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牆」這個字,很多人會聯想到以色列哭牆、德國柏林圍牆、長城城牆等名牆。這些牆都具有非常深遠的歷史文化底蘊,並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去觀光瞻仰。然而,很少人知道這世上還有一個骷髏牆,也很難有人相信竟然有這麼一堵牆的存在。
神秘的骷髏牆少有人知,但它卻真實存在著。就在我國西藏的那曲比如縣境內,用人頭顱骨堆砌成的圍牆,讓人見之毛骨悚然的同時又不禁心中好奇:究竟這些骷髏牆是為何存在的?
其實骷髏牆的存在與西藏地區天葬習俗息息相關。
在西藏,死人的事,就是天葬的事。這種沿襲至今的喪葬習俗,起源於藏區人民的大乘佛教信仰。由於這種佛教推崇波羅蜜的最高境界——捨身布施,所以,人死後將屍骨餵食胡兀鷲就是一種尊貴的布施。
這種喪葬模式在我們看來有些殘忍和難以接受,但這卻是西藏人民的一種信仰,是他們對死者的情感表達,他們認為在這種「皮囊」的布施中,死者會得到無上的功德,從而獲得靈魂的超渡。所以,他們在天葬時,會在門前、窗前掛著五色經幡和一些經布,這五色代表著「天、地、水、火、風」五種自然的元素,然後將死者背到天葬臺並進行屍解,再點燃桑煙,恭請「神鳥」,也就是那些禿鷲到天葬臺,享用它們的供品,祈禱死者在這種「捨身飼虎」般的布施下,贖去在世前的種種罪孽,靈魂得以升天。
而在比如縣達摩寺內的多多卡天葬臺,那些保留下來的骷髏牆,便是天葬習俗的絕好例證。傳說早在80多年前,有一個8歲的小男孩因為目睹三個百姓被殺死的慘狀,驚慌失措而逃,逃到了比如縣五世達布活佛跟前,活佛見他可憐,又頗有佛緣,便讓他在達摩寺天葬院當一個天葬師。這天葬師的工作便是主持天葬儀式,為這些死者念經祈禱,祈禱他們的靈與肉通過鷹鷲重歸自然,靈魂得到超脫。原本天葬習俗必須把死者全身上下的肉體骨頭全部餵食鷹鷲,但這個天葬師因為擔心天葬隊伍中混入當初那個殺人狂,於是就留下了死者的頭顱。等到頭顱變成骷髏時,再把它們一個個按照順序擺放起來。在他50多歲時,這些骷髏已經從寺院的東北角擺到了西南角了,密密麻麻的骷髏,讓人每每見之都頭皮發麻。
這樣一個傳說至今無法考證。很多人更願意相信這些骷髏牆是起源於十三世紀,由比如縣香曲鄉缺代寺的打普活佛丹巴圖庫烏珠(又名白瑪白扎)定下的寺規,目的無非是告誡活著的人,要多行善,少有俗念,無論什麼人,死了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