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四川省地級市,古稱嘉州。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地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成都平原南部中心城市。
歷史上屬古蜀國,有「海棠香國」的美譽。樂山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至石器時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春秋時期蜀王開明故治。秦統一中國後,於市境內置南安縣,隸屬蜀郡,後曾改屬犍為郡。
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取「郡土嘉美」之意,置嘉州。宋改嘉州為嘉定府,元改為嘉定府路,明降為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復升為嘉定府,並在府治置樂山縣,取城西南五裡「至樂山」為名,「樂山」之名沿用至今。
1950年,設樂山專區。1985年,撤銷樂山地區建地級市。1997年行政區劃調整,眉山等6縣劃出。
樂山被譽為「士大夫之郡」,宋代,樂山出類拔萃的人物是蘇東坡父子三人,同時也是郭沫若的故鄉。
東漢時,佛教開始傳入樂山。東晉以後,佛教寺廟與日俱增,香火日趨旺盛。
唐宋時期,樂山為中國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歷時90年建成的樂山大佛,宏偉端莊、舉世聞名。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
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
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
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樂山大佛。 更多精彩歷史老照片,敬請關注《藏影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