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90的狀元坊
▽
在太平洋電腦城買過電腦,在百腦匯買過山寨機
在革新路買過文具,在狀元坊買過便宜貨
這些曾是居住或者生活在廣州人的記憶
但這些似乎再也回不去了
#那時候
▽
南宋時期張鎮孫考取廣東狀元
家鄉老百姓將其故居「通泰裡」改為「狀元坊」
「狀元坊」延續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狀元坊的聞名早在明朝
只因隨著粵劇而發展
這裡有以生產刺繡戲服而馳名中外的手工藝作坊
在狀元坊一帶曾有許多著名的戲服鋪
被稱為「戲服一條街」「狀元坊」牌坊旁邊
1990年,開始設立工藝品市場
逐漸發展成頗有特色的學生用品和工藝精品專業街
狀元坊全長也就不到300米
狹長的巷道兩旁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商鋪和商業街
1990年小巷子裡面被分割成一間間的商店
琳琅滿目的廉價衣服、鞋襪、精品、玩具等
那時朋友們在狀元坊一逛就是一整天
狀元坊輝煌時街頭到尾人頭攢動
沒顧得上找錢就被人流衝至另一頭
而被戲稱為「撞人坊」可極其興旺的程度
手機繩,破洞牛仔褲,五顏六色的皮帶
各種顏色,長度的襪子,」板鞋「等等
那時這些都是我們的潮流單品
1990年對於一個終於第一次能夠拿著錢
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的人生來說
這裡確實是眼花繚亂,琳琅滿目
1990年每個周末
廣州本土青年仔親切地稱呼為「狀仔」的內街老巷
「人撞人」,「撞仔」這些詞
都是當年青少年最潮流的詞彙
也是曾經認為自己最潮的表現
#藏著多少人的青蔥記憶
很多人的」第一次「是在撞仔發生的
▽
第一次自己買了整套的」行頭「
第一次丟手機,第一次牽手,第一次拍大頭貼
第一次親吻,第一份女友的生日禮物
第一根煙,第一個耳洞,第一次……
每逢周末,這裡就會變成了」潮人坊「
學校穿著校服的同學一下子像變身一樣
女生穿著」一字斬「」跌膊「高跟鞋和網襪
男生當然也是」板衫「」板鞋「,戒指
耳環項鍊一樣不落
#時間一下子到了2002年
▽
每逢周末有事沒事也喜歡去「撞仔」
甚至已經對裡面的每一條小巷子專門賣什麼
哪家店的牛仔褲更便宜,哪家的戒指最新
哪裡的手機繩最「有型」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地圖」
每個星期在學校都會看見女生們換了新的書包
哪怕沒錢買新的書包
至少也會看到多了一個"twins"的鑰匙扣
而男生,當然就是球鞋了,雖然都是高仿
然而我們一邊看著《size》
一邊在」撞仔「相熟的老闆那裡問著什麼時候有貨
短短200多米的小巷子塞了數千家商店
也塞了數千年輕人多少留在狀元坊的時光
那時左顧右盼又激動又興奮地選自己的心頭好
那時即便丟過手機丟過錢包,但忍不住還是要逛!
當時的感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這裡逼格真高啊!」
那時候沒有太古匯,沒有igc
沒有正佳更沒有淘寶
當時只有」撞仔「,」流前「和」越富「
我們喜歡熙熙攘攘,我們喜歡人來人往
我們在人群裡面穿梭,這是我們一代的青春
那時這家麥當勞,以前基本上就是會合的地標
」撞仔M記等「如同暗號一般,大家都是默契十足
我們喜歡那種類似」黑話「一般的
只有我們這幫人才能聽懂的感覺
越隱晦,約簡單,逼格越高
有錢的時候進去買個甜筒吹著空調等
沒錢的時候站在外面等
不管如何,我們就在這裡等
那時吃不停,「行狀仔,買雪糕」
那時一條條窄窄的小巷子有賣砵仔糕
薏米芋頭粥,蘿蔔牛雜、碗仔翅、壽司、甜酸
檸檬車仔紅茶和雙皮奶等各色小吃
而這裡就是現在口中的網紅街
#2005年,轉眼間的時間
▽
」撞仔「的東西好像沒那麼吸引了
那時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似乎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感覺
有時候偶爾問起朋友來多久沒去過」撞仔「了
基本上都已經是一個月到三個月沒去過了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覺得」撞仔「沒有以前人多了
慢慢地,好像店鋪也開始消失了
就好像一位朋友,一段時間沒聯繫了
他就是慢慢,慢慢地淡出了你的生活,然後消失掉
那時學生仔和潮青最愛去的狀元坊
五元一杯的奶茶,十元一面的貼紙相
買過便宜衫,買過新潮文具,小飾品等等
都悄悄的在你的生活中淡去它的影子
#沒有了往日的喧囂
▽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狀元坊突然變得安靜得似乎無法讓人適應
現在近乎大多數的店鋪轉租的廣告隨處可見
和無數拉下閘門那間你所熟悉的店鋪
探頭看進巷子裡只剩低零星幾間小店繼續營業
曾經的熙熙攘攘變成如今的無人空巷
來到狀元坊必食小吃,當年在巷口叫賣的伯伯阿姨
曾經最愛的那些早已不見蹤影
主道內已沒有任何食肆,連巷口那家
那些年我們連找個座位都難的麥當勞都離開這個地方
只留下曾經的殘影...
04年狀元坊巷口曾經最潮的Monday鞋店
如今店家一度想將店關掉
卻因收到了很多熟客的挽留仍在堅持
狀元坊已經沒什麼人來了
只能靠街坊的生意撐著
地鐵開通了,不出門全在手機電腦裡淘寶
信息科技發展讓我們越來越方便
狀元坊的顧客自然越來越少了,悄然沒落
狀元坊裡沒有空調、廁所簡陋等硬體原因
老街裡的貨品價廉質低
貨物與廣州其他購物商場的物品沒有區別
隨手掏出購物軟體就能解決購物問題
這大概就是狀元坊被廣州年輕人拋棄的主要原因吧
曾經的狀元坊人頭攢動
如今狀元坊成了一條3分鐘就能橫穿而去的普通小巷
還匍匐著喘息些苟延殘喘的味道,逛得只剩下回憶
陪伴廣州仔女成長的狀元坊老街早已輝煌不再
但那份「七分街坊味,三分熟客情」的地道廣州情懷
仍在心間,也是代表著廣州本土兒女最美的回憶之一。
如今遠遠站在人民路上望向「狀元坊」的金色牌坊
狀元坊的輝煌如同自己過往的青春一去不復返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狀元坊700年經歷了朝朝朝落
人來人往這四個字可以淋漓盡致的表現它的歷史變遷
就在這幾年,曾經的萬人空巷,如今無人空巷。
狀元坊已經幾近蕭條、鼎盛不再
但這裡曾經的風光無限曾經是多少人的青春回憶
當年陪你逛狀元坊的人,如今還在你身邊?
不知你們對於「狀元坊」你們又有怎樣的記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