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飲食文化專家,娓娓道出「和食料理」的美味與智慧!

2020-12-10 頂廚速遞

導讀:日本飲食文化專家,娓娓道出「和食料理」的美味與智慧!(千萬別餓著肚子閱讀本文!)

為日本人健康與創造力的解密

讀家選書:永山久夫,《和食全史》

和食如今成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在國際上備受評價,而和食文化的根基,正是在繩文時代所形成的「品味當令食材」與「雜食文化」。──《和食全史》

「和食」是現代中國人最熟悉的飲食文化之一,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各種日本料理、日式作法的餐廳,甚至許多超市也都能找到日本進口的食材。

其清淡、少油,又能品嘗食材美味的特色,更在全球掀起一股風潮。

日本料裡選用的食材,背後藏著數千年演進的歷史,和日本人健康長壽的秘密。

日本飲食文化研究家永山久夫便將和食的歷史演變,由13,000年前的繩文時代,至現代的平成美食,匯整成了一般人也能輕鬆閱讀的《和食全史》。

透過大家已經熟悉的料理和食材,讀者可以了解為什麼有些食物經過時代變遷,仍然能夠保存下來,甚至被加以改進善用,並為人類的健康與壽命帶來正面的影響。

如果餓著肚子讀這本書,你將會發現自己走在文字巷弄中,口水流不停、眼睛仿佛看見農家炊煙嫋嫋升起、隱隱約約還可以聞到烤魚和味噌湯的香味、聽見天婦羅下鍋油炸的聲音,肚子開始咕嚕咕嚕地叫,腦海隨著書中章節浮現各種美食料理的畫面:

和食文化的出發點:肉食禁止令

日本自繩文時代延續下來的肉食習慣,出現了重大改變。因為佛教的傳入而頒布的「肉食禁止令」,徹底改變了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進入奈良時代後的天武天皇4年(西元675年),日本自繩文時代延續下來的肉食習慣,出現了重大改變。

因為佛教的傳入而頒布的「肉食禁止令」,徹底改變了日本人的飲食習慣,這種影響持續到江戶時代末期為止,長達1,200年之久。

正因為如此,人們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魚類和豆類料理才能有今日的千變萬化,例如味噌的改良技術和食用方式的改變、以及納豆普及為庶民美食等。

美中不足:食用鯨魚的發展史

《和食全史》當中只有在繩文時代提到人們已經有食用鯨魚的歷史,然而書中卻沒有特別提到鯨魚料理和日本人食用鯨魚的發展,實在有些可惜。

即使食用鯨魚在當代成了禁忌話題,該項飲食文化仍是和食料理歷史的一部分。

因為奈良時代的肉食禁止令,人們將攝取蛋白質的需求轉向魚類和豆類,但是當時的人對於生物知識了解有限,便認為鯨魚也是屬於魚類,味道也接近肉食禁止令以前大部分人會食用的鹿肉、豬肉等野味。

二次大戰後,日本糧食匱乏,食用鯨魚再度普及,在我那日籍母親出生的5、60年代更是常常出現在學校營養午餐中,因此我才會認為,缺少這部分的介紹或許是本書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

二次大戰後,日本糧食匱乏,食用鯨魚再度普及。

醫食同源的概念,已在平安時代成形

《醫心方》是在平安時代參考中國醫書而撰著的醫學百科,為日本現存最古老的醫術書籍。作者為丹波康賴(912-995),在五穀這段章節的前文中寫道:「利用穀物、畜肉、水果、蔬菜類裹腹時,這些便稱作食物,用於治療疾病時這些便稱作藥物。」

在日本的飲食文化歷史發展過程中,食材的營養價值漸漸被區別出來,就如同中國人對食物的冷熱性、富含的各種維生素了解一樣。

在平安時代人們,便已經知道如何運用食物的特性強健身體,並因應不同季節選擇「當令食材」以品嘗時節美味和攝取來自新鮮食材的營養。

西洋料理日式化

明治維新(1868 年)後,日本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西洋料理,從英國人傳入的咖喱、來自法國菜的炸豬排等等,都被加以改造成能夠搭配米飯的料理,形成和西合併的「洋食」。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1980年代,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或可和書中內容作對照:戰後傳入美國的日本靈魂食物壽司卷,因當地人不習慣生食魚類,當時一位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日裔員工東條英員,便將壽司改造成符合西方人胃口的輕食,利用黃瓜、熟蟹肉棒和酪梨等食材取代生魚片,變成了現在廣受年輕人歡迎的「加州卷」,而這股風潮在80 年代也形成一股逆流傳回日本。

利用黃瓜、熟蟹肉棒和酪梨等食材取代生魚片,變成了現在廣受年輕人歡迎的「加州卷」。

相關焦點

  • 日本飲食文化專家,娓娓道出「和食料理」的美味與智慧!
    導讀:日本飲食文化專家,娓娓道出「和食料理」的美味與智慧!(千萬別餓著肚子閱讀本文!)──《和食全史》「和食」是現代中國人最熟悉的飲食文化之一,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各種日本料理、日式作法的餐廳,甚至許多超市也都能找到日本進口的食材。其清淡、少油,又能品嘗食材美味的特色,更在全球掀起一股風潮。日本料裡選用的食材,背後藏著數千年演進的歷史,和日本人健康長壽的秘密。
  • 和食解說: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雖不及中國飲食之博大精深,但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極利於健康的和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去過日本或者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會日本飲食抱有極大興趣。如果您讀完這篇文章,便會對日本飲食文化有更深的一層了解,也能進一步理解日本料理的種類和特徵日本料理有哪些種類?日本料理即為和食。用小蝶小碗盛放,稱之為一口料理,顧名思義就是一口可以吃下的料理。一口料理也有不同種類,最具代表性的有四種。
  • 日本飲食文化——日本料理
    日本飲食,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用餐,美食擺上桌,拿起筷子準備用餐之前,都會看到他們虔誠的眼神,雙手合十,對著滿桌的美食表達感謝和敬意,並真誠的說道「我要開動了」。 這項舉動並不僅僅是「禮儀規範」而裝裝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與感謝。
  • 和食:它顛覆了我對日本料理的認知
    1,何為「和食」這本書的名字叫《和食》。和食一般指日本料理。簡單理解日本人自己發明的食物就是『和食』。3,「和食」是如何發展的日本飲食文化的源流與特點,先介紹了這本書的研究對象與重點,然後日本的自然風土與食物,再介紹日本飲食文化與東亞區域的關聯,日本飲食視文化的特徵。上古時期日本人的食生活。農耕社會以前日本人的飲食生活,農耕文明的傳來與民生文化的展開。
  • 日本飲食文化:"和食"與"酒"
    有關日本「和食」文化與「酒」文化 2013年,日本的傳統飲食文化「和食」被正式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日本酒「SAKE」逐漸風靡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傳統和工藝技能等無形的文化遺產。它和有形的文化遺產一樣,是與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等緊密相關的重要的文化遺產。2017年,日本酒的出口總額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從金額上來看,美國排名第一。位居第二到第五位的亞洲各國增長明顯。
  • 和食解說: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雖不及中國飲食之博大精深,但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極利於健康的和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去過日本或者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會日本飲食抱有極大興趣。如果您讀完這篇文章,便會對日本飲食文化有更深的一層了解,也能進一步理解日本料理的種類和特徵日本料理有哪些種類?日本料理即為和食。用小蝶小碗盛放,稱之為一口料理,顧名思義就是一口可以吃下的料理。一口料理也有不同種類,最具代表性的有四種。
  • 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料理起源於日本列島,逐漸發展成為獨具日本特色的菜餚。日本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而且材料和調理法重視季節感。日本料理,主要分為兩大類『日本和食』和『日本洋食』。簡單理解日本人自己發明的食物就是『和食』。
  • 今日是和食~日本飲食文化
    從珍惜食物不浪費的觀點可以看出,日本人不提倡殘留飯菜,在點菜時酌量點餐。這也是日本餐點中,為什麼單品的量很少的原因,所以和中國的盛情款待的文化有很大的差異。日本料理品種繁多,其中獨特的食物被稱為「和食」,也吃義大利麵和漢堡包等西餐,咖喱飯和蛋包飯。
  • 鳴鳳堂和食文化博物館在日本福岡開館
    為增進中日兩國飲食文化交流,鳴鳳堂和食文化博物館5日正式在日本福岡開館。日本九州地區華僑華人團體、中資機構及企業人員、留學生代表、當地政府、議會、經濟、文化、友好團體等代表百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2013年12月4日,日本料理中的和食料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和食文化與中國飲食文化亦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 和食文化博物館在日本福岡開館
    中國日報福岡8月5日電 5日,「鳴鳳堂和食文化博物館」在日本福岡縣KISS福岡九州和食廣場內開館。日本九州地區的各華僑華人團體、中資機構及企業人員、留學生代表、當地政府、議會、經濟、文化、友好團體等代表百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 日本的飲食系列(大米篇3)-將各國料理改良為和風料理飲食文化
    盛產秋刀魚的季節裡的秋刀魚燜飯、家有喜事時的鯛魚燜飯、蛤仔或牡蠣等貝類燜飯,還有章魚燜飯和反過來將米塞到墨魚內煮的墨魚燜飯,都出現在了普通家庭的餐桌上。日本列島從北到南呈細長狀,各地的特色燜飯不勝枚舉,和大米完美結合的豐富多彩的料理為日本的大米飲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 促文化交流 和食文化博物館在日本福岡開館
    東友 攝中新網福岡8月5日電 「鳴鳳堂和食文化博物館」5日在日本福岡縣KISS福岡九州和食廣場內開館。日本九州地區的各華僑華人團體、中資機構及企業人員、留學生代表、當地政府、議會、經濟、文化、友好團體等代表百餘人參加了開幕式。遊客在博物館內參觀。
  • 日本文化專題第十一回:細說日本飲食文化
    而且應該多用生食來訓練自己的味覺,只有生鮮食物才有自然的甘甜美味。有人說,日本文化就是貧瘠之人的文化,貧瘠,就不能浪費,所以他們只能使用貧乏的食材,進行最大化的利用進食。這是很多輩日本人積攢下來的智慧,日本料理,就是這種智慧的結晶。
  • #日本飲食# (一)生活美學與和食文化
    比如奈良神鹿路過長街比如煙火大會下面穿浴衣的女孩兒比如銀座地下的壽司匠人倒也不是獵奇心理更像是想知道唐風古韻如何在另一個國家保存良好,發展出新的篇章民以食為天我依然相信在餐桌上能保留最有煙火味的文化而日本飲食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和食
  • 日本飲食文化——日本料理
    日本飲食,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用餐,美食擺上桌,拿起筷子準備用餐之前,都會看到他們虔誠的眼神,雙手合十,對著滿桌的美食表達感謝和敬意,並真誠的說道「我要開動了」。 這項舉動並不僅僅是「禮儀規範」而裝裝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與感謝。
  • 四五月份食鰹魚,和食富有季節感,日式料理演繹出「旬」文化
    前天講了日本飲食文化的「生」,昨天提到了日本飲食文化中的「旨」,大家如果沒看可以回顧前面兩篇文章:今天日本飲食文化系列的第三篇,和大家講講日本飲食文化中的「旬」特點。,和食極力用各種手法演出季節感。有人把日本飲食文化中的京都菜和法國菜、中國菜並稱為世界三大菜系。對此,我是不置可否的。所謂「京都料理」主要注重表現季節感,當然,單靠旬材豐盛不起來餐桌,還要用豆腐、乾物之類稱之為「時不知」的材料,再配以擺設、器具、甜點等,餐桌搞得像舞臺一樣。但中看不中吃,就失去了吃的本義。
  • 《和食》:什麼樣的日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好料理呢?
    想要知道真正的好日料,要先了解日料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以及日本的飲食文化。《和食》這本書剛好可以滿足此時我對日料文化知識的需求,它是一本饒有趣味的講述日本飲食淵源與傳統文化的研究著作,也算是國內關於日本飲食文化信息量比較大的一本書。
  • 西洋與東洋交織的飲食文化!日本洋食大揭密!
    炸豬排、可樂餅、蛋包飯、漢堡排……你的腦中是否浮現出日劇當中,媽媽端上餐桌的美味佳餚,口水也開始不自主地分泌呢?這些日本料理,並非傳統和風,而是結合西方飲食再受到日本文化薰陶,所誕生的「洋食」。洋食的起源,其實是明治維新的西化政策了!
  • 「和食」:日本人的長壽秘訣,走近日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和食,日本如何把和食做成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和食的一大特徵是季節感,日本四季分明,所以和食也講究「應時」,大米、蔬菜、水果、魚貝類等都注重在色彩、營養價值、口感等最佳的時節食用。由於喜歡各個季節獨有的美味,日本人自古以來在採集山菜和蘑菇等食材的時候,都不會涸澤而漁,而注重保留下資源,以備長期享用,因此和食文化有注重環保的一面。
  • 「美味的」的日本「食」文化——御節料理
    日本料理是獨具特色的菜餚,分為「日本和食」與「日本洋食」,「日本和食」在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作為世界上第五項食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和食無論是在色、香、味、還是形上都透露著各種講究,讓人在感受味蕾上的色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日本文化所傳承的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