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精心規劃,助力邁向全球魅力的旅遊城市
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申報「2017旅遊業創新活力品牌企業」上榜理由
一、企業綜合實力介紹
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上規院)成立於1957年,作為上海市規劃與國土資源管理局的下屬事業單位,是國內成立最早,技術力量最為完善的規劃設計研究單位之一。60年來,一代代規劃人秉承「精心規劃,惠澤千秋」的理念,站在城市學科和規劃事業發展的前沿,認真履行歷史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投身城市歷史風貌保護、郊野公園規劃、黃浦江兩岸及浦東新區開發、世博會承辦、自貿區及科創中心建設等重要地區和重大規劃,為改善城市風貌、提升上海旅遊形象作出了積極貢獻,得到了有關政府部門、企業及市民百姓的高度認可。
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綠房子
近三年,該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爭創全國文明單位為目標,堅持「博學、求真、創新、篤實」的規劃師精神,努力打造卓越隊伍、服務卓越城市、追求卓越發展,實現了市文明單位「十二連冠」,職工綜合素質、規劃中心工作和單位文明形象得到了同步提升。該院還榮獲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競賽先進單位,上海市「工人先鋒號」、上海市「青年文明號示範集體」、上海市「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稱號。全院共完成各類設計及科研項目1035項,94個項目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獎和上海市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等榮譽。
院辦公樓
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分部-上海設計中心
二、精心規劃,助力旅遊產業發展
2011年,上海明確提出了加快建設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目標。在此目標指引下,近年來上海旅遊業蓬勃發展,而旅遊對於整個城市發展的綜合意義也更為令人矚目:旅遊不僅是城市產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彰顯城市魅力、展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徑。上規院秉承「精心規劃,服務卓越城市」的宗旨,始終堅持服務職責使命、服務上海旅遊業發展,全力做好城市規劃和諮詢工作。
1、聚焦2040上海新一輪總體規劃,全力支持旅遊產業發展
由該院牽頭開展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將「旅遊」列為重要專項之一,《上海市旅遊專項規劃》成為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規劃首次從城市總體規劃與建設的角度來審視旅遊發展,重點關注旅遊建設發展的空間需求與應對策略。並將城市規劃的技術方法運用於旅遊規劃,對傳統旅遊規劃的編制方法進行創新,形成與城市規劃緊密對接的規劃成果,從而有效指導相關建設。
(1)關注「融合、集約、人本」的總體發展思路
本次規劃堅持三項核心理念:一是融合發展。將旅遊發展與城市發展統籌考慮,加強旅遊系統與文化、商業、生態、交通等其他城市系統的相互融合。二是集約發展。注重旅遊城市發展空間的集約利用,強調旅遊與其他城市功能的複合。三是人本發展。以人為本,以滿足不同人群的旅遊、休閒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遊憩體驗,創造宜人的遊憩環境。
規劃在把握城市總體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基於上海的旅遊發展現狀和未來分析,借鑑國際案例經驗,提出未來上海旅遊發展的願景與總體戰略,制定全市旅遊發展空間布局方案,構建旅遊體驗產品體系、旅遊配套服務設施體系和旅遊交通體系,探討旅遊建設發展的優化機制,並對上海旅遊的近期建設重點提出引導策略。規劃的重點聚焦於旅遊發展的空間引導與相關配套。
(2)多層次旅遊空間戰略構想
在宏觀層面,提出市域旅遊發展的「三圈三軸」空間構架。三圈包括內圈、中圈、外圈三個旅遊發展圈層。內圈為中心城旅遊圈層,指中心城區域(外環以內),以都市旅遊為主,彰顯城市景觀與海派文化特色。中圈為郊區旅遊圈層,指東、西、南、北四個郊區休閒旅遊片區(包含浦東外環以外、青浦、松江、閔行、金山、奉賢、寶山、嘉定),以特色村鎮遊覽、農林自然風光體驗,以及主題遊樂為主。外圈為濱海臨江旅遊圈層,指沿長江及臨東海區域,包含崇明國際生態旅遊島、長興島、金山三島等近海島嶼以及水域,利用廣闊的外圍濱水資源發展旅遊功能,以度假休閒、生態體驗為主。
在中觀層面,建立分類分級的旅遊空間引導體系。本次規劃提出設置三類三級「旅遊休閒區」。在現狀和潛在旅遊資源空間分析、評價其旅遊發展潛力的基礎上,將旅遊資源價值高、分布密集、發展潛力大的空間劃定為「旅遊休閒區」, 作為旅遊景點資源展示、旅遊活動開展、旅遊產業發展、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加強的主要空間區域。
(3)多類型旅遊產品及相關配套
規劃重點強調構建多樣化、特色化的旅遊項目產品體系、完善以人為本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便捷多樣的旅遊綜合交通系統、探索旅遊發展的合理空間保障機制。通過提出加強對於旅遊業發展、旅遊項目建設、旅遊設施完善的規劃引導,完善旅遊規劃體系,形成全市層面、分片區層面、特定區域層面的不同規劃層級,以及面向旅遊產業發展的「旅遊發展綜合規劃」和面向項目、設施建設的「旅遊專項規劃」不同規劃類型,並與城市規劃形成更有效的銜接。
(4)規劃影響及成效
通過本次旅遊專項規劃編制,該院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方針,充分考慮旅遊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需求與作用,充分協調旅遊與其他城市系統之間的關係,明確上海未來的旅遊發展定位和戰略導向,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規劃策略及配套機制。從而為上海面向2040年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提供旅遊發展方面的規劃支撐。在國際層面,把上海建設為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城市,打造為全球旅遊體系的重要樞紐節點。在國家和區域層面,把上海建設為全國最具魅力的都市旅遊勝地,成為長江沿線「國際黃金旅遊帶」的龍頭城市,並作為長三角旅遊門戶樞紐,進一步提升對長三角旅遊圈的引領作用。在本市市域層面,面向本市市民生活,努力將上海建設為富有魅力的宜人休閒城市。
2、服務國家戰略,利用自貿環境優勢,探索旅遊業創新機遇,履行規劃師的使命責任
重點完成《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結構規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編制任務,同時開展《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等規劃工作,進一步提升了科創中心和自貿區空間品質內涵和創新要素集聚程度;此外,通過分析自貿區、科學城各區塊的產業功能發展趨勢,提出上海東部區港聯動、區鎮聯動和區區聯動的空間發展態勢和策略導向,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探索如何充分利用自貿區發展新階段提供的制度創新機遇,促進我國旅遊業的改革開放,具有較大理論與實踐意義。
3、深化數據應用,預判上海旅遊業趨勢,構建基礎模型,承擔規劃師的時代責任
開展城市發展戰略資料庫SDD建設,整合數據資源,以最新規劃技術支撐上海旅遊業建設。一是構建了基於政務網的規劃分析與決策支持和基於網際網路的眾創眾規兩個子平臺,重點推進了城市活力、經濟、生態綠化、交通、用地、人口分布等旅遊核心數據分析。二是相繼構建出「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模型」、「上海市用地開發強度模型」、「上海市交通規劃模型」、「交通區位測度模型」、「城市中心交通可達性模型」等專業模型,為上海旅遊業構建系統模型框架奠定基礎。三是順應大數據背景下城市規划行業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成立數據實驗室,對「規劃+大數據」應用進行評估預測和輔助分析,提升了「以人為本」編制規劃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三、保障生態民生,助推上海生態旅遊
多年來,該院貫徹落實環保理念,聚焦生態可持續發展,服務居住、能源、交通等民生基礎建設,同步提升設計、研究、管理水平。
(1)聚焦生態文明,完善各類環保規劃服務
城市規劃承擔著建設生態城市的重要責任。該院在各項規劃編制工作中,突出生態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專項規劃工作,以確保城市人口、資源、環境約束和城市運行安全為目標,對城市發展的底線要素進行控制與引導。
(2)聚焦兩規合一,探索郊野單元規劃與實踐
以保護資源、保障發展、優化布局為重點,積極投身生態規劃工作,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展了基本生態網絡、郊野公園、郊野單元、崇明生態島、美麗鄉村等規劃;目前,規劃的郊野公園中,青西、廊下、長興島三個已面向公眾開放,在都市人留住了一抹綠色,改善村鎮居民的生活品質,加強歸屬感外,拉動了上海郊野地區旅遊業發展,成為地方經濟的助推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