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急性肝炎接受治療後,由於無節制地飲酒,僅在一年的時間內,肝炎就轉化為了肝癌。4月15日-4月21日是第21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在昨天解放軍八一醫院舉行的腫瘤義診活動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導致腫瘤的原因,除了大家熟知的生活方式、地理因素等原因,不合理的藥物服用、酗酒、脂肪肝因素引發的肝癌患者近年來也在逐年遞增。在患肝癌的年輕人中,酗酒成為主要的誘因。
同一天,「六早癌症篩查百城聯動公益中國行」在南京啟動,包括南京在內的全國100個城市,將開展免費健康篩查活動。專家說,通過定期篩查和早期檢測,一半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劉峻
●全球發病率最高的四種癌症:
肺癌、淋巴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
●中國發病率最高的四種癌症:
肝癌、食道癌、鼻咽癌和胃癌
●南京等蘇南城市發病率較高:
結腸癌,但近年來食道癌發生率明顯上升
一半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患急性肝炎還不戒酒,1年後惡化為肝癌
不到30歲的張明(化名),一年前被查出患上了急性肝炎。在治療後,他感覺身體並無什麼異樣,像平時一樣生活。作為愛好,他酒不離身。一年以後,他感覺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卻被發現患上了肝癌。
這是解放軍八一醫院副院長秦叔逵不久前遇到的一個真實病例。
「腫瘤,過去被認為是中老年疾病,但近年來,年輕人患癌的數量也不少。」秦叔逵介紹,肝癌作為中國發病率最高的四大癌症之一,非常需要引起年輕人的注意。
「患肝癌的年輕人,基本上都酗酒。」秦叔逵表示,不少年輕人可能一開始只是得了肝炎這種炎症,但由於繼續喝酒和生活習慣的不改變,導致對肝的損害,從量變累計為質變,肝炎就變成了肝癌。而這個惡化的周期也非常快。
他解釋,並不是說患過B肝以後就一定會轉化成腫瘤,但B肝是肝癌的致病危險因素。如果得了B肝,繼續飲酒將會加速病情的惡化。「如果是普通的B肝轉化肝癌的情況,至少要10到15年的時間,而這個小夥子一年就惡化了,可見酗酒在其中的『催化作用』。」
這種酒精導致炎症轉化為腫瘤的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代謝性疾病,其中以代謝性肝病最為典型。而值得注意的是,代謝性肝病的誘發原因,不但是酒精,藥物性肝損害、脂肪肝等也包含在內。
秦叔逵提醒,在抗癌治療中患者切不可自主亂用藥,而節制飲食、健康減肥等方式減少脂肪肝的產生,也能從預防角度避免代謝性肝病的發生。
癌症分「窮富」,不良習慣增加「富癌」發生率
據了解,目前全球發病率最高的四大癌症,分別是肺癌、淋巴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而中國發病率最高的四種癌症包括肝癌、食道癌、鼻咽癌和胃癌。為何國內與國際上高發的癌症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此前,《癌症》雜誌曾研究發現,社會經濟地位與罹患癌症類型之間存在重要關聯性,富裕和貧窮的人群容易患癌的種類也各不相同。簡而言之,根據經濟發展、地域分布等原因,癌症還能被分為「窮癌」和「富癌」。
秦叔逵介紹,在經濟不是很發達的地區,患肝癌、胃癌、食道癌等「窮癌」的比較多,例如河南食道癌的發生率較高。因為這些癌症與長期慢性感染有關,而這些地方往往自然環境惡劣、營養條件差、衛生水平低、生活習慣也不好,因此,容易患上此類癌症。
相比較而言,上海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結直腸癌是當地首要的發病腫瘤,屬於典型的「富癌」。「生活水平好,人們主要吃精白面,高蛋白的食物,缺乏膳食纖維,同時少運動,久坐少動……這樣的不良生活方式導致了「富癌」發生率的直線上升。
癌症有地域特點:蘇南結腸癌多,蘇北肝癌多
同樣,在江蘇省內,癌症的分布也有顯著差異。徐州、連雲港和南通等地區,肝癌的發病率最高,淮安胃癌的發病率較高,南京和部分蘇南地區患結直腸癌的多。「像南通、徐州和連雲港等地,很多人喜歡早上去街頭小攤吃一碗麵或者餛飩,味道可能不錯,但是衛生卻很有問題。只有一桶水,洗著所有的碗筷,沒有任何消毒。」秦叔逵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此前有食藥監部門去抽查發現,這些小攤中,有20%都被查出帶有B肝病毒。
「本來不少腫瘤病毒都是只通過血液傳播的,但飯後剔牙這種不良的習慣很容易導致B肝傳播。」秦叔逵提醒,正常人只要感染0.0001毫升帶有B肝病毒的血液,就會感染B肝。加上江蘇多地釀酒,愛喝酒的人不在少數,導致已經攜帶有B肝病毒的患者雪上加霜。而某些地區愛吃醃菜、油炸食品的習慣,會導致胃癌的發病率上升。
南京食道癌患者在增加,原因尚不明確
生活方式中存在的問題,會導致胃癌的發生。
「很多人家庭成員用餐不分餐,碗筷都混在一起的,而且吃的東西都相同,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人得胃癌後,其他家庭成員也難免中招的原因。」秦叔逵建議,即便是家庭成員之間,也最好分餐而食,常備公筷公碗,常對餐具進行消毒。少吃醃製類、油炸類的食品。
秦叔逵介紹,在南京等蘇南城市,發病率較高的是結腸癌,也就是所說的「富癌」。但近年來的數據顯示,食道癌發生率在明顯上升。
「我們本來在想,是不是南京川菜、麻辣燙越來越多,引起食管黏膜損傷惡化為癌症,但也說不通,因為四川等地幾乎天天吃火鍋。」秦叔逵說,對於南京食道癌發生率的上升,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癌症預防,關鍵是「管好」自己
專家說,通過定期篩查和早期檢測,一半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
早篩查 一半癌症可避免
南京市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陳錦飛說,現有的癌症早期篩查手段很多,包括常見的腫瘤標誌物、影像學檢查等,都可以早期發現癌症。科技還在不斷進步中,比如最新出現的尿檢,也是腫瘤新篩查的一個方法。它可以通過檢測尿液中酪氨酸的含量,診斷患者細胞內代謝是否異常類疾病。通過早期篩查,如果得出陽性結果,一定要找專業的腫瘤醫生診斷,才能確診是否患有癌症。早期篩查,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假陽性。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腫瘤預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吳孟華說,通過早期篩查以及預防,一半的癌症可以避免發生。
邁開腿 運動可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陳錦飛說,身體脂肪過多會增加患多種癌症的危險性,身體肥胖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癌症決定因素。腰圍每增加一英寸,患癌症的風險將增加8倍。包括結腸癌、乳腺癌、腎癌在內的6種癌症,都已證實與身體肥胖有關。特別是腹部肥胖風險更大。
加強運動,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病率。比如每天堅持步行30分鐘左右的人,不管其體內脂肪含量有多高,長壽機率是每天步行少於30分鐘的人的4倍。專家提醒,運動時,自我感覺應該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周身微熱、面色微紅、津津小汗。這樣的運動如果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就可有效預防癌症的發生。
重營養 每天500克果蔬,患癌風險降20%
一年四季,堅持每天攝入500克以上的各種蔬菜、水果可以使你患癌症的危險性降低20%。每人每天蔬菜的攝入量從150克增加到400克,患肺癌的危險性可減低50%。從100克增加到350克,患胃癌的危險性可減低60%。從50克增加到300克,患胃癌的危險性可減低50%。抗癌的食品有:胡蘿蔔、紅薯(馬鈴薯)、菠菜、杏、甜瓜、番茄、花椰菜、甘藍(捲心菜)、萵筍、大蒜、洋蔥、大蔥、大棗、獼猴桃、香菇(菌類)、蘆筍、全麥、糙米、燕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選擇魚和禽肉比紅肉更有益健康。
管住嘴 戒菸限酒,少吃燒烤油炸食物
任何類型的含酒精飲料是多種癌症的原因之一。酒精可增加口腔和咽、喉、食管以及原發性肝癌的危險性。男性一天不超過兩份,女性一天不超過一份(1份相當10-15毫克酒精)。
專家還提醒,不吃燒焦的食物,鼓勵低溫烹調,少吃燒烤食物。蒸、煮、燉時食物暴露的溫度不超過100℃。烘、微波、烤時溫度可達200℃。直接在火上燒烤、油炸,溫度高達400℃。烹調過度,燻烤或油炸的肉和魚可能會增加患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