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
◎南郭居士
第二節 古詩詞中「騎」的讀音
第一節我們探討了「斜」在古詩詞中的讀音,但如果說人們對「斜」的讀音存有異議,那麼對另一個字「騎」的讀音就可以說是存在爭議了。我最初知道把「騎」讀作「jì」是上初中語文時學到的一首詩。
過華清宮
[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本詩後兩句的意思是,飛騎馳來煙塵滾滾博得妃子歡心的笑,卻沒有人知道是南方送來了鮮嫩的荔枝。這裡「一騎紅塵」中的「騎」,就是指騎馬送荔枝的人,一人一馬謂之騎(讀作「jì」),這樣讀才能表達詩句的真實含義。但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騎字的兩個讀音被合二為一,都讀作「qí」了。
而且,《過華清宮》是一首絕句,其平仄為: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這裡「騎」必須是仄聲,不然就不符合平仄了,如果讀作qí就成平聲「平水韻 四支(平)」,杜牧寫時也是按仄聲jì「平水韻 四寘(仄)去聲」的,否則就不成絕句了。當然平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詩中的原意。
「騎」的本義為跨馬,騎馬。《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文帝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阪。袁盎騎,並車擥轡。」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今欲專士女於耕桑,習鄉閭以弓騎。」引申為跨坐;乘坐。《莊子·齊物論》:「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又從本義引申為一匹馬(舊讀jì)。《戰國策·趙策二》:「趙地方三千裡,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又引申為一人一馬(舊讀jì)。《文選·班固〈東都賦〉》:「千乘雷起,萬騎紛紜。」唐白居易《賣炭翁》:「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辭源》的解釋為,騎 qí :跨馬。也指分腿跨坐。靠近。騎 jì :備有鞍轡的馬。如坐騎。馬兵。也指一人一馬。姓。
近代以來,由於語言演變,騎字含義中的動詞義(qí)和名詞義(jì)開始分化成了兩個讀音,成為多音字。一般做動詞或類動名詞時,騎讀為qí,如騎馬、騎兵、騎車等等。而當「騎」字後置,出現在偏正詞組中作名詞或量詞時,應讀作jì,如鐵騎、輕騎、車騎、坐騎、胡騎、千騎等。
但由於1985年國家語委頒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廢jì,統讀qí,這樣一來,一些人便理直氣壯地將「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讀作qí了。不過這的確如噎在喉,因為本詩中的騎是名詞,特指一人一馬,沒有複數的性質,如果讀作qí含義就產生了變化,詩意也就產生了變化,而詩意是詩的靈魂,因此我們不能輕率地把jì讀作qí。本著為古人負責,為詩意負責的態度,我們在讀古詩詞時就應該區別對待,如果騎作名詞或量詞時,我們就應該讀jì,比如下面幾首詩詞中的騎都應該讀jì: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實,筆者也不想當古板的人,也是主張漢字儘可能讀現代讀音,因此如果騎作動詞或類動名詞,或者說和現在的意思一樣時,我們就可以讀qí,比如下面兩首詩中的騎就可以讀為qí了: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歷史不能改變,古詩的詩意也不容改變,如果你的讀音改變了詩意,就是對古人不負責或不尊重。近幾年部分小學規範字典便將「騎」的本音jì取消,統讀為qí,這是不嚴謹的。專業權威的詞典都詳細註明了騎的讀音的區別,就是在港臺地區,「鐵騎」仍然讀作tiějì。
不過有人說,教材中對古詩詞讀音改動,可能是為了小學生方便理解。雖然這種出發點是好的,但小學生本來就是學知識的,他們會漸漸理解這些讀音的,如果我們「偷工減料」了,這並不見得是好事,他們將來或許會怪罪我們。
本節所說的「騎」的讀音,都是針對古詩詞而言,因為古詩詞涉及了平仄押韻等,有它的特殊性,而對於其它文體,沒有了平仄押韻等限制,有時我們就可以「屈從」於現實,按大眾習慣了的讀音。比如「千裡走單騎」,如果不是出現在古詩詞中(好像古詩詞中的確沒有該句),我們就可以讀作「qí」,當然讀作「jì」(本意)也對,只是反而不習慣了。當然對現代人所寫的文章,我們自然按現代的讀音了,「騎」也無須例外。
最後,筆者也寫過幾首含有「騎」字的詩和詞,讀音文中都已經涉及,就留給細心的讀者去判斷吧。
【甘州遍】驃騎戰祁連
◎南郭居士
關山望,明月出長安。向祁連。 雄兵悍將,犀弓鐵甲,軍行未歇朔方寒。
吞宿雪,點狼煙。胡兵漢騎相逐,鼙鼓不曾閒。 雁聲絕,戍角向天喧。拓疆難。家書更待,節使靖三邊。
【如夢令】懷古思伊人
◎南郭居士
鐵騎大漠黃塵,故國幾度風雲。 庭院落英處,啟眸不見伊人。 伊人,伊人,夢共起舞星辰。
七絕·千裡走單騎
◎南郭居士
縱刀策馬五重關,千裡戎裝護嫂還。
身陷魏營心在漢,英雄肝膽照人間。
(《蜀國英雄志》之三)
附: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
◎南郭居士
前言
最近一個文友把她的《詩詞300首錄音稿》發我,要我幫助核對一下其中一些多音字或異讀詞的讀音,她說這是一套小學生及幼小銜接啟蒙用的識字卡片,我突然感覺此事重大,馬虎不得,弄不好會誤人子弟,於是便認認真真地核對起來。不過核對過程中,發現許多字的讀音不統一,各有各的理由,甚至和該文友的觀點也不是太統一,於是我覺得校注該錄音稿出現了難度,已經有必要對古詩的讀音做一些明確的時候了,本著負責任的態度,起碼要表明我的意見。我覺得自己的觀點必須明確,絕不能模稜兩可,該怎麼讀應該說明自己的理由和依據,供讀者參考。
無獨有偶,曾有一篇《播音員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帖子引起熱議。「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念cuī還是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念xiá還是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念jì還是qí?「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野」,念yǎ還是yě?該帖指出,現在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野(yě),與大部分人印象中的衰(cuī)、斜(xiá)、騎(jì)、野(yǎ)已不同。
其實針對異讀詞的讀音,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和廣電部於1985年12頒發過《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2016年5月作出修訂),它是關於異讀詞讀音規範的最新的法定標準,是我們規範異讀字讀音的主要依據。然而,它依然滿足不了我們讀古詩的要求。因為它「不列出多音多義字的全部讀音和全部義項」,且在字後註明"統讀"的,表示此字不論用於任何詞語中只讀一音,這便是引發「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議論的最終溯源。
我隨意查了一下「騎」字,《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註明「騎qí(統讀)」,沒有「騎(jì)」讀音。又查了一下「斜」字,也未被列入。看來的確有必要對古詩中的一些字的讀法做出明確探討了。好在涉及古詩讀音問題的字的數量並非很多,因此,針對此問題,下面我想通過一些具體的詩例,分節進行探討並與讀者商榷。
作者簡介:
南郭居士,本名郭軍,67年生人,隴南市武都工作,籍貫甘肅徽縣。有近千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書籍及網絡平臺發表。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合編有《雪藻蘭襟精華詩詞》、《清韻十二家》、《臨屏精華詩詞賞析》等詩詞選集。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被全國詩詞家神州行組委會授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詩詞家」及「新時代詩書人家」稱號。系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會員,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中華文化旅遊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武都區作協理事,《成州文學》顧問,雪藻蘭襟詩詞終審主編。原精品文化論壇總編,原《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