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山「水尾宮」池塘底神秘石刻 上書「宣教」「公神」四字

2020-12-11 閩南網

大坪山「水尾宮」池塘底露出石刻 上書「宣教」「公神」四字

   因山線綠道整修,位於市區大坪山上的「水尾宮」前一口池塘水被抽乾後,池底露出一方石刻,上書「宣教」「公神」四個大字。經泉州文史研究人員初步考證,該石刻與「公神道」海絲古道名稱的由來關係密切,是泉州古代海絲之路的有力佐證。不過,山線綠道項目方表示,該池塘清淤結束後將恢復蓄水,這方石刻不久之後仍將藏身水底。

「水尾宮」前池塘清淤,石刻浮出水面。

  因清淤池水被抽乾 池底石刻重見天日

  該石刻位於市區東海街道大坪社區「水尾宮」前的池塘底部,由於山線綠道二期建設,池塘四周已圍起了鐵皮。

  「就在昨天傍晚,路過大坪路時,我走近一看,嚇了一大跳!」今年55歲的李先生,平日喜歡研究地方文史,「通過一些資料知道大坪山有海絲古道的石刻,但一直不知道在什麼位置!」

  記者站在位於大坪山山腰處的「水尾宮」前面,順著李先生所指方向看到,池塘裡滿滿的池水已被抽乾,在靠近大坪路一側池底處,一塊天然巖石上有石刻隱約顯現。經仔細辨認,石刻上書「宣教」「公神」四個字,下半部則被淤泥蓋住了。

  「發現這處石刻後,我還特地沿著池塘旁的亂石靠近,拍了一些照片!」李先生說,此方崖刻全文應該是兩豎排書寫的「宣教李公神道」,共六個字,每個字約為40釐米見方,書體遒勁有力,陰刻於巨大巖石之上。

  石刻佐證「公神道」 至今有近千年歷史

  「所謂『水尾』,就是水流尾之意,這個池塘本是大坪山山谷天然形成的蓄水之地。」李先生分析說,「宣教」為北宋年間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改宣德郎置,為從八品文臣寄祿階官,「也就是說,這處石刻已有近千年歷史了!」

  據泉州籍廈大考古學家、泉州灣宋代古船發現者、《古刺桐港》作者莊為璣教授考證,古代由後渚到泉州有三條大路,大坪山正位於兩條陸路中間。大坪山山谷中有連接兩條古大路的南北向山道,稱為「公神道」,而這處石刻的重見天日,也進一步佐證了史上泉州的海絲古道。

  豐澤區政協文史委員郭柯柯家就住在大坪山上,從事泉州地方文史研究數十年的他介紹,大坪山是泉州山脈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就是泉州城的交通要道所經之處。「歷史上的三條海絲古道均為東西走向,而大坪山上的古道則是南北走向,恰好起到串聯作用。」他還表示,這處水壩是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當時有人發現這處石刻,只是水壩蓄水之後,石刻被水淹沒了。」

  大坪山歷史遺存多 鄭成功曾在此屯兵

  據悉,大坪山西北與靈山、瑞峰嶺、清源山毗連,東南的國公爺山連接大、小桃花山,逶迤至宋元古港後渚港。

  「由於大坪山扼守泉州城交通要道,鄭成功當年進攻泉州城,選擇屯兵於此。」郭柯柯說,據《臺灣外記》記載,明末清初,鄭成功決定攻取泉州城,與其叔父定國公鄭鴻逵親率兵將,屯兵於泉州城塗門外的桃花山、大坪山作進攻泉州城的部署。

  「從東海街道後亭社區處上山,就是『金山寨』!」李先生說,相傳鄭成功的軍隊在這裡遛戰馬,「而這裡也是蒲壽庚觀天象之地。」由於國姓爺鄭成功與其叔父定國公鄭鴻逵屯兵於此,後來老百姓就以「國公爺山」來稱呼此山了。此外,附近還有鄭成功軍隊放牧戰馬的「飼馬山」、打造兵器大炮的「打鐵山」等,「這裡的歷史蹤跡,與大坪山的這處石刻,以及海絲古道均有一定的聯繫」。

  清淤結束池塘復原 石刻仍將藏身水底

  「水尾宮」前池塘清淤完畢後,池塘將恢復蓄水,石刻將再度藏身水下。

  隨著此次山線綠道的建設,石刻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雖然此方石刻不知刻於何時,『李公』又是何人,但畢竟它是泉州『海絲古道』的一個見證,希望有關部門能好好保護。」李先生提出這樣一個建議。

  「這裡正在進行景觀提升改造,主要是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山線綠道二期提升項目指揮部陳經理介紹,二期項目有一處「成功驛站」,根據方案規劃,擬從水塘修一條道路與之相連,並對水塘周邊進行環境整修,「池塘周邊大部分將原樣保存,改造後池子蓄水,形成一處與山線綠道相配套的水體景觀」。

  (首位向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報料的李先生獲線索費100元)(東南早報記者 林福龍 王盼琛 文/圖)

 

相關焦點

  • 神秘京郊——密雲山裡的番字石刻
    番字牌村隸屬於北京市密雲區馮家峪鎮,位於馮家峪鎮西北部,距密雲區政府70公裡,因村北山腳有梵字石刻而得名,古稱梵字牌,後演變為今名。
  • 蔡英文送春聯 上書「鼎革鹹亨」四字引發聯想
    蔡英文送春聯 上書「鼎革鹹亨」四字引發聯想 2013年01月18日 09:2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水產養殖戶如何判斷池塘底質質量的好壞?如何科學改底?
    水產養殖戶如何判斷池塘底質質量的好壞?如何科學改底?池塘底質和養殖水體,是一個時時刻刻處於動態交流的生態系統,池塘底部的理化性質對養殖水質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決定性影響,池塘底部的結構和化學組成會決定性的影響了水質。所以欲求一灣好水先做一個好底部。一、什麼是好的底部?
  • 福建遛娃之泉州大坪山
    作為遛娃達人這次來到的是泉州大坪山,大坪山具也算是泉州標誌性的地標,因為那就是鄭成功像,鄭成功像屹立大坪山之巔,迎接和歡送著每一位來往泉州的客人。山下為大坪山隧道,來往泉州的高速公路穿梭於山下,讓每一位路過泉州的客人都可以一睹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雕像。每次路過泉州都會在很遠的高速路上看見鄭成功像,每次都有去看看的衝動,但是每次都是過客。
  •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的原因分析
    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惡化的原因分析出處:通威水產科技頻道 作者:劉春強 水產養殖網 2014-06-04 22:26:00 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發生的原因,為此,本文就常見的底質惡化原因,以及底質惡化帶來的危害加以闡述,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些改底的思路。1、底質惡化的原因傳統養殖池塘由於不斷投料、施肥,致使有機物不斷在池底積累,積累的有機物又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有機物沉積和被微生物分解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
  • 詳細介紹池塘底質改良的多種方法,水產養殖必備哦
    為充分發揮底泥積極的生態功能,抑制其消極作用,必須定期改良池塘底質。 眾所周知「養魚先養水」,水體是魚類生長、生存和生活的環境,然而池塘底質與水的相互作用能夠強烈地影響水質。 因此要想養好水,就必須從池塘底質改良著手,必須充分重視池塘底質的管理。
  • 泉州玻璃橋:南安玻璃橋+大坪山玻璃橋地址交通攻略
    泉州大坪山玻璃橋泉州大坪山玻璃橋怎麼去?  四條道路可到達 大坪山入口首選 》》泉州比例棧道收費嗎?    ★入口一(起點)➡起點,大坪路往鄭成功雕像半山腰處,就是綠道起點鄭成功驛站。
  • 在大坪山公園的山頂眺望濱海華庭
    大坪山位於泉州坪山路南邊入口山上,海拔130.8米,面積500多畝。大坪山自然景觀豐富,最主要的有生態森林公園。在大坪山南麓有成片茂盛的天然亞熱帶森林。 廣場由半圓形硬質廣場、大型主題浮雕、假山石、瀑布、休閒綠地、停車場等組合而成。
  • 17處「神秘摩崖石刻」在廣東羅浮山「重見光明」
    圖為「嶺南第一山」石刻,位於華首臺景區 劉豔如 攝中新網惠州7月19日電 (劉豔如 宋秀傑)記者19日從廣東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國家5A景區管委會獲悉,近段時間,羅浮山景區連續在山崖、山澗石頭上,發現17處「神秘摩崖石刻」。
  • 墨西哥神廟神秘石刻
    這些浮雕的發現為考古學家們提供了了解神秘的阿茲特克文明的獨特符號學線索 這些浮雕的發現為考古學家們提供了了解神秘的阿茲特克文明的獨特符號學線索。  這些浮雕顯然並非僅僅用於裝飾用途,這些藝術品展現了死亡的主題,這和當年阿茲特克文明殘忍的宗教儀式相符合。發掘行動主管,考古學家魯爾·巴瑞拉(Raul Barrera)表示:「這些圖案是一種文字書寫形式。它描述了戰爭中的勇士,俘虜和人祭的情形。」
  • 福州新店發現宋代巨型 「福」字摩崖石刻
    澗中石上鐫刻有『福、祿、壽』三大字,字方一丈餘,筆力剛勁,未知何代人書。沿溪刻字跡甚多,惟『枕流』、『漱石』、『青玉澗』、『青玉峽』十大字尤見其妙。澗中有仙人巨跡。上有石洞,深二丈餘,廣一丈餘,洞額篆書:『仙翁禪室』四大字,巖壁鐫有三寶及護法像,旁鐫小偈云:『吾心似秋月,華潭清曒潔。無形堪比論,文採如何說。』洞前有圭石。延陵吳啟書:『寶華山溪』四字,又『天下第一山水』六大字,『羅漢壇』三大字。
  • 泉州大坪山空中玻璃橋開放 泉州玻璃棧道遊玩注意事項
    大坪山空中玻璃棧道——「天空棧道」  (離大坪山起點約1200米)    腳踏著一塊塊透明玻璃,底下就是懸崖絕壁,這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覺!現在不用出市區,在山線綠道示範段也有一處令人心潮澎湃的空中玻璃棧道——「天空棧道」。  大坪山玻璃橋怎麼去?
  • 山線綠道工程大坪山步行環線有望春節前對外開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在城市風貌方面將建成大坪山步行環線。近期遊玩大坪山公園的市民會發現,一條環繞鄭成功雕像的紅色步道已經呈現在眼前。這條紅色步道就是正在建設中的大坪山步行環線,它位於大坪山之上,連接大坪山公園與山線綠道精品示範段主線,全長1.6公裡。
  • 泉州大坪山玻璃棧道「天空之境」遊玩攻略!
    跟著春節節日的尾巴 去了泉州另一個 網紅打卡地「大坪山玻璃棧道」 此處玻璃棧道 是泉州政府規劃的山線綠道景觀工程之一
  • 安嶽石刻之圓覺洞遊記
    安嶽石刻地點多,散落於安嶽縣各鄉各鎮,其中很具代表的就是圓覺洞。圓覺洞位於安嶽縣城東南2公裡的雲居山上,以唐、五代、北宋時期雕刻的題材為主,規模宏大,別具一格。去安嶽看石刻是我多年的心願,終於在今年4月份得以成行。從成都出發,經成安渝高速在安嶽出口下高速,再走十來公裡就到了安嶽圓覺洞景區。一進景區,遠遠就看見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書「普州勝跡」四個大字,就知道圓覺洞景區到了。
  • 貴州深山發現神秘山洞,洞內石刻雕像栩栩如生,很多文字都不認識
    這就是在當地盛傳的神秘古洞,據當地人介紹,這個洞不時會引來好奇的遊客。那麼這個洞裡究竟隱藏著怎麼樣的秘密呢?近日,小編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目睹了這個溶洞的真容,可以說是鬼斧神工。在這個神秘的古洞不遠的地方,我們首先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城垣,但是城垣已經破舊不堪,但是還是依稀可以看出是一個大門的樣子。
  • 海岱遺珍石窟寺及石刻篇(四):雲門山石窟及石刻(下)
    大雲頂北壁石刻大雲頂南壁題刻雲門山除了精美的佛教造像,還有歷代官宦文人留下的四十餘處題記石刻,大都位於大雲頂雲門洞兩側,遍布懸崖峭壁,鐫刻年代為隋至清,最著名的是明代衡府內掌司冀陽周全書摩崖「壽」字。雲門山「壽」字雲門山「壽」字位於雲門山陰大雲頂北壁,雲門洞西側。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衡府內掌司冀陽周全為慶賀衡康王朱載圭壽辰,楷書「壽」字,並雕鑿於大雲頂北壁。「壽」字通高7.5米,寬3.7米,其中「寸」部就高2.3米,故有「人無寸高」之說。雲門「壽」字筆法古樸蒼勁,氣勢磅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人文黃山】施春生:文獻中的黃山石刻記事 ---遊如是始
    黃山風景區現存歷代摩崖石刻320餘處,其中有一處並不十分出眾的四字石刻,卻在三位名人的遊記中提及到,它就是鐫刻於溫泉石壁的「遊如是始」。其意是黃山攬勝由此漸入佳境,面積140cmx25cm,距蹬道8、5米,距地面5米,行楷書法,描朱紅色。風侵月蝕,自然風化,歲月時久,朱紅褪色,字跡受損,尤以「遊」為重,何人何時所題刻不詳。
  • 泰山石刻「蟲二」二字是何意思?日本學者被難倒,郭沫若一語道破
    每一個登臨泰山的遊客都對這個"蟲二"石刻嘖嘖稱奇,看著是漢字,看著也都認識,而卻鮮有人知這塊石刻上的兩個字連起來是啥意思。原來,繁體字的"風"字去掉外框後,就剩個"蟲"字上頭加一撇,我們知道,漢字裡沒有這個字,就逐漸演變為"蟲";而"月"字去掉外框,就只剩下一個"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