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商鋪變倉庫
為解決困局,狀元坊潮流創意園將採取「辦公+開檔」形式,欲打造時尚創客平臺試點,吸引青年時尚達人低租入駐。
在中國嶺南地區,有一座名為廣州的城,城內有許多具有濃鬱嶺南特色、曾經繁華一時的老街。這些老街,隱藏在繁華的市井,俯就在高樓的背後。它們伴隨著一代代年輕人成長。如今少年長成,屬於少年的街道卻也老去。隨著城市的擴張與中軸線的東移,老街的人流稀少,繁華不再。然而老街卻依舊默默地保留著過去的痕跡,承載著廣州的氣息,記載著改革開放後屬於它們自己的繁華,承載著一代生於斯長於斯的廣州人的記憶。
11月30日,隨著鐵閘門緩緩落下,一個屬於廣州男人的「淘寶天堂」——被稱為「熟男天堂」的將軍東電器城宣布結業。而在離將軍東直線距離不足兩公裡處,有一條被廣州本土青年親切地稱呼為「狀仔」的老巷。
想當年,在這條前後約260米長的老街裡,一天曾擠進幾萬名前來「朝聖」逛街的青年男女。第一次拍貼紙相、買10元6雙的卡通襪、看COSPLAY美少女……這一切成為不少85前的回憶。那時老街內人頭湧湧,沒有半個小時休想走出。如今隨著商圈的變遷與網際網路的衝擊,這條聞名廣州的老街繁華不再。哪怕在周末中午,也依舊顯得冷清,成為了一條不用3分鐘就能橫穿而過的普通小巷。
這條擁有700多年歷史的老街,它的名字叫狀元坊。
昔日「撞人坊」 學生周末必「踩場」
12月的廣州,陣陣涼意。人民南路依舊繁忙,大城市特有的車水馬龍、嘈雜聲在陣陣寒風中,顯得格外熱鬧。但這份熱鬧卻在人民南路的狀元坊門口處四散開。這條200多米的麻石巷子,在熱鬧的人民南路襯託下,顯得格外幽靜。
狀元坊,廣州市人民南路東側的一條古老內街巷,因宋代狀元張鎮孫故居於此而得名,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是獨有嶺南特色工藝古董的發源地,始於宋代,聞名於明清。這個古老的巷道呈狹長狀,全長260米,寬約5至7米,最窄處只有2米。自清代康熙年間以來,狀元坊已是通商重要口岸,街內遍布加工金銀首飾、戲服等手工藝作坊,其生產、銷售的朱義盛、舞臺戲服、鵝毛扇、塔香等在海外已是享譽盛名。
自20世紀90年代起,狀元坊商業再次興起——不少住戶在自家門前搭建鐵皮屋做生意,或者將窗門打開就成了一間小「士多」,形成一條以鐵皮屋為主的商業街,主打的是廉價衣服、鞋襪、精品、玩具等。後來,狀元坊在廣州的「一年一小變」結束,「三年一中變」啟動之際,由市政府投資改造,成為集旅遊和購物為一體的「廣州一景」,被譽為「青年潮流基地」。
在2000年之後,這裡成為廣州首屈一指的旺地,人潮從天亮擠到天黑,不到10米寬的窄道客如雲集。「從街頭走到街尾,一般沒有半個小時走不過去,差不多每平方米有4個人。」老街坊陳阿姨伸出四個手指說。據統計,在全盛時期,狀元坊每天客流過萬,最旺時單日客流量超過6萬人,窄道裡被擠得水洩不通,行人摩肩接踵,因此得名「撞人坊」。
「在狀元坊,只要你想到的,都可以找到,而且還很便宜。」「這裡是潮流的風向標。」「100塊能買一套潮服」……對於為什麼來狀元坊,每個曾將狀元坊列為「廣州血拼必來之地」的年輕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人生第一次拍的貼紙相,撞衫率超高的爆款衫,一個書包30元,10元6雙卡通襪,古靈精怪的文具,耳環耳釘……
今年30歲的嘉琪住在天河區,在她初中階段,狀元坊對她來說無異於一個天堂。「中學讀的是培正中學,那時最喜歡的就是每逢周末和姐妹們去狀元坊『踩場』」,各種「至潮」的衣褲和耳環是嘉琪的最愛,「學生沒什麼錢,而『狀仔』東西剛好不貴,喜歡什麼都買得起,還能講價。」
2003年畢業來廣州工作的小陳,在狀元坊消磨了很多時間。「當時剛來廣州工作,每個周末都想去看看,吃東西、買些小玩意,看年輕人都玩些什麼。」琳琅滿目的狀元坊刷新了她的眼界,幾十元錢一件的潮流服飾,更讓小陳覺得這裡是性價比超高的時尚之地。
如今狀元坊 街坊味熟客情早已散
時至今日,地鐵開通了,當年「差不多每平方米有4個人」的盛況不再,去狀元坊的本地顧客卻越來越少了。昔日的潮人聖地,現在成了只需三分鐘就能穿行的小巷;曾經的狀元坊可謂「三步兩鋪」,現在卻淪落到半街空鋪。回想起狀元坊當年的人潮,令不少昔日顧客、店主唏噓惋惜。
靠近狀元坊入口的那家麥當勞甜品店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在麥當勞甜品店旁邊的士多,80歲的翁婆婆已經營十多年。她說:「最輝煌時,玻璃瓶汽水一天都能賣幾十箱。可現在——唉……進來這條老街的人越來越少。曾經的街坊味、熟客情,早隨時光散去。」
同樣關門的還有在人民南路狀元坊門口右側的湯丸王。這家燈光昏暗、沒有空調、沒有廁所的老店,在某年的春節期間撤離了這條老街。時至今日,還有不少昔年的「撞客」回味著這家聽著「賣湯丸」的老歌吃芝麻湯圓的老店。而頂替它的是一家新式西點店,本希望藉助來逛狀元坊的人流做生意,卻因為人流不旺不得不關門。
七成商鋪空置,不少商品作低價處理,1元一串魚丸無人問津,招租告示代替了昔日的「新貨簡訊」。有遊客走到街道的中部後,搖著頭走回繁華的人民路。10元4條的內褲、13元1條皮帶、30元1條牛仔褲,現在狀元坊裡的商戶依然走低價路線,像內衣褲、球鞋這樣的商品比淘寶同款還略為便宜,可仍難以挽救這裡不復當年的人氣。
「以前狀元坊有不少樓上鋪,上面有貼紙相鋪、手繪布鞋、錄音刻碟店、美甲店、電發店,按照時髦的話說,這些都是O2O現場消費。可如今這些特色小店都不復存在了,只剩下一些『爆款』大路貨。」在狀元坊開店的張姨,說起現在的狀元坊,眼中總透露著無奈。張姨時常會回想起2000年初的時候,這裡生意火爆,曾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租金與「黃金旺地」北京路齊頭。然而,現在生意慘澹,15元一件衣服也無人問津,對面的一排店鋪已長年空置。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狀元坊這個名字,只是老城的一個懷舊景點,而非購物點。21歲的小餘是大三學生,學校附近就是大學城貝崗GOGO新天地商業中心,不僅有服裝店、理髮店、KTV、超市,還有不少小飯店。沒課時小餘和舍友們就一起去那裡逛街吃飯。小餘說,自己來廣州3年,從沒有專門去狀元坊的想法。小餘說:「價錢便宜並不是她購物的主要考慮因素,品牌和質量才是。」新快報記者採訪得知,在小餘的購物帳單中,通過網上購物的佔了將近八成。
狀元坊興衰時間軸
1990年
設立工藝品市場,並逐步發展成為緊跟潮流的學生用品和工藝精品專業街。
1997年
人氣出現,狀元坊開始兼營時尚用品,主打廉價衣服、鞋襪、精品、玩具。鋪位從兩側街面向兩側街巷延伸。
2000年
狀元坊的舊屋、街道進行全面修繕,使狀元坊成為具有歷史文化、旅遊觀光、休閒購物和經營特色的學生文化用品專業街。讓古老的街道煥發出新的活力。此前,狀元坊還是一條以鐵皮屋為主的商業街。不少住戶在自家門前搭建鐵皮屋做生意,或將窗門打開就成了一間小士多。
2001年
設立專業街管理辦公室,由政府牽頭打造成廣州的年輕時尚一條街。
2005年
由於人滿為患,越秀區開始對狀元坊進行消防整治,但人氣並未明顯衰減。
2007年
消防問題再次被重拳整治,半數商鋪面臨清場,人氣開始下滑。
2014年
越秀區對狀元坊街區更新保護設計方案進行招標。
百年商業街狀元坊,昔日人潮湧湧,如今半街空鋪
沒有生意,店老闆抱緊錢包熟睡
隨處可見緊閉的鐵門
破局
採取「辦公+開檔」形式 60餘鋪位試點時尚創客平臺
「現在流行談創客孵化器,其實狀元坊十多年前就孵化了很多創客。」廣州市越秀區時尚用品商會負責人表示,在早年電商還沒盛行時,很多年輕人憑著敏銳的潮流觸覺,在狀元坊開檔並賺到第一桶金。據介紹,狀元坊潮流創意園將採取「辦公+開檔」的形式,二三樓的區域可作為辦公區,兼顧網絡營銷,一樓的檔口區,可作為產品展示用途。
記者了解到,狀元坊潮流創意園打算拿出狀元坊47號、75號總面積300多平方共計60多個鋪位,作為打造時尚創客平臺的試點,吸引青年時尚達人低租入駐。十年前,狀元坊一個這樣的鋪位租金高達1萬元/平方米,讓年輕人望而卻步,如今不到1000元/平方米的租金即可拿到鋪位,「我們會對項目進行把關,好的項目還會適當減免租金。」
對於上述方案,負責狀元坊管理的越秀區人民街相關負責人認為,狀元坊打造創客平臺,符合李克強總理關於「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在保障消防安全的前提下,政府是樂見其成的。
支招
「老牌商圈的優勢不僅僅是低廉的消費,還有文化」
對於狀元坊的衰落,廣州市社科院現代市場研究所所長歐開培認為,這不是狀元坊獨有的情況:「今年,客流冷清的不僅僅是一個狀元坊,這也是廣州多個老商圈的縮影。」
「類似狀元坊、上下九、十三行等位於老城區的老牌商圈,都存在客源不如往年的情況。」歐開培告訴記者,一方面是因為天河等新商圈與商業中心的崛起,吸引了客源;另一方面是因為老城區的社區商業發展,分流了客源。「現在不少社區裡面都有多功能超市,一些簡單的日用品,市民完全可以在社區內進行購買,沒有必要專門跑到老商圈去,這也導致了老商圈的不景氣。」同時,網上購物的興起,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對此,歐開培認為,要為老牌商圈重新注入活力,必須懂得錯位發展,實施差異化經營。「如今天河商圈,在不斷打造體驗服務,提升舒適的購物環境,走高端路線,吸引了大批客源,這個是值得老牌商圈學習的。」
歐開培告訴新快報記者,有體驗、有特色,才能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也可通過活動吸引到目標客群,保持老牌商圈一貫活力:「老牌商圈的優勢不僅僅是低廉的消費,還有文化。老商圈應該將旅遊、消費和文化結合起來,打造獨特的消費體驗。否則,你賣的東西我都能在網上或其他地方買得到,那我為什麼還要來你這呢?」
那些年的狀元坊
「暈車也要來啊,狀元坊賣的東西很便宜」
狀元坊對於不少85前來說,不僅僅是一條購物街,它更承載著廣州一代,甚至幾代人成長的記憶。小蓓,只是其中一個。家住東山口的80後姑娘小蓓,當年是狀元坊的忠實擁躉。回憶起第一次去狀元坊,小蓓害羞地說:「那會坐電車暈得都快吐死我了。」
那時就讀十六中的小蓓發現,狀元坊的名字被同學們不斷提起。出於好奇,在一個周末的上午,小蓓相約同學仔來到公交站前,等待前往狀元坊的電車。「那時候,廣州還沒有地鐵,去狀元坊並不方便。」回想起第一次去狀元坊,小蓓尷尬地說,「我們在東山口,坐106路電車前往。那時我還暈車,在路上晃了大概半個多小時,都快吐死了。」
第一次站在狀元坊的巷子口,小蓓覺得不可思議,映入眼中的各式各樣的商品,好多自己都沒見過:「當時感覺狀元坊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門,裡面有各種各樣漂亮、好玩的東西。」
自此,暈車的小蓓每周都要來這裡「朝聖」。小蓓笑著說:「暈車也要來啊,狀元坊賣的東西很便宜,這在學生和年輕人當中早已人盡皆知。一件相同的貨品,這裡的價錢通常能比市內其他商業區便宜1/3。」小蓓說,對於還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學生哥們來講,狀元坊自然就成了他們購物的「天堂」。
「現今廣州25至35歲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不幫襯過狀元坊的。」小蓓笑著說,每逢周四都特別興奮,因為周末又要來了。「那時候一周不去一次狀元坊,就擔心自己會outdated(跟不上潮流)。」
(來源:新快報)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