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發布。全會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個體命運與國家發展休戚與共,每個人的付出都是推動偉大歷史進程的重要力量。
即日起,重慶晨報·上遊新聞推出「十三五·我們的故事」,通過講述百姓故事,看生活之變,看改革發展。
渝澳大橋下社區遊園
10月30日上午11點,九龍坡區謝家灣立交旁的行知園內,69歲的劉友蘇開始打起太極功夫扇。
行知園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以「陶行知文化」為主題打造的一個社區遊園。劉友蘇就住在與行知園一路之隔的聖陶苑小區。
一年多前,劉友蘇想打太極,只能到學校「借」操場,或者去離家約4公裡的重慶動物園。
自從行知園建成開園後,這裡就成了劉友蘇和附近居民的新樂園。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2018年,重慶開始實施「增綠添園」行動。「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不僅讓山城越來越美,也讓重慶市民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
出門進園
遊園建到家門口,打太極不再趕時間
「做夢都沒想到,家門口會有這麼漂亮的一個遊園。」劉友蘇對行知園的喜愛,發自內心。因為自從有了行知園之後,她打太極不用再趕時間。
劉友蘇在行知園旁的聖陶苑小區住了九年多時間。因為小區缺少綠化和活動空間,老人以前想打太極只能趕在學生上學前,到學校「借」操場,或者到離家約4公裡的重慶動物園。
後來,劉友蘇因為早上要送外孫上學,沒法再「借」操場,打太極的時間就更少了。
這幾年,劉友蘇不止一次想過搬家。而當行知園建成後,老人不僅不再想搬家,還時常主動邀請朋友到家裡來玩,帶他們去家門口的「花園」逛一逛。
行知園的出現,對劉友蘇和附近很多居民來說,都是一個「驚喜」。
一年多前,這裡還是一塊荒地。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通過「空間營造」「景觀建設」「文化植入」三部分融合的方式,將這裡打造成了一個小而美的社區遊園。
遊園雖小,但活動區域設計合理,景觀層次豐富,既有高大挺拔的藍花楹、香樟,又有桃樹、李樹、美人梅等開花喬木。園內還栽種了九重葛、木春菊、墨西哥鼠尾草、月季等植物,讓這裡色彩靚麗,四季有花。
橋下生花
轉角遇見美,每次路過都想多看幾眼
在江北嘴上班兩年多,市民譚松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上下班開車路過黃花園大橋橋下時,都要特意看看轉角處的橋下遊園。
「每次路過都想多看幾眼,看到美景心情都會變好。」譚松說,每當上班遇到煩心事,或者感到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他還會到遊園裡走一走。
轉角的美景,讓心情也由壞轉好。
黃花園大橋橋下遊園是重慶中心城區首個利用橋下空間打造的遊園。重慶是橋都,過江大橋多,立交橋、高架橋更多。江北區城市管理局在實施「增綠添園」時,對橋下空間進行合理利用、改造升級,打造出了多個橋下遊園,深受市民喜愛。
去年年初,渝澳大橋下社區遊園建成投用,住在附近的不少居民每天都要來這裡打卡,71歲的李曉蓉就是其中之一。
「這裡離家很近,有花看,又有步道走,安逸得很。」李曉蓉說,以前想逛個公園,要等著家人開車送,現在下樓走幾步就進園,想什麼時候逛就什麼時候逛。
渝澳大橋下社區遊園的設計非常用心。這裡不僅設計了三層綠化景觀,讓市民賞景;還設置了休閒廣場,配備座椅、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方便市民休憩。
九龍坡區萬象大道東端北側的凌江園
坡上「掛毯」
荒坡變公園,爬坡上坎成為一種享受
2019年,重慶啟動坡坎崖綠化美化工作,一個又一個坡坎崖披上美麗「掛毯」,蝶變成了山城新風景。「增綠添園」也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出現了一批美麗的坡坎崖公園。
從一個被人冷落的荒坡,到一座眾人稱讚的坡坎崖公園,住在華潤二十四城小區的王旭超和很多居民一起,見證了凌江園的「蝶變」。
凌江園建在九龍坡區萬象大道東端北側的坡地上。公園剛開始建設時,王旭超和不少居民一樣,對於「荒坡上建公園」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在公園建設過程中,就有不少居民特意來到這裡,從圍擋的縫隙往裡看。王旭超也來看過幾次,每次看都會發現這裡的新變化。
去年年底,凌江園建成開園。王旭超來過一次就愛上了。
「這裡確實建得好,很有山城特色,讓爬坡上坎也成為一種享受。」王旭超說,凌江園的設計非常巧妙。公園對原有坡地地形進行了四級分層,有效減少了原有坡地陡峭的感覺,再加上精心設計的園林景觀,讓人在這裡遊玩時,幾乎感覺不到爬坡上坎的辛苦。
最讓王旭超點讚的是,公園貼心設計的無障礙電梯和無障礙通道,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推著嬰兒車的居民都能輕鬆入園遊玩。
生活添彩
連年超額完成,「增綠添園」增出幸福感
「增綠添園」是一件民生實事。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從2018-2019年,用兩年時間,完成遊園、社區公園、城市公園等城市公共綠地項目建設200個,面積1000萬平方米。
「增綠添園」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局牽頭推進,優先在人口密集、缺乏遊憩綠地的中心區域建設一批群眾最急需,能夠便捷使用的公園綠地。按照總體規劃基本要求,結合城中山體植被保護、溪河保護、生態修復等相關工作開展「增綠添園」項目建設。
2018年,「增綠添園」民生實事目標任務是建設(含改擴建)城市公園、社區公園、遊園108個,面積500萬平方米;實際完成城市公園等項目131個,超額完成建設任務。
2019年,「增綠添園」民生實事目標任務再次超額完成。
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兩年時間,「增綠添園」超額完成了51個項目,新增城市綠地面積也比目標任務多出了80萬平方米。
目前,「增綠添園」工作還在繼續推進。按照《重慶市城市綜合管理提升行動方案》,重慶將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休憩、活動空間。
到2022年,中心城區將增加城市綠地3000萬平方米以上,新改建社區公園(遊園)和社區體育文化公園300個,新改建一批城市綜合公園、專類公園、城市生態公園、城市溼地公園,形成布局均衡、點線面結合、城綠相生的城市綠化網絡。
「增綠添園」增出市民更多的幸福感。如今,公園建在家門口,吃完飯就可以去散步——這種「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的生活,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重慶市民的日常。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