛艾正好符合這個節令的供應和需要。
吃粽子——源自傳說包糯米飯投江給屈原,怕被魚吃,先用竹筒,後用粽葉代之。
現代的粽子是日常普通食品之一,已經鮮少賦予特別的意義了, 「在潔淨的人,凡物都潔淨。在汙穢不信的人,什麼都不潔淨。」(提多書1:15),可見,若我們存在感恩的心,我們是可以吃的。
賽龍舟——源起傳說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防止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現代賽龍舟通常把船建造成龍形,畫上龍紋,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說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雖然賽龍舟本身像是體育運動,但因為賦予了一定的「圖騰崇拜」的內容,基督徒應該遠離。
保羅勸誡我們:「 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哥林多前書8:9) 」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10:23)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中,也許我們有信心領受和正確的看待,比如吃粽子(只是食品),比如佩香袋(養生健康)······
但為了不信者的疑惑,或者軟弱弟兄的信心,我們應當選擇不做使人跌倒的行為。
了解了這些文化習俗,可知人們在尋求各樣的方式保平安,無論是身體的、心靈的,人內心對生命,對環境,對靈界的不安,恐懼是與生俱來的的,無法安息。
耶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
耶穌還說, 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斷沒有什麼能害你們。(路加福音10:19)
願大家都得到耶穌所賜的真平安!
願大家過一個分別為聖的端午節,
榮耀基督聖名!
如果你覺得這信息很好,請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的弟兄姊妹看到,耶穌愛你~
(放到你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